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砂土液化对公路路基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砂土液化的形成机制、发展情况、判定方法,阐述了砂土液化对公路工程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高真空击密法处理砂土液化地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描述高真空击密法处理砂土液化地基的设计标准、施工技术和质量检测方法,总结该工法的优点.同时对砂土液化的成因、危害和常见的处理措施进行介绍,可为砂土液化地基处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浅海海域饱和砂土采用标准贯入试验法和抗液化剪应力法进行液化判别分析,对海底浅表层砂土液化判别时,发现对于设计地震第一组、7度和8度条件下,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版推荐的原判别公式比2010版推荐的新公式液化判别结果安全度要高,当工程场地浅表层有砂土分布时,建议采用原判别公式进行液化判别更偏于安全。抗液化剪应力法对海域砂土的液化判别成功率较高,有着较好的适宜性,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液化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4.
地震液化对桥梁桩基础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后砂土液化是地震的主要震害之一.对砂土液化前后桥梁桩基的极限承载力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砂土液化后,基桩的横向极限承载力明显降低,其降低程度与桩周可液化土体的厚度及液化程度相关.桩周可液化土体厚度越大,液化程度越高,则地基土的水平抗力系数m降低越多,桩基的横向极限承载力降低也越多.同时,砂土的液化导致基桩的水平位移在同等载荷作用下也有较大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践对比的方法,系统研究了砂土地震液化的危害、产生的机理、形成条件以及判别标准。研究认为砂土液化与砂土的相对密度、粒径大小、成分、级配组成、密度、饱水砂层的成因、时代、埋藏条件以及地震等因素有关,并且需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产生砂土液化现象。同时给出了剪应力法、标贯试验法、静力触探法等常见的液化判别方法。最后从建筑场地的选择、地基的改良、基础形式的选择及砌置深度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砂土液化防治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福建省龙海市某一级公路淤泥质软土夹液化砂土地基的工程性质评价及地基处理措施的选择过程分析,比较了公路规程与国家标准中对于砂土的液化判定及水、土腐蚀性判定的不同之处。并就这些不同点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最后根据判定结果提出了采用塑料排水板、水泥搅拌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处理深厚淤泥质软土+液化砂土地基的方案,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吴涛 《北方交通》2023,(11):5-9
砂土液化涉及液相与固相相互转化的过程,是重要的工程安全问题。以辽阳市小北河太子河特大桥为例,通过分析地质情况和设计要求,探究了砂土液化对桥梁工程的影响。对比分析了正常桩长和考虑砂土液化后的桩长。采用离散元分析了桩基础周围砂土的运动特性。结果表明,太子河特大桥地面15m内存在饱和细砂处于轻微液化状态,设计桩长超过15m,具有足够的安全性,桩基长度的增加提高桩基四周土体运动状态的稳定性。研究结果对桥梁桩基设计施工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沿海高速公路为秦、唐、沧渤海公路的一部分,是2020年河北省高速公路布局规划五纵、六横、七条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沿海地区联系的主要通道。根据有关资料表明,该项目区的砂土液化现象严重。地质勘探部门通过对该区段已完成20m以上的饱和砂土、亚砂土层进行逐孔判定,结果为全区液化现象较为普遍。由于高速  相似文献   

9.
饱和砂土地基液化对公路涵洞造成严重破坏。以土动力试验为基础,通过静、动力有限元分析,对公路路基—涵洞基础联合作用下地基土的抗液化能力变化状况进行分析,并根据研究结果给出考虑公路路基应力影响的地基液化情况。  相似文献   

10.
饱和砂土和粉土振动液化的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饱和砂土和粉土振动液化产生的机理、危害、影响因素、液化的判别,提出可液化地基抗震的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