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彭波  原万杰  陈忠达 《公路》2005,(4):148-151
利用不同方法测出的沥青混合料密度与实际密度相比,误差明显偏大,引起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丧失可信度。采用表干法、水中重法和蜡封法对不同级配沥青混合料进行测试,以数理统计方法为理论计算依据,以相关系数作为判断指标,综合考虑空隙率和吸水率与密度的相关性,确定与不同级配沥青混合料相适应的密度试验方法。结果表明:对同一种沥青混合料,不同密度试验方法实测结果差别较大,对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和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的影响不容忽视;以相关系数作为判断指标,以空隙率确定沥青混合料不同密度测定方法,为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方法的合理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2.
采用不同试验方法对3种不同级配沥青混合料进行了最大理论密度研究。结果表明,浸渍法确定的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密度与真空法测得的试验结果非常接近;Super-pave加权法确定的视密度与毛体积密度加权值为0.4时,计算的最大理论密度与真空法测得的试验结果非常接近,但权值的确定相对繁琐,建议采用浸渍法确定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密度。实践表明,采用浸渍法确定的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密度对混合料设计及施工后的压实度控制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是沥青混合设计和施工控制的一个重要参数,是计算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沥青饱和度等体积指标的基本参数。在浦南高速公路的大量试验数据基础上,文章对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仪设备构造和指标、沥青混合料取样方法和理论最大相对密度的施工中控制指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袁传泯  杨锐  聂堂鸿 《中外公路》2011,31(1):217-220
精确测定压实沥青混合料的毛体积密度对于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与沥青路面压实度的控制至关重要,尽管现有许多方法广泛应用于测定压实沥青混合料的毛体积密度,但是这些方法对空隙率较大、吸水率较高的沥青混合料试件,所得的结果仍难以令人满意.笔者在研究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常用的传统测定方法与新型测定方法的原理、误差来...  相似文献   

5.
按材料体积设计沥青混合料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的沥青混合料设计技术均为按材料重量设计混合料组成,而材料密度变化对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影响较大。按材料体积设计方法可以避免这种影响,且可较好地平衡和改善沥青混合料高低温稳定性的矛盾以及抗滑性与水稳定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掺加颗粒状抗车辙剂改性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全新的沥青混合料品种,采用干法工艺将颗粒状抗车辙剂拌人沥青混合料中,这既不同于普通沥青混合料,也不同于改性沥青混合料.鉴于该种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结合其自身特点,对现行的普通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了适当改进:(1)采用矿质混合料合成平均密度作为矿质混合料的有效相对密度以反算混合料的理论最大密度;(2)直接以目标空隙率所对应的沥青用量a3作为OAC1.在上述改进的基础上,系统研究并详尽阐述了如何利用马歇尔试验进行掺加颗粒状抗车辙剂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成套方法.  相似文献   

7.
沥青混合料中集料有效相对密度测定法与计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建立了沥青混合料中集料有效相对密度测定法。根据试验结果的分析,论证了过去经验法的局限性,创立了集料有效相对密度的计算公式,为沥青混合料包括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集料与沥青混合料密度不同测定法的研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集料与沥青混合料的密度正确与否,对技术指标的分析结果有重大影响。本文认为,在理论密度计算中,对吸水率大的集料应采取沥青浸渍密度,对一般集料采用视密度和毛体积密度的平均值。对沥青混合料密度,都指毛体积密度,一般用表干法。当表干法测定有困难时,可用蜡封法。对有大孔隙的沥青混合料试件可用改进蜡封法。对此,文中作了全面分析和示例。  相似文献   

9.
胡伟  孙强 《华东公路》2011,(2):63-64
现行规范中两种测定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相对密度的方法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足之处。为准确测定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提出了用沥青浸渍法进行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测定的方法。通过理论和试验对比表明:沥青浸渍法的介质为沥青,得到了沥青混合料的零孔隙状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测量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相对密度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不同级配细粒式沥青混合料的研究,分析了集料密度和混合料空隙率的不同测试方法和计算方法对于确定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的影响,对其间的异同及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确定沥青混混合料空隙率时应极力避免的人为影响同时对今后测定和计算方法的规范化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空隙率是影响路面使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的变化将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性能,而空隙率又受密度测定方法的影响。文章采用不同的测定方法,对废旧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的密度进行了检测,并分别计算其空隙率,通过与普通沥青混合料作对比,得出掺入橡胶颗粒后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的变化规律,并且对不同方法下得出的空隙率进行比较分析,最终得出如何确定出合理有效的沥青混合料密度测定方法,从而保证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沥青路面传统密度预估模型精度,开展了沥青混合料密度预估模型参数优化研究。基于混合材料的介电混合模型,引入散射体影响系数v和形状因子u,推导出沥青混合料密度预估理论模型的通用公式;采用Percometer介电常数仪测量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试件及其组分(沥青和矿料)的相对介电常数,基于麦夸特法和通用全局优化算法,求解通用公式密度预估值与表干法实测密度值的误差最小值,确定了ISO(Influence Coefficient and Shape Factor Optimization)模型的v和u最优解,并对ISO模型进行了可靠性SW检验;最后通过不同密度预估模型对比分析,验证了ISO模型密度预估的优越性。研究结果表明:ISO模型的v和u值分别为5.1、-4.5,采用ISO模型预估沥青混合料密度有效可靠;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公称最大粒径越小,ISO模型密度预估值与实测密度值的拟合优度越高,平均相对误差越小;相对瑞雷模型和ALL模型,ISO模型密度的预估效果最好,能显著提高空隙率偏大沥青混凝土的密度预估精度。研究为更加准确地预估沥青路面密度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空隙率是影响路面使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的变化直接影响道路使用性能,而空隙率又受密度测定方法影响。文章采用不同密度测定方法,对废旧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密度进行检测,并分别计算其空隙率。通过与普通沥青混合料作对比,得出掺入橡胶颗粒后沥青混合料空隙率的变化规律,并对不同密度测定方法下得出的空隙率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密度测定方法对空隙率影响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沥青混合料燃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晓莉  姜汶泉  黄志义  吴珂 《公路》2007,(10):195-198
通过马歇尔试件燃烧试验和模型隧道中沥青混凝土路面燃烧试验,分别对沥青混合料受火源直接影响以及高温环境中的炙烤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隧道中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面层防火最小设计厚度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隧道内复合式路面沥青层混合料剪应力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英涛 《公路》2007,(3):7-11
针对当前高速公路隧道复合式路面沥青层混合料设计方法存在的不足,根据隧道交通及复合式路面的受力特点,首次提出了隧道复合式路面沥青层混合料的剪应力设计方法,并结合实际工程提供了设计示例,供同行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6.
沥青路面车辙变形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日益严重的车辙病害进行调查,选择代表性路段钻芯取样,分析路面车辙变形分布特征以及混合料密度和沥青含量变化规律,研究混合料空隙率、级配指数及车辙变形率与路面车辙深度的关系,并采用灰色理论对影响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因素进行灰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中面层对路面车辙贡献率最大,伴随着车辙变形存在混合料进一步压密、沥青流动迁移现象,在空隙率、级配指数、车辙变形率、中面层4.75 mm通过率和粉胶比五个因素中,车辙变形率与车辙深度有最大的灰色关联度,对车辙深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可充分体现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  相似文献   

17.
测定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相对密度的浸渍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准确测定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避免因体积参数计算不准确导致的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提出了用沥青浸渍法进行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测定的方法。沥青浸渍法以沥青为介质,得到了沥青混合料的零空隙状态。与真空法相比,沥青浸渍法数据变异性小,测量结果复现性好,对试验条件要求不高,试验人为因素影响小。研究结果表明,真空法测定的混合料最大理论相对密度偏小,用沥青浸渍法能够准确测量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相对密度。  相似文献   

18.
基于马歇尔室内试验方法,分析影响聚酯纤维加强沥青混凝土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的因素,对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在马歇尔室内试验的基础上采用SHRP方法进行优化,从而确定聚酯纤维加强沥青混凝土不同纤维掺加量下相应的最佳沥青用量。同时对比研究聚酯纤维加强普通沥青混凝土和聚酯纤维加强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旨在为聚酯纤维加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进一步理论研究和指导试验路段的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唐国荣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9):167-168,194,327
该文结合上海等地的排水性沥青路面工程实践,对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材料要求、混合料级配、配合比设计步骤、混合料主要技术指标,以及混合料拌制与运输、施工要领等进行了总结介绍,可供设计、施工技术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聚脂纤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纤维沥青混合料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通过对比分析有纤维沥青混合料和无纤维沥青混合料的力学特性、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及疲劳性能,全面评价了纤维沥青混合料的优良路用性能,并简单分析了纤维改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作用机理,最后从技术经济的角度,定性分析了采用聚脂纤维沥青混凝土作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上面层的经济效益。研究表明,添加聚酯纤维后的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