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学三 《摩托车》2004,(3):17-18
我的第一辆车是轻骑集团1996年产的QS100雄风摩托车。时光如白驹过隙,眨眼间5年过去了,而它的油耗也高达3.8L/100km,并且发动机也不  相似文献   

2.
因为做生意的需要,我从十多年前就开始使用摩托车了.我买的第一辆坐骑是JH70摩托车,它轻便省油、易启动、故障率低,伴随了我六年多,但最后却让梁上君子给偷去了.当时恰好踏板车刚流行,头脑一热便买了一辆QJ100二冲程踏板车,这辆车油耗高、底盘低、散热不好,又不适合做长途行驶,勉强骑了三年多,最后便低价转让了.……  相似文献   

3.
因为做生意的需要,我从十多年前就开始使用摩托车了。我买的第一辆坐骑是JH70摩托车,它轻便省油、易启动、故障率低,伴随了我六年多,但最后却让梁上君子给偷去了。当时恰好踏板车刚流行,头脑一热便买了一辆QJ100二冲程踏板车,这辆车油耗高、底盘低、散热不好,又不适合做长途行驶,勉强骑了三年多,最后便低价转让了。  相似文献   

4.
请允许我介绍一下自己,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更确切地说,是一名喜欢摩托车的在校大学生。生平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的摩托车是我大伯的,当时我跟大伯说我想骑一下他的车,于是他教了我,不知道是不是天资聪颖,半个小时我就完全掌握了要领。自那以后,我天天幻想着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摩托车。大一下学期的时候,我花4000元买了一辆二手的125mL摩托车,我很是兴奋。但我很快发现,这辆车有很多缺点:首先它是125mL的,动力不足,还有就是震动很大,最要命的是,高速行驶时,制动性能很差,安全得不到保障,让我很  相似文献   

5.
金色鱼塘     
90年代初,我的第一辆车:一辆破旧的二手幸福250A,经过数次手术,终于成了一堆废铁。没有车的日子是黑暗的。我从此六神无主、日渐消瘦。摩托车三个字变成了一条“千年虫”,它侵占了我的大脑,影响了我除了摩托车之外的所有思维。我甚至在骑自行车的时候,右手总会下意识地拧手把……我“病了”。可是,第一辆车已把我搞得几乎身无分文。就凭目前这点收入,想买摩托车,只能是白日做梦。于是,我成天冥思苦  相似文献   

6.
你要问我拥有过多少辆摩托车,连我自己都数不清了。有时我就想为什么老是换来换去的,就不能专一点么?从始至终地骑一辆车给它养老送终,一辈子终身相伴!你们是不是也有同感?我分析玩车初期的车友还处在朦胧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车,也可  相似文献   

7.
情系改装车     
干摩托车修理这一行,是从1984年开始的,现在我还记得修的第一辆车是济南轻骑,后来又修过五羊125、本田650、山东750……到现在已说不清修过多少车了。随着接触摩托车的增多,自己的修理技术和欣赏车的水平也有所提高,对一些车的不合理设计也有了自己的看法,产生了改装车的念头,可当时供不应求的摩托车市场,摩托车及其  相似文献   

8.
《摩托车》2003,(11)
说来也许您不相信,我有一辆1989年产自江西南昌的洪都HDl25摩托车,从1990年夏购得骑行至今已行驶8万多公里尚未开过曲轴箱,朋友笑我痴,经销者说摩托车都这样他们早失业了,摩友也说是个奇迹。这辆车现在仍是我上下班的代步工具,每天骑行10公里,的确是匹忠实可靠的“老马”。我还曾拥有过一匹“小马”,是一辆1983年出厂、1984年落户的嘉陵轻骑50,但她早在1989年就光荣退休在我老家的杂物库房了。 摩托车情结 我算是个比较执着的摩迷,从1984年骑驶第一辆车嘉陵轻骑至今已有19年的驾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我遇到了一辆送修的新大洲XDZ125型火鹰坐式摩托车。据车主介绍,这辆车在路上正常行驶时,发动机突然熄火,且发动机无法再次启动。首先,我使用主停车支架将摩托车支好。打开点火开关,用手按动启动按钮,进行  相似文献   

10.
阿明对摩托车已达到痴迷的程度.几年来,他买一辆车又卖一辆车,至今已换过几个品牌好几辆车了,新买的这辆嘉陵250更成了他的心肝宝贝.摩托车对他来说,上下班时是他代步的工具;散步(兜风)时似乎是他手挽手的伴侣;长途旅游时便成了他的骄傲;维护保养时就像他在精心呵护着的儿子.为此,他买了不少摩托车方面的书籍,摩托车类的杂志更是见一本买一本,日积月累,他具有的广博精深的摩托车方面的知识,不亚于一个专家.上至国家对摩托车产业的政策和摩托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中到全国及世界品牌摩托车企业产销量的增减变化,下到摩托车的结构到每一个零部件的技术的更新材料的优化,他都可以说得头头是道,如数家珍.如果哪一次摩托车专业会议请他去作一报告,他定会亳不逊色地讲它个三五小时而且让听众口服心服.他那漂亮而贤慧的妻子经常不无妒忌地揶揄他:耶!你对摩托车好像比对我还上心呢!……  相似文献   

11.
志军 《摩托车》2005,(12):28-29
我是做调料生意的,在遥远的汽车梦还未实现时,轻便经济的三轮摩托车就成了我的主要运输工具。1998年,我购买了第一辆“林海雅马哈”发动机的“白洋淀”三轮摩托车。这辆车很泼辣,劲头也不小,为我全家致富奔小康立下了汗马功劳。只是,经过五年的风吹雨打和超负荷长途行驶,已经达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个老摩托车维修工了,冥冥之中,我把骑过、修过的摩托车都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因为我爱它们,就是将来不修摩托车了,我也离不开它们,因为它们是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水楼台先得月,得修摩托车之便用召门家曾有过八辆车。当初还在上班时因孩子还小,只好把他放在20公里外的老家托老人看管,为了看孩子便买了第一辆摩托车。由于那时囊中羞涩,拿着东借西凑的4100元转遍了吴桥的摩托车超市,最终买了一辆双排气XF250C。这车质量好、毛病少、动力大、跑得快,载着我们一家三口显得非常轻松,在石子路上行驶依然很稳。它的  相似文献   

13.
摩友老连     
"走火入魔"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做一件事的痴迷程度,今年46岁的大庆采油工程研究院修理工连玉生对摩托车的喜爱就有过之而无不及。要是一天不见摩托车,他浑身不自在,觉就睡不香。等到第二天,一定要到车库骑在摩托车上"嗄悠"几下,心里才舒坦,即便是心脏病发作,见到摩托车也会好许多。骑了6年摩托车,老连先后便换了10辆车,  相似文献   

14.
王赟 《摩托车》2004,(9):22-23
某日,我去书店买摄影杂志,无意间看到了《摩托车》,顿时脑中一个闪念:对呀,汽车买不起,咱可以买摩托车呀。摩托车机动灵活,有些车去不了的地方摩托车也可以去成,且摩托车维护、停放都十分简单方便,嘿!这念头一旦产生,就一发而不可收。我拿着新买的《摩托车》杂志兴冲冲地回家,我迅速地投入到了购车的行动当中。对摄影我是内行,但对摩托车我却是个十足的外行了,我从一个爱好摩托车的朋友那里借来了他所有的《摩托车》杂志,开始细细地研究,看不明白就打电话问朋友,并且把逛街去摄影器材店的习惯改为去摩托车行看车,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吓一跳,原来摩托车上还有这么多门道,有其自己的全国车迷俱乐部,有其独特的摩托车文化,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做化油器的浮子,什么是怠速,什么是气门间隙……  相似文献   

15.
聊聊摩托车     
王广松 《摩托车》2004,(1):18-19
我骑摩托车已经有6年了,认识《摩托车》也有5年了。这几年,《摩托车》是期期必买,摩托车也是换了一辆又一辆。从幸福XF90、长洪CH100、CH90、嘉吉JL125T-5,到现在的嘉陵JH125E,每一辆摩托车的背后都有着一段故事。 说来有趣,我是先有车才学会驾驶的。第一辆车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姐夫送给我的一辆XF90小太子,我每天往返近20km的路程,节约了时间不说,更是免去了骑自行车  相似文献   

16.
试驾雅马哈     
安子  连群 《摩托车信息》2002,(10):34-35
一次非常偶然的巧遇,时间是2002年8月3日。早晨,我骑着自行车准备去给朋友修车,当走到开元宾馆时,看见一辆大型摩托车停在宾馆外。把我所知,在赤峰这个地方最大排量的摩托车是一辆本田CB1000,其外形和颜色非常接近这辆车。不过喜爱大摩托车的我还是不由地多看了一眼,觉得又不太像那辆本田CB。到底是辆什么车呢?我情不自禁地来到这辆车前,只见油箱上雅马哈(YAMAHA)标识非常醒目,侧盖上的标识则是镶着金边立体的XJR1300。看  相似文献   

17.
吴正权 《摩托车》2005,(8):20-21
相信读者朋友们对飞机黑匣子都有所耳闻,时常在坠机新闻中听到如何寻找飞机黑匣子,分析坠机事故。摩托车黑匣子是近几年在国外摩托车上出现的新事物,国内车迷知道得不多。  相似文献   

18.
中国目前已开始进入老龄社会,但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些为老人服务的设施还没有建立起来,就连商场中那些琳琅满目的衣服也没有几件是适合老年人穿的,可见我们的社会给予老年人的关注太不够了。我因为是一个摩托车迷,对摩托车就格外关注,经常去逛摩托车商场,一些商场中摆放的摩托车确实不少,但很难发现哪一辆车适合老年人骑,更不用说专门为老年人设计摩托车了。也许厂家会认为摩托车是年轻人的“玩物”,老年人由于行动迟缓、反应较慢,因此就不骑车了。其实不然,通过《摩托车信息》等杂志我了解到有许多老年人喜欢骑摩托车长途旅行,2000年第8期的《摩托车信息》不就登了一篇题为  相似文献   

19.
李婷  阮锦程 《汽车杂志》2006,(12):189-189
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最喜欢什么车,他不知道他会拥有多少辆车,他只知道车是陪他每一段生活的必需品。[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任成 《汽车驾驶员》2012,(11):42-45
力帆这个以摩托车起家的自主品牌去年的汽车销量超过了10万辆。作为它们进军SUV市场的第一款产品,X60使用了更适合城市道路的承载式车身结构,然而轮拱与轮胎之间很大的空隙让它看起来颇有几分野性。有粗壮镀铬装饰的中网让我们很容易在后视镜中认出这辆车,以直线主导的车尾和LED元素尾灯同样具有很高识别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