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4 毫秒
1.
目前,在舰船船体结构设计行业中,大多实现了数字化船体结构设计。数字化设计技术的普及,提高了船体结构设计的水平,不过由于船体结构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需要设计一个集成化的船体结构数据库来管理繁杂的构件数据。为实现这一目标,分析船体结构的组成,将1艘完整的船体分成多个段。对各段船体构件间复杂的空间关系进行分析,再按照功能和位置来归类船体数据。在此基础上,实现船体结构特征数据库的设计,为船体设计过程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2.
蔡琼  董元凯 《中国水运》2006,6(9):123-124
XML逐渐成为互联网上数据描述和交换的标准,它将取代HTML成为Web上存放数据的主要格式.本文研究了XML与数据库的映射方法,分别就基于表的映射和对象-关系映射方法作了论述。在这个领域,一个重要的特点是映射是双向的,就是说可以把数据从XML文档转化到数据库,也可以从数据库转化到XML文档。  相似文献   

3.
武昌造船厂课题组研制完成了微机船体三维设计、船体零件数据提取和套料、三维舾装综合布置、管系三维数据与PCPS接口程序、船体结构三维设计、船舶电气三维综合布置与出图.  相似文献   

4.
为得到建造中的船体在船台上的船体变形数据,基于FBG技术设计了船体在船台上的蠕变和应力松驰现象的监测系统,将该系统布置在实际船体结构上,测量了在船台上受结构蠕变和结构应力松驰现象综合作用所造成的船体结构变形,分析了监测过程中造成船体结构变形的因素,指出应力松驰是主要因素。数据分析表明:利用FBG传感技术进行船体变形长期监测是可行的;船体在船台上存在结构蠕变和应力松驰现象。最后,并基于壳体理论估算了船台上的船体结构的内应力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5.
以XML Ontology为基础的新一代语义Web环境直接面对Web数据,不仅可以很好地兼容原有的Web应用,而且可以更好地实现Web中的信息共享与交换,将XML Ontology引入企业管理系统中,设计并实现了基于XML Ontology的企业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6.
XML应用研究     
介绍SGML和HTML的缺点,重点阐述了XML的特点和优势:易于实现;是元标记语言,允许设计与特定领域有关的标记语言;结构化和集成的数据;描述的是结构和语义,而不是格式化;自描述数据;方便应用间交换数据。  相似文献   

7.
分布数据的同步是船舶维护保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船舶营运公司及时掌控船舶营运情况的重要手段。面向船舶营运公司分布数据库(船端数据库与岸端数据库),建立了一种船舶维护保养过程中的数据同步方案,说明了现有的数据同步方案不能针对船体结构保养、格式表达扩展性差,附件不能进行传输,安全处理机制不够完善等情况,论述了在维护保养流程中,同步数据的具体流向。同时,对数据同步过程中的主要技术问题,包括基于ADO.NET的XML同步文件表达、增量同步文件处理、同步附件压缩处理、并发及死锁的安全处理等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8.
吴嘉蒙  张帆 《船舶》2015,(Z1):138-142
压载水管理是船舶环保要求的重要内容。不同的压载水管理方式对船体结构安全的影响不同,主要体现在压载舱的附加压头、最小砰击吃水等。基于协调版共同结构规范对压载水交换工况的新要求,论述在CSR-H规范框架体系下,压载水交换工况下的静水弯矩和设计载荷组对船体结构构件的影响,并提出基于结果评估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姜卫俭 《中国水运》2006,4(4):151-152
XML已经成为数据传输和交换的格式标准,基于XML的分布式多层应用开发是一种高效、可靠等的开发模式.本文首先分析了分布式多层应用系统,然后比较了两种使用XML 的基本思路,最后提出了基于XML的分布式多层应用系统的模型.  相似文献   

10.
在建立虚拟仿真环境库和动态环境库的基础上,实现海浪中航行的船体结构强度、船体自由振动、船体结构疲劳寿命、船体结构总纵强度、总刚度及局部强度等的虚拟测试。以某型舰船的船体结构数据为例进行测试,其结果与强度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测试应力均达到许用应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李纳  陈明  林焰  唐宜健 《船海工程》2011,40(5):23-25
为提高船型开发效率,针对当前设计过程的特点,尤其是CAD系统与FEA系统之间连接的不足,提出了集成数据管理技术,研究了面向船体结构CAD/FEA集成的工程数据库设计方法,实现了CAD和FEA之间的文件双向传递.  相似文献   

12.
基于XML的船舶产品信息集成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设计制造是一个众多单位利用不同工具来同时实现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产生大量不同结构不同介质的数据,为了解决数据交换问题,利用XML技术,提出了一个基于STEP标准的船舶产品信息集成环境架构。  相似文献   

13.
基于STEP的船舶产品数据交换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实现船舶产品数据交换与共享,建立了一种新的总体功能模型.通过研究船舶STEP标准的应用与发展的趋势,以AP216为例开发与完善了船舶应用协议的应用解释模型(AIM);在总体功能模型中通过各个功能模块与基于STEP的共享数据库建立了在船舶CAD/CAM等系统上基于STEP的数据交换接口;解决了计算机应用系统之间关于船舶产品设计、制造以及全部生命周期所需的信息和数据的交换与共享.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share and exchange of the ship product data, a new kind of global func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researching on the development and trend of the application of ship STEP ( standard for the exchange of product model data) standards, the AIM (application interpreted model) of AP216 is developed and improved as an example, aiming a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actical engineering of ship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The data exchange interfaces are formed based on STEP in the CAD/CAM for the ship by all function modules and shared databases under the global function model. The share and exchange of all information and data are solved in the design, manufacture and all life-cycle of ship products among different computer application systems. The research work makes foundation for the ship industry informatization.  相似文献   

15.
在总纵强度虚拟测试系统的基础上,设计舰船甲板及平台局部结构静强度测试软件。利用XML文档与测试软件的数据库接口,将舰船测试模型数据准确导入系统,通过"载荷计算"、"甲板板强度计算"和"骨材强度计算"等流程实现基于国家军用标准的甲板局部静强度测试与验证。软件测试结果与人工校核的实船计算结果对比一致,达到了人机交互的数字化测试效果,与人工校核相比大大缩短了计算时间。  相似文献   

16.
冯明初 《机电设备》2006,23(4):32-34
船舶设计制造是一个众多单位利用不同工具来同时实现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产生大量不同结构不同介质的数据.为了解决数据交换问题,该文利用XML技术,提出了一个基于STEP标准的船舶产品模型的标准化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17.
研究探讨在船舶结构CAD支撑下,在结构设计中通过合理模块划分,以模块为对象展开结构设计,以加快设计进程,提高船舶结构设计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彭东 《舰船电子工程》2013,(12):104-107
利用XML技术对异构数据库的集成方法及其实现进行研究。针对目前信息系统综合集成中对于异构数据库的集成需求,提出利用XMLSchema具体实现数据转换与集成功能,在关系数据库的数据表定义和XML数据文件之间建立映射机制,实现数据库数据与XMI。文件中数据的双向交换。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提高异构数据集成的效率,节省信息集成的成本,实现对现有数据库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9.
开展水面舰船质量特性综合设计是从源头对舰艇设计质量加以控制和管理的有效手段。系统地研究水面舰船质量特性综合设计中质量特性信息集成方法,分析水面舰船质量特性的形成过程及其特性,建立基于质量物料清单的质量特性信息集成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XML实现水面舰船质量特性的统一表达,并给出一种水面舰船质量特性信息集成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