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设计了车辆段收发车运行图编辑器,介绍了该编辑器的组成及功能,阐述了总体设计思路、系统建模及软件的实现,为用户使用计算机自动编制收发车运行图提供参考,从而提高了生成车辆段收发车运行图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中间站调车作业钧计划优化编制系统是在分析中间站传统调车作业钧计划人工编制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开发的,实现了调车作业钩计划的自动优化编制、现在车状态及防溜措施的信息查询与屏幕显示、超时停留车和“关门车”的信息查询与显示、调车作业过程的模拟回放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作业安全和效率。  相似文献   

3.
现有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吹扫系统普遍存在吹扫作业条件差、环境污染严重和人工作业强度大等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运营使用部门的痛点,因此,亟需对车辆基地吹扫系统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吹扫作业流程、吹扫部位、吹扫方式进行广泛调研,提出用机器代替人工吹扫作业的解决思路;通过分析分离式吹扫系统与集成式吹扫系统两种技术方案,选择集成式智能吹扫系统作为方案研究方向;集成式智能吹扫系统由车底智能吹扫机器人、车侧智能吹扫机器人组成,可实现重点部位吹扫、按规划路径行走、三车同步作业、机械臂协作、集尘高效回收。通过对集成式智能吹扫系统的喷嘴、吸尘口等主要部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集束式喷嘴吹、吸尘口侧底布置方式吹扫除尘效果较好,智能吹扫系统可实现吹扫作业无人化、智能化,极大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吹扫作业效率,可在车辆基地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车辆基地发车能力逐渐成为提高早高峰正线运营水平的瓶颈,部分城市开始探索建设自动化列车控制(automatic train control,ATC)车辆基地,针对 ATC 车辆基地收发车能力计算复杂,现有收发车能力计算方法难以应用的弊端,研究了 ATC 车辆基地咽喉区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首先,在 ATC 灭灯模式下,通过比较得到不同列车发车顺序下的最小列车总发车时间;其次,计算得到 ATC 车辆基地的最大咽喉区通过能力;最后以广州萝岗车辆基地为案例,进行 ATC 灭灯模式下咽喉区通过能力计算模型有效性的验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ATC 灭灯模式、ATC 点灯模式、列调结合模式和列车进路模式下咽喉区通过能力分别为 28、17、13、11 列/h;ATC 灭灯模式较其他 3 种模式有更大的发车能力,能更好地满足早高峰正线的运营需求。研究结果可以为评估车辆基地设计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车辆段兰州客车技术整备所(客整所)客运普速列车和时速160 km动力集中动车组一体化生产组织情况的实际调研和分析,文章以车辆终到车务调车入库作业、库内平行检修作业(车辆、机务、电务、客运)、车辆始发车务调车出库作业整个生产组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客整所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系统架构及系统主要功能。系统利用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等技术,实现了一体化作业计划的统一编制、统一审核、统一下发,通过4G-LIE无线专网和智能手持终端设备实现了作业结果实时回填、故障上报、安全卡控、消息预警和作业进度展示等功能。通过在兰州客整所的应用与实践,促进了车务、车辆、客运、机务、电务各专业客整所作业一体化管理模式创新、生产组织模式创新和协同作业模式创新,有效地提升了一体化生产组织效率,规范了一体化作业管理,提升了客运机车车辆运用效率。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城轨车辆基地检修作业主要安全风险的详细分析,研发一种城轨车辆基地检修作业安全管控系统,加强城轨车辆基地的安全管理,保障作业安全。研究该系统的功能、构成、安全管理工作流程、主要接口等技术方案,以期为其他城轨车辆基地检修作业安全管控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客运站调车作业计划编制的效率,确保调车工作准确高效,针对大连站的客调命令解读和调车作业计划编制的工作特性,分析系统功能需求,建立基于B/S结构的客调命令解读系统,并对系统实现的总体架构、功能结构及主要技术特点进行研究。该系统实现了客调命令的自动解读,调车作业计划由原有的人工编制向计算机辅助编制转变,对于提升大连站和沈阳站生产计划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有促进作用,可以为其他客运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既有以人控为主的管理机制下,由于地铁车辆基地内检修库、运用库为半开放式区域,人员进出和列车出入库较为频繁,故存在人车冲突的安全隐患。通过对车辆基地检修库、运用库的股道列位设置以及列车运用场景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激光的车辆基地列车动车预警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以激光测距技术为基础,测量出列车运动过程中的不同距离信息,通过计算机技术的逻辑处理后,分析出列车的不同运动情形,实现列车动车的自动预警。目前已在上海地铁12号线金桥车辆基地试点应用,试点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合理可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作业人员人车冲突的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态、环保意识提高及智能工装设备的发展,车辆基地生态化、智能化设计成了近年来探讨的热点,但目前缺少相关设计标准及规定。以坐落于“世界级生态岛”的上海市轨道交通崇明线陈家镇车辆基地为例,通过对崇明岛绿色生态建设要求、智能工装设备发展及应用进行研究分析,并结合车辆基地功能、规模、布置,探究其生态化、智能化设计。生态设计:运用多种绿色创新手法及大跨度拼装结构设计型式提升综合楼及库房建筑绿色设计,研究分析光伏发电设施及海绵车辆基地设计、量化指标及效益等。智能设计:研究分析智能安全设施、智能检测、巡检机器人、鹰眼系统等智能工装设计应用,可实现由机检代替人检,提高了作业效率及管理水平,提升了安全性,降低人工成本。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生态智能车辆基地设计及相关标准规定的编制提供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10.
铁路物流配送信息化是针对铁路物流企业配送作业存在口头传达、纸质作业等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本文主要对铁路物流配送作业和作业人员需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系统功能模块,论述了智能制定配送计划和配送车辆动态数据自动采集的方案,该系统的实施可提高物流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检修车扣车作业与运输组织需求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提出开发国铁货车检修车辅助管理系统。系统采用B/S模式,使用SSH作为MVC开发框架,Oracle11g作为生产数据库,面向调度、车辆、车务各部门用户,解决多个部门无法共享检修车数据信息、没有上级调度部门统一调配待检修车资源的问题,实现局管内车辆检修效益与运输效益“双赢”。  相似文献   

12.
列车运行的三维视景仿真可在设计阶段把新车外观和内饰展现给用户,并为线路规划、列车运行调度等提供依据。对列车运行视景仿真方案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地形地貌、轨道、建筑物及车辆的三维视景模型。从提高动态仿真效率和渲染速度的角度出发,采用基于图形与图像的混合建模方法和LOD与纹理映射技术,实现了列车运行的三维动态视景仿真,达到具有较高逼真度的视景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车载设备和部件的实时检测需求,设计了一种由检测终端、车载无线网络、远程服务器组成的车辆及设备状态监测系统,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和HTTP等网络通信协议,实现对温度、位置等多种传感参数的实时无线远程检测和监测,以及数据存储和智能处理等功能.该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成功应用表明:有效数据成功传输比例与车辆Wi-Fi网络覆...  相似文献   

14.
采用基于JavaEE的B/S架构,配合高性能、高并发关系数据库,构建车辆运用车间与检修车间之间及各自车间内部的铁路车辆质量互控及预警系统;对直通列车中发现的车辆故障通过该系统对下一作业环节进行预警。通过向前预警、向后互控,实现对车辆运用及检修质量的全方位追踪,确保车辆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15.
从巴黎区域快速线(RER线)的发展背景、目前的发展运营状况、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及其特点等方面对RER线进行较为系统的介绍,其中着重介绍RER线目前所采用的线路形式和相关技术特征,详细分析RER线在基础设施系统、牵引供电系统、车辆系统、运营调度系统、通信信号系统以及维修布局与维修制度等的关键系统构成,并介绍RER线在提高能力、互联互通方面的做法。最后结合我国现状,提出RER线对我国市域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与运营等方面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全路客运计划编制业务特点和现存问题的基础上,论述建立集中式客运计划编制系统的意义和设计原则,研究并设计了采用集中式编制的新思路,详细阐述了系统的架构和功能设计,实现客车运行图的无缝式接入、调度命令的三级贯通、客车开行计划的超前编制以及次日班计划的自动落成,最终实现客车的全程追踪以及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现阶段数据共享程度低、业务协同水平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打破城市轨道交通传统单线调度指挥模式在大规模运营网络中日益凸显的调度流程繁琐、线路间联动 沟通不畅、处理突发事件效率不高等问题,提高线网级调度管控能力,以大城市快速发展对城市轨道交通的重大 需求为牵引,以重庆轨道集团既有研究及实践成果为基础,通过城市轨道交通多源大数据分析关键技术,搭建城 市轨道交通多源大数据平台,通过全局列车运行计划智能编制、全局列车运行智能调度、全局应急协调指挥等关 键技术实现全局调度系统的核心功能,开发部署了智慧化的新一代互联互通全局调度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 系统可以显著增强互联互通效能,从系统层面提高运营效率,节约运营成本,可以为其他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 全局调度系统的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铁路行车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数字化铁路行车安全保障体系按逻辑模式分为行车安全决策模块、行车安全管理模块及行车安全监测模块。行车安全决策模块包括行车安全信息系统、行车安全分析系统及安全决策支持专家系统。行车安全管理模块,从横向上划分为运管部分、机务部分、工务部分、电务部分和车辆部分;从纵向上分为站段、路局、铁道部。行车安全信息监测控制模块分为数据采集单元、数据接收单元、数据处理/输出单元。行车安全保障体系采集的信息包括:运输设备信息、行车调度管理信息、工作人员安全信息、铁路沿线环境安全信息。信息处理包括:数据采集层、初级处理层、隐患分析层、决策支持层、全局分析层。结合现行铁路管理体制,构建基于站段、路局、铁道部的三级救援保障运作模式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施工管理目前依靠人工组织进行,缺乏精细管理的现状,提出智能施工调度管理系统设计方案。系统采用工作流技术实现施工作业流程化管控,引入Activiti并发子流程解决多用户同时处理任务的需求,通过冲突检测算法实现了不同作业类型对时间、地点、线路和供电要求等资源的冲突研判及预警,实现智能化施工调度。施工调度管理系统实现了企业管理信息化,同时,系统支持多线路线网级管理需求,有效地提高了施工维修过程的安全性和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