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滑性并兼顾其他性能,文章基于AC-13连续级配,对五种不同级配条件下沥青混合料各项路用性能进行试验,并通过试验结果优化所需要的设计级配,提出适用于提高沥青路面抗滑性的级配范围。  相似文献   

2.
AK-13类抗滑表层性能的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AK-13类抗滑表层在寒冷地区应用的实际现状,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对AK-13类抗滑表层的路用性能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建议寒冷地区抗滑表层级配设计的范围,推荐了适宜的空隙率范围。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矿料级配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采用五组由粗到细级配的SMA-13沥青混合料,对其抗滑性能、高温稳定性能、低温抗裂性能、抗疲劳性能等路用性能进行系统的室内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组成对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有直接影想,在规范规定的级配范围内,从粗级配到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抗滑性能逐渐降低,抗疲劳性能逐渐提高,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以及低温抗裂性呈先增加而后减少的变化趋势。总体上,靠近规范级配中值附近的级配,其各项路用性能指标均体现出较好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沥青路面抗滑表层的设计与对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针对某试验路的特点,选择确定了试验路采用的3种抗滑表层混合料类型以及混合料采用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指标。继而全面对比分析了3种抗滑表层在级配、沥青用量波动下各混合料体积参数的变化以及抗车辙与水损害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级配、沥青用量发生波动时,AK 13A对混合料体积参数影响最大,其次为Superpave 13,AC 13K最小;在路用性能方面AC 13K较AK 13A、Superpave 13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提高。试验路检测结果表明:AC 13K与Superpave 13使用性能均达到或超过规范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平整度、防渗水能力;AK 13A尽管具有较大构造深度,但防渗水能力较差。这些为选择合适的抗滑表层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不同级配,对不同空隙率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渗水性和抗滑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空隙率对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有显著影响。空隙率在17%-24%时,排水性沥青混合料具有很强的高温抗车辙变形能力、良好的渗水性和抗滑性能。  相似文献   

6.
AK16-A(优选)是《广东省沥青路面密水抗滑磨耗层研究》课题提出的一条适合我省气候和交通条件、能很好地解决沥青路面抗滑磨耗层抗滑与密水这一对矛盾的优选级配曲线。SAC—16也是一条沥青路面抗滑磨耗层级配曲线,它在一些省市被应用过,有的地方取得成功,有的地方不成功。为此,笔运用反配法制作试件,通过对这两条级配曲线的各项马歇尔指标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表明,无论在技术上还是经济上,AK16-A(优选)级配都优于SAC—16级配。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适用于超薄罩面的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明确该级配类型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及其长期抗滑性能变化规律,对设计的UTARHM-10沥青混合料及超薄罩面养护技术常用级配类型SMA-10、SAC-10、SMA-5开展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水稳定性、长期抗滑性能的全面考察。结果表明,通过粗集料掺配比例分级填充的方法,可以保证骨架结构处于最佳嵌挤状态的同时兼顾抗滑性能,该设计方法与沥青胶结料共同作用使得UTARHM-10混合料可以较好地协调基本路用性能和长期抗滑性能。与其他罩面类型相比,UTARHM-10混合料的抗滑初值、抗滑稳定值均最高,在长期服役后仍能保持较大的构造深度,在承受较高荷载和温度的情况下可保持良好的抗滑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排水抗滑磨耗层冷拌沥青混合料级配,以空隙率、渗透系数、马歇尔稳定度为设计指标,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确定冷拌沥青混合料级配,评价其路用性能。结果表明:2.36mm筛孔通过率对排水抗滑磨耗层冷拌沥青混合料的影响最为显著;排水抗滑磨耗层冷拌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高于7 500次·mm~(-1),低温弯曲破坏应变大于3 000(10~(-6)),冻融劈裂强度比在80%以上;OGFC-5排水抗滑磨耗层冷拌沥青混合料具备良好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9.
对最大公称粒径16 mm的AC、AM、OGFC和SMA等矿料级配进行了对比,说明了SMA矿料级配的特点;通过混合料结构对比,从抗滑性、平整度、噪音、耐久性等方面分析了SMA混合料优良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改善湿热多雨地区路面排水、抗滑性能,提高行车安全性,基于优选的两种适宜级配,制备不同类型排水抗滑磨耗层,确定最佳油石比及级配,全面研究排水抗滑磨耗层路用性能。结果表明:基于抗剥落性能、排水性能与结构强度,两种级配制备的排水抗滑磨耗层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适宜范围为5%~5.5%,在考虑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与抗滑性能情况下,两种级配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均为5.5%;当油石比为5.5%时,第一种级配排水抗滑磨耗层的60℃动稳定度为7175次/mm,浸水马歇尔稳定度为6.19 kN,浸水残留马歇尔稳定度比为94.88%,浸水飞散损失率为3.39%,相比于第二种级配,表现出更好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同时具有良好的抗滑和排水性能,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湿热多雨地区道路建设。  相似文献   

11.
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试验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浸水马歇欠试验、真空饱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循环劈裂试验、浸水车辙试验以及真空循环煮沸劈裂试验对我国高速公路常用的五种级配的沥青混合料 AC-16I、AK-16C、AK-16A、SAC-16以及 AC-2 5 I的水稳定性作较为系统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2.
沥青混合料抗油浸蚀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广东地区较常采用的SMA16或AK16A抗滑层混合材料类型,分析不同改性沥青对沥青改性前后混合料的抗油浸蚀能力,并以“油蚀系数”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抗油浸蚀能力,油蚀系数越大,抗油浸蚀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3.
3种沥青混合料表面层现场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闯民  陈景 《公路》2004,(11):108-113
为配合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规范的修订.在总结已建高速公路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沥青混合料AC-13的一个新的矿料级配范围。选择我国规范推荐的工程中常用的表面层AC-13Ⅰ型和AK-13A型与我们提出的新型级配沥青混合料表面层在青海平西高速公路修筑了试验路。室内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和低温弯曲试验均表明,3种沥青混合料均可以作为青海地区的高速公路表面层。现场检测表明,新提出的级配沥青混合料综合了现行规范规定的路面设计中常用的2种沥青混合料表面层的优点.具有密水、抗裂兼顾抗滑和抗车辙等功能。从3种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和结构组成特性两方面.分析了它们的现场压实特性、空隙率、密水性能、构造深度等现场路用性能差异的原因。理论和实践均表明:新提出的AC-13调整型沥青混合料是一种较好的高速公路沥青混合料表面层材料。  相似文献   

14.
鲁正兰  孙立军  朱梦良 《公路》2005,(1):160-164
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表层直接承受车轮荷载作用,并且长年累月经受阳光、温度、空气和雨水等大气因素的影响,为此沥青混凝土路面表层必须具有综合的路用性能,而我国现有的各种表层级配范围比较宽松。在AC16、AK16和SMA16等级配范围基础上,通过试验为临长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提出了具有综合性能的表层级配范围并进行了相应的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5.
贝雷法在SMA-16型集料级配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贝雷法级配设计理论为基础,将0.075mm筛孔作为最小控制筛孔,提出了适合SMA-16型级配的检验指标范围和理论依据,并对调整前后的SMA-16型级配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表明:将0.075mm筛孔作为最小控制筛孔,以FAP检验0.075mm筛孔的通过率,提出了满足CA比和FA比检验的合理指标范围,完善了贝雷法对设计级配关键筛孔通过率的检验,为SMA的设计和检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多级嵌挤密实级配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以逐级填充理论和粒子干涉理论为设计依据,以贝雷法为设计和检验标准,提出了由集料主、次骨架结构形成的多级嵌挤密实级配(MDBG)的设计体系,包括粗集料级配设计、细集料级配设计、合成级配设计及贝雷法对设计级配的检验。在贝雷法级配设计的基础上,提出将混合料中0.075 mm筛孔通过率也作为检验指标,从而使贝雷法的控制指标更趋于完善;同时给出了适合于16型多级嵌挤密实级配(MDBG-16)的相应检验标准。  相似文献   

17.
李剑  史立梅  刘慧敏 《公路》2003,(8):110-113
消石灰通常以替代矿粉的形式加入到沥青混合料中来提供混合料的抗剥落性能 ,文中对消石灰替代矿粉的最佳替代量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从水稳定性角度来看消石灰替代矿粉的合适比例为 16 .7% (即消石灰占矿料总重量的 1% )时的抗剥落性能较好。同时对掺加消石灰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掺加消石灰后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高温稳定性和疲劳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  相似文献   

18.
林楠  郭锋 《路基工程》2013,(3):10-14
双层多孔沥青路面相对于传统的路面结构,在降噪、抗滑、排水、抗冻及耐久性方面,有较为突出的优越性。论述了双层多孔沥青路面的发展和国外常见的结构类型,以及所使用材料的作用及要求,包括集料、粘结料、活性剂、纤维等;简述了“贝雷法”在多孔路面级配设计中的运用和利用双层沥青摊铺机进行此类路面铺设的过程;结合国内外的施工经验,提出了施工工艺中原路面的处理方式与需要考虑的环境和设备因素。  相似文献   

19.
吴建浩  贺薇  王捷 《公路》2001,(4):63-65
依据我国重交通AH-70石油沥青技术标准和美国SHRP沥青路用性能的研究成果,对“东方牌”AH-70石油沥青进行了路用性能的试验研究,并与沪宁高速公路使用的2种名牌沥青进行比较,用“东海牌”AH-70石油沥青与2种名牌进口沥青制作AK-16A沥青混合料,进行车辙试验和抗水害能力的试验,验证了“东海牌”AH-70石油沥青与2种进口沥青高温稳定性和抗水害能力相当。  相似文献   

20.
韩秀娟  陈旺  王秋林 《隧道建设》2015,35(10):1082-1088
南昌红谷隧道干坞基坑深16 m,临赣江最近距离仅15 m,水位变化幅度达3~13 m,砂层渗透系数达120 m/d,防渗体系施工处于工期关键线路,防渗体系施工质量是实现基坑开挖、沉管预制、浮运、沉放等工期目标的重要保证。文章通过对塑性混凝土配合比、槽壁加固、成槽工艺、泥浆性能指标、清孔换浆、混凝土浇筑及墙体检测等的思考,提出了临江富水砂层干坞基坑防渗墙施工中三轴搅拌桩槽壁加固、配合比试配验证、"两钻两抓"成槽工艺、超声波仪成槽检验、高密度电法墙体检测以及膨润土泥浆性能指标、加强混凝土过程控制等主要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通过在南昌红谷隧道临江富水砂层干坞基坑中的应用,证明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止水防水效果非常好,为基底处理及沉管预制施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