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平原区高速公路通道排水进行系统研究,从积水的原因、设计原则、计算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针对不同积水条件系统地提出一系列的排水方案,对从根本上解决通道排水问题,降低平原区高速公路路堤高度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公路排水的设计问题,对于提高公路的使用年限、路面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按照公路的排水设计原则,合理设置排水设施、有效排出积水,减少积水对公路产生的损害,提高公路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平原区高速公路通道积水病害比较普遍这一现象,以历年来河北省高速公路通道积水处治方法和经验为依据,对通道积水问题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系统地提出了一系列针对不同积水条件下为的排水方案,为从根本上解决通道排水问题,减缓高速公路通道积水问题与地方居民出行之间的矛盾,降低平原区高速公路路堤高度、合理的设置通道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针对超高外侧路面容易积水造成车辆侧滑的安全问题,开展了采用排水沥青路面处治超高渐变段路面积水的研究.进行了排水沥青混合料PA-13的配合比设计,确定了其合理级配和最佳沥青用量4.6%,设计空隙率为21%.依托南岳高速公路项目,对积水路段进行了试验路铺筑,优化了适用于PA-13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及碾压工艺,提出了针对现有路面改造的排水路面铣刨加铺方案.结果表明:排水沥青路面在解决南岳高速公路超高渐变段路面积水问题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为养护工程处治积水路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芙蓉镇服务区排水沥青路面工程和衡桂高速公路易积水路段采用排水沥青路面技术进行的处治工程,阐述了排水沥青路面技术在湖南省新建高速公路及旧路处治中的使用情况。排水沥青路面具有的大孔隙结构,减少了雨天路面的积水,从而提高了雨天的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6.
公路常受积水渗漏的病害影响,排水系统是公路工程的关键组成部分,用于排出路面积水以免引起异常病害.以城市公路项目为例,分析道路排水设计的抗病害作用,阐述一些新工艺在公路排水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现代交通技术》2006,3(4):57-57
雨天路面积水多,路面滑容易出车祸.“雨雾天气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控制技术”项目的开展将解决雨天积水和雾天预警问题.该项目通过研制排水路面.采用新型的路面结构加强道路自我排水功能,防止路面积水,并建立雾天判断系统给司机以路况提示。  相似文献   

8.
防排水措施 挡土墙排水的作用在于疏干墙后土体和防止地表水下渗后积水,以免墙后积水致使墙身承受额外的静水压力;减少季节性冰冻地区填料的冻胀压力.消除粘性土填料浸水后的膨胀压力。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排水设施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排水系统可防止高速公路路面积水,减轻积水对路面的的侵蚀,从而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因此,优化高速公路排水系统设计是提高高速公路设计水平的重要环节之一,结合邢临高速的统计资料,对高速公路排水设施设计进行了说明,详细介绍了边沟、中央分隔带、排水沟、急流槽的设计,并对高速公路排水设施类型、设计原则做出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由桥梁排水设施问题造成的桥梁病害较多,积水、渗漏水等严重影响到车辆安全通行和桥梁的耐久性,通过对桥面排水设施检测数据的分析,找出其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在桥梁排水系统设计、施工等方面应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西气东输郑州黄河顶管工程4#沉井止水帷幕的设计与施工为例,详细说明了顶管沉井止水帷幕各设计参数确定以及施工方法的选择,并对顶管沉井止水帷幕所采用的高压旋喷技术做了较为详尽的介绍,该工程经验总结所得结论,对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隧道防排水设计以"防、排、堵、截相结合"为原则,达到排水通畅、防水可靠、经济合理、不留后患的目的;在保证隧道防排水效果的前提下,加强防水、堵水措施,尽量减小隧址区地下水的流失、避免对水文地质环境造成重大影响。依据某隧道实际水文地质情况,计算该隧道的理论涌水量后,进行了防排水设计,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防排水措施,加强防排水施工过程控制,有效地保证了防排水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3.
城市排水系统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丞 《交通科技与经济》2011,13(2):118-119,128
结合城市排水工程实践,介绍水污染控制及排水系统发展历程,分析排水系统功能及规划设计,提出符合城市要求的排水管网设计,实现供排水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对生产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城市道路排水、储水一体化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城市道路雨水管线系统主要是排水功能,根据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思路,探讨在城市规划和市政工程设计时如何把原来的排水系统转变为常态下以储水功能为主、在降雨时兼具储水与排水的综合功能系统提出排水及储水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示多车道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积水分布规律,基于流体动力学理论,选取典型多车道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设计参数,利用道路BIM设计软件建立了40组三维道路模型;分析了路面积水量和排水设施径流量的关系,建立了考虑排水设施与路面构造深度影响的降雨模拟方案;采用离散相模型和多相流模型耦合,模拟了降雨条件下的路面积水状态;分析了不同组合参数下的超高过渡段积水厚度数据,得到了合成坡度、道路宽度、降雨强度与超高渐变率对积水厚度的影响模式,计算了各车道最大积水厚度,分析了六车道、八车道高速公路积水横向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积水厚度与合成坡度、超高渐变率负相关,与降雨强度、道路宽度正相关,其中降雨强度对积水厚度的影响最大,超高渐变率对积水厚度的影响最小;合成坡度为2.02%~8.54%,降雨强度为1~5 mm·min-1时,多车道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最小积水厚度为0.58 mm,最大达到28.35 mm;当降雨强度为5 mm·min-1时,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内外侧车道最大积水厚度差异明显,六车道由内侧车道到外侧车道的最大积水厚度比例为1.0∶3.1∶3.3,八车道为1.00∶0.96∶1.03∶1.36;多车道高速公路超高过渡段积水厚度峰值先出现在道路中间附近,然后向外侧移动,最大积水厚度一般出现在外侧车道。   相似文献   

16.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简称CFD)方法对过滤器的过滤单元——滤柱内的流场进行了模拟和分析,并改变边界条件和模型的结构,分析了其对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小入口水流速度有利于颗粒在滤柱表面的均匀沉积;将出水口设置到罐体最上部,可以基本消除滤柱内的死水区,同时也增大了有效过滤面积,提高了过滤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降低潮湿多雨地区饱和过湿土含水量的方法及效果,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真空预压排水法和电渗排水法的降水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2种方法都能有效降低饱和过湿土的含水量,达到排水固结效果,但土样中含水量降低程度的空间分布都存在不均匀性;采用真空预压法时,上下各层的含水量变化不大,固结效果相对较均匀.  相似文献   

18.
针对近几年来不少平原区高速公路项目中出现的"水淹地"、"水冲地"等排水不畅的问题,分析了平原区排水不畅的原因,指出了蒸发池、开挖排水沟等排水设施的弊端,并提出采用渗井技术来解决高速公路排水不畅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在OGFC基础上,提出一种设置在下面层的大孔隙排水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并对其进行路用性能(高温稳定性、疲劳性能、水稳性)试验,通过对比发现此级配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与疲劳性能均优于ATPB-25,且掺入2%的消石灰后水稳性良好,这可为排水类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长江流域水质演变过程可看成是一个具有多节点,向下流关联的复杂网络系统。本文运用统计学的统计推断原理及复杂系统理论,对长江近两年的水质情况作定量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