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深入研究小净距隧道后行洞爆破施工过程中对先行洞围岩的影响性,依托某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利用现场测试、数值模拟手段对爆破施工条件下先行洞围岩振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监测点X方向振动速度明显大于Y方向和Z方向的振动速度;后行洞爆破施工时对先行洞对应断面后方的中岩柱振动影响较大;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基本吻合,在小净距隧道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中岩柱纵向的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2.
结合工程实例,对双连拱隧道的施工过程(洞身开挖、爆破、初期支护、监控量测等)进行介绍,为双连拱隧道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某小净距隧道为依托工程,在总结分析其工程特性的基础上,利用现场试验研究先后行洞因施工爆破振动而产生的相互影响效应,并利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其设计参数及工法优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围岩级别越高,爆破振动传播速度随之下降;X方向的振速明显大于Y方向的振速;先行洞中对应于后行洞掌子面的位置为爆破振动严格控制的部位;在Ⅳ、Ⅴ级围岩中,净距为8 m较6 m时的围岩塑性区范围明显减小,中岩柱稳定性增强;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对小净距隧道施工爆破振动的控制效果优于上下台阶法。研究成果为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背景下,高速公路网线逐渐完善,但早期建设的高速公路由于交通量越来越大,因此越来越多的新建高速将双向八车道作为设计标准,“大跨径化”是隧道建设未来必然的趋势。大跨径小净距隧道在钻爆施工过程中,后行洞的爆破对先行洞的初支影响较大,如控制不好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隧道后行洞开挖过程中,将电子数码雷管和掏槽眼分段装药延时爆破技术相结合,用于指导大跨径小净距隧道爆破参数设计。现场试验性爆破参数结果表明:电子数码雷管与掏槽眼分段装药延时爆破技术在与常规爆破技术同样爆破效率的前提下,降低了对先行洞初支约30%的振动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发展,在施工中遇到隧道燕尾段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其特点是左右洞间距小、中间岩柱加固困难、后行隧道开挖对先行隧道影响大,安全质量控制难度大。向莆铁路赤岭隧道为燕尾式隧道,通过采用合理确定左右线的施工顺序和滞后距离、设对拉锚杆对中岩墙进行加固、严格控制开挖进尺和爆破效果等措施,安全顺利通过了小间距段。  相似文献   

6.
结合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的实际施工,后行洞爆破时,对先行洞中夹岩部分和与后行洞对应的未开挖部分进行爆破震动监测对比,得出在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爆破中的一般规律,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并为大断面、小净距隧道爆破震动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浙江省金华市里岩垄坑2号隧道为工程背景,研究Ⅲ级围岩隧道爆破时衬砌动力响应.本文采用MinimateProTM振动监测仪对开挖洞与邻洞进行了爆破振动测量,并利用Midas GTS NX对双洞隧道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洞初衬振动速度和位移的最大值发生在拱顶处,横向上的大小远小于纵向和竖向.对于纵向,拱顶及拱肩处的质点振动峰值速度远大于其他关键位置的,各关键位置的竖向位移和速度变化趋势相同,但仍是拱顶处最大;本洞初衬应力最大值位于拱腰处,先行洞应力最大值在左拱腰处;其速度与位移的最大值位于左拱肩;先行洞二衬与后行洞掌子面的纵向间距应为15~20 m.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双洞隧道的爆破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以浙江省金华市里岩垄坑2号隧道为工程背景,研究Ⅲ级围岩隧道爆破时衬砌动力响应.本文采用MinimateProTM振动监测仪对开挖洞与邻洞进行了爆破振动测量,并利用Midas GTS NX对双洞隧道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洞初衬振动速度和位移的最大值发生在拱顶处,横向上的大小远小于纵向和竖向.对于纵向,拱顶及拱肩处的质点振动峰值速度远大于其他关键位置的,各关键位置的竖向位移和速度变化趋势相同,但仍是拱顶处最大;本洞初衬应力最大值位于拱腰处,先行洞应力最大值在左拱腰处;其速度与位移的最大值位于左拱肩;先行洞二衬与后行洞掌子面的纵向间距应为15~20 m.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双洞隧道的爆破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小净距隧道施工中减振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云(阳)-万(州)高速公路张家山隧道小净距段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小循环进尺、分区开挖的台阶分部法和短台阶断面法开挖,以及包括控制最大段装药量、段间隔时间、确定合理的爆破参数和对先行洞最不利部位振速监测等措施的爆破振动控制技术。实践表明:爆破振动控制技术保证了小净距段先行洞的安全和后行洞施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了双连拱隧道的施工流程及基本的技术原则,详细的分析了双连拱隧道中导洞的施工技术,促进我国山区隧道施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长逢沟隧道为一座左、右线分离的四车道高速公路长隧道,地质情况复杂,围岩软弱破碎,总体较差,Ⅲ级围岩仅占32.86%,Ⅳ、Ⅴ级围岩占67.14%,且穿越3个大断裂带,埋深较浅.根据新奥法施工原理及隧道施工实际情况,在施工过程中严格地、系统地采用监控量测技术指导施工,以现场监控的围岩观察、拱顶下沉、水平收敛、地表下沉等数据...  相似文献   

12.
在内陆地区借助专用装具模拟海上浮动目标进行射击训练,从而有效地提高现役部队官兵和预备役指战员的实战技能。浮动靶标的研发成功地实现了这一预想。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粉煤灰改善混合料结构的理念,通过替代细集料的方式对3种不同级配设计的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混合料试验,研究分析表明:级配1混合料形成了较大程度的嵌挤密实结构,最大干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最大,而采用了骨架密实结构的级配2混合料形成了不密实的多孔结构,最大干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最低,悬浮密实型的级配3混合料最大干密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略低于级配1。  相似文献   

14.
针对视频图像车辆智能跟踪问题,提出了利用帧间差异积累动态矩阵进行自适应背景建模算法,采用背景差提取运动目标区域,设计了一种基于知识的多Agent智能系统进行目标分割、轮廓提取和空域滤波,增强了抗背景干扰能力,使获得的目标区域具有更好的空域连通特性;通过自适应核窗宽改进了MeanShift算法的收敛速度,利用SSD算法实现了快速初始定位。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自治能力强,跟踪目标快速准确,实时有效。  相似文献   

15.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防治和相应设备使用工艺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沥青混凝土路面是当前道路的主要形式,基于工程实践,对其常见病害的产生机理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处理这些病害的工艺及适用设备。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汽车综合性能检测中影响检测结果5个方面的因素,提出了公司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公正性、科学性而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水泥稳定碎石在我国公路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的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方法,以成型原理、试件最大干密度、试件强度为切入点,充分证明了室内采用振动压实法对提高半刚性基层的路用性能有明显的作用,最后结合试验路工程,总结了水泥稳定碎石振动压实法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现场失稳岩质边坡的调查,简述了边坡存在的隐患,对其进行了失稳机理分析,根据工程特点设定了治理目标及治理方案,并简要阐述了施工工程布置方案,对类似的工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繁高速公路太安岭隧道涌水量预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太安岭隧道为例,利用地下水动力学方法对隧道开挖的涌水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隧道全线属于弱富水段,根据预测结果提出了隧道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室内试验对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劈裂强度、抗冻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同时研究了水泥剂量、旧料掺加比例、温度对水泥稳定再生混合料的影响.研究表明,水泥剂量为5%时,冷再生材料的强度和其他路用性能指标均满足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