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4G网络技术,设计客车安全运行作业监控系统。通过手持终端回传现场作业情况信息,实时掌握车辆乘务员执行一次出乘作业标准情况,同时对车辆乘务员各类型的作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查找倾向性问题,为管理层制定决策提供相应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根据铁路货检作业的实际需求,研发货检移动手持系统.系统的物理拓扑结构分为应用服务器、集中控制服务器、无线接入点和手持终端4部分,逻辑结构分为系统应用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3层.通过终端功能的开发、信息的集成和业务流程的优化,实现了数字、图片与语音的融合.货检移动手持系统具有对讲、拍照、定位和信息反馈等功能,从而实现了货检作业的移动办公.货检移动手持系统在兰州局的实际应用表明,采用该系统,实现了货检作业的全程控制和闭环管理,提高了货检作业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3.
机务段指导司机是铁路机务运用中的基层管理人员,是负责机车乘务员管理的一级班组长,指导司机在机务运用安全管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指导司机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着乘务员队伍的建设和稳定,关系着机车运用安全和高效。通过对指导司机工作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自轮运转设备出乘作业管理存在的文件电子化程度低、故障判断人为主观意识强和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结合实际调研及现场人员沟通交流,开发了一套自轮运转设备标准化出乘作业的管理技术系统。基于智能移动终端,运用WIFI技术和4G公网无线通信技术,完成了手持移动终端和车载处理单元、车载处理单元与地面管理系统、地面管理系统与手持移动终端的实时数据传输,实现了施工作业日志、巡检过程记录文件、出乘人员信息等重要文件的电子化和规范化,出乘作业前后各检测项点的检查过程标准化及故障识别判断的智能化,为实现自轮运转设备全寿命周期数字化管理目标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机车视频监控系统的软硬件结构和功能特点。系统基于DVR技术与铁路安全管理需求而开发,可以根据铁路安全管理需求设置各类项点并进行抓拍和记录,能提供监视画面及报警信息代替司机巡检。该系统对事故预防、事故分析以及监督乘务员作业都将起到重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铁路物资押运防盗能力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用于铁路运输安全的无线防盗报警探测系统,并给出了系统的节点结构、网络拓扑结构及组网协议.系统设计包括电子锁普通节点、协调器以及手持终端3个硬件部分.电子锁采用无线微型节点设计技术,通过低功耗设计实现全电池供电,采用SimpliciTI协议组建了智能监控网络.该系统具有无线化、小型化、电池供电、自动组网等特点.试验结果表明,系统性能稳定,报警实时性好,功耗低,可长时间工作,适于铁路运输安全防范.  相似文献   

7.
机务安全的落脚点是机车乘务员现场作业技术能力、作业标准、作业纪律、应变能力等综合体现。因此,抓机车乘务员标准化作业就必须突出"管理"和"教育"等环节。标准化作业控制以机车乘务员"违章违纪"、"关键人"转化、动车组运行、动车所内调车作业标准落实、"违章违纪分析整改"等为抓手,推进机车乘务员执标贯标。做到机车乘务员运用管理文明化、出退勤、途中作业用语文明化、着装文明化。  相似文献   

8.
研究一种铁路通信多终端多业务协同的服务系统,利用多种铁路周边广域网和个域网通信能力,创建驾驶员终端、管理终端、员工终端等。巧妙地运用异构网络融合、多路径技术、多终端技术,对铁路运营,包括维护、整修等业务进行综合性管理。解决单一广域网链路无法满足所有铁路业务的吞吐量需求问题,让铁路运营的各种需求与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与交互,提高工程作业车辆的利用效率,保障铁路施工维护作业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平面调车业务需求,以及传统平面无线调车系统作业流程、实现方式、系统构成、功能和优缺点,并以株洲北大型编组站场景组网为例,对数字平面调车系统组网方案及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系统采用有线、无线相结合的组网方式,实现了大、中型编组站平面无线调车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满足了编组站平面调车系统语音、数据通信多种业务需求,较好地解决了工程技术组网及实践运用问题,提高了调车作业的安全性和调车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为高效评价动车组检修作业质量,加强作业过程闭环管理,研发新一代动车组作业过程监控评价管理系统,并在动车所实际运用。系统采用先进的双模触发定位、物联网及互联网技术实现对作业过程的实时监控,督促检修人员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检修,通过一体式手持终端及Wi-Fi网络,实现对故障的实时上传管理,提高检修效率,有效地实现对作业流程的标准化管理。该系统克服了传统评价管理方式的弊端,使动车组智能化检修上升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确保运输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是铁路行车指挥的终极目标,实时掌握运行中列车的高精度位置对于保证行车安全十分重要。基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正在实施的运统1电子化传递项目,提出利用该项目为机车乘务员配备的手持终端,采用卫星定位、移动物联网及数据融合技术,研究实时的全国铁路列车追踪与安全预警系统,可为调度员提供全国铁路路网图列车运行追踪监控画面,并可依据列车有效制动距离提供分级安全预警。  相似文献   

12.
分析传统客运乘务管理存在的不足,引入互联网思维,在敏捷开发框架下,借助微服务、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实现乘务管理移动化、信息化和智慧化。根据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乘务管理围绕“生产、服务、管理”三大核心业务需求,通过集成既有信息系统、拓展研发新应用等方式构建乘务信息化平台,运用移动互联等科技手段辅助生产作业、改进服务质量、提升管理效能,大力推进客运乘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步实现了“智慧乘务”并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铁路工程建设物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采用"信息系统+管理办法"的模式,研究铁路建设期间各参建单位对于物资供应进度、物资供应质量、现场验收情况、物资使用追溯等方面的信息化监管问题。通过大数据智能算法,实现计划提报和物资供应的智能预警;应用移动手持终端、GPS定位技术和影像资料文件上传功能,加强现场物资验收检测质量管理。系统上线运行的结果表明,物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中大数据、移动办公和GPS定位技术等信息化手段的应用,能提高计划编制的合理性及准确性,降低施工现场的管理难度,有效监管现场人员到场情况,提高物资的验收质量。  相似文献   

14.
铁路飞速发展以及网络技术和无线接入技术的日新月异,在高速铁路中部署信息网络成为铁路建设的重点内容。当前的移动性协议如MIPv6、HMIPv6、FMIPv6等都是基于终端的移动性协议,需要终端安装运行移动性支持协议。在研究代理移动IPv6协议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代理移动IPv6的高速铁路信息网络,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MIPv6,能够有效减小移动性管理对移动终端的要求、降低交互信令的复杂度、增强网络的可管理性。而这正是铁路这一特殊应用场景所需求的。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铁路行包管理信息系统在票据电子化升级中遇到的信息交互和电子单据流转问题,基于Android移动终端,在铁路行包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下设计并实现了行包票据电子化移动终端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行包信息管理、客运信息管理、列车作业管理和基础信息管理等主要功能,以及站车交互、多重数字签名和信息共享等关键技术。该系统已在京沪高铁部分车次和行包办理点上线试运行,实现了快运单据的全面、全流程电子化,与铁路各信息系统无缝对接,显著提高了行包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6.
运用Mesh网络技术,采用分层设计和模块化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一种可以覆盖某专用铁路的运输调度系统。系统采用终端用户设计,包括系统维护终端、调度终端、值班员终端和交接口终端4个模块,涵盖企业所有业务环节,为专用铁路运输部门的调度指挥、货运管理、计划管理等业务提供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行车指挥无声化、运行管理自动化和运输调整智能化,以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7.
列车轴温过高会给列车运行带来危险,因此列车轴温检测系统的意义重大。本研究不同于其他轴温检测设计,采用Android平台手机与ARM11开发板相互通信以实现对温度的实时监测。设计中采用Wi-Fi技术进行实时接收开发板采集的轴温数据,并将手机作为Socket通信过程中的服务器端接收数据,ARM开发板作为客户端发送轴温数据,使机械师能够在列车的任意位置对每一车轴的温度值进行实时观测。经测试,研制的铁路列车便携式轴温报警装置基本实现了轴温检测和无线发送轴温数据到智能手持终端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无线传输技术不断进步,使得2.4 GHz无线传输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简要论述2.4 GHz无线传输技术的标准、工作模式和相对于其他无线传输技术的优越性,以及在铁路视频监控系统中的组网情况。  相似文献   

19.
乘务调度是铁路运输组织的一个重要问题,好的乘务调度计划能够对乘务员进行合理的乘务工作调度,节约铁路运营成本,而乘务调度计划的编制方法决定乘务调度计划的质量.目前,我国铁路方面主要采用手工方式编制乘务调度计划,这种方式编制乘务调度计划效率低,抗扰动能力差,难以满足轮乘制乘务调度计划编制的需求.从蚁群算法和乘务调度计划问题之间的相关性出发,建立该问题的蚁群算法模型;最后,通过计算机实现本文研究的铁路乘务调度计划编制方法,并以京广线的部分数据为例,对论文的方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0.
为更好地保障铁路行业移动终端的信息安全,解决终端失控、非授权访问、信息泄露等安全问题,基于虚拟安全域(VSA,Virtual Security Area)技术,结合移动应用安全网关(MAG,Mobile Application Security Gateway)技术及动态加密通道(DEC,Dynamic Encryption Channel)技术,研究并开发了铁路移动智能安全管理平台(MISMP,Railway Mobile Intelligence Safety Management Platform),设计了平台架构,阐述了平台的业务能力、管控能力和安全传输能力。该平台可为铁路行业移动终端的信息安全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