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研究高速公路纵坡路段的碳排放规律,以西安绕城高速为依托工程进行现场试验,采用MOVES进行碳排放模拟,并利用试验核算的碳排放数据评估模拟结果。基于MOVES模型得到我国高速公路不同纵坡情况下的碳排量数据库文件,建立高速公路纵坡路段的载重汽车的碳排放模型,并对碳排放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速公路纵坡路段的碳排放量以初速度、坡度、坡长为自变量作多元非线性函数形式的变化;高速公路上坡路段是机动车产生碳排放的主要路段,累计碳排量对坡度i_(上坡_∈[3%,6%]的敏感性居第一位次,对坡长l_(上坡)的敏感性居第二位次,反映出路线设计过程应尽量采用较小纵坡,避免长大纵坡的设计方案;在高速公路下坡路段,累计碳排放对坡度i_(下坡)∈[-3%,-6%]的变化最敏感,坡长次之。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交通流饱和度v/C比对于车辆二氧化碳排放(简称碳排放)水平的影响规律,以G3001西安绕城高速公路和G65W延西高速公路(西安—铜川段)为试验道路,以交通流数据采集以及实车油耗测试为基础,选用IPCC碳排放核算方法,将油耗数据转换成碳排放数据,采用SPSS回归分析的方法,针对高速公路基本路段v/C∈[0.15,1.25]的情况,分别建立适用于载重汽车和小客车的v/C比与碳排放率关系模型,并对模型预测结果的精确性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载重汽车和小客车的碳排放率都随着v/C比的增大做二次函数形式的变化;当高速公路基本路段v/C比为0.44和0.45时,载重汽车和小客车的碳排放率达到最低水平,分别为67.8kg/100km和17.3kg/100km;当高速公路基本路段v/C比超过0.96和0.87时,2种车型的碳排放水平将有可能对温室效应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从节约车辆燃油、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角度出发,上述v/C比临界数值可以作为指导高速公路路段交通流控制、路段改扩建决策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山区高速公路典型危险路段安全保障措施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大高速公路属于典型的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在进行该工程施工图安全评价和研究的过程中,对一些山区高速公路典型的危险路段(如长下坡、隧道、高填方等路段)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梅大高速公路的工程实际条件,提出了行车安全性改善措施,为山区高速公路典型危险路段的安全保障提供了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叶信(叶集-信阳)高速公路不良地质软土路段施工图设计、地质调查及分析,提出了2种不良地质软土路段处理方式;介绍了浅层处理方案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数理统计方法对交通事故的时空分析可视化效果差且多发路段识别等数据挖掘深度不足的问题,提出并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时空分析系统。为准确掌握交通事故时空分布特征和识别事故时空多发路段,在传统数理统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GIS与改进的时空密度聚类方法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进行时空可视化统计分析与事故多发路段识别;利用2016—2018年湖南省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数据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直观展示2016—2018年湖南省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时空分布特征和事故多发路段。  相似文献   

6.
<正>六安至武汉高速公路安徽段(以下简称"六武高速公路")地处皖西大别山区,是国家新规划的沪汉蓉(G42)高速公路的重要路段,是连接华东与中、西部地区的主干线,全长90.85km,于2009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  相似文献   

7.
<正>六安至武汉高速公路安徽段(以下简称"六武高速公路")地处皖西大别山区,是国家新规划的沪汉蓉(G42)高速公路的重要路段,是连接华东与中、西部地区的主干线,全长90.85km,于2009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  相似文献   

8.
结合当前山区高速公路现状,以西汉(西安-汉中)高速公路建设为例,提出了长大纵坡路段提高路面结构抵抗层间剪切性能的相关技术措施,着重研究了高速公路长大纵坡路段沥青路面的施工关键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郑斌  邬洪波  廖军洪 《公路》2011,(10):243-247
在对山区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交通组成、交通事故数据和道路几何线形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山区高速公路连续下坡路段的典型车型,应用世界道路协会(PIARC)的温升模型对连续下坡路段的长度进行了界定,分析了道路几何线形指标对连续下坡路段交通安全性和驾驶员心生理的影响,并对连续下坡路段的安全保障措施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山区高速公路地形复杂,降雨对不同道路线形路段运行车速影响具有明显的差异。文中以重庆市包茂(包头—茂名)高速公路渝湘(重庆—怀化)段天气数据、道路线形数据和高德地图获取的运行车速数据为基础,利用多层线性模型(HLM)研究降雨强度对不同线形路段的影响,提高降雨影响模型的可移植性。结果表明,降雨因素与道路线形因素存在交互作用,平曲线半径增大会削减降雨对路段运行车速的负面影响,坡度增大则会加剧降雨对路段运行车速的负面影响;相较于传统线性回归模型,运用HLM模型分析运行车速影响因素更合理。  相似文献   

11.
<正>大广高速公路衡大段项目全长220.425km,是国务院审批通过的国家"7918"高速公路网中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的重要路段,也是河北省"五纵六横七条线"高速公路网络骨架中"纵三"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平原区低路基高速公路,被交通  相似文献   

12.
<正>新疆帕米尔高原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喀什至伊尔克什坦口岸高速公路于今年3月开工建设,这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7918"网(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组成的高速公路网络)中第7条横线(连云港-霍尔果斯)联络线的终点路段,高速公路修好后,伊尔克什坦口岸的过货量将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3.
根据荆(州)东(岳庙)高速公路软土地基路段的特点,介绍了荆东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的设计原则和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作为交通事故易发路段,高速公路爬坡路段的交通安全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以宁杭高速公路东庐山段为例,通过对该爬坡路段2006年1月~2010年7月的交通事故资料的统计,从事故地点、事故时段、事故形态和事故车型等方面分析了爬坡路段交通事故的主要特征.研究发现:高速公路爬坡路段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要远大于下坡及其他路段;事故多发生在直坡段的中后部和竖曲线段,坡道后段的安全性更低;事故形态主要是追尾、撞护栏和撞固定物,而且重特大交通事故中追尾事故比例大;夜间的事故率和严重程度高于白天,尤其是凌晨2:00~6:00为重特大交通事故高发期;爬坡路段大货车和小客车相互干扰严重,是爬坡路段交通事故的主要车型.研究结果可为高速公路爬坡路段交通安全的改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高速公路减速带的设计思想,分析了汽车驶过减速带时的平顺性,在此基础上,依托云南罗富(罗村口—富宁)高速公路长大纵坡路段交通安全整治,进行高速公路专用减速带设计和道路试验。试验数据及实际运行情况表明,专用减速带可以有效遏制山区高速公路长下坡路段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针对郴宁(郴州-宁远)高速公路建设项目途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莽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九嶷山等多个环境敏感路段的情况,通过分析多种评价因子对环境敏感路段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建立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决策支持系统,对该高速公路建设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将可靠度理论应用于交通安全研究中,得到高速公路安全可靠度计算方法并建立路段可靠度预测模型。定义了高速公路安全可靠度的概念,给出了路段安全可靠度推导方法和可靠度预测模型建立方法。进行案例分析,研究沈大高速公路基本路段的事故数据,得出路段的安全可靠度计算公式;建立日安全可靠度预测模型;结合预测出的缺乏事故数据路段的日可靠度值,对所有路段进行安全排序。研究结果表明:用可靠度理论进行高速公路安全性分析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公路》2021,(6)
基于茂湛高速公路等4个典型路段车辆数据,研究了广东省高速公路改扩建桥梁车辆荷载特性及多车道荷载模型。利用典型路段计重收费数据,研究其交通分布规律、车辆荷载分布特性;基于佛开高速公路实测动态称重数据,根据其交通流分布规律模拟了多车道随机车流;建立了广东省高速公路改扩建桥梁多车道荷载效应计算模型。研究表明:广东省典型高速公路车辆荷载具有明显时变特性且各车型占比不同,外侧车道货车流量显著大于内侧车道;提出了广东省改扩建中小跨径桥梁(l50m)多车道荷载模型的统一形式:基于影响线同号区域加载"均布线荷载q_k=13.0kN/m+集中荷载P_k=360kN"的荷载形式,且多车道横向折减系数宜取为1.00(单车道)、0.87(双车道)、0.80(三车道)、0.75(四车道)。  相似文献   

19.
短工期下高速公路软基处理关键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省揭普 (揭东—普宁 )高速公路为工程背景 ,从高速公路软基处理工期和造价的关系入手 ,详细探讨了短工期下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腐木层路段、高填土、深软基且淤泥性质较差路段及桥头等特殊区域的设计和施工要点 ,讨论了薄层轮加法施工控制要点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曾胜  张杰  李振存 《中外公路》2012,32(5):71-74
通过对湖南省(湘)潭—邵(阳)高速公路宽域沥青路面破损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对宽域沥青路段的典型病害类型、特征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并对宽域沥青路段已采取铣刨加铺、微表处的处治效果进行了跟踪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宽域沥青路段的典型病害类型为裂缝类、坑槽类;导致宽域沥青路段典型病害的主要原因有路面结构类型、环境、交通荷载等;采用铣刨加铺、微表处对湖南省潭邵高速公路宽域沥青路段进行处治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不能有效地防治反射裂缝,使用寿命只有2~3年;考虑典型病害产生机理及已采取处治对策的效果,提出了铣刨加铺与增加应力吸收层的处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