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以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植被区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统计学,结合GIS对斑块植被区土壤有机质百分含量空间变异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土壤有机质百分含量空间变异函数模型进行拟合和空间插值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分布与地型以及植被的分布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土壤有机质百分含量的变异系数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0~60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百分含量空间变异理论模型为纯块金模型,60~120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百分含量空间变异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和球状模型.  相似文献   

2.
以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固沙植被为例,采用烘干法测定沙拐枣、泡泡刺和梭梭0~120 cm土壤剖面的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1)雨季前,沙拐枣、泡泡刺和梭梭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值变化范围分别为0.83%~2.17%、0.82%~2.60%、0.79%~1.52%.在0~40 cm,沙拐枣和泡泡刺土壤含水量无显著差异,在40~120 cm,土壤含水量为泡泡刺沙拐枣梭梭.2)雨季后,沙拐枣、泡泡刺和梭梭土壤含水量呈增大-减小-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77%~3.19%、1.43%~2.97%、1.42%~3.41%.在0~60 cm,沙拐枣和泡泡刺土壤含水量无显著差异,在60~120 cm,沙拐枣土壤含水量显著大于泡泡刺和梭梭.3)沙拐枣土壤水分不稳定层深约60 cm,梭梭土壤水分不稳定层深约40 cm,泡泡刺土壤水分在0~120 cm土层内变化不稳定.三种植被的抗旱性强弱为梭梭沙拐枣泡泡刺.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集料波动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对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集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砂当量、粉尘含量、4.75mm通过率、2.36mm通过率和0.075mm通过率6种因素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灰色关联度及其排序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影响最为显著的为4.75mm通过率,其余依次为2.36mm通过率、砂当量、0.075mm通过率、粉尘含量和针片状颗粒含量。  相似文献   

4.
由于该路为鹤岗城市主干道,交通量大,所以沥青采用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由于鹤岗市属于寒区,所以选择的沥青为AH-110号沥青。该沥青具有较好的粘度、高温稳定性和低温韧性。粗集料采用经过二级破碎,抗滑不吸水的玄武岩碎石,3:1扁长颗粒含量不超过15%,5:1扁长颗粒含量不超过5%,石料压碎值不超过25%。细集料采用粒径小于5mm的天然砂和粒径为265~5mm的机制石屑。填料采用塑性指数小于4%,0.075mm通过率大于70%的矿粉,并掺和15%生石灰以增加其粘附性。  相似文献   

5.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集料中粉尘含量是影响沥青路面耐久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公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控制集料中0.075 mm粒径含量以满足集料粉尘含量要求.试验中采用室内对比试验的方法,对比水洗法和干筛法试验结果,并分析两者数据相关关系,通过干筛法确定细集料0.075 mm通过率,从而确定了 一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细集料0.0...  相似文献   

6.
青海盐湖区路基结构层级配及其阻盐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海盐湖地区的路基工程处于隐蔽性盐风化作用强烈的寒旱岩土环境. 分别采取青海茶卡盐湖地区工程建设层天然盐渍土土样和已建路基结构土层土样,研究青海盐渍土地区路基结构防护盐风化作用的效果. 通过易溶盐含量测定、颗粒分析实验和毛细管水上升实验,对青海茶卡盐渍土区路基结构土层中的毛细管水上升最大高度开展理论计算. 研究表明:青海茶卡地区盐渍土中毛细水上升高度大于一般土中毛细水上升高度,细粒组(0.250~0.075 mm)含量有利于水盐运移上升,粗粒组(> 0.250 mm)含量不利于水盐运移上升;在水盐运移和汽盐运移双重作用下,茶卡盐渍土地区路基结构土层均出现次生盐渍化现象,建议在茶卡盐渍土地区的路基工程中,设置卵砾石阻盐隔断层的粒组级配范围控制在2.0~5.0 mm之间,该粒组含量大于75%,厚度在300.0~1000.0 mm为宜;阻盐隔断层的设置位于路堤上部,高于一般路基规范中规定的高度,可以提高阻止水盐运移上升、增强汽盐淋滤作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根据不同集料种类和粒径对微波加热温升效率的影响,采用微波加热设备,研究加热0~5min时间内,O-5mm、5mm~10mm和10mm-15mm三种粒径的石灰岩集料和铁矿石集料的温度变化规律,计算温升效率。结果表明,相同时间内,铁矿石集料的温升效率明显高于石灰岩集料,最高可达133%;集料粒径明显影响其温升效率,温升效率按照粒径排列为0~5mm〉5mm—10mm〉10mm~15mm,最大差值达18%。  相似文献   

8.
对不同细集料粒径组成的沥青砂浆进行单轴压缩蠕变试验,用Burgers模型拟合蠕变试验结果,并通过灰熵法分析了细集料粒径对黏弹性参数的影响程度,以研究沥青砂浆的黏弹性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18~2.36 mm档集料对黏弹性参数E1、E2、η2均产生显著的影响;小于0.075 mm档集料对4个黏弹性参数的影响程度都居于其次;2.36~4.75 mm档集料对参数η1的影响程度显著。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细集料粒径组成的沥青砂浆进行单轴压缩蠕变试验,用Burgers模型拟合蠕变试验结果,并通过灰熵法分析了细集料粒径对黏弹性参数的影响程度,以研究沥青砂浆的黏弹性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18~2.36 mm档集料对黏弹性参数E1、E2、η2均产生显著的影响;小于0.075 mm档集料对4个黏弹性参数的影响程度都居于其次;2.36~4.75 mm档集料对参数η1的影响程度显著。  相似文献   

10.
SMA是沥青玛蹄脂填充碎石组成的混合料,又称沥青碎石玛蹄脂混合料。它是由高比例的粗集料和高含量的矿粉间断级配混合而成,矿料中4.75~16mm的粗集料高达70~80%,矿粉用量为8-13%,一般0.075mm的通过率高达10%,细集料很少。河北省为提高高速公路科技含量,在京秦高速公路、保津高速公路和石黄高速公路部分路段表面层均采用4cm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路面(SMA-16)。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含有超尺寸颗粒的路基填料压实施工中的压实度调整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对于舍有超尺寸颗粒的路基填料压实度调整的两种方法,并且考虑到超尺寸颗粒对路基填料的干密度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在调整方法中引入修正系数C。该压实度调整方法在路基填料压实施工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可在超尺寸颗粒路基填料压实施工质量控制上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有机活性矿物的改性再利用可以提高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节约道路工程造价.文章利用电子显微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激光粒度分析仪和红外光谱(IR)等技术研究了有机改性活性矿物的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改性活性矿物的中粒径D50为31.90 μm,且含有大量的微纳米级SiO2颗粒,能够有效地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有机改性组分有可能是具有C=C双键的醇类有机物.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饱和状态下开裂混凝土内氯离子扩散的简化计算方法.根据已有试验结果,将裂缝处的氯离子扩散分为3种情况:①当裂缝宽度小于0.03mm时,裂缝对氯离子扩散没有影响;②当裂缝宽度大于0.1mm时,氯离子不仅沿混凝土暴露表面向内扩散,还将沿垂直于裂缝面的方向扩散,两者扩散的表面氯离子的质量分数相同;③当裂缝宽度介于0.03和0.1mm之间时,扩散情形与②相似,只是两者的表面氯离子的质量分数不同,裂缝面的表面氯离子的质量分数要小于暴露表面的氯离子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表明,在一定宽度范围内,裂缝附近氯离子沿开裂方向和沿垂直于裂缝面方向的质量分数均随裂缝宽度增加而增大,其中短期扩散比长期扩散随裂缝宽度的变化更敏感,计算结果与已有试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4.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以FeCl3·6H2O,FeCl2·4H2O为原料,氨水为沉淀剂,进行了9组正交试验,探索制备Fe3O4纳米颗粒磁性能的影响因素,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透射电镜(TEM)对磁粉进行表征,利用正交表极差分析找出了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即A2B1C3D2,去离子水用量为200 mL(Fe3+为0.1 mol/L);表面活性剂用量为1 mL;氨水30 mL;[Fe3+]/[Fe2+]=1.75时Fe3O4颗粒饱和磁化强度为62.70 emu/g.  相似文献   

15.
针对浅海海域饱和砂土采用标准贯入试验法和抗液化剪应力法进行液化判别分析,对海底浅表层砂土液化判别时,发现对于设计地震第一组、7度和8度条件下,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版推荐的原判别公式比2010版推荐的新公式液化判别结果安全度要高,当工程场地浅表层有砂土分布时,建议采用原判别公式进行液化判别更偏于安全。抗液化剪应力法对海域砂土的液化判别成功率较高,有着较好的适宜性,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液化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不同配比复合垃圾衍生燃料做实验试烧,并对燃烧产生的NOx、SO2等燃烧排放污染物进行了监测.利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X)结合联用技术观察了生物质垃圾与煤混合压制燃料的燃烧颗粒的微观形态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生物质比例的加大,发现飞灰颗粒有细化的现象.CI元素的排放主要出现在燃烧初期.钾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氯化钾.飞灰颗粒的所有能谱分析中并没有检测到重金属元素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利用乙酰丙酮铁在空气中的低温热分解反应,制备了Fe3O4,γ-Fe2O3纳米微粒.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比表面积法(BET)对制得的产物进行粒径及形貌表征.结果表明:Fe3O4一次颗粒粒径为16nm左右;γ-Fe2O3一次颗粒粒径约为20nm,颗粒间排列紧密,二次颗粒呈链状,有形成一个封闭空间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复合反渗透膜对模拟放射性核素的截留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制了模拟放射性废水,在"预处理→反渗透"系统上将废水含盐量、pH、操作压力和回收率对复合反渗透膜对模拟放射性核素的截留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Ni,Mn,Co的截留率随废水水质和操作条件的不同而变化,变化范围分别约为81.8%~98.7%,81.3%~100%,75.9%~98.8%.(2)反渗透是处理含有Ni,Mn,Co废水的有效方法,其中对锰的截留效果优于镍和钴,锰的截留率最高几乎达到100%.  相似文献   

19.
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微观形态特征及能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X)结合联用技术,观察以施工现场废弃混凝土作为再生骨料材料制造的混凝土微观形态特征,分析其主要组成元素、质量分数及再生骨料性质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颗粒的形态多样,以不规则形态居多;不同粒径颗粒之间存在逐级吸附的现象;试件断裂界面成分主要是碳酸钙和碳酸镁;圆形透明小颗粒以氧化铝和氧化硅为主的粉煤灰构成;花朵和不规则束团状为还没完全水化的水泥成分,主要以硅酸三钙和铝酸钙及铁铝酸钙为主.  相似文献   

20.
温室气体CH4是导致气候变化、引起全球变暖的因素之一。垃圾填埋场是CH4重要的人为释放源,而填埋场覆盖土CH4氧化能有效削减CH4排放。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在影响覆盖土CH4氧化的主要因素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提出影响覆盖土CH4氧化的主要因素有:土壤含水率、土壤pH、土壤温度、土壤碳氮含量、土壤粒径、气象条件、CH4及O2浓度、重金属及覆盖土材料。最后,对其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通过优选覆盖土材料以及控制环境状态,可以有效提高覆盖土CH4氧化速率,减小垃圾填埋场CH4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