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公路隧道的照明系统的组成,对隧道可以选用的高压钠灯、无极荧光灯以及LED灯的性能做了详细的比较,使大家对我国现阶段公路隧道照明光源有了一定的认识,方便大家在公路隧道照明设计及应用时对光源的合理选取。  相似文献   

2.
驾驶员前方视野直接影响其对危险状况的预判和处理,侧壁属于驾驶员驾车经过公路隧道时前方视野感知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行车安全具有一定的影响。文章首先采用分光辐射式亮度计对不同侧壁材料的照明参数进行测定。然后结合自主研发的公路隧道照明环境模拟和效果评价装置开展试验。通过室内模拟具有相同亮度指标的公路隧道照明环境,以反应时间评价视野感知域内三种侧壁涂料对驾驶者视觉功效的影响,从而探索公路隧道照明安全节能的新途径。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蓄光反光涂料的公路隧道侧壁可显著提高照明环境亮度;在同种LED灯照明条件下,使用反射率较高且反射光光谱中黄绿光成分较多的侧壁涂料有助于提高驾驶者的视觉功效,从而有利于公路隧道的行车安全和照明节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高压钠灯和LED灯组合照明在隧道照明中的适用性,文章系统梳理了国内外隧道工程照明领域中高压钠灯和LED灯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及发展前景。目前单独使用LED灯具确实能达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效果,但却亮度不足,而考虑到传统隧道照明采用高压钠灯的方案费用高以及单一光源对隧道入口段产生的影响,故将LED灯和高压钠灯组合使用,以发挥两种光源的优点。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和调研最终得出在目前高压钠灯向LED灯过渡的发展阶段,组合照明的方式在隧道入口段可以提高可视性,充分发挥两种灯具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隧道照明系统对驾驶员的行车作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照明灯具出现损坏甚至失效,将对行车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此,本文对隧道照明系统灯具的不同失效形式作出相关研究,采用照明分析软件DIALux对隧道内单灯具、双灯具以及多灯具失效等不同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相关照明参数指标如路面平均照度、路面平均亮度、路面亮度总均匀度和路面亮度纵向均匀度等定量研究灯具的失效对照明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得出,单灯失效时对照明质量影响很小,各参数指标均满足规范规定及照明需求,双灯失效时对照明质量有较大程度的影响,不同工况的同一参数指标之间波动较大,个别工况参数指标已不满足规范规定,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多灯失效(包含连续多灯)时,照明质量极差,严重威胁行车安全,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5.
结合理论分析和实际测试,本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动态调光隧道LED照明控制技术,对动态调光控制原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与常规的隧道LED分级调光照明和隧道高压钠灯照明的节能成效及投融资进行了全面对比分析,通过对示范工程隧道LED照明系统进行实证分析,表明隧道LED照明精细化调光控制技术在节约建设投资和日常运营节能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该研究成果将为我国高速公路隧道LED照明系统提供一种科学低能耗自适应动态调光控制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6.
公路隧道照明中相比中间段基本照明而言,加强照明采用传统宽光曲线照明的性价比并不高,较长照射路径反而易造成过多的光通量损耗。为此,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隧道加强照明进行仿真,对比收光型和非收(宽)光型两种配光曲线的照明计算结果,分析收光曲线的照明效能并进一步优化配置。研究结论为:加强照明收光型配光曲线比非收光型配光曲线更节能,当路面平均照度要求为1 500 lx时,非收光曲线照明需求光通量高出收光曲线照明15.8%;收光曲线照明时路面照度总均匀度并不比非收光曲线照明低;对称型收光曲线拱顶单光带布设时,横向偏0.45 m时照明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文章依托具体工程实例,介绍了LED灯具的基本参数,阐述了LED灯具照明的计算条件和亮度要求,并探讨了公路隧道照明LED灯具的选型、布设方法及控制要点,通过工程现场测试,证明了LED灯具选型和布设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我国现行公路隧道照明设计规范存在的问题,揭示了《JTJ026.1-1999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亟待修正的原因;通过对国内外LED灯隧道照明的研究应用情况的分析及LED灯与传统的高压钠灯的综合对比,指出了隧道照明节能减排的途径和隧道照明由功能化向智能化、人性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综合考虑交通量、环境亮度、行车速度、地理环境等因素,基于隧道照明设计与控制的"全局优化"理念,采用"多模式、多等级、智能化、个性化"的控制策略,开发了能够根据公路隧道内外亮度、照度、车流量、车流特点等环境变换因素,自动进行反馈调整隧道内部照明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估算比对同一隧道在使用节能智能控制系统前后年总能耗可知,与原有控制方案相比,节能智能控制系统综合节电30%。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现行照明质量标准和照明评价方法的研究分析,以及对现有照明光源、隧道内装材料和西南山区隧道照明技术现状的调研,开展了基于反光蓄光理念的隧道室内模拟试验、实体隧道试验和现场试验等一系列隧道照明节能试验,对隧道节能照明规律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1)隧道侧壁采用反光蓄光材料可提高路面照明质量,当墙面反射率达到70%时路面照度至少可以提高10%,为隧道节能照明开辟了新的途径;(2)结合等效照明理念,利用光反射作用降低照明系统的负荷,引入人眼视觉功效作为隧道内行车安全的评价指标,对完善照明评价方法提供了依据;(3)系统研究了反光材料与常用光源的匹配问题,评价了反光材料隧道照明环境下的使用性能,为反光蓄光材料在隧道照明领域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隧道入口内外光照强度差异大是隧道入口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在隧道入口设置减光构件,可实现隧道入口内外照度差的合理过渡,确保行车安全。文章在对国内现有隧道洞口的减光构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减光构件的类型、横截面形式和适用范围。通过设计照度测试实验,研究了驾驶员在隧道入口视觉适应的照度变化率,并结合相关隧道内照明规范,提出了隧道入口减光构件长度计算方法。利用光环境分析软件Ecotect构建了减光构件模型,进行光环境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外界环境照度为60 000 lux的条件下,驾驶员以100 km/h的速度进入隧道,隧道入口减光构件的长度至少为58 m。  相似文献   

12.
洞外亮度L_(20)(S)作为公路隧道入口段照明的基本参数,影响着过渡段的照明设计,其值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洞外亮度测量影响因素较多,文章从洞外天空率、洞门型式以及洞外路面面层颜色等3种因素进行分析,开展各因素对洞外亮度L_(20)(S)值的影响研究。调研重庆主城范围内的相应公路隧道,并选择符合要求的隧道为研究对象,结合理论分析与现场测试验证,得出各个指标参数对隧道洞外亮度L_(20)(S)的影响规律,提出基于现场亮度测试方法的公路隧道洞外亮度指标。研究结果表明:(1)秋冬季节的洞外亮度L_(20)(S)推荐值至少为实际测试亮度值的1倍及以上;(2)路面亮度值与RGB值所呈现规律一致;(3)端墙式洞门的洞外亮度小于削竹式洞门。  相似文献   

13.
公路隧道内水泥混凝土路面受多种因素作用易出现渗漏水现象,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文章以某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渗漏水病害处治为例,从地质水文条件、路面结构、防排水体系以及路面施工状况等方面,分析了隧道路面渗水成因,评定了渗水病害等级,并根据评定结果进行路面内部的排水引流结构设计,同时提出采用注浆和灌缝材料进行密封施工的处治方案。实例观测结果表明,渗涌水病害处治效果良好,路面通行效率得到提高,该处治方案与工艺可为富水山体公路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涌渗水病害处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电能浪费之所在,介绍了LED智能化无级调光照明系统的节能原理和LED隧道灯的选择方法,分析了LED无级调光照明系统与传统分级调光照明系统的安全性及其综合投资对比。  相似文献   

15.
在满足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制定的节能及照明要求的前提下,如何在以前固定的灯具布置位置上设计LED灯具的分布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非线性优化方法,用于LED道路照明灯具的配光设计。该方法以CIE指定的路面平均亮度、总体路面亮度均匀性、纵向路面亮度均匀性、眩光和环绕比为约束条件,使总光通量最小化;通过对约束条件进行合理的等价变换,可以将非线性问题转化为线性问题,使用道路照明分布的余弦函数多项式来解决问题,构造平滑的光分布曲线;并以具有CIE定义的M1至M5五种不同类别的C2类道路为例,采用上述方法可获得最节能的光线分布。结果显示,所提方案正确有效。  相似文献   

16.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公路隧道照明系统已成为重要趋势。探讨物联网技术在公路隧道照明系统中的应用优势,解析智慧型公路隧道照明系统要求,针对现有公路隧道照明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型公路隧道照明系统。该系统采用先进的照明控制策略,根据隧道内外环境自动调节隧道内的照明亮度,实现节能降耗,并有效降低隧道照明能耗,提高照明质量,为公路隧道的安全运营提供保障,为提高隧道照明系统的性能和降低能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无锡太湖大道隧道照明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绿色节能光源LED,并实现9级亮度调光。介绍了隧道照明光源的选择过程,并对隧道各区段照明控制系统设计和节能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山区公路隧道主要采用档位控制的照明控制系统,其控制智能化程度低,人为因素多,节能效果差。论文基于山区公路隧道入口照明档位控制的特点,开展了智能控制技术研究,提出了入口照明档位智能控制模型的总体架构,包括交通流预测模型、运算控制模型、调光策略与灯具匹配关系、隧道照明环境数据采集、照明输出控制模型等,基于该模型系统,通过隧道现场测试和工程实施,实现了山区公路隧道入口照明档位智能控制,为山区公路隧道照明档位模式下的智能控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木冲隧道历年交通事故数据,分析了事故空间分布特征、事故类型分布特征、事故车辆类型分布特征及事故原因分布特征,并对隧道路段与公路段交通事故特性进行了综合比较,同时提出了对隧道路面进行抛丸或刻槽处理、清洗路面及清理排水沟、实施视觉环境保障技术、改善隧道出入口亮度差等预防特长隧道交通事故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隧道左、右洞通风系统的联动控制,文章提出了三种射流风机联动控制方案,采用1∶10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三种控制方案时横通道内的风速、风向及烟气蔓延情况,通过对比分析提出合理的联动控制方案:即火灾隧道开启火源上游风机,相邻非火灾隧道相向开启横通道两侧风机以形成正压。研究结论弥补了行业规范中对火灾工况下分离式公路隧道通风系统联动控制技术的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