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技术板块的新成员,2021年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围绕学科建设中心,以《交通与运载工程科学问题百问》一书的征集与编撰、学科代码和关键词的梳理工作为抓手,通过系列活动厘清学科边界,汇聚人气,提升申报量;以学科树为工具,分领域召开系列研讨与论证会议,完善学科体系建设,促进各运输体系均衡发展;强化需求牵引、问题导向,统筹布局学科重大类项目,推进人才队伍有序健康发展,破除“四唯”倾向,推动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加快新学科的发展。本文具体内容包括:2021年度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基金项目的申请、受理、评审和资助情况,学科资助领域、二级代码调整思路及学科边界定义,未来学科工作重点、重点及人才类以上类别项目布局与推动成果转化等学科管理工作计划。未来学科将进一步深化学科调研,利用调研成果统筹学科重点和重大项目布局,促进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科学基金成果贯通机制,积极推动成果转化落地。   相似文献   

2.
为服务“交通强国”建设,提升交通与运载工程基础研究水平,2022年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继续以学科建设为抓手,深化以交通运输方式为主导的代码改革,促进各运输体系研究均衡发展。强化需求牵引、问题导向,破除“四唯”倾向,推动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在《交通与运载工程科学问题百问》的征稿工作基础上组织各类研讨、论证,凝练关键科学问题和“卡脖子”难题,有力提升重大、重点类项目立项质量。本文具体内容包括:2022年度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基金项目的申请、受理、评审和资助情况,学科有组织科研的初步设想与举措,2023年度学科重大、重点类项目布局等。  相似文献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20年新增交通与运载工程一级学科(E12).介绍了学科成立首年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受理、评审和资助情况;描述了学科资助领域、二级代码及内涵;介绍了学科规划、未来发展、重点及以上类别的项目布局,阐述了推动成果转化与未来申请代码调整等学科管理工作.2020年度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接受各类项目申请1...  相似文献   

4.
探讨交通工程专业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交通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和预测,并结合我院专业学科优势和特点,提出了以交通信息与控制为特色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和近期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7,5(4):F0003-F0003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是国家科技部、新闻出版暑批准,由国家交通战备办公室指导的技术性期刊,是国防交通工程技术领域首家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本刊的宗旨是贯彻实施江泽民同志“平战结合,造福人民”的伟大战略,推广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新成果,为建设我国现代化国防交通工程体系提供技术服务:拟在现代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通信等领域探讨研究国防交通工程所涉及的工程理论、工程技术、推介工程实例,为国防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现将征稿的有关事项告知如下:一、征稿的主要内容(1)国内外涉及国防交通领域的重大事件评述,包括政策评介…  相似文献   

6.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是国家科技部、新闻出版署 批准,由国家交通战备办公室指导的技术性期刊,是国 防交通工程技术领域首家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本刊 的宗旨是贯彻实施江泽民同志“平战结合,造福人民” 的伟大战略,推广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新成果,为建设我 国现代化国防交通工程体系提供技术服务;拟在现代铁 路.公路、水运、航空和通信等领域探讨研究国防交通 工程所涉及的工程理论、工程技术、推介工程实例,为 国防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现将征稿的有关事项告 知如下: 一、征稿的主要内容 (1)国内…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2023年度基金项目的申请、受理、评审和资助情况,概述了学科有组织科研工作,解读了2024年度学科重点资助方向。围绕目标导向、和谐发展、交叉融通、服务未来的发展目标,学科继续强化“需求牵引、问题导向”,推进有组织科研工作,以学科建设带动领域发展。围绕国防安全与国家重大需求,凝练科学基金重大、重点类问题,为未来的科学基金竞争性重大类项目立项以及统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提供坚实基础。2024年度,学科对以下各领域开展优先资助,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综合立体交通多网融合、600 km·h-1速度级高速磁浮系统、自动驾驶测评与验证、分布式电驱动车辆主动安全控制、可重构/可变构特种车辆、枢纽机场飞行区交通系统协同运行、超低温能源物质水路运输/管道输送、国家空域系统资源规划与协同运行、可重复使用空天往返运载系统等。  相似文献   

8.
围绕现代轨道交通的四大重点领域: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和磁悬浮交通,介绍了当前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特别是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其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与水平.结合轨道交通工程学科发展趋势与应用需求,分析了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与运营过程中涉及系统安全性、运营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主要技术瓶颈,指出了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和磁悬浮交通领域当前值得关注的前沿科学问题和技术挑战,为今后深入开展轨道交通科学技术研究(特别是针对处于快速发展期的中国轨道交通科技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 ,是交通工程设施的发展方向。应在国内已建高速公路交通工程设施的基础上 ,广泛汲取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 ,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装备 ,通过必要的专题研究和攻关 ,建立科学、合理和完善的与国际接轨的交通工程技术标准体系 ,加强监控、收费、智能运输系统 ,促使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0.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7,5(2):F0003-F0003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是国家科技部、新闻出版署批准,由国家交通战备办公室指导的技术性期刊,是国防交通工程技术领域首家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本刊的宗旨是贯彻实施江泽民同志“平战结合,造福人民”的伟大战略,推广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新成果.为建设我国现代化国防交通工程体系提供技术服务;拟在现代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通信等领域探讨研究国防交通工程所涉及的工程理论、工程技术、推介工程实例,为国防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现将征稿的有关事项告知如下:一、征稿的主要内容(1)国内外涉及国防交通领域的重大事件评述,包括政策评介…  相似文献   

11.
轨道车辆RAMS工程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内外轨道交通发展行业趋势及轨道交通企业发展需求出发,阐述了建设RAMS工程技术体系的必要性,结合轨道交通车辆特点,在对全寿命周期各阶段RAMS工作项目研究的基础上,从RAMS管理、RAMS设计分析、RAMS信息和验证确认4个方面创建轨道车辆RAMS工程技术体系,并在产品项目中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RAMS工程技术体系的研究和建设,对RAMS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在轨道车辆产品中的应用具有推动性作用,对轨道交通车辆产品可靠性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交通强国建设背景下,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我国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和行业可持续发展,首先分析了公路交通运输科技发展特点,然后研究了公路交通运输相关前沿科技发展的现状、趋势和影响,最后提出了公路交通运输领域科技创新的政策建议。研究认为:未来中国公路交通运输将更加智能、安全、绿色、高效、便捷,自动驾驶汽车、智能网联交通、新能源汽车、共享汽车、交通大数据、空间信息技术等将对公路基础设施、运输装备、交通管理和出行需求产生深远影响,新时代我国要加强公路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开展重大科技专项研究,建设科研条件平台,为制定我国公路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和编制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等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3.
交通温室气体排放和空气污染越来越受到国内各城市的广泛关注.控制温室 气体排放和污染物排放的关键是找到排放的源头并进行科学量化,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 政策措施.鉴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发布全国性的交通排放评估方法,本文基于欧洲道路排放 因子模型并结合北京实际的道路交通运行工况和车辆结构数据,采用自下而上的建模方 法,利用车型分类、交通状态、工况单元和活动水平进行模型的数据划分,使用平均速度 (V)、行驶过程中停车时间比例(SP)和相对正加速度(RPA)三个特征值作为描述工况单 元的统计特征参数,借用计算机仿真构建了本地化的交通排放因子库,并在此基础上开 发了基于交通活动水平的交通排放测算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够建立北京市的交通能源消 耗、温室气体排放和污染物排清单,而且能够与宏观交通模型无缝衔接,评估不同的交通 政策对交通减排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4.
系统归纳与剖析了国内外耐候钢桥的研究新进展及工程应用情况, 总结了稳定耐候锈层的形成机制、选材标准、腐蚀与疲劳损伤机理、耐候构造、耐候螺栓研发以及锈层检测与评价技术等方面的关键科技成果, 梳理并完善了耐候钢桥的适用范围和腐蚀余量设计指标, 提出了耐候钢桥锈层稳定化处理及施工技术要点; 评析了耐候钢桥锈层损伤检测与评价技术、腐蚀损伤养管技术, 结合美、日耐候钢桥工程事故经验教训和中国首批长寿命高性能耐候钢桥建设技术创新成果, 探讨了该领域的技术创新方向。研究结果表明: 耐候锈层由外层的γ-FeOOH、α-FeOOH以及内层的非晶态FeOOH化合物与Fe3O4构成, 稳定耐候锈层能否形成与保持, 主要受氯离子、积水和积尘等因素的影响; 建议编制中国高性能耐候钢桥选材区划图谱, 完善稳定耐候锈层构造设计准则; 现代耐候钢桥具有高性能和长寿命的技术特征, 带锈层构造细节的面内应力疲劳、面外变形疲劳试验和数值断裂力学模拟, 以及耐候高强螺栓长期耐损性能研究的推进, 将为建立完善的耐腐蚀、抗疲劳设计准则奠定基础;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推动长寿命高性能耐候钢桥智能运维技术的重大进步; 应加大研发投入, 建立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长寿命高性能耐候钢桥设计、建造和运维标准规范体系, 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 推进交通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5.
创办于1986年的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是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下设的一个全国性的综合交通学术团体。学会是由从事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或相关专业的工程、管理、科技、教学和企业等部门单位,以及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学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旨在总结学会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交流城市交通、智能交通、交通建设、交通规划以及高级人才培养的经验,并确定学会2007年的任务。本次论坛共安排了三个专题: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理论创新、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科技创新、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企业创新,与会专家们就这三个专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汽车标准信源体系的建立是解决我国公路交通管理难题的有效方式。以800/900MHz无源RFID技术可建立起数字化汽车标准信源体系平台,通过建立该平台,可形成不停车收费及路径识别的应用系统,该系统不但可以实现不停车收费及路径识别功能,还可以进行一系列的拓展应用,提高我国公路交通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加快公路交通科技发展开创西部地区公路交通发展新局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加快公路交通发展的重要性,回顾了我国公路交通发展的历程,指出加快公路交通发展必须加快公路交通科技发展,在此基础上概述了公路交通科技研究和开发的三大趋势和五大热点,结合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分析了西部公路交通存在的不足和弱点,阐述了国家支持西部公路交通发展的政策和规划,根据西部的自然条件,讨论了西部公路交通发展过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