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司马迁的人生悲剧,既源于残酷的封建专制制度,也源于儒家思想文化对他的教育熏陶;正是这种深沉的人生悲剧感,使司马迁成功塑造了形形色色的悲剧人物形象,熔铸了《史记》悲天悯人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价值基础,是新时代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需求,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径。通过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提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坚持第二课堂品牌育人工程;发挥社团育人功效,拓展思政教育载体;建设实践育人基地,提升育人亲和力;发挥新媒体育人作用,提升育人实效等路径,使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双向融合,培养高职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山河智能画册《十年》上有这样寓意深刻的话: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的民族精神和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就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强大的凝聚力;一个企业,如果没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和高瞻远瞩的发展规划,就不会长久屹立于竞争激烈的市场之巅;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理想就等于失去了精神和人生的目标,就不可能逾越人生中难免的沟沟坎坎,就不可能在任何领域有所建树。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改革开放时期青年社会化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提出了从灌输马克思主义的人生价值观,正确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吸取外来文化中的有益成分等方面加以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5.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与特征入手,通过对《诗经》中部分篇章的思考与领会,揭示了《诗经)所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反映了这一经典巨著与中国文化主体内涵、中国传统理想人格与思维模式等各方面的紧密联系,从文化学的角度赋予(诗经》以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西安公交     
<正>总公司举办"路遥与平凡的人生"文化讲座5月12日上午,总公司在教育中心举行了"书香伴我行"系列活动"路遥与平凡的人生"主题文化讲座。总公司机关各部室干部、基层干部职工近140人参加了文化讲座。本次培训邀请了省政协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著名书法家马治权老师围绕《平凡的人生》的创作背景为主线,讲述了人生的意义和如何在贫困中奋起,在逆境中前行的人生励志故事。  相似文献   

7.
出土汉画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在儒术独尊的历史背景下记录了很多表现儒家人生理想的资料.这些资料是我们了解儒家在历史时期的影响以及影响过程的重要途径,它对于厘定儒家人生的最高境界、纠正儒家人生的最高追求是道德、审美境界的西方言说方式和弥补当前学界在该问题研究中存在的缺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这些出土文献比较稚拙粗朴,但由于它真实地保留了当时"乐以行仁"和"美善相乐"的特定存在状态和儒家的基本精神,具有很多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特异之处,所以,在中国美学的研究视野中,绝不可以轻易舍弃.  相似文献   

8.
现代大学之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大学应当具有大气大象、大师大量与大行大化的文化精神气质,大学正是以自己这种独特的文化精神引领社会前进;“学术自由”是大学与生俱来的传统,而这种传统的生命力又依赖于一个有利于学术自由的生态环境氛围;现代大学文化精神之构建在于价值观的整合、学科的相互尊重、科学人文知识架构的融合与校园文化文明创新。  相似文献   

9.
自由主义在人生权益方面有其卓越的建构功能,但在道德领域却由于缺乏对最终价值的理性审查,从而很难真正达到安生立命的目的。儒家在人生理想之安立方面有其高明之处,但是由儒家性善论建基的自由观念衡诸政治领域又有其缺憾和不足。健全人生之全副表现,则是由人生理想有以安顿和政治存在之独立性有以护持两方面结合而得以证立。本文重点是从价值立场上对自由主义与儒家思想进行比较,并由此引出一个问题,即对儒家的未来发展而言,究竟建立何种形态的自由才能既足以支持道德理想主义之建构,又足以保障个人自由权益之独立?  相似文献   

10.
正为丰富青年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江南公交团委同江苏省口腔医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武警江苏边防总队、中国电子第28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组织了"浪漫相遇,缘来是你"单身青年联谊会。当日,百余名优秀青年人相聚一堂,交流工作、学习、生活,畅谈人生理想。公司团委高度重视,选拔优秀节目参与到此次活动中,并确定以近两年引进的长安大学生为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经济体制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应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对于大学生而言,如何让传统文化来影响他们的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文章深入分析了毛泽东生命价值思想,指出在生死终极问题上,毛泽东长期坚持了唯物主义生死观,将生与死辩证地统一起来,形成了成熟、科学的人生价值思想,其思想深受中国文化和唯物史观的影响。毛泽东生命价值思想对青年更好地把握人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层面上看,也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教育与国家、民族的发展和进步息息相关.在当代,由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联系日益紧密,同时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政治和文化,使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航海院校如何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石,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文章阐述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传统人物画中,与工笔画相对应的是另一大画种——写意画.写意画的诞生源于传统人物画用笔由密向疏的转变,而在这转变中,佛教的般若佛学思想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般若佛学“以无为本、以有为末”的性空之理不仅为中国文化打开了一扇空无之门,也为传统艺术创作注入了一股新的主观精神力量,促进中国传统人物画进一步摆脱了对可视物象的逼肖追求,而转向对神似的追求,对张僧繇、吴道子、梁楷等简略而写意的“疏体”风格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流行命题是一个形而上学命题。此命题掩盖了人文精神的现代性起源背景,亦即中国文化现代性转化的价值立场所规定的阐释学意向。在中西之争背后的真实困境乃是古今之争。反思这一点,不仅会去除不必要的伪学术问题,也有助于消解非现代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使传统文化真正成为现代中国人积极的资源。  相似文献   

17.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着超越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的两极对峙.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是把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割裂开来,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则是把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相统一.从一定意义上讲,如何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世纪之交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学习型组织这一新型管理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同点,建立一种符合中国文化特色的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9.
对比分析中国传统墓葬文化与现代墓葬之不同,归纳了现代化对我国墓葬文化的重要影响,通过与西方国家的生死观进行对比,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墓葬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20.
文化融合中的选择与繁衍--以中国狮子造型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代的西亚、非洲各国的造型艺术中都能找到大量的狮子形象。中国的狮子造型在吸收外来造型影响的基础上,被赋予了浓厚的驯良色彩,并充分地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演绎了一种全新的华夏狮文化。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文化艺术之所以能生生不息、丰富多彩就在于文化融合中的选择性继承与新的繁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