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1 毫秒
1.
我国城市群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城市群间城际客运呈现旺盛的增长态势,传统的铁路客货混合运输模式和客运长途运输制约了铁路客运能力,尤其是区域经济发展.城际轨道客运模式具有大能力、高密度、公交化的特点,正好满足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城镇之间的城际客流.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群间的城际客运呈现旺盛的增长态势。传统的铁路客货混合运输摸式和客运长途运输制约了铁路客运能力、尤其是区域经济的发展,使城际铁路客运的运输模式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3.
城际公交是城市群一体化过程中的“新型产物”,是介于“道路客运”和“城市公交”之间的新型客运方式.浙中城市群是浙江省三大城市群之一,“十三五”开局金华市委市政府提出了“走在前列、共建金华”发展部署,随着浙中城市群之间经济发展和居民出行需求的变化,城际公交一体化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时机.本文首先分析浙中城市群城际客运出行特征,并结合既有城际公交线路和城际客运运营管理模式,提出发展城际公交存在的体制机制瓶颈和挑战,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城市群空间、产业以及交通发展趋势,提出浙中城市群发展城际公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明确城际公交的发展定位以及发展模式,并结合“十三五”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提出近远期城际公交网络构建方案.  相似文献   

4.
随经济发展城市群逐步形成,城市群间城际铁路规划悄然兴起。城际铁路的建设投资巨大,是否可以结合城市群间的既有铁路开行城际短途列车成为规划时的重点。本文以沈阳至抚顺间城际铁路为例从能力、运输组织、服务频率等方面,研究了利用既有铁路开行城际列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苏腾  李晗 《城市交通》2014,(3):15-22
城际客运体系的构建是长江流域城市实现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前提。首先对发达国家三类城际客运体系结构模式和中国客运体系结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并基于新型城镇化要求与基本国情,提出长江流域应构建可持续发展、多层级协调的新型城际客运体系,以高速铁路与航空为双核驱动,以普通铁路与公路为基础。然后分析了高速铁路在产业和人口转移方面的巨大引领作用,并指出航空运输对于全球化时代城市群形态的构建、内部产业分工协作不可或缺,同时阐明了长江流域对高速铁路及航空运输的强劲需求。最后提出城际客运交通与城市之间,以及各城际客运交通方式相互之间应加强联系、无缝衔接。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关中城市群经济发展现状及城际铁路规划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城际铁路的功能定位和建设的必要性,认为关中城市群已经具备建设城际铁路的能力且时机已经成熟。该城际铁路的建成对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东莞至惠州城际铁路是以东莞市穗莞深铁路的洪梅站为起点,惠州市客运北站为终点,全长103.6公里,辐射至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城际轨道交通,是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区域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网中的重要轴线之一.  相似文献   

8.
陈华 《交通与运输》2007,23(6):44-45
轨道交通造价昂贵,每公里造价达4亿~5亿元人民币。特大城市的中心区规划建设一定的城市轨道交通是可接受的,而城市间的客运需求量如果不足,就难以支撑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规划建设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对完善铁路交通模式,利用部分线路闲置能力,满足区域城际客流需求,提升铁路在城际客运市场的竞争力,培育铁路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铁路自身的改革和跨越式发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许劼  刘冰 《城市交通》2018,(1):54-62
城际铁路在服务空间、行车速度、站距等方面具有与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显著不同的特征,它能采用公交化运营模式满足相邻城市间的当日往返出行。因此,城际铁路对区域城市群规模和城镇空间布局的发展产生独特影响。基于城际铁路的区域内部各城镇联系状态,分为中心与边缘、中心与中心、跨越的中心与边缘、边缘与边缘四种类型。以东京、旧金山湾区、长三角、京津为案例说明城际铁路对城市群空间布局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不同特征的城际铁路线网适用于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条件的城市群,并与城市群空间布局产生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城际轨道交通,在国外又称区域轨道交通。区域性城际轨道交通是指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大都市带(或称城市群、经济圈)范围内,各城市之间公交化的便捷、快速、大运量,且衔接合理的客运轨道交通系统。城际轨道交通是介于干线铁路和城市轨道之间的一种新型交通运行方式。其特点为:客流性质方面,客流存在明显的日波动、周波动,客流成分以往返客流为主,列车编组少于干线铁路;运输任务方面,城际轨道交通基本不承担货物运输,以客运为主;经营方面,城际轨道交通可以实行与房地产捆绑经营。  相似文献   

11.
该文首先分析了沪宁运输通道的现状和未来通道内客运需求的发展态势,接着从综合运输角度分析了沪宁城际铁路通车产生的影响,认为沪宁城际铁路的建设增加了沪宁运输通道客运能力,提升了沪宁运输通道客运服务水平,带动了沿线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的发展,也将促进沪宁运输通道客运结构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京津、京石、沪宁、广深开行的城际列车吸引大批的乘客。以京津城际客运专线为例,运用Logit模型得出影响城际铁路分担率的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保持和提高铁路在短途客运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铁路在稳定与扩大中长途客运市场的前提下,将开发重点转移到城际客运的短途市场是增强铁路竞争力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城际铁路作为促进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加强城市群各城镇交通联系的主要快捷交通方式日益受到关注。目前,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长株潭城市群的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已获国家批准并逐步开始建设。国内其他城市群也正在积极规划和建设城际轨道交通。  相似文献   

14.
国际化大都市综合交通与轨道交通的互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西安为实例,结合大西安空港枢纽、铁路枢纽、城际铁路、公路客运枢纽、城市道路及公共交通的服务特征和发展规划,并充分借鉴国内外国际化大都市的轨道交通与综合交通的衔接模式,详细论述了大西安航空枢纽与轨道交通的衔接关系,铁路枢纽及城际铁路与轨道交通的互动关系,公路客运枢纽布局对轨道交通的影响,城市道路及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的...  相似文献   

15.
为协调城市群公路客运与城际轨道交通的发展,应用轴辐网络设计方法,以需求加权出行时间成本T~(Total)和公路客运线路总运营成本C~H最小化为目标,构建了与城际轨道交通协调发展的城市群公路客运线网优化模型HN,并采用优化软件CPLEX求解;以珠三角部分地区公路客运实际线网为例,从需求加权出行时间T~(Total)和公路客运线路总运营成本C~H两方面,对比分析了模型结果和实际线网运营方案。结果表明:公路直达线路客流比例P~D随着城际轨道交通运行速度V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城际轨道交通与公路客运换乘时间T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公路客运线路总运营成本权重系数β的增加,城市群公路客运线网变稀疏,公路直达线路数量N~D减少,但公路接驳线路数量N~F变化不大;实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城际铁路网络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城市群空间结构的 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意义重大.本文基于网络演化思想,将节点重要度和城市经济联系强 度指标作为重要参数,在综合考虑城市群社会经济影响的基础上,构建城市群城际铁路 线网布局规划模型,并对城际铁路线网的技术性能和约束条件进行分析,提出节点成长、 线路连接、边权演化规则,设计网络演化机制和城际铁路网络演化算法.以成渝城市群为 对象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不同参数组合下的演化结果和城际铁路线网规划方案,验证了 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对实际城市群城际铁路线网规划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新型城镇化战略及中国大力发展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的背景下,城市既有粗放式发展模式需要转型,旅客对铁路客运枢纽地区也存在功能复合化的期望,铁路客运枢纽亟待加强与城市的协调互动发展。阐述了铁路客运枢纽与城市用地的互动关系,基于国内外发展实践总结铁路客运枢纽与城市协调发展的三种模式:城市更新型、中心导入型和新城带动型。从管理体制、土地供应和使用制度、投融资体制三个方面分析了既有制约铁路客运枢纽与城市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分别针对铁路客运枢纽三种不同的发展模式,提出枢纽与城市协调发展亟待突破的体制机制及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群逐步成为支撑和带动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和形式。城际快速铁路作为城际大运量运输方式,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群开始规划或建设城际快速铁路。为了避免超前或滞后建设,选择城际快速铁路建设的适当时机,是城际交通规划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能源节约、环境保护和交通效率三方面因素的考虑,建立了城际交通方式评价体系;基于对交通成本的综合分析,建立了城际快速铁路建设时机的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郑健 《城市交通》2010,8(1):14-19
在总结中国铁路发展所面临历史机遇的基础上,指出铁路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针对客运专线和铁路客站两方面剖析中国铁路规划与实践:前者探讨了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客运专线网络、主要城市群快速城际客运系统;后者提出铁路客站建设应重视功能、系统、先进、文化、经济5个方面的要求。介绍了北京市铁路枢纽规划采用的多客站模式,以北京南站为例,从功能需求、建筑特色、人性化服务、节能环保方面阐述其规划建设特点。最后,指出铁路客运专线和客站对经济社会和人们生活方式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城际交通系统对于城市群空间的支撑和组织作用将更加突出。在借鉴国外先进城市群城际交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剖析了不同空间层次下城际出行的需求特征和要求,并对当前城际交通的不同方式进行适应性分析,明确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而提出以服务为导向的长三角城际客运发展总体模式,强调广义轨道交通的主导和融合发展,并关注不同人群的差异化诉求和服务。从系统视角出发,注重不同空间层次和尺度下的主导交通方式功能要求,明确长三角跨区大尺度、都市圈、城市密集区、城市毗邻区四类城际出行系统的构建要点;从用户视角出发,提出了城际枢纽模式革新要求,以及两种类型的城际枢纽布局模式,并梳理了枢纽接驳和用地空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