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专家认为:评定润滑油品质三大试验最关键,作为全面评价润滑油质量的标准,世界各国已经基本趋向一致,建立了润滑油理化指标、模拟试验和台架试验、行车试验等四部分构成的质量标准基本体系。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如果把润滑油总的品质评分为100分的话,理化指标所起的作用不超过20分。  相似文献   

2.
<正>我们经常使用的车用润滑油怎么才算好?是如何评定的呢?评定润滑油品质,世界各国已经基本趋向一致,建立了润滑油理化指标、模拟试验和台架试验、行车试验等四部分构成的质量标准基本体系。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如果把润滑油总的品质评分为100分的话,理化指标所起的作用不超过20分。那么其余的80分就要靠模拟试验、润滑油台架试验和行车试验来衡量,只是后者的投入和工作量较大,一般润滑油和汽车企业在实际操作中都是在后三者中取其一、二。  相似文献   

3.
低黏度润滑油对汽油机经济性及耐久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发动机台架试验对比了测试油SN 0W20与参比油SM 5W30对发动机燃油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低黏度润滑油能降低整机的机械摩擦损失约3.4%~5.7%,全工况燃油消耗率降低1%~3.5%。使用低黏度SN 0W20润滑油进行耐久试验,耐久试验后发动机性能进行测试和润滑油理化指标与元素含量分析的结果表明,发动机耐久试验后各摩擦副磨损量较小,性能下降幅度在正常范围内,0W20黏度等级可满足发动机耐久性要求。  相似文献   

4.
李猛  彭朝林 《汽车工程》2024,(4):717-724+690
减摩抗磨性能是确定发动机润滑油换油周期的关键。本文在行车试验和发动机润滑油样品采集的基础上,采用试验方法开展发动机润滑油减摩抗磨性能变化规律和劣化机理的研究。首先,对所采集油样根据标准要求进行了换油指标测试,发现达到换油周期时,行车试验的发动机润滑油均未超过换油指标限值。然后,利用SRV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和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油样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润滑油在推荐的服役寿命周期内,存在减摩、抗磨性能最佳的使用里程或时间,此时摩擦因数最小、磨损量最少。最后,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EDAX能谱仪对磨痕表面进行表征,以及从发动机润滑油运动黏度变化的角度,分析车用发动机润滑油减摩抗磨性能劣化的内在机理,基础油分子热分解、剪切断裂和热聚合作用是发动机润滑油摩擦因数变化的关键,而抗磨性能变化主要原因是极压抗磨添加剂浓度和摩擦化学反应。该研究结论对于发动机润滑油开发和换油周期确定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通过降低润滑油黏度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通过配制3款低黏度润滑油,利用发动机台架试验和整车燃油消耗试验对比了测试油0W20和参比油5W30对发动机燃油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黏度润滑油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在试验车辆上的节油效果最高达1.28%;添加钼元素可以减少低黏化带来的抗磨性变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选用要注意"三性"润滑性和极压抗磨性汽车齿轮油应具有适宜的黏度,以保证形成较好的润滑状态。汽车齿轮多处于混合润滑和边界润滑状态,主要是油性剂的油膜和极压抗磨剂的反应膜起作用,从而减小磨损量,防止高负荷条件下的齿面擦伤和烧结。对于齿轮油的润滑性和极压抗磨性,其评定指标除运动黏度外,还要通过四球极压试验机或台架试验来评定。利用四球法在四球极压试验机上进行评定润滑油承载能力的模拟试验,通过试验确定出润滑油的最大无卡咬负荷(PB)、  相似文献   

7.
本设计将A润滑油与同类型两种市场常用柴油机润滑油进行了全方位的对比试验和测试,包括常规理化性能测试、四球摩擦磨损试验和柴油机台架试验,以此来对A润滑油综合性能进行评定。从而为润滑油的综合性能评价提供一种比较系统全面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柴油机高喷油压力和燃油后喷技术的应用,润滑油受燃油稀释的问题愈发严重,同时温度对燃油黏度有显著影响,建立考虑温度和燃油稀释的黏度模型,对润滑油性能研究和柴油机摩擦副模拟计算具有重要意义。以柴油机用美孚15W-40润滑油为例,通过试验分别测定了未混入燃油的原15W-40润滑油和混入燃油体积分数为3%,6%,9%,12%,15%的15W-40润滑油在20~180℃之间的黏度变化。构建了考虑燃油体积分数的Vogel方程、Andrade方程及Reynolds方程,并比较了其拟合效果。构建了量纲一的稀释黏度比-温度方程,反映了燃油稀释在不同温度下对黏度的影响程度和规律。构建了基于润滑油温度和混合燃料体积分数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黏度模型。结果表明:Vogel方程对15W-40润滑油被稀释前后黏温曲线拟合效果最好;所构建的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黏度模型对15W-40润滑油黏度预测值中90%的误差小于2%,整体误差不超过6%。  相似文献   

9.
分析并确定了以极压添加剂为主的影响重负荷汽车驱动桥双曲线齿轮润滑油性能指标的各相关因素及其合适的添加量范围。根据油品的性能要求,对所确定的试验指标进行了2水平多因素的齿轮润滑油正交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出各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程度,并获得了满足在给定工况条件下的汽车驱动桥双曲线齿轮油的最佳配方方案。  相似文献   

10.
介绍SF/CD 15W/40地面车辆多用途润滑油的应用研究情况,在试验程序上改变传统的对发动机全部拆检的做法,采用以仪器分析为主,结合理化性能监控的方法对在用发动机油的质量变化进行跟踪监控研究。结果表明:所采用的研究程序科学合理,试验数据充分,结论可信。  相似文献   

11.
炎炎夏日,更换润滑油成为广大车主夏季养护的重点之一。不过,由于部分车主缺乏对润滑油黏度的了解,过分追求更换极高黏度的润滑油,这样容易造成反效果。 汽车润滑油分为矿物润滑油、合成润滑油和半合成润滑油等几类,是由天然气与原油提炼的碳氢化合物配制而成。  相似文献   

12.
为了避免传统润滑油监测方法操作复杂、成本高、监测周期长且不能达到实时性要求的缺点,采用介电常数现代物理理论和试验分析方法,探讨了润滑油的酸值、铁含量和水含量这三个关键性评价指标与润滑油介电常数的变化关系,验证了润滑油介电常数作为润滑油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的可行性.另外,通过新油和在用油监测数据的对比分析,开发了可直接测量润滑油品质参数的玻璃管型电容传感器和基于谐波振荡的车载润滑油监测系统,实现了车用润滑油品质的实时监测,确保按质换油.  相似文献   

13.
赵朋 《汽车科技》2002,(2):29-31
选用不同黏度级别的车辆齿轮油对汽车传动系统进行噪声测试,探索齿轮油黏度与传动系统噪声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大跨度多级齿轮润滑油,能够降低汽车传动系统噪声2dB左右。  相似文献   

14.
田松宾 《汽车运用》2014,(11):37-38
发动机润滑油在工作过程中要与温度较高的部件如汽缸、活塞等接触,还受到高温燃气的影响,其工作条件是比较苛刻的。近年来,汽车发动机的压缩比增加、负荷增大,因此,对润滑油的要求越来越高,润滑油使用中也更易变质。润滑油变质的结果。不但缩短了润滑油的使用期限,也会损坏发动机。所以,需要采取措施,延缓润滑油在发动机工作时的变质速度。使用品质符合要求的润滑油润滑油品质好坏对其在使用时是否容易变质影响很大。在发动机工作时,与润滑油变质倾向有关的性质主要是黏度、清净分散性、抗氧抗腐性。润滑油黏度过大,在活塞环区、活塞裙部及内腔生成的胶膜就越多:黏度过小,则汽缸与活塞环间密封不严,会使润滑油受到燃料稀释,燃气窜入曲轴箱,使润滑油容易产生沉淀。所以,必须按规定使用一定黏度的润滑油。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按传统经验判断更换机油带来的机油浪费、加剧机械磨损等问题,实现按质更换的目的,项目组根据润滑油属性,确定润滑油使用性能的影响因素,参照国内外相关技术和旋转式黏度计测量原理,设计一款可以克服汽车各种工况、能够降低外界环境对润滑油黏度属性监测影响的一款润滑油品质实时监测传感器。将传感器应用于样品润滑油的黏度测量,并与现有设备测量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车用润滑油黏度传感器具有较好的精度和灵敏性,能实现精准提醒车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邱彬  张辉 《天津汽车》2007,(2):19-21,40
文章通过试验对比的方法就MOS2用作润滑油添加剂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MOS2作为润滑油添加剂能够提高气缸压缩压力、减少摩擦损失而提高发动机性能。同时,MOS2与金属表面产生的物理吸附膜在特殊的工况条件下将对发动机起到保护作用。MOS2用作润滑油添加剂的关键技术在于其平均粒度达到0.5μm以下。  相似文献   

17.
从分析市场回收的发动机润滑油特性入手,比较了在发动机润滑油中柴油、废弃食用油甲酯等的残留比例。实施发动机耐久试验,并间隔一定时间,对发动机润滑油采样,分析试样的总酸值、总碱值、动黏度,以及对部件的磨损等参数,调查了生物柴油对柴油机润滑油品质及润滑系统零部件的影响。指出发动机燃用脂肪酸甲酯(FAME)或FAME混合柴油时,会对发动机润滑油及润滑系统零部件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冯新军  李旺 《公路》2021,(1):273-279
针对废胶粉改性沥青储存稳定性较差、黏度大、对施工温度要求高等缺点,采用双氧水对废胶粉表面进行氧化改性,以双氧水用量、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及胶粉目数为因素各自选取4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采用软化点、5℃延度、25℃针入度、离析试验、弹性恢复试验和180℃布氏旋转黏度作为考核指标,以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作为分析手段,系统研究了胶粉的表面氧化对废胶粉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规律,并优化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双氧水处理废胶粉改性沥青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双氧水用量70mL,处理时间4h,处理温度80℃,废胶粉目数40目。  相似文献   

19.
李军 《驾驶园》2007,(9):27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许多驾驶员喜欢选用黏度高的润滑油.一般来说,黏度对发动机的正常运转非常重要,为了防止发动机运动零件间的接触面磨损,润滑油必须有足够的黏度,以便在各种运转温度下都能在运动零件间形成油膜,从而使得汽车发动机顺畅运转.但使用黏度过大的润滑油也会产生一些弊端.  相似文献   

20.
以润滑油的理化性能指标为基础,分析了油液性能衰变的本质原因及对发动机磨损的影响,结合某特种车工作环境的特点,建立了车用发动机润滑油性能评估指标体系.定性分析了评估指标,确定了指标的权重,建立了润滑油的模糊评价模型,并结合实例验证了该评估体系的合理性与准确性.该研究对特种车发动机润滑油性能的及时改善和按质换油具有一定的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