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分析了在停车机制作用下小汽车出行者与停车场管理方之间的动态博弈过程, 研究了出行者竞价行为与个体出行成本、停车激励强度之间的数量关系, 构建了面向弹性停车激励机制的运营效益评估模型; 应用敏感性分析方法探究多种影响因素对弹性停车激励机制运营效益的作用, 并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弹性停车激励机制不仅能保障停车场日常运营的可持续, 还可以促进停车泊位的共享; 在经济效益方面, 弹性停车激励机制能通过激励强度的变化调整泊位的回收数, 当最大激励强度从15美元增至30美元时, 回收泊位数将从17个减小到8个, 说明该机制能通过有选择地拒绝高价泊位来确保停车场的经济效益; 随着可接受最小激励强度人数比例的提升, 泊位回收的边际效益将增大, 当该比例从5%提升至55%时, 泊位回收边际效益将由每个14.4美元增至每个17.3美元, 说明随着参与竞价人数的增多, 停车场经济效益逐步提升; 在社会效益方面, 实施该机制将有利于释放停车场的泊位资源, 如其日周转率将会有约9%的降幅, 最小空置率会呈现出0~8%的不均衡涨幅, 说明该机制能有效促进出行者主动共享停车泊位。   相似文献   

2.
在获取通勤驾车者个体活动出行轨迹及停车竞价数据的基础上,构建基于生存分析理论的驾车者竞价行为演化模型,解析不同因素对停车竞价行为的影响机理;应用灵敏度分析方法,研究激励方案及职住区位设施供给对竞价持续时长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弹性停车激励机制使原本为“耐用品”的停车泊位转变为“消耗品”,可以通过竞价激励方式降低驾车者的小汽车依赖性,提高城市停车泊位利用率;在弹性停车激励机制作用下,驾车者的泊位共享积极性不仅受自身社会经济属性影响,还受职住区位特征及竞价激励方案的影响;随着通勤驾车者停车泊位共享积极性的增强,参与停车竞价的次数越多,竞价行为的持续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3.
为保障弹性停车激励机制运营效益,引入排队论中的多级库存管理模式,将多个停车场的停车泊位共享过程转化为竞价有效权在不同停车场间的周转传递过程,本文提出基于Jackson网络的泊位共享竞价有效权分配算法,通过将竞价有效权在各区域停车场的路由选择决策表征为初步判定与二次调整两个阶段,推导其分配过程中有效泊位数稳态分布解及其约束条件,并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例,探究外部停车需求演化下各子区域停车场的最优分配结果。研究表明:基于Jackson网络的竞价有效权分配算法能使不同子区域停车场在联动运营共享停车政策时,根据外部停车需求与自有共享泊位计算最优的竞价有效权分配数。若各子区域共享泊位配置充足,竞价有效权将按照需求优先级分配予中心区域的停车场,使整体泊位占有率维持在[0.65, 0.80]区间;随着泊位不断消耗,当各子区域停车场有效泊位数低于设定阈值时,竞价有效权在路由选择决策下将得到应急补充,使停车场的泊位占有率维持在[0.90, 1.00]的高位区间,实现在避免共享泊位出现过饱和状态的同时,减少停车场因空置多余泊位所支付的额外成本。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城市道路网络交通状况和停车潜在需求对区域共享泊位选择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历史停车数据得到当日潜在停车需求,以区域共享停车场和道路网络为研究对象,构建考虑潜在需求的区域多停车场泊位动态预约与分配整数线性规划模型。模型以平台收益和用户成本两者综合收益最高为目标,在分配开始前,处理提前预约停车用户数据时考虑潜在停车需求,提前拒绝一部分周转率较差和车位利用率较低的停车预约用户,在开始分配阶段,同时考虑提前预约用户和临时预约用户,根据实时路网交通流状况进行车位滚动时域分配。通过模型评价和算例分析发现,当停车需求较大时,在实时分配预约停车用户过程中考虑潜在需求能够提高后续泊位分配收益。相比单一停车场的共享泊位分配研究,考虑潜在需求并根据路网交通状况和停车用户信息进行区域共享泊位滚动时域动态分配会使停车场收益平均提高10%,停车位利用率和拒绝率分别提高20%和降低8.5%。在考虑潜在需求的情况下,拒绝的停车用户数量和停车时长均显著影响系统收益。模型可为共享停车平台在局部存在多共享停车场和多目的地时的停车分配与管理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路内外停车泊位容量变化的基础上,分别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财务盈利和满足社会需求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基于可变泊位容量的路内停车定价模型;以经济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采用平均成本定价法,建立了基于可变泊位容量的路外停车定价模型.针对模型,分别通过拉格朗日算法和平均值算法.以广州市和上海市停车场为例计算停车收费价格,证明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发现,垄断竞争与停车共享两者具有很强的可类比性.以需求效用最大与供给效益最优为目标,并且从替代弹性着手建立了双层CES规划模型,最终实现了停车共享规划后的土地、空间资源节约利用,最大程度满足停车需求高峰时段的供需矛盾问题,并且缩减了建设成本,相对加快了投入回收速率.结合上海市某地块为研究案例,进行了停车共享规划模拟分析,实现了在满足停车需求高峰的需求效用最大,减少办公区泊位数量1 8.2%、居住区停车泊位数量10.6%,土地资源节约6 864 m2,经济成本大幅减少、停车场收益有效增加等供给效益最优的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7.
中心城区机动车停车泊位需求预测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已有停车需求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对泊位供给和需求重新进行分类,明确了中心城区停车泊位需求预测的重点。着重探讨了交通政策、泊位共享策略两个因素对停车需求的影响,明确了二者在停车需求预测流程中的作用。结合综合交通规划预测数据,最终形成中心城区停车泊位需求预测框架。以南京市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为例,运用这一思路对其泊位需求进行预测,得到不同分区的公共停车场和配建停车场泊位需求数量。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居住区泊位的利用率、缓解城市居住区周边"停车难"问题,依据共享泊位概念,提出居住区错时错位泊位共享模型。首先对居住区共享泊位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居住区泊位"错时错位"停车共享方法,使居住区共享停车泊位能够满足长时间停车需求;其次,建立以平台收益为目标的函数,并进行研究与探讨;最后,通过仿真停车匹配实验,并与传统共享泊位的方法进行对比得出结论。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能为平台提供更高的收益,而且能使城市居住区的共享泊位时间利用率提高10%左右。  相似文献   

9.
寻找路内停车泊位产生的车辆巡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路内停车泊位在道路上巡游的车辆是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之一。首先指出路内停车低价与路外停车高价共同刺激驾驶人选择巡游而非使用路外停车场(库)。其次针对洛杉矶的巡游开展调查,得到车辆平均巡游时耗和距离,并得出每年由此产生的车辆行驶里程、时间浪费、燃油消耗及CO2排放。然后通过分析路内停车价格与车辆巡游的关系,提出城市全日泊位使用率大约为85%时,停车泊位处于供需平衡状态,停车价格较合理。接着以加利福尼亚格雷伍德城停车价格制定及停车收益使用为例,给出停车增量融资的收益回馈方式。最后指出,为了减少拥堵、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改善街区环境等,城市应制定合理的路内停车价格并将产生的收益用于改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在预约需求下,考虑预约时刻、时长及延时需求的共享停车分配问题,提出一种共享停车泊位分配模型. 以平台收益和停车步行距离为优化目标,将需求分为基本及延时两种情况,确定停车预约请求的分配策略. 根据模型结构,设计随机解集生成方法,利用蒙特卡洛法确定模型的最优解. 以医院停车场及周边停车场为案例,测试模型. 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服务于共享停车泊位的分配,实现平台收益与满足需求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占道停车收费价格是调节路内外泊位供给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对成都市占道停车收费价格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指出现行收费价格存在着差别化程度较小和收费价格偏低两大问题。最后通过建立收费价格与机动车保有量、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回归函数模型,得出与成都市城市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收费价格。  相似文献   

12.
共享停车作为一种缓解停车矛盾和挖掘停车资源的新思路,其理念与运营策略亟待完善. 共享停车运营平台整合停车资源并从中获利,但需要承担车位租赁成本. 为充分发挥共享停车模式对停车资源调整的灵活性优势,在综合考虑租用车位成本,提供停车服务收入和拒绝用户潜在损失的基础上,以共享停车平台运营商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提出对闲置车位租用与停车请求分配统一决策的整数规划模型,并应用相应指标进行评价. 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有效提高运营商的利润与车位周转率,为共享停车平台运营商的决策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充分利用混合停车场的停车和充电资源,本文依据出行者需求的差异性设置匹配优先级,在此基础上以共享平台接受并出租车位的收益扣除拒绝请求的惩罚成本的总收益最大化为目标,以充电量不超过停车场负荷为约束条件,建立考虑匹配优先级的共享混合停车位租用与分 配(MPRA)模型。基于匹配优先级原则和模型特征改进蚁群算法,设置分块冲突矩阵,根据分块冲突矩阵设计蚂蚁信息素更新策略和路径选择策略并进行求解。最后算例证实了考虑匹配优先级的必要性,并分析了问题规模对MPRA分配方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充电需求匹配率方面,MPRA方案高于利润最大化方案,平均提升率为28.96%,这一优势与出行者数量或车位数量成反比,且利润提升率随着问题规模的增加而增加;车位数量有限时,MPRA方案相较于先到先停方案可以极大化提升车位利用率和充电需求匹配率,平均提升率分别为17.87%和113.96%。  相似文献   

14.
停车收费价格是规范居住区停车管理的重要手段.结合北京市居住区停车成本调查,分析居住区停车泊位运营管理成本;结合北京市居住区停车行为调查,探讨居民对停车费用的支付意愿及其与居民收入的关系,据此确定居住区停车收费依据.进而考虑与居民停车泊位选择行为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建立BL模型,分析地面停车泊位与室内停车泊位的费用差价对...  相似文献   

15.
考虑停车服务平台同时提供预约和即到即停两类停车模式,建立基于组合拍卖与统一价格的停车位最优分配整数规划模型,实现最大化竞标者与平台的整体效用。将长期停留在以竞价分配为目标的传统拍卖机制拓展为竞价分配与统一价格分配相结合的新式单边 VickreyClarke-Groves(O-VCG)组合拍卖机制,对预约与即到即停模式进行最优分配与定价,同时保证了激励相容、个体理性及配置效率这3个重要属性。通过算例分析,探讨了竞标者的出价分布、竞标者人数对两类模式停车分配策略及整体效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竞标者对单个停车时段出价的均值与单个停车时段的统一价格接近时,O-VCG组合拍卖机制能够实现两类停车模式的最优分配和系统鲁棒性。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CBD停车设施规划须遵从"低供给"的发展战略,然而上海市停车场(库)配建标准却有可能导致停车供给的多余。为解决这一问题,对实行CBD共享停车的方法进行研究,提出实行共享停车的条件及步骤,并进行实例分析,以达到降低停车用地使用量、减少工程建设总成本、提高整个停车系统使用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居住区泊位对外共享能力评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停车资源共享理念出发,研究居住区泊位对外共享服务能力评估模型.首先分析了实施停车泊位共享的基本条件,然后分析了居住区的泊位空闲特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停车泊位共享服务能力评估模型,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模型参数的取值、分布规律进行了拟合分析.统计结果表明,相邻两车进出泊位平均用时为62.6 s.数据拟合结果表明,居住区泊位空闲时间服从负指数分布,共享车辆停放时间服从Gamma分布.为保证模型实用性,给出了泊位状态参数.Gamma分布形状参数、标度参数的参考数据.算例估算结果表明:居住区停车泊位共享能够为毗邻建筑提供相当于居住区泊位55%左右的停车泊位资源.  相似文献   

18.
路内停车是城市公共停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路内停车定价对于提高停车场使用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均有积极作用. 本文微观上分析车辆停放的选择过程,结合车辆停放者的行程时间、停车场搜索时间、停车等待时间、出口时间和停车场自身费用,建立当前停车场的选择效用函数. 通过效用函数建立了车辆停放者的概率选择模型,通过考虑停车选择的约束条件,在提高整个停车设施使用效率的前提下建立路内停车定价模型. 结合容量加载方法进行求解,并给出铜陵市路内停车定价优化模型的实例,实例证明了模型和算法具有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