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依托实际工程,分析固化土试块室内与现场原位试验结果发现:固化后的淤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均随龄期增长而增加;各养护条件下试块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固化剂掺量增加基本呈线性增加;施工现场气候、水文条件与搅拌后固化土的均匀性会对固化土强度产生影响;对淤泥固化技术在景观生态海岸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总结在景观生态海岸工程中应用淤泥固化技术的设计流程及检测标准,并提出淤泥固化技术在景观生态海岸工程中的三种应用方式,即“复合地基处理”“固化土基床材料”以及“固化土回填料”。  相似文献   

2.
采用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泥浆固化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提出固化剂掺量和泥浆密度是影响泥浆固化充填袋围埝的两大质量控制点。通过对不同固化剂的固化效果分析,得到L固化剂的固化效果明显优于普通32.5水泥和S1~S3固化剂,根据现场试验结果及围埝的设计功能需要,从经济性和质量控制出发,L固化剂的理论掺量可控制在7%。  相似文献   

3.
沿海地区分布大量软土地基,近年政府加大对山体及其植被保护的力度,建筑市场碎石土供给量剧减,价格 飞涨。为缓解供需矛盾,急需寻求一种软土地基处理的新材料。以连云港徐圩港区淤泥固化土的实际应用为例,从技术、 应用效果、经济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淤泥固化可部分取代石料的使用,是软土处理有效的方法之一,有应用推广的价 值,为建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社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依托连云港徐圩港区二港池多用途泊位软基处理工程,开展固化海相软土劈裂抗拉试验,研究了水泥混掺石灰和粉煤灰的抗拉强度变化规律,利用灰色关联理论明确各因素对固化海相软土劈裂抗拉强度影响。研究表明:水泥和石灰混掺的固化效果优于水泥和粉煤灰,水泥和石灰混掺的固化土各龄期抗拉强度是水泥和粉煤灰混掺工况的1.3~2.9倍。海相软土初始含水率从60%增至80%后,7~28 d龄期固化土抗拉强度降幅为24%~75%。含水率和养护龄期是影响固化海相软土劈裂抗拉强度的主要因素;固化剂掺量中,水泥掺量对劈裂抗拉强度影响最为显著。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方法,提出了海相固化软土抗拉强度的预测方法,此方法能快速且准确预测不同初始含水率和固化剂掺量下固化土抗拉强度。  相似文献   

5.
张辉 《水运工程》2020,(S1):147-149
在进行水运工程地基处理时,对淤泥、软土等地质环境常采用打设塑料排水板进行排水固化。排水板的打设质量直接影响地基固化效果,对工程安全和质量起到关键性作用,所以排水板打设施工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排水板施工过程控制要点有扭结、接板、垂直度、板带滤膜破损以及回带等。本文从自重和摩擦两方面入手,着重分析回带原因,提出回带控制措施,并对现场施工工艺做出相应调整和改进。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上海地区软土的特点,采用单掺高炉矿渣微粉、掺入高炉矿渣微粉辅以石灰作为碱性激发剂和单掺水泥,对上海地区软土进行固化处理,通过三轴压缩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扫描电镜(SEM)微观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单掺GGBS固化土的最优掺入量为16%。单掺GGBS固化土粘聚力和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养护龄期增长而提高。碱性环境下的GGBS-Lime固化土固化效果优于单掺GGBS固化土,GGBS:Lime最优配比是3:1。GGBS-Lime固化土粘聚力随龄期的增长而迅速提高,但增长幅度呈下降趋势。相同掺量的GGBS-Lime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高于单掺水泥的固化土。SEM试验结果表明:GGBS掺入量越高,养护龄期越长,孔隙填充作用越明显,固化土的孔隙越少、越小。  相似文献   

7.
依托连云港徐圩港区二港池多用途泊位转运区软基处理工程,开展海相软土固化、干湿和冻融循环试验,研究水泥混掺石灰、粉煤灰和石膏固化土的固化特性和强度劣化机理。结果表明:水泥和石灰混掺的固化效果、干湿循环耐久性最优,水泥和粉煤灰次之,水泥和石膏最差;水泥+石灰固化土28 d龄期强度分别为水泥+粉煤灰、水泥+石膏固化土强度的2.3~2.9倍、4.7~7.8倍;经历1次和5次干湿循环后,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分别降低了10.0%~51.7%和28.8%~69.9%,表明第1次干湿循环对固化土强度影响最为显著;5次冻融循环后,固化土动弹性模量降幅为56.3%~60.3%,质量损失率为10.9%~14.0%;干湿、冻融循环后,固化土微观结构遭到破坏、土体孔隙增加是其强度降低甚至破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袁保军  贾磊 《水运工程》2022,(9):186-191
针对软土场地表层填筑砂石等材料日益稀缺的问题,进行吹填软土固化室内试验研究。采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对比研究吹填软土在低掺入比情况下3种固化剂的加固效果。结果表明:在3种固化剂的低掺入比情况下,吹填软土经固化后强度均增长明显;在水泥中加入复合激发剂和矿渣微粉,对固化土的强度均有提高,矿渣微粉的效果优于复合激发剂;总掺入比不变,采用矿渣微粉替代部分水泥可以进一步提高固化效果。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吹填软土在低掺入比下的固化规律并反馈工程应用,解决了软土场地填筑材料稀缺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谭祥韶 《水运工程》2018,(7):206-209
PHC管桩具有承载力高、施工速率快、质量易控制等优点,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管桩地基的一些技术问题随之逐渐显现,其中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软土地区成桩垂直度对竖向承载力的影响。介绍了一种管桩施工后垂直度实用检测工艺,两个工程案例的检测结果显示管桩垂直度偏差的倾斜方向和位移量均差异很大,呈现明显随机性。在此基础上,指出软土地区管桩倾斜的主要原因是沉桩施工操作控制不严,次要原因是沉桩后重型机械行驶导致的挤压作用及相邻管桩的挤土效应。根据大量工程实践经验,分析了软土地区管桩垂直度偏差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依托深中通道深层水泥搅拌法(DCM)地基处理项目,对工程区域海相软土层开展室内配合比试验研究,分析土层性质、水泥掺量、龄期、水泥土含水率、水泥土密度等因素对水泥土强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工程区域海相软土层水泥固化处理效果显著,56 d龄期水泥土强度达到2.0 MPa以上,DCM处理时水泥掺量宜高于260 kg/m~3;水泥土的含水率、密度在水化反应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主要取决于原状土物理性质,并导致水泥土强度差异。根据试验结果,建立各层土的水泥土强度预测公式,并通过工程现场南侧水泥土强度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对比,验证强度预测公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模袋固化土室内配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模袋固化土强度增长规律,通过对现场原状土的物理分析及模袋固化土的室内配比试验,选择合适的固化剂和掺入比,并建立了贯入阻力、无侧限抗压强度与龄期的关系,为利用模袋固化土作为堤心来替代砂石料等常规材料修建海上围埝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确定模袋固化土充填围埝的可行性,并为现场施工提供了经济合理的配合比.在实际应用中,采用模袋固化土施工,可降低工程造价成本,使资源配置合理化,同时也达到环保的效果,降低废料污染.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钢渣固化疏浚土水化速率慢、早期强度低的问题,将水泥与钢渣复合,以提高固化土早期强度。通过应力-应变曲线、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研究了含水率对水泥-钢渣复合固化疏浚土性能的影响,并分析水泥-钢渣复合固化机理。研究发现:复合固化土强度随疏浚土含水率的降低而增加;1.25倍液限固化土性能更接近1.5倍液限固化土性质。以疏浚土强度100 kPa为标准,试验研究了满足该强度标准的不同含水率水泥-钢渣复合配合比,对水泥-钢渣复合固化剂的实际应用有重要借鉴意义。微观分析表明,水泥钢渣复合作用机理主要是水泥水化和钢渣火山灰反应产生的水化硅酸钙和斜方钙沸石,能填充孔隙、黏结土颗粒、增强土骨架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不同土工合成材料组合对超软土浅层加固效果的影响,先对超软土浅层加固技术中土工合成材料的作用及其加筋机理进行深入分析,然后依托珠海港高栏港区某浅层超软土处理工程开展了组合1"编织布+土工格栅+土工无纺布"和组合2"编织布+土工无纺布+土工无纺布"现场对比试验。结果显示:组合1的三维透水性优于组合2;组合1更有利于提高加固效果;组合1加筋效果优于组合2。因此,超软土浅层加固技术应优先考虑土工合成材料组合1。  相似文献   

14.
快速淤泥固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淤泥堆放难题,而如何合理评价淤泥固化质量,确保工程投资效益,已成为建设中新难题。本文结合月亮湾生态清淤固化工程,重点阐述在运用真空预压技术对淤泥进行物理固化处理后固化土承载力质量检测与评价,为广大工程管理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雷 《水运工程》2019,(8):189-193
塑料排水板施工是软土地基处理质量控制难度最大的环节,实际施工中经常只根据感官判断是否合格。结合连云港某真空预压工程实例,总结排水板施工的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策略,并从技术角度对现场施工中遇到的质量问题及技术难点进行分析,提出塑料排水板施打深度的计算公式,以及板位偏差、垂直度、回带等问题在实际施工管理时的质量控制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吉  赵丹禄 《珠江水运》2023,(9):104-106
天津港区东疆港区东部岸线为保证水建筑物施工和后期使用安全,地基采用软土固化技术进行处理。为验证其可行性及最佳固化剂掺量,进行现场试验研究。本文主要对本次试验数据进行总结,为后续大面积地基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复合土钉技术在软土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复合土钉支护技术是将土钉墙与深层搅拌桩,树根桩及预应力锚杆等结合起来。通过各种组合而形成的新型复合基坑支护方法,它大大扩展了土钉支护的应用范围,表现出了较好的综合效益,通过工程实例的形式介绍在深厚软土地区复杂环境条件下采用这种复合土钉支护技术控制变形的设计思路和施工中特殊情况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海底淤泥的利用问题是围海造陆必须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对海底淤泥中添加固化剂后形成的固化土分别在室内和现场开展的系列工程特性试验研究,以及对固化土的外观特征的调查,对固化土的强度等试验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为今后海底淤泥在围埝建设中的应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软土地基密集群桩沉桩施工中,由于桩基的布置较密,后打入的桩会对先前打入的桩产生一定的挤密(挤土)效应.结合工程需要,通过采用高应变法测试桩的竖向承载力和侧阻力来研究软土地基中密集群桩沉桩施工中的挤密效应,并对沉桩过程中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为工程沉桩施工及质量控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软弱海相淤泥问题土的加固问题,依托香港机场扩建工程,首次在该地区开展深层水泥搅拌法(湿法)的室内配比试验和现场工艺试桩,着重研究淤泥的土性参数、水泥掺量和养生龄期等因素对室内和现场水泥土强度的影响,得出其强度随水泥掺量和养护龄期增加而显著增长的规律,以及不同龄期室内水泥土的强度比例关系。本研究为香港地区滨海软土地基推广应用DCM工法加固,提供了很好的工程借鉴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