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进一步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性,研发了一种汽车座椅半主动悬架用磁流变减振器,并对其进行阻尼特性试验,通过分析其受力情况,建立了汽车半主动座椅悬架动力学模型,设计了用于座椅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的天棚控制策略,并在随机和正弦激励输入下进行了座椅天棚控制仿真计算,试制了磁流变半主动座椅物理样机及试验台架系统,开展了磁流变半主动座椅悬架的台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理论仿真和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磁流变减振器阻尼可控性好;相对于被动座椅悬架,采用磁流变半主动座椅悬架后,座椅动态性能改善了30%左右,磁流变半主动座椅悬架减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下,利用滤波白噪声模拟路面不平度幅值信号,采用M-FileS-函数编程方法重构时域路面不平度模型,并以此作为车辆振动系统的输入进行仿真分析;分别以人体-车辆二自由度振动系统和人体-座椅-车辆三自由度振动系统为研究对象,对传至人体的加速度值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对工程车辆而言,座椅悬架对于改善驾驶员乘坐舒适性的效果明显,依据文中思路可以进一步进行座椅悬架参数的设计计算及优化。  相似文献   

3.
基于汽车系统动力学和随机振动理论,建立了简化的人体-座椅、车身及车轮3-DOF车辆振动模型,采用线性滤波白噪声法建立了路面激励模型,并仿真分析了常见C级路面的不平度特性。以C级随机路面激励为车辆振动系统输入,运用变步长四阶Runge-Kutta法求解了车辆系统数学模型。在时域和频域两方面,仿真分析了座椅刚度、阻尼,悬架刚度、阻尼及轮胎刚度对座椅、悬架性能的影响,以及路面不平度和车速对座椅垂向加权加速度的影响。得出了座椅加速度、悬架动挠度、轮胎动载荷功率谱密度随座椅刚度、阻尼系数,悬架刚度、阻尼系数及轮胎刚度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采用模拟随机输入路面谱激励室内台架试验的方法,对装有新型橡胶弹簧悬架系统的某型号铰接式自卸车进行台架试验研究,以评价橡胶弹簧悬架系统的减振性能和整车行驶平顺性。试验结果表明由于橡胶弹簧悬架系统某些参数匹配不合理导致该车行驶平顺性很不理想,通过优化悬架及座椅的刚度和阻尼参数,可提高整车行驶平顺性,并给出了座椅弹簧的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5.
正(上接2018年第9期)b)模糊控制座椅主动悬架的仿真结果假设汽车以v=40 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在C级路面上,采用模糊控制的方式对座椅主动悬架进行仿真,结果如下。根据得到的仿真结果图,对仿真数据进行分析,并与被动悬架的仿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如表4所示的分析结果。对比分析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C级路面上,座椅主动悬架的模糊控制臂使座椅被动悬架的减振效  相似文献   

6.
针对国产某微型轿车,在建立汽车悬架系统5自由度模型和时域路面模型基础上,对悬架系统的线性弹簧和非线性阻尼参数进行了优化。根据优化结果,对悬架系统的刚度和阻尼进行了匹配设计。经试验表明:座椅加速度自谱峰值减小7.4%,加速度均方根值减小19.4%,有效地改善了该车的行驶平顺性,证明时域优化方法对于悬架系统非线性参数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串联型模糊神经网络的汽车半主动悬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本文建立了五自由度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模型,提出一种用于汽车悬 半主动振动控制系统的模糊神经网络方法,对半主动悬架 计算机仿真和结果分析,并通过与被动悬架相比较,证明半主动悬架系统在减少振动,提高汽车平一方面要优于被动悬架。  相似文献   

8.
基于Modelica的电动汽车悬架系统建模与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多领域统一建模的标准语言Modelica建立了电动汽车悬架系统模型库,并以一款电动客车的悬架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悬架系统建模的准确性。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行驶平顺性进行了优化。仿真和优化结果表明,所设计悬架能够满足电动汽车的性能需求。  相似文献   

9.
雍文亮  张军 《客车技术》2012,(3):7-10,14
在对某型轿车多连杆后悬架系统建立ADAMS多体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对该悬架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了轮跳对后轮定位参数的影响,并结合ADAMS/Insight模块对该悬架部分硬点的位置进行了DOE优化。优化结果表明,对该悬架系统所做的优化设计是正确有效的,改善了该悬架系统的运动特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天棚阻尼模型为参考模型,设计了1/4车辆悬架系统的滑模控制器,并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对其进行了优化.研究了系统在随机激励条件下的车身加速度、悬架动行程和轮胎动位移等性能参数的控制效果,并对其功率谱密度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滑模控制器性能稳定,控制后悬架各性能参数在时域和频域中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以多体系统动力学的理论方法为基础,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借助于ADAMS软件这个操作平台,以某汽车为实际研究对象,建立了双横臂独立悬架模型,并进行了运动学仿真分析,评价了悬架数据的合理性。同时利用ADAMS/Insight选取了适当的硬点坐标作为优化变量,以各定位参数变化范围最小为优化目标,采用统一目标法将多目标函数转化为单目标函数并在ADAMS^iew中对车轮定位参数进行优化,进一步改善悬架系统的性能,以提高该车的操纵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2.
牵引车—半挂车乘坐舒适性的优化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一种新的更能合理地评价行驶车辆乘坐舒适性的评价方法作为目标函数的基础,对牵引车——半挂车的乘坐舒适性进行了优化分析。在考虑垂直、纵摇、横摇三向运动基础上,建立了包括座椅及驾驶室悬架运动的15自由度线性模型。经比较,既有座椅又有驾驶室悬架的优化情况的乘坐舒适性最好。  相似文献   

13.
铰接式自卸车悬架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一个铰接式自卸车9自由度线性动力学模型,并用Matlab语言编写了基于Simpson算法的仿真程序,来仿真它对路面随机输入的响应,用以计算数种工况下座椅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仿真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较好地吻合座椅的实际振动,不仅可以正确评估系统的平顺性性能,还可为新型铰接车辆悬架系统、橡胶弹簧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4.
应用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理论,构建了1/2车辆的半主动悬架模型,设计了基于轴距预瞄的半主动悬架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系统.对前轮半主动悬架采用以对应处车身垂向加速度为目标的模糊控制,对后轮半主动悬架采用轴距预瞄模糊控制,并利用神经网络来调整模糊控制器的控制规则和隶属度函数.在不同车速下对所建的控制系统分别进行了白噪声和路面脉冲输入的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被动系统相比,轴距预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的半主动悬架系统能有效降低车辆振动;与模糊控制的半主动悬架系统相比,质心垂向加速度和后轮对应处车身加速度均有显著减小,较好地改善了车辆的行驶平顺性.  相似文献   

15.
新型混联式ISD悬架建模与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包含惯容器的新型混联式ISD悬架,该悬架由主弹簧、副弹簧、减振器和惯容器4个基本元件构成。建立了整车8自由度动力学数学模型,确定了悬架参数的优化范围及约束条件,采用粒子群算法进行悬架参数优化。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可使座椅处垂向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降低26%,车辆行驶平顺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针对冲击式压路机牵引主机座椅悬架系统与车的刚性连接问题,提出了应用空气弹簧座椅的设想。应用机械系统动力学软件ADAMS建立了牵引车仿真模型、减振器仿真模型及D级路面时域仿真激励信号,并加入相关约束组成整车振动仿真模型,进行振动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空气弹簧座椅的整车振动仿真模型可以有效地衰减人体受到的振动。  相似文献   

17.
空气悬架大客车平顺性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MSC.ADAMS软件在ADAMS/Car里建立了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用Pro/E软件和试验的方法获得了整车动力学参数。在ADAMS/Car里进行了空气悬架大客车平顺性仿真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空气悬架大客车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可以对空气悬架大客车整车性能做出正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18.
卢云 《叉车技术》2010,(2):27-30,35
探讨工程机械使用过程中引发的振动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介绍常见座椅悬架系统。通过ISO7096:2000试验,比较分析空气悬架座椅和机械弹簧悬架座椅的减振性能,供实际选用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应用于车辆实时动力学仿真的悬架模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管欣  张威  叶显峰 《汽车工程》2003,25(5):477-480
针对车辆动力学实时仿真的要求提出一种新的悬架建模方法。将悬架系统视为车身与车轮之间的无质量复合约束,利用悬架杆系的多体运动学模型和准动力学模型来分析悬架系统的运动和力学传动特性,从而悬架动力学问题简化为代数方程组的求解。与基于侧倾/力矩中心理论建立的等交悬架模型相比,该方法可分析悬架杆系内部作用力,并能更准确地描述悬架在水平方向的约束作用;与应用传统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的模型相比,该方法解决了仿真实时性的问题。基于这种方法建立了国产某轿车麦弗逊式悬架模型,并将仿真结果和道路试验及ADAMS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汽车座椅是汽车减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对目前商用车座椅悬架的主要类型以及常用的座椅悬架控制策略作了简要介绍,结合当前研究现状对未来座椅悬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