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域轨道交通的车站间距、设计速度目标值等介于干线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之间,其供电制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所建线路的技术和建设标准。不同的供电制式具有不同的特征及故障处理方式,这对市域轨道交通的运营服务水平和可靠性会产生影响。结合不同牵引供电制式的技术特点,对市域轨道交通牵引供电制式选择进行了分析,并从弓网关系、供电故障影响、设备可靠性等方面开展探讨,提出了市域轨道交通牵引供电制式的优化方案。交流牵引供电与刚性接触网的组合,应成为市域轨道交通隧道区段牵引供电制式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铁路枢纽大型客站是多条铁路干线的交汇处,是铁路枢纽的客运负荷中心,是涉及车站、联络线、动车所和机务等多种技术设施构成的大型铁路综合设施,对牵引供电的可靠性和灵活性要求较高.本文从铁路枢纽大型客站的自身特点出发,结合牵引供电系统运营维护管理特点,对大型客站在牵引供变电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及提高牵引供电可靠性和灵活性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研究结论:(1)铁路枢纽大型客站应优先设置牵引变电所,细分供电单元来提高供电可靠性和运营维护的灵活性,并充分考虑越区及过渡供电方案;(2)大型客站牵引变电所和电力变电所优先采用合建方式,合建变电所主接线方案应结合外部电源要求及项目特点确定采用线路分支接线或单母线分段接线;(3)大型客站内电力牵引合建所一般采用户内开关柜布置方案,以节约占地面积及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沪苏湖铁路中,上海虹桥站至春申站段线路主要位于上海市闵行区境内,该区段内线路与上海市闵行区城镇规划以及沿线高速公路、铁路、地铁等交通走廊诸多因素形成交叉影响,相交关系极其复杂。通过统筹考虑上海枢纽客运系统布局及既有铁路、公路的运营安全性及造价等因素进行本段方案的综合比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川藏铁路不同限制坡度条件下重点工程情况、施工工期,工程实施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研究,并综合运输组织、相关路网的限制坡度等因素,确定本铁路经济合理的限制坡度。本铁路重点对12‰,加力坡24‰坡度方案和16‰,加力坡30‰坡度方案进行比选。30‰方案地形适应性好、控制性工程工期短、工程投资省,且理论分析列车牵引和制动不存在问题,但通过对国内已开通运营的长大坡道铁路调研,结果表明:长大坡道运营安全风险较大;24‰方案基本能够适应地形,工期较30‰方案稍长,静态工程投资总额仅增加7.1%,运营上更能与区域路网匹配协调,实际运营经验成熟。从运营安全角度分析,建议本线采用12‰,加力坡24‰坡度方案。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黔江至张家界至常德铁路是一条客货共线、以客为主的区际干线铁路。由于沿线岩溶发育典型,工程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工程投资大,需要对不同的坡度方案进行比选,以便确定合理的线路坡度。本文结合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以及岩溶,对比13‰和18‰坡度方案的工程投资和工程风险,分析牵引质量、机车类型合理组合及其与相邻线协调匹配情况,并对运输质量与运营成本进行经济评价。研究结论:通过方案比选研究得出:(1)两个坡度方案均可满足相关运营安全要求;(2)通过工程风险及工程投资分析,18‰优于13‰坡度方案,能降低施工难度,减少运营风险,节约运营费用,建议本线坡度采用18‰方案;(3)黔张常铁路坡度方案的比选过程,可供其他类似岩溶地区铁路坡度比选参考。  相似文献   

6.
汕头站是粤东地区重要客运枢纽站,车场之间关系复杂。为实现粤东城际铁路科学引入汕头站,合理确定各车场之间功能布局,以粤东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一线两环加射线”格局为依托,首先对汕头站概况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汕头站客运量及跨线列车开行方案,在此基础上,结合汕汕铁路和汕普城际建设规划方案,对粤东城际引入汕头站方案进行详细研究,分别研究了城际-普速合场方案(方案Ⅰ)、中穿设置城际场方案(方案Ⅱ)以及西侧设置城际场方案(方案Ⅲ),从车场布置、工程实施条件、方案投资、施工过渡方案、运营管理等因素出发进行分析比选,研究结果表明,西侧设城际场不仅施工过渡方案简单,对运营影响小,工程易实施,工程投资适中,并且可实现粤东城际独立运营,故予以推荐。  相似文献   

7.
分析合肥铁路枢纽牵引供电方式,结合合福高速铁路工程、合肥枢纽南环线工程供电方案及运营要求,提出动车运用所开闭所进线电源优化方案;结合电源线路径路设计情况和供电线路路径及敷设方式,提出合福铁路安徽段合肥西开闭所进线优化方式。工程实施后,动车运用所供电可靠性增强,运营检修灵活性、安全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在甬台温铁路建设前期工作中,设计者结合工程情况并听取了台州市及其所辖的各区、市政府意见,围绕台州站位的选择,考虑有利于铁路充分吸引客流和地方经济发展、线路尽可能顺直等多种因素,对台州地区线、站位方案进行了多方案的比选研究。  相似文献   

9.
太子城至锡林浩特铁路位于河北省北部、内蒙古中东部,是一条设计时速160 km的客运专线。太子城至崇礼段是太锡铁路的一部分,该段线路走向受沿线地形、工程地质、地方规划、工程投资等多方面因素控制,方案较难取舍。首先分析本区段内的总体走向方案,对长隧道方案和短隧道方案进行比选,推荐了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对地方规划影响较小、工程投资较省的短隧道方案。再结合市政交通接驳条件,分别对崇礼站高、低站位方案进行了综合技术比选,最终选择了工程投资少、实施难度小的低站位方案。  相似文献   

10.
黄黄铁路引入黄冈铁路地区,对于黄冈融入长江经济带,促进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分析黄冈城市规划和既有铁路概况的基础上,根据地区的运量预测情况,结合相关线路走向、设站要求、城市规划布局、工程运营条件等因素,提出既有黄州站并站、陶店增设黄冈北站、既有黄冈东站骑跨、既有黄冈东站对侧并站4个方案。从线路长度和工程投资、乘车便利性、与城市规划协调性、对既有线运营干扰和实施难度等方面对上述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选,最后黄黄铁路引入黄冈铁路地区推荐采用既有黄州站并站方案,可以为其他类似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地铁工程设计的重点之一就是进行线路方案比选研究,不同的方案选择将对投资、建设、运营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对重点地段的线路方案进行比选研究极为重要。文章以福州地铁2号线全线最困难区段——商务区—南门兜段线路方案比选为背景,从客流、行车功能、拆迁、工程实施风险、运营等角度进行综合比选,最终确定商务区—南门兜段线路走向。  相似文献   

12.
薛昔朋 《电气化铁道》2023,(6):62-66+74
沈白铁路引入沈阳枢纽(沈阳北站)时与哈大客专交叉并线。交叉并线区段铁路专用全球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覆盖方案已成为铁路通信系统的设计重点和难点。本文对沈白铁路引入沈阳枢纽交叉并线区段的GSM-R覆盖方案进行研究,从建设投资、运营维护、网络优化、频率规划等方面分析各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工程实施方案,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工程案例。  相似文献   

13.
结合工程案例,对近接运营高铁接轨站的出站信号机及股道轨道区段设计方案、无线闭塞中心RBC控制方案、调度集中系统调度区划方案、接轨处道岔控制方案,以及并行线路ZPW-2000系列轨道电路设计方案等进行分析、比选和总结,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太崇铁路连通2022年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主要比赛地太子城冬奥村和张家口崇礼区两大核心区,是北京冬奥会交通保障的重要项目。本文从供电能力、运营维护、建设工期等角度,在牵引负荷特性、牵引供电方案、外部电源、变电设备选型等方面对太崇铁路供变电设计进行研究,充分保障了牵引供电能力,满足了建设工期要求,方便了运营维护,圆满完成了奥运保障任务。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建设和完善,铁路主通道基本形成了高速动车组与普速客车分线运输格局,但对于客货运输不均衡的中西部地区,高速与普速分线运行将导致通道资源浪费、运输效率降低。针对兰新通道中兰新线能力紧张、兰新高铁利用率不足的局面,结合现状高普联络线设置及普速客车上线高速铁路情况,增设兰张三四线武威至张掖段高普联络线、实现普速客车最大程度分流至兰新高铁运行是必要的,且对于提升通道货运能力、优化通道运输格局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武威、张掖地区不同高普联络线设置方案,采用综合分析法、比较法对不同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推荐采用运营管理效率高、施工风险低、经济性最优的张掖地区山丹站分场并站联络线方案。研究结论不仅为兰张三四线武张段高普联络线设置及普速客车分流提供技术支撑,且为相关通道普速客车上线高速铁路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新建瓮马铁路南北延伸线瓮安至遵义段为遵义至都匀铁路的一部分,其建设对沿线矿产外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线为地方铁路,采用自营自管模式,最终引入川黔线阁老坝区段站,需设置地方铁路与国铁进行交接作业的交接场。受阁老坝站南侧在建高速公路影响,主要研究了4个交接场设置方案,从工程投资、运输组织及外部条件等方面,经综合比选,最终确定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7.
石胜权 《铁道勘察》2006,32(1):62-66
白城铁路地区以无改编中转列车为主,且地区只有一个综合性区段站,引入线路为4条,以南北方向车流为主,是典型的一站“十”字型枢纽区段站格局。介绍了白城铁路地区的现状、相邻线路的规划及地区客货运量。通过对总图方案的规划研究及方案综合比选,推荐集中作业方案(既有一级二场改建方案)。  相似文献   

18.
汕头至汕尾铁路在汕尾市海丰县境内与既有厦深铁路存在立交关系,考虑立交位置前后的汕尾站、油田水库、海丰鸟类自然保护区及特殊不良地质等控制因素,结合上跨、下穿既有厦深铁路的形式,分别研究了不限速方案和限速方案。并从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建设条件、环境影响、工程经济等方面对各方案进行了综合比选研究,从而推荐施工运营安全、地质条件较好、工程投资较省的上跨既有厦深铁路隧道方案。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运用价值工程原理,对温州铁路枢纽方案进行比选,从而确定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最佳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20.
双线铁路特长隧道采用分修还是合修方案对建设和运营影响巨大,是项目决策需研究的重大技术问题。在调查国内外现状的基础上,对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梳理,提出量化评价方法,并结合某高原铁路进行阐述。研究结论如下:(1)建设期影响分、合修的最重要因素为相邻工程及投资,运营期为养护维修、运营保通和防灾救援;(2)软岩大变形严重、运营维护、保通或工法有要求的隧道,不论长短均应采用分修方案;(3)防灾救援及养护难度较高的铁路,当隧道长度超过15 km时应考虑采用分修方案,当采用合修方案时应进行技术经济比选;(4)采用分修方案的隧道,应结合相邻工程、洞口地形及地质条件,综合研究洞口的分、合修方案,当洞口分修时应研究采用小净距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