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张鹏  颉康  焦志恒  蒲阳  强力虎 《中国铁路》2023,(1):29-34+41
简要介绍铁路安防数据记录器的由来与发展、国内外相关法规和标准规范,分析国外TELOC?、Trainnet?、REDBOX?事件记录器的定义及功能特点。根据我国铁路列车设备情况,分析LKJ-2000型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机车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CMD)等产品装车情况,以及铁路安防数据记录器相关产品的特点及存在问题。针对铁路事故调查的时效性、权威性、准确性及全面性等多方面的需求,结合铁路安防数据记录器开发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法制建设、制定抗毁防护性能指标标准、研究数据集成化设计方案、建立译码中心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铁路安防数据记录器数据对于事故调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列车发生事故时可能处在灾难环境中,因此开展铁路安防数据记录器抗毁防护指标研究十分必要。通过对国内外铁路安防数据记录器的法规标准、设计思路、试验方法等进行梳理,深入分析强冲击、穿刺、静态挤压、火烧、腐蚀浸泡、静压等指标的适用性,总结出各指标制定过程中需考虑的关键要素,并结合我国铁路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需求,提出安防数据记录器具体的抗毁防护指标以及后续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3.
黄康  王崇  颉康 《中国铁路》2023,(1):22-28
目前我国铁路各专业车载检测监测系统采集的数据信息较独立,关键参数未进行集中记录,研究确定铁路安防数据记录器架构及关键数据成为当前重要工作之一。从我国铁路事故类型出发,结合现场调研,确定事故调查所需的各专业车载检测监测系统及其采集的关键数据。对动力分散型动车组、动力集中型动车组、机车等不同车型,分别梳理既有车载检测监测系统之间的结构关系,在此基础上设计铁路安防数据记录器架构,并明确铁路安防数据记录器包含的关键数据。  相似文献   

4.
列车基础数据维护是铁路售票组织管理的基础工作,分析当前铁路客票系统列车基础数据维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基于客票系统现有技术条件,总结经验做法,提出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数据维护工作中的思想,实现不同系统间基础数据互联互通。建议设计铁路客票系统数据核查工具,提高数据维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确保铁路客票基础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铁道货运》2012,(2):22-22
从铁道部统计中心获悉,《铁路运输清算统计办法》已于2012年1月1日实施,同日上报“清算运统1”的“铁路货运列车编组统计信息系统”在全路试运行。目前,系统实施情况良好,各项后续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铁路货车信息统计的数据质量和服务水平将大大提升。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提升铁路软件研发能力,使开发的软件更好地满足铁路发展需要,就当前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昆明局集团公司)软件开发现状及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如数据资产利用、网络安全防护、大数据应用等问题。提出规划软件开发战略、统筹规划和管理网信安全及软件运维、加快信息系统研发基础性建设、加快推进大数据技术应用、加强合作与交流等软件研发工作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研究大数据技术在客户服务质量管理方面的应用实践,分析在客户服务质量管理领域大数据应用案例和技术解决方案,为铁路客户服务中心服务质量的数字化分析评估提出可行的技术路线和建设框架。应用主流大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分析处理算法,对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的客户服务过程数据进行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整合,实现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统一管理和调用分析。应用自然语音识别技术,验证转换算法,提出提升效率的机制,同时,结合典型的客户服务质量分析指标,通过业务分析模型、基础数据模型和分析算法进行设计开发,实现服务质量分析的数据化方案。平台框架、技术路线和原型平台的开发,能够为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的大数据应用提出可行的建设思路和解决方案,在实际应用中,提升客户服务质量管理能力,改善服务质量管理机制,降低铁路客户服务中心服务质量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8.
《铁道车辆》2021,(1):I0001-I0001
科技赋能轨道交通移动装备发展,铁路移动装备的技术发展以及北斗卫星、5G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为在智能铁路总体建设中实现铁路车辆智能化开拓了广阔空间,为科技赋能铁路移动装备、构建现代化智能铁路运输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铁道学会车辆委员会主任委员陈伯施在文章中回顾了铁路移动装备智能化的发展,展望了未来高速交通技术的趋势:新一代高速列车、高速磁浮列车、高速管道运输是未來高速交通技术重点发展的3个领域,文章还给出了我国铁路运输和移动装备的最新数据,展示了新型智能铁路移动装备及其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市郊铁路是世界大都市圈建设发展的重要支撑。基于对我国铁路客货运输需求、铁路与城市功能空间布局关系以及铁路设施建设布局特征的分析,指出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公交化市郊列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结合我国未来城镇化发展趋势,从发展转型、设施优化、路径创新、机制改革等方面,提出铁路更多参与城市交通服务、改扩建既有铁路设施、利用既有与新建并重、创新路地合作机制等市郊铁路发展建议,以促进市郊铁路与中心城市、都市圈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铁路货运大力发展重载、快捷的铁路货运技术,提倡速度、密度、载重量并举,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铁路货运载重大、编组长并且速度高、制动距离短.重载列车已经由万吨达到2万t,并直指向3万t,为了适应研究工作的需要,建设适应中国国情的铁路货车制动系统列车试验台很有必要,根据我国现有的长大货物列车的特点,提出长大货物列车制动机试验台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结合我国铁路当前运输和信息化形势,分析大数据来源和相关技术,包括大数据采集、大数据预处理、大数据存储及管理、大数据分析及挖掘、大数据展现及应用等技术,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铁路客运大数据平台,并对铁路客运大数据应用场景和应用技术进行分析,提出铁路客运大数据建设和应用的推进思路。  相似文献   

12.
铁路大数据的实施策略是大数据工作的基础。文章阐述了铁路总公司信息化和大数据应用建设的规划思路,提出铁路大数据应用的典型场景。分析铁路发展大数据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在总结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大数据的关键技术,提出铁路大数据工作的主要思路和实施策略。铁路局大数据应用建设验证了该策略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13.
《铁道技术监督》2005,(2):27-28
2005年是铁路跨越式发展全面深入推进的关键一年,今年铁路建设和运输任务十分繁重。铁路客运专线陆续开工建设,积极进行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技术准备,大秦线将开行2万吨重载列车。随着列车提速范围的扩大,保证运输安全任务更加艰巨,我们要紧紧围绕铁路运输生产和安全,做好铁路计量工作,不断提高计量技术水平,为促进铁路跨越式发展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4.
推进GSM-R网络建设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国内外铁路GSM—R系统应用的发展,以及我国铁路工程建设跨越式发展对GSMR系统的迫切需要,阐明加快推进我国铁路GSM—R系统建设的必要性。针对我国铁路GSMR网络建设需要先期开展的核心网建设和互联互通测试等工作提出实施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轨距尺检定工作中,发现1435mm,1391mm,1348mm这三个密切关联的数据,有时不可能同时把它们调准,但这三个数据对铁路线路(特别是道岔)来说异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列车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成为铁路信息技术发展的源动力。世界先进的铁路信息化技术主要体现在列车实时跟踪、综合调度、列车自动控制、无线通信、卫星通信等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国也正在加速铁路生产应用信息系统的建设,大力推进铁路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升铁路运输效率。2005~2006年,随着铁路六大干线安全标准线的建设推进,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国家十分重视市域(郊)铁路的发展,利用既有铁路发展市域(郊)铁路为优先考虑模式,但当前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技术标准研究尚未形成体系。基于直接利用既有铁路富余能力开行市域(郊)列车、改造既有铁路后开行市域(郊)列车和利用既有铁路通道新建市域(郊)铁路3种建设模式,应用调研分析、对比分析等手段从运输组织、正线数量、速度目标值、车站分布、车辆编组、既有设施利用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系统全面地梳理了不同设计场景下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主要技术标准,得出以上6个方面具体设计参数取值或应采用的技术体系,以期为我国后续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市域(郊)列车项目建设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南宁铁路枢纽在我国西南路网运输通道中的重要作用,借鉴国外主要发达国家物流园区发展经验,阐述加快推进以南宁铁路物流中心为核心的物流园区规划与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概率设计法谈我国铁路列车荷载标准(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概率设计法谈我国铁路列车荷载标准(二)铁道部建设司标准科情所曹起凤4制订我国新的铁路列车荷载标准的建议(1)应适当提高列车荷载标准,不再采用“中一活载:铁路列车荷载的设计标准代表了我国铁路各类工程结构,包括线路、桥梁等的通过能力,它和整个铁路系统的...  相似文献   

20.
谢宏 《中国铁路》2006,(2):39-40
欧洲铁路联盟确定GSM-R为欧洲铁路无线通信的标准制式,该制式为列车控制系统提供了信息传输平台,使欧洲跨国列车可以畅通运行。我国铁路技术政策也规定GSM-R作为我国铁路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并在青藏线、大秦线和胶济线进行GSM-R典型工程试点,为我国铁路客运专线GSM-R网络建设积累经验。建议GSM-R核心网建设应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采用智能网解决GSM-R网络的互联互通,客运专线按照预留双网条件建设,初期按无线列车控制系统的覆盖要求建设单层网络,重点解决场强覆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