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由福建劲菱达电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30客位船日前在福州闽江洪山桥段试航,该船动能依靠船顶架设的20片2000瓦太阳能面板发电,再应用自主研发的稀土永磁四象限电机带动船舶的推进器航行,同时还将太阳能产生的剩余电能储存在蓄电池内,蓄电池还可供船舶继续航行3个多小时。
  业界专业人士指出,该船型采用太阳能面板发电做为动能,打破了船舶普遍靠燃油发动机推进的常规,为节省燃油做出了贡献。另外,该船应用稀土永磁四象限电机带动船舶前行,此种电机具有起动风速低、运行平稳、对通讯设备和电子仪器无干扰、重量只是一般电机的五分之一等优点,且占用船上空间小,噪音低,安装方便,维护便利。这种太阳能与稀土永磁四象限电机组合技术,可应用在内河渡船、景点游船、水库巡逻船、水产养殖工作船等方面,不仅其应用前景十分看好,而且又是环境保护最好选择。  相似文献   

2.
文中主要浅析了太阳能电池在救生艇上的应用,太阳能充电器在救生艇上应用的原理和可行性分析,以及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对救生艇的影响。利用太阳能电池为救生艇渭流充电可以大大减少因为人为因素或者充电设备故障等原因造成救生艇不能保持立即可用状态,从而导致在船舶遇到紧急情况时船上人员不能及时撤离难船而危及到人命安全。  相似文献   

3.
"ISHIN-I"号汽车运输船预计明年6月在神户船厂下水试航。该船在上层甲板表面覆盖了太阳能电池板,功率达160KW,是其他船舶电力系统的10倍多。船舶航行时,产生的电能将储存在锂电池中,在船靠泊时为船上系统进行供电。  相似文献   

4.
减振降噪技术的应用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高立冬  喻浩  王暖 《中国造船》2002,43(2):44-49
本文针对某型号测量船主要噪声振动源采取相应技术措施进行减振降噪综合治理研究,其中主机采用低频大载荷隔振器的单层隔振、辅机采用浮筏隔振装置、机座采用局部阻尼处理等措施。由于该船采用了先进的浮筏技术及其他隔振措施,在提高船上测量系统读取数值精度的同时,大大改善了船上水声设备测绘工作环境和船员的生活环境,提高了该船的设备使用寿命和船员体力极限。本船自噪声在低航速时已淹没在海洋背景噪声之中。特别是该船减振降噪装置在系统的声学匹配设计方面取得了进展,经实船验证,效果良好,证明该设计方法可行,对减振降噪技术在各型舰船上的工程应用开发研究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技术     
《中国船检》2004,(10):46
西班牙研制成功太阳能客船 西班牙工程师约兰科巴拉格尔和阿尔瓦罗戈麦斯最近研制成功世界第一艘由太阳能驱动的客船,其航速可达6节。这种船的最大特点是不会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新研制出的这艘双体帆船被命名为“日海”号,船长10米:型宽3.5米。该船上装备了新一代太阳能电池  相似文献   

6.
《游艇业》2010,(6):31-31
随着德国Planet Solar的发布,绿色游艇的新纪元就此展开。建造这艘30米长船的队伍来自法国,他们打算乘坐这艘太阳能船环球旅行。这艘船的发布可谓一座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现在,船员们正集中精力校验船上的操作系统以确保2011年开始的环球航行。  相似文献   

7.
金吉发  俞剑  刘少东 《江苏船舶》2023,(4):30-32+45
针对当前船上卷帘门的主要研究和成熟应用都集中在小跨距卷帘门上,大跨距卷帘门的设计应用匮乏的问题,以某系列客滚船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卷帘门的规范来源、主要特征及在船上的布置应用,详细研究客滚船大跨距卷帘门的设计要点,以期为相似船的卷帘门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海洋工程半潜重载船在电气系统设计中与常规船舶存在诸多不同之处,主要包括电力推进与动力定位(DP)在半潜船上的应用、兼顾航行和动力定位的螺旋桨设计的解决措施、压载控制系统的设计、深潜状态下侧推等设备的加压密封以及半潜船上集控室的布置等。文中通过对半潜重载船以及常规船舶的电气设计部分进行对比与分析,针对半潜重载船作业的特殊性,提出满足航行和作业要求的设计方案以及一些重要问题的解决措施;比较几种规格的半潜重载船设计,分析其共性和差异,为该类型后续船的电气系统设计提供一些参考,并希望藉此获得对海洋工程半潜重载船电气设计的更深入探讨和更佳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垃圾船的垃圾收集/传送装置的PLC控制系统程序设计分析,阐述了PLC控制系统在垃圾船上的应用是可行的,而且具有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针对功率大、运行模式复杂的柴电混合动力系统在实船上的设计应用问题,以海上危险品应急指挥船作为对象,研究柴油发电机组和储能系统组成、设备配置、运行模式、电池舱布置和规范要求等内容,结合该型船实际使用工况,计算电力负荷,并选用合适的储能系统。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系统设计、容量计算和安全保护布置可满足实船应用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1.
离网型太阳能光伏系统在内河滚装船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阳能光伏技术的不断进步正在为太阳能船舶的快速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在船舶平台上应用太阳能光伏系统最为核心的环节是在不改变常规船舶电力系统既有架构的基础上,集成整套光伏系统设备并能够始终高效利用光伏电能。针对长江航线上营运船舶绿色化和节能减排的实际需求,设计了首套应用于JD800PCC-4#内河商品汽车滚装船的船基离网型太阳能光伏系统并投入实际运行。实船运行监测数据表明:该套系统中各设备之间的技术参数设计合理,各项技术指标满足船级社规范要求。光伏系统设备与蓄电池储能装置自动匹配运行能够实现所供照明负载24h不间断运行,通过最大程度上利用太阳能光伏电可以实现日均节能约120kWh,且能够在不同运行模式下安全、可靠地切换运行。  相似文献   

12.
针对以太阳能作为主要能源的太阳能游览船舶,为了更好实现船舶综合电力推进系统设备管理和监控,采用无线传输模块DTU,结合了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开发了基于Delphi的无线监控管理系统。主要介绍太阳能船舶综合电力推进系统结构,分析系统无线监控要求,以PLC为主控制器设计了无线监控系统的拓扑结构以及软硬件开发。实验结果证明了无线监控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太阳能船舶实时数据的监测与管理,使得太阳能船舶运营更加趋于安全化、合理化、智能化和高效能化。  相似文献   

13.
徐宏伟 《机电设备》2010,27(5):17-19,37
本文主要论述了太阳能在船舶中的应用及船用光伏系统,光伏系统可将太阳的光能直接转换成电能供船舶和其设备加以利用,而光伏接线盒是光伏系统电能的传输的必备件之一,作为光伏电池的电力传输和性能保障部分,接线盒的设计尤为重要,它影响着整个光伏组件的电力效率,加上船用太阳能光伏接线盒所处的海洋海洋环境极为苛刻,含有大量的盐分、水气及酸碱性物质,所以光伏接线盒设计必须根据船舶设备的特点,充分其考虑机械性能,电气性能和环境性能.  相似文献   

14.
以贵港二线船闸闸室内双明沟消能工布置为研究对象,建立1:30的整体物理模型。利用多普勒流速测量仪(ADV)、电阻式拉力仪、UBL-2超声波浪/水位采集分析仪等,对闸室内消能后各水力特性进行测量,分析消能特性。试验研究表明:经过优化后的双明沟消能工布置,使船闸闸室内横向水流分配均匀、局部紊动较小,船舶系缆力满足规范要求,闸室内船舶靠泊条件更好。  相似文献   

15.
船舶能耗智能预测是实现船舶能效智能评估与优化决策的基础和前提。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促进了船舶能耗预测方法的不断发展,为分析不同基于机器学习的船舶能耗预测算法的预测精度与效果,进行了不同预测算法的实例验证分析。结合船舶油耗及其影响因素实船采集数据,通过采用不同机器学习算法对船舶能耗进行预测分析,验证了各算法的特点和优势,从而为选择合适的船舶能耗预测算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绿色船舶发展现状及方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士将 《船舶》2010,21(4):1-5
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增强,绿色船舶已成为未来船舶发展的代名词。通过对绿色船舶定义的介绍,诠释了绿色船舶的内涵;在阐述目前绿色船舶研发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绿色船舶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清  李坤  王利朋  刘畅 《船舶工程》2016,38(1):51-56
为降低船舶排气污染物排放,促进水运行业绿色健康发展。通过利用太阳能光伏系统代替部分船舶辅机发电机向船舶货仓甲板照明系统供电,并根据船舶排气污染物实船测试要求,对太阳能在船舶上应用效果进行实船验证,污染物CO、NOX、HC总体呈下降趋势。随着太阳能光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太阳能的利用将是未来实现船舶绿色航行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以船舶焊接工艺为研究对象,针对传统焊接工艺的焊接效率低、焊接易变形且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等问题与不足,从船舶焊接工艺的质量要求出发,探讨分析出一种船舶修造中的高效焊接工艺,介绍了其设计方案和焊接流程,并从检测结果等方面论证了该焊接工艺具有焊接质量好、经济成本低、焊接效率高、焊接变形能得到很好的控制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吕国录  张军  刘志萌 《船舶工程》2017,39(S1):270-274
本文对船舶行业余热资源的回收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总结。首先简要分析介绍了船舶主机余热回收技术,其次对船舶制造企业余热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船厂空压站为例,提出一套空压机余热综合利用方案,并进行了经济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船舶企业空压站具有较大的余热回收潜力,这部分余热如能得到充分利用,将会取得较好的节能效果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