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预应力锚索板墙属于一种结构相对复杂的支挡结构,主要由挡土板、预应力锚索、桩等组成,在高速公路路堤工程中应用广泛。以实际工程为例,对预应力锚索桩板墙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为类似工程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2.
针对预应力锚索桩板墙在加固路堑滑坡施工中的应用,结合乐宜高速公路路基工程,详细阐述了预应力锚索桩板墙的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实践表明,预应力锚索桩板墙加固路堑高边坡滑坡施工技术与传统路堑加固边坡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结合高速公路工程实例,介绍了锚索圆截面桩板墙在边坡处治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锚索圆截面桩板墙的计算、设计、处治方案等内容。实际应用表明,上述方法可有效保障边坡的整体稳定性,改善桩板受力状态,减小配筋量,并确保施工安全,节省了材料和造价。  相似文献   

4.
路堤式锚索桩板墙具有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特点,由于其显著的优越性,已广泛应用于山区公路中。结合湖南西部山区某一级公路的具体特点,针对路堤式锚索桩板墙这一新型支挡结构,给出了锚索桩板墙计算全过程,并利用ANSYS计算软件验证设计计算理论的合理性,对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锚索桩板墙施工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预应力锚索桩板墙的施工技术非常多、非常重要,其应用也越来越多。在进行预应力锚索桩板墙施工时,勘察设计人员勘察设计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地段的地质条件,充分认识到潜在的地质危害,既要充分考虑工程的可靠性、安全性及经济性,又要重视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的可行性,尽量做到节约工程投资,缩短施工工期。介绍了预应力锚索桩板墙的施工方法,提出了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6.
对预应力锚索桩板式挡墙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为今后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预应力锚索桩板墙的施工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个旧~冷墩二级公路K22 336~K22 520段地形横坡陡峻,坡脚局部形成陡壁,由于局部段落表层破碎、松散,路基无法成形,采用了预应力锚索桩板墙支挡、锚杆框格梁防护等综合处治措施。本文较详尽地介绍了该工程的处治情况及施工程,可谓一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桩板墙预应力锚索新工艺的工、料、机消耗进行收集、分析,并编制相应的施工定额,以适应工程投资控制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以某高速公路K102+100—K102+128段高陡斜坡路基边坡加固处治为依托,进行了详细的设计方案比选,最终确定采用圆形路肩桩板墙方案,同时对圆形路肩桩板墙开展了深入的设计、计算分析,提出桩板墙设计流程,并对施工后的圆形路肩桩板墙进行检测与监测,核实桩板墙理论计算桩顶水平位移与实际桩顶水平大小关系和原因,验证圆形路肩桩板墙加固处治效果及其使用范围,为类似工程的圆形桩板墙加固处治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桩板墙加固边坡的稳定性,根据多块体滑移理论,采用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导出了为保证边坡稳定桩板墙结构中抗滑桩应提供的抗力的计算公式,提出了桩板墙结构加固边坡稳定性的一种新的分析方法.用该方法对算例进行了分析,并与旋转破坏模型获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桩板墙结构中,抗滑桩应提供的抗力随边坡坡角增大而增大,随坡体材料抗剪强度增大而减小;边坡潜在滑移面埋深随坡体抗剪强度增大变浅;按新方法得到的潜在滑移面比基于旋转破坏模型获得的潜在滑移面更危险.   相似文献   

11.
以云南山区双车道公路1740起碰撞事故数据为基础,将事故数据分为机动车与机动车、机动车与摩托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3种类型,事故严重度划分为仅财产损失、轻伤、重伤或死亡事故3个等级,分别用部分优势比模型和有序Logit模型建立3类机动车碰撞事故严重度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不同等级事故的显著影响因素和模型的预测准确率,分析部分优势比模型自变量的边际效应。结果表明:不同交通方式下机动车碰撞事故严重度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差异,对比有序 Logit模型,部分优势比的事故分析模型刻画了不满足比例优势假设的自变量,机动车与机动车、机动车与摩托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碰撞事故的平均预测准确率分别为 78.29%、73.63%和 72.04%,分别提高14.54%、5.65%和3.32%。研究结果可为山区公路运营管理部门开展事故风险主动防控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简支梁的损伤识别为例,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建模和计算,比较分析了曲率模态和柔度曲率对结构损伤识别的敏感性.当梁发生损伤的类型不同时,损伤部位对未损伤部位的影响以及各处损伤部位间的相互影响不同,导致曲率模态或柔度曲率对损伤的敏感性有时会下降,单独用一种方法不能准确地识别结构的损伤,应综合运用两种方法对损伤进行识别;而且这两种方法能互相补其不足,可以更有效的对结构的损伤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13.
为使布置在斜拉桥上的传感器识别出的模态参数对结构损伤足够敏感,从传感器优化布置的损伤可识别性要求出发,应用参数试验法和参数相关性理论,提出并得到一种包含所有单元损伤信息的节点自由度损伤信息指标,对该指标排序可获得节点自由度包含损伤信息多少的次序,即每个自由度的损伤敏感性排名,此过程无需优化迭代.在此基础上利用传感器优化布置的第1类方法继续分析,避免了迭代或优化效率低下等缺陷,可得到既满足损伤可识别性,也满足模态可观测性的传感器布置位置.在单塔双索面斜拉桥上,展示了本文方法的实现过程,与EI(effective independence)法相比,损伤信息总量:3阶时高出589;4阶时高出582;5阶时高出591.   相似文献   

14.
公路路基水毁的种类有边坡滑塌、路基破坏及路基沉陷等,其防治措施主要分为边坡防护和水的疏导两个方面。根据路基水毁的种类,分析其各自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路基挡墙震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汶川地震近场区213线马鞍石隧道至映秀30多km路段近20 km路基挡墙震害进行了调查,获得结论:在Ⅸ度地震烈度区,毁坏的挡墙只有零星分布,在Ⅹ度区也是局部现象;地震烈度、挡墙材料是对震害具控制性的因素;挡墙高度、线路走向也对震害有影响;岩基挡墙主要以倾斜变形为主,土基挡墙兼有滑移和倾斜两种变形模式;路堑墙竖向最大变形点平均位于墙高的50%左右。基于以上震害分析,结合数值模拟方法,提出了路基挡墙抗震设计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基于修正Neuber方程的沥青路面裂缝形成疲劳寿命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预估沥青路面裂缝形成疲劳寿命,根据局部应力-应变理论,通过直接拉伸疲劳试验,建立了沥青混合料的真实应力-应变循环曲线,运用Neuber方程将名义应力、应变转换为局部应力、应变,对循环曲线和Neuber方程进行修正,以符合平面应变问题。通过等应变疲劳试验,建立了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方程,提出了沥青路面裂缝形成寿命预估方法。根据应变疲劳寿命曲线可合理计算沥青混合料疲劳损伤,由累积损伤可求得沥青路面裂缝形成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7.
考虑荷载疲劳应力和温度疲劳应力的综合疲劳方程,计算了单轴单轮及单轴双轮轴载的覆盖通行率,利用累积损伤因子替代标准轴载在交通量换算中的作用,提出了直接计算各级轴载对路面结构总的累积疲劳损伤方法和新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并采用两组交通量对轴载累积损伤量的计算方法的准确性与可行性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公路横断面上各点处轴载的作用次数是不同的,各级轴载的累积疲劳损伤峰值不一定在同一位置,利用基于累积损伤因子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计算得到两组交通量下路面的最不利位置厚度均为22cm,符合设计要求,其他位置厚度可按累积损伤曲线相应减小,此设计方法避免了现行规范基于标准轴载和疲劳耗损等效原则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法与路面实际损伤中存在的差异及轴载换算方法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制做超早强免振自密实混凝土,分析混凝土刚度高的原因,找出改进途径并从几项路用性能指标分析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的合理性分析,最后通过大量的试验和数据来验证粗集料外表面包裹改性沥青再拌和水泥砂浆形成的改性沥青水泥混凝土用于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局部破损快速修补上相对于典型半刚性基层材料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高速列车齿轮箱箱体振动特性和疲劳损伤, 应用小滚轮高频激励台架试验, 将滚轮表面加工成径跳量幅值为0.05 mm的13阶多边形, 可等效成20阶车轮多边形, 研究了某型齿轮箱箱体在不同垂向载荷与速度工况下的振动特性; 通过雨流计数法及Miner线性损伤法则, 分析了齿轮箱箱体单位时间应力累计损伤。研究结果表明: 受齿轮箱箱体共振影响, 不同垂向载荷与速度工况下, 高速列车运行速度为200 km·h-1时, 齿轮箱箱体各测点的垂、横向加速度均方根值均为最小; 当垂向载荷为23 t时, 大部分测点的垂、横向加速度均方根值均为最大; 齿轮箱箱体存在573 Hz的局部固有频率被激发共振, 其原因是试验速度为100 km·h-1时试验台发生共振, 以及试验速度为300 km·h-1时, 受到20阶多边形车轮转频约580 Hz的主频激扰; 车轮初始速度从0加速到200 km·h-1及从300 km·h-1减速至0的速度等级之间时, 齿轮箱箱体各测点的单位时间应力累计损伤波动较大, 其余速度等级段各测点的单位时间应力累计损伤波动很小; 单位时间应力损伤最大值出现在大齿轮箱齿面观察孔, 为3.72×10-10, 损伤最小值位于小齿轮箱轴承正上方, 仅为8.29×10-18。可见, 箱体共振、试验台减速运行、速度等级对齿轮箱箱体振动加速度影响较大; 非共振、试验台不减速运行、相同速度等级下, 垂向载荷对单位时间应力累计损伤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20.
铁路客车209T型转向架焊接构架横梁腹板与侧梁下盖板的焊缝出现的疲劳裂纹直接影响行车安全.采用美国ASME标准中的《网格不敏感的结构应力法及主S-N曲线法》,对该处焊缝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分析计算了该处焊缝焊趾与焊根上的应力集中,也计算了该处焊缝焊趾与焊根上的疲劳寿命与损伤.疲劳损伤计算结果与实际开裂情况相当吻合.基于这一方法,对改进设计的疲劳寿命及损伤再次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改进方案显著地提高了该处的抗疲劳破坏能力.上述研究与验证表明:《网格不敏感的结构应力法及主S-N曲线法》突破了传统名义应力法的局限性,在机车车辆焊接结构抗疲劳设计过程中,具有重要工程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