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癌基因Fra-1高表达与乳腺癌细胞转移表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原癌基因Fra-1与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侵袭及迁移的关系。方法提取乳腺癌细胞系MDA231细胞的总RNA,通过RT-PCR扩增Fra-1全长基因,将其克隆入pcDNA3.1(-)myc-his表达载体;应用脂质体法转染MCF-7细胞,观察Fra-1过表达对MCF-7细胞增殖、黏附和迁移的影响。结果高表达Fra-1增强了MCF-7细胞的增殖、黏附和迁移的能力。结论原癌基因Fra-1可能通过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黏附和迁移,在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JAK/STAT3和MAPK/ERK1/2两条信号通路的交联作用及其对乳腺癌MCF-7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机制.方法 在乳腺癌MCF-7中,分JAK酶抑制剂AG490未处理组和处理组,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和非磷酸化STAT3和ERK 1/2蛋白的变化,RT-PCR检测STAT3、ERK1/2 mRNA的变化,明胶酶谱法检测MCF-7分泌MMP-2、MMP-9的变化,同时应用Transwell小室对细胞侵袭迁移能力进行研究.结果 AG490处理MCF-7细胞后,磷酸化和非磷酸化STAT3和ERK1/2蛋白均减少,STAT3、ERK1/2 mRNA转录水平也下降,同时也观察到了AG490能使MCF-7分泌MMP-2和MMP-9减少,从而显著降低了MCF-7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结论 AG490可阻断JAK/STAT3和MAPK/ERK1/2两条信号通路,抑制MCF-7细胞分泌MMP-2和MMP-9,从而抑制了其侵袭迁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对花萼海绵诱癌素(CA)在成神经瘤细胞诱导的神经细丝过度磷酸化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鼠野生型成神经瘤细胞(N2awt),给予CA处理,或同时给予不同浓度Mel或维生素E(Vit E)处理,并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神经细丝磷酸化水平和蛋白磷酸酯酶2A(PP-2A)含量,32P-特异底物标记技术检测PP-2A活性。结果①CA可在N2awt细胞引起神经细丝过度磷酸化,同时伴有PP-2A含量和活性降低。②Mel对CA引起的神经细丝过度磷酸化有保护作用,且强于Vit E;Mel同时对抗CA诱导的PP-2A活性和含量降低。结论Mel可通过调节细胞内PP-2A的含量和活性而减轻CA引起的神经细丝过度磷酸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YAP相关的分子信号通路在吗啡促乳腺癌细胞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RNA干扰技术降低人乳腺癌BT474细胞中YAP蛋白的表达,体外Transwell细胞转移实验验证YAP蛋白被抑制后,吗啡对乳腺癌细胞转移的刺激作用。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吗啡处理后,乳腺癌细胞中YAP蛋白及磷酸化YAP蛋白的表达;细胞免疫荧光分析吗啡对YAP蛋白细胞内定位的影响。结果 siRNA能有效抑制乳腺癌BT474细胞中YAP蛋白的表达,吗啡干预后的乳腺癌BT474细胞转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79.4±5.48 vs.32.2±6.42,P=0.000 5),而当YAP蛋白被抑制后,吗啡未能增加BT474细胞的转移(29.2±4.08 vs.21.2±2.58,P=0.135 9);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在BT474细胞的培养基中加入吗啡干预后后,磷酸化的YAP含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但总YAP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变化,同时,细胞免疫荧光证实吗啡能促进BT474细胞中YAP蛋白在细胞核内聚集。结论吗啡能通过激活细胞中的YAP蛋白从而促进乳腺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牙周膜干细胞(PDLSCs)的迁移、粘附和增殖的影响,初步探讨TGF-β1通过影响牙周组织干细胞参与牙周改建的机制。方法分离培养人PDLSCs,鉴定其多向分化潜能。用Transwell法检测TGF-β1对PDLSCs的迁移的影响。用粘附实验检测TGF-β1对PDLSCs粘附能力的影响。用MTT法和生长率法检测TGF-β1对PDLSCs增殖的影响。结果浓度为2.5ng/mL以及10ng/mL的TGF-β1可促进PDLSCs的迁移,而且此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粘附实验结果显示,在分别作用2h和4h后,浓度为10ng/mL的TGF-β1可促进PDLSCs的粘附。MTT法的结果证实了TGF-β1可促进PDLSCs的增殖,该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再将细胞在含有或者不含有10ng/mLTGF-β1的培养基中培养2、4、6d,对细胞进行计数后发现TGF-β1显著促进PDLSCs的生长。结论 TGF-β1可促进PDLSCs的迁移、粘附和增殖。推测TGF-β1可能通过诱导PDLSCs向牙周组织部位迁移并提高其粘附和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miRNA-449在胃癌细胞中对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以及对靶基因CCNE2(cyclin E2)表达的影响。方法荧光定量PCR检测人低分化胃癌细胞株BGC823瞬时转染miRNA-449a/b及抑制剂后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转染后细胞凋亡变化。Western blot检测miRNA-449a/b对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在转染后,miRNA-449a/b组在48、72h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miRNA-449a/b组对肿瘤细胞凋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对CCNE2蛋白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结论 miRNA-449a/b可能通过CCNE2来发挥其抑制胃癌细胞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FAK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联系,并探讨其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RT-PCR法检测了52例肝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中FAK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了FAK mRNA的表达水平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FAK蛋白在30例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肝脏组织中的表达。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了FAK表达与肝癌手术治疗预后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中FAK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癌旁组织(0.48±0.12 vs.0.17±0.07;P<0.05)。FAK mRNA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组织病理分化程度、TNM分期、血管侵犯等临床病理特征显著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模型分析发现FAK表达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生存率的因素。30例肝癌组织细胞质中广泛表达FAK蛋白,主要定位于肝癌细胞质内,阳性率为60%(18/30),癌旁组织阳性率为26.3%(8/30),10例正常肝组织阳性表达率为20%(2/10)。结论 FAK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这与肝癌的恶性临床病理特征相关,也是判断肝细胞癌手术治疗预后的指标,提示FAK可能成为肝癌潜在的分子标志物或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中端粒酶活性与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凋亡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端粒序列重复扩增法(TRAP法 )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法对 6 8例乳腺癌标本进行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凋亡的检测 ,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 8例乳腺癌标本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 88.2 % (6 0 / 6 8) ,细胞凋亡指数为 (5 6 .7± 15 .3) % ;端粒酶活性强度及细胞凋亡指数与患者的年龄无关 (P >0 .0 5 ) ,与肿瘤的大小、分级、分期、腋淋巴结转移数、激素受体状况有关 (P <0 .0 1) ,即端粒酶活性越高和 (或 )细胞凋亡越少 ,则肿瘤分化程度越低 ,提示预后越差。端粒酶活性强度与细胞凋亡指数呈明显的负相关 (r=- 0 .6 7,P <0 .0 1)。结论 乳腺癌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凋亡与肿瘤大小、分级、分期、淋巴结转移数和激素受体状况有关 ,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凋亡的检测有助于乳腺癌的临床分析 ,并有望成为预后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胰腺癌细胞TGF-β1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二甲双胍干预胰腺癌细胞株Panc-1及BxPC-3,MTT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q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中TGF-β1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AMPK/p-AMPK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的含量。采用基因沉默技术敲除胰腺癌细胞AMPK后,二甲双胍干预,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二甲双胍干预后,Panc-1及BxPC-3细胞AMPK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肿瘤细胞内TGF-β1的表达明显减少(Panc-1:P<0.001;BxPC-3:P<0.001),敲除肿瘤细胞AMPK可以逆转二甲双胍对TGF-β1的下调作用(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以通过诱导AMPK磷酸化而抑制胰腺癌细胞内TGF-β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敲低miR-449a对裸鼠皮下乳腺癌细胞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通过采用乳腺癌MCF-7细胞系建立乳腺癌的裸鼠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将含有shRNA-miR-449a表达的质粒稳定转染MCF-7细胞,将筛选的稳转细胞采取多点注射的方法注入裸鼠皮下,采用阴性质粒为阴性对照,PBS作为空白对照;处理裸鼠后检测成瘤体积并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Real-time PCR检测肿瘤组织miR-449a、Notch 1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移植瘤组织内的Notch 1、β-catenin和E-cadherin蛋白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组织内Notch1、E-cadherin表达水平。结果移植瘤形成过程中裸鼠未出现死亡,肿瘤体积检测后发现miR-449a敲低后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P<0.05);miR-449a在移植瘤组织内表达降低,同时Notch 1蛋白表达降低,β-catenin表达降低,而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免疫组化结果也显示Notch 1蛋白水平降低,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敲低miR-449a可能是通过下调Notch 1、β-catenin蛋白水平,促进E-cadherin蛋白表达,从而抑制乳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启动子调控miR-7表达对人肺癌细胞体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将前期构建的TTF-1启动子调控miR-7真核表达载体(命名为p-T-miR-7)与对照载体p-cont分别体外瞬时转染人肺癌95D细胞,采用FCM法检测95D细胞凋亡比例;TUNEL法检测95D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中磷酸化Caspase3和磷酸化Caspase9的蛋白的表达;共聚焦显微技术检测miR-7靶分子CGGBP1和EGFR蛋白的表达;最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中磷酸化Akt和Erk蛋白的表达。结果体外转染48h后,与p-cont转染组相比,转染p-T-miR-7组细胞凋亡比例明显增加(P<0.05);磷酸化Caspase3和磷酸化Caspase9蛋白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同时EGFR和CGGBP1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且细胞中磷酸化Akt和Erk蛋白水平亦显著降低(P<0.05)。结论 TTF-1启动子调控miR-7表达可导致人肺癌细胞的凋亡。这为后续基于miR-7的人肺癌基因靶向治疗策略的开发提供了前期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囊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对淋巴内皮细胞(LECs)迁移能力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通过酶消化法提取胆囊癌的原代CAFs和正常胆囊的纤维细胞(NFs),收集相应细胞上清液(condition medium, CM),采用半定量蛋白因子芯片和ELISA实验筛查两者CM中IL-6、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等常见细胞因子水平。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胆囊癌和癌旁组织中α-SMA(CAFs标志物)和IGFBP3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培养LECs细胞,根据不同的处理方法将其分为无血清培养基组(Control组)、CAF-CM共培养组、NF-CM共培养组、IGFBP3组和CAF-CM+IGFBP3抑制剂(2-Deoxy-D-glucose)组,Transwell迁移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各组中LECs迁移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处理条件下LECs的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的表达。结果蛋白因子芯片和ELISA检测发现CAF-CM较NF-CM中IGFBP3水平明显升高,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胆囊癌组织α-SMA高表达,且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IGFBP3高表达存在明显正相关。CAF-CM组中的IGFBP3可明显促进LEC迁移,并上调N-cadherin、Vimentin表达;下调E-cadherin表达;采用2-Deoxy-D-glucose处理后,可以逆转CAF-CM对LECs迁移和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论 CAFs通过分泌IGFBP3影响EMT过程,从而促进LEC细胞迁移。  相似文献   

13.
褪黑素对花萼海绵诱癌素诱导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对花萼海绵诱癌素(CA)在成神经瘤细胞诱导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鼠野生型成神经瘤细胞(N2awt),给予CA处理,或同时给予50μmol/L Mel处理,用免疫荧光检测tau蛋白磷酸化水平,32P-特异底物标记技术检测GSK-3活性,免疫印迹技术检测P-Ser9-GSK-3β和GSK-3β的表达水平,计算P-Ser9-GSK-3β/GSK-3β的比率。结果①CA可在N2awt细胞使tau蛋白在Ser396/404位点和Ser198/202位点过度磷酸化,同时伴有GSK-3活性升高和P-Ser9-GSK-3β表达水平降低。②Mel对CA引起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有保护作用;Mel同时对抗CA诱导的GSK-3活性升高和P-Ser9-GSK-3β表达水平降低。结论Mel可减轻CA引起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内P-Ser9-GSK-3β的表达水平和改变GSK-3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NANOG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癌组织中的表达,并通过下调肝癌MHCC-97H细胞中NANOG的水平观察其对MHCC-97H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89例HCC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检测NANOG蛋白在肝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小干扰RNA(siRNA)下调肝癌MHCC-97H细胞中NANOG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MHCC-97H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结果 NANOG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肝癌组织中NANOG高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门静脉侵犯及Edmondson分级显著相关;NANOG高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特异性siRNA下调NANOG水平后,明显抑制MHCC-97H细胞的侵袭和迁移。结论 NANOG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并与肝癌恶性临床病理特征有关,下调NANOG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膜联蛋白A2(annexin A2,Anxa2)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具有调节生物活性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Anxa2蛋白的表达与膀胱癌pumc-91细胞增殖和迁移的相关性。方法 扩增ANXA2序列,插入pcDNA3.1(+)载体,制备pcDNA3.1(+)-ANXA2质粒。用脂质体lipo2000将pcDNA3.1(+)-ANXA2瞬时转染至pumc-91膀胱癌细胞中。Western blotting检测空白组、转染pcDNA3.1(+)空载的对照组和转染pcDNA3.1(+)-ANXA2质粒的实验组中Anxa2蛋白的表达。利用Cell Counting Kit-8 (CCK8)检测pumc-91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pumc-91细胞的迁移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检测数据的差异。结果 PcDNA3.1(+)-ANXA2质粒构建成功,测序完全正确。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与空白组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Anxa2蛋白表达水平增高。CCK8实验显示实验组增殖的pumc-91细胞数量相比于空白组(P<0.001)和对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尿激酶(UK)能否减轻草酸对体外培养的狗肾小管上皮细胞(MDCK)的损伤作用,探讨UK在尿路结石防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培养正常MDCK细胞,在原代培养第5天时,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草酸组、UK组),分别加入正常培养液、含有草酸(5mmol/L)的培养液及含有草酸(5mmol/L)和UK(10万U)的培养液,于2h后分别测定各组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的水平;于0.5、1、1.5、2h时采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表面晶体的粘附情况。结果①草酸组和UK组细胞培养基中LDH与MD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UK组相比,草酸组细胞培养基中LDH及MDA含量更高(P<0.05);②各组细胞活力均有所下降,UK组相对于草酸组下降幅度更显著。③倒置显微镜下UK组草酸钙晶体于细胞表面粘附程度明显轻于草酸组。结论 UK能够减轻草酸对MDCK细胞的损伤及晶体的粘附,从而抑制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肿瘤特异性Survivin启动子驱动的FAK shRNA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PCR扩增Survivin启动子,构建重组载体pGEMT/pSurv并酶切、测序鉴定.体外化学合成编码FAK shRNA寡核苷酸链并退火互补成双链,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Genesil-FAK shRNA并酶切、测序鉴定.用Survivin启动子替换pGenesil-FAK shRNA中的U6启动子,重组为Survivin启动子驱动的FAK shRNA真核表达载体pGenesil-pSurv-FAK shRNA.将pGenesil-pSurvFAK shRNA转染至肝癌细胞系HepG2,观察转染效率.48h后应用RT-PCR法检测转染重组质粒后HepG2细胞中FAK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了肿瘤特异性Survivin启动子驱动的真核表达载体pGenesil-pSur-FAKshRNA,转染至肝癌细胞HepG2后可明显下调HepG2细胞中FAK mRNA表达水平.结论 以Survivin启动子驱动的FAK shRNA真核表达载体能够有效下调肝癌细胞FAK的表达,为进一步以靶向干扰FAK表达为主要手段的肝癌联合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miR-153-3p与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2,TGFβ2)的靶向关系以及对体外培养胶质瘤细胞侵袭、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iR-153-3p对SHG-44细胞TGFβ2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153-3p与TGFβ2的结合位点;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miR-153-3p与TGFβ2的靶向关系;体外侵袭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miR-153-3p对SHG-44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侵袭、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miR-153-3p mimic抑制SHG-44细胞中TGFβ2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软件预测显示miR-153-3p与TGFβ2存在连续的结合区域;miR-153-3p mimic与TGFβ2野生型报告载体共转后,细胞中荧光素酶的活性降低(P<0.01);miR-153-3p mimic与TGFβ2突变型报告载体共转后,细胞中荧光素酶的活性没有明显变化。miR-153-3p mimic转染SHG-44细胞后,侵袭细胞数目减少,划痕闭合率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降低,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Snail-2、波形蛋白(Vimentin)和Twist的表达降低,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升高(P<0.01);TGFβ2高表达缓解miR-153-3p mimic对SHG-44细胞侵袭、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 miR-153-3p靶向TGFβ2抑制体外培养胶质瘤细胞侵袭、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观察不同浓度胰岛素对脂多糖(LPS)刺激的单核细胞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活性和组织因子(TF)表达的影响,探讨胰岛素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名健康成人外周血各100 mL,分离单核细胞,分4组进行培养干预,A:空白对照组(葡萄糖浓度2 g/L);B:高葡萄糖组(葡萄糖浓度3 g/L);C:高葡萄糖+低胰岛素(100 mu/L)组;D:高葡萄糖+高胰岛素(1 000 mu/L)组。每组设两个亚组,孵育24 h后加LPS继续培养,1 h后一个亚组用免疫印迹法检测Egr-1活性;6 h后,另一亚组离心收集细胞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F含量。结果①B组较A组Egr-1活性升高,TF含量增加(P<0.05);②C组、D组与B组相比Egr-1活性降低,TF含量减低(P<0.05);③D组较C组Egr-1活性降低,TF含量减低(P<0.05)。结论增加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可刺激炎性因子Egr-1和TF的分泌;胰岛素有直接抗炎作用,其机制与抑制Egr-1活性、降低TF的表达有关;且抗炎效应呈剂量相关性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Gli-1在缺氧诱导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上皮-间质转分化(EMT)及侵袭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通过缺氧培养乳腺癌MDA-MB-231细胞,以常氧培养作为对照。Transwell小室侵袭试验检测各组MDAMB-231细胞的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HIF-1α、Gli-1、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shRNA稳定转染乳腺癌细胞,再次通过Transwell小室侵袭试验检测缺氧对乳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HIF-1α、Gli-1、E-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缺氧可明显诱导乳腺癌MDA-MB-231细胞侵袭,并上调HIF-1α、Gli-1和vimentin蛋白,下调E-cadherin蛋白。靶向沉默Gli-1基因后,缺氧失去了对乳腺癌细胞侵袭和EMT的诱导作用。结论缺氧通过上调Gli-1表达活化Hedgehog通路,诱导乳腺癌细胞侵袭及EMT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