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在军用恶劣环境条件下,计算机温盘的温度场分布以及由此引起的盘片热变形问题。利用数值传热学及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定量分析计算,为军用计算机硬盘的热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对由温度负载引起的热变形的定量分析,可以为提高温盘的读写精度提供分析依据。深入研究此类问题,必将为我国军用温盘的研制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曹宇  刘宇  刘紫嫣  刘秋亮  姚文 《船舶工程》2021,43(10):118-123
提出一种快速预报焊接变形的方法,基于热弹塑性有限元法与固有应变法对薄板焊接过程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得到"热-固结合式"的快速计算方法,并以船用薄板为研究对象验证了该方法预报焊接变形的合理性与准确性,为船厂现场焊接作业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螺旋桨变形前后激振力的变化情况,并为实际工程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以标准桨DTMB P4119为研究对象,在非均匀伴流场下进行数值计算方法的验证,形成了一套非均匀伴流下螺旋桨激振力数值计算方法。用该方法对某一螺旋桨变形前后的激振力进行数值计算,得到其轴承力和脉动压力,并对变形前后的激振力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此桨的实际情况,变形前后所引起的轴承力变化十分明显,脉动压力有明显的倍轴频特性,从而导致船体的严重振动,与实际现象相符。所以工程中一定要避免螺旋桨梢部变形引起的螺距变化,并且螺旋桨相关参数要符合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4.
温盘驱动器的冲击主动控制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冲击技术,应用该技术研制的温盘驱动器在100G的大冲击条件下仍能正常工作。本文对温盘驱动器冲击主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抗大冲击温盘驱动器的冲击主动控制方法,并对冲击主动控制技术中的压电元件磁头起落机构及磁头定位控制系统,以及抗冲击中断控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针对船体结构腐蚀凹坑修复问题,利用热-力耦合弹塑性数值计算技术,研究了焊补修复方法,对较大面积和深度坡口的厚壳体凹坑多道焊接过程进行模拟计算,掌握壳体凹坑修复过程中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布规律,得到最佳工艺参数,并利用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可较准确预测焊接的温度场和变形以及厚板结构的残余应力,为工艺参数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如何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军用标准化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是军用标准化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文章阐述了计算机辅助军用标准化的概念、基本内涵,阐述了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为军用标准化工作的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针对船体结构腐蚀凹坑修复问题,利用热-力耦合弹塑性数值计算技术,研究了焊补修复方法,对较大面积和深度坡口的厚壳体凹坑多道焊接过程进行模拟计算,掌握壳体凹坑修复过程中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布规律,得到最佳工艺参数,并利用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可较准确预测焊接的温度场和变形以及厚板结构的残余应力,为工艺参数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某储油罐管束式换热器的变形与受力状态进行了有限元数值计算,通过分析确定出管束式换热器最大变形与受力位置,为管束式换热器的修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焊接残余应力和焊接变形是个困扰船舶行业的难题,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的成熟与广泛应用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条件和手段。利用大型软件MSC Marc有限元分析软件对T型接头的不同焊接方式进行了实时三维数值模拟,并对焊接残余应力分布以及角变形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说明。在此基础上,结合了整个焊接构件的实际情况进行定性分析,并且其分析方法对焊接领域中类似问题的处理也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针对薄板结构的失稳现象,基于固有变形理论和弹性有限元分析,预测其焊接失稳变形分布、失稳变形模态及对应临界失稳条件;针对海洋平台中厚板的多层多道焊问题,热弹塑性有限元分析需要消耗大量的计算机资源以及计算时间,且计算精度不易确保,这就需要应用更先进的数值分析方法进行研究,若得到焊接残余应力的精确分析结果,则可用于焊接接头和结构的强度、断裂等性能的评估。总结当前轻量化造船中薄板结构的焊接失稳变形,以及海洋平台用大厚板结构多层多道焊的残余应力等计算焊接力学的进展,并归纳了影响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针对舰艇分段结构采用不同的装焊工艺顺序,会出现不同的焊接变形的问题,以某舰艇256#分段焊接的整体最小变形量为目标,基于热弹塑性和固有应变理论,对该分段焊接常用的六种不同焊接工艺顺序,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焊接变形数值仿真;对比六种不同的方案计算结果表明,舰艇分段焊接采用C方案以矩形块为单位,由中间向两端对称焊接、从船中向两舷焊接横向和纵向构件的工艺顺序,该分段整体变形量为最小,为最优焊接工艺顺序方案。  相似文献   

12.
温盘驱动器的冲击主动控制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冲击技术,应用该技术研制的温盘驱动器在100G的大冲击条件下仍能正常工作。本文对温盘驱动器冲击主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抗大冲击温盘驱动器的冲击主动控制方法。并对冲击主动控制技术中的压电元件磁头起落机构及磁头定位控制系统,以及抗冲击中断控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水火弯板的热弹塑性数值模拟——水火弯板研究(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汪建华 《造船技术》1996,(12):13-15
本文采用三维热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水火弯板的传热和变形的动态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为正确分析研究水火弯板的成形机理及影响因素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自然界中很多问题的物理模型具有运动和变形两大特征,它们在计算流体力学中的动边界处理一直是研究的难点。介绍了一种适用于该类问题的动边界处理方法,即通过人工确定模型边界的变化状态,实时重新生成计算网格。以商业软件FLUENT作为数值模拟平台,利用二维鱼类C形起动的算例详细介绍了这种动边界处理方法。对算例结果作了实验对比与理论分析,发现这种方法能有效处理物体运动过程变形的边界变化,能给数值模拟过程中动边界处理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船舶建造过程中,高频感应加热是实现船体板材高效高精度弯曲成形的重要方法。本文首先采用25KW新型高频感应加热设备,进行不同感应加热过程及工艺的实验,得到典型弯曲形式的船体外板(马鞍型和帆型)。同时,采用三坐标定位仪进行面外弯曲变形的测量和曲面重构,得到实验板材面外弯曲变形的分布和数值。通过热-弹-塑性有限元分析与弹性有限元分析两种方法,计算预测板材在高频感应加热作用下的面外弯曲变形;两种数值方法预测的板材面外弯曲变形趋势和数值与测量结果比较吻合,且在弹性有限元分析中,计算机资源消耗少,计算结果精度高。  相似文献   

16.
易斌  牛业兴  岳青  郑新建  周宏  王江超 《船舶工程》2019,41(7):111-116,122
在船舶建造过程中,高频感应加热是实现船体板材高效高精度弯曲成形的重要方法。首先采用25 kW新型高频感应加热设备,进行不同感应加热过程及工艺的试验,得到典型弯曲形式的船体外板(马鞍型和帆型)。同时,采用三坐标定位仪进行面外弯曲变形的测量和曲面重构,得到试验板材面外弯曲变形的分布和数值。通过热-弹-塑性有限元分析与弹性有限元分析两种方法,计算预测板材在高频感应加热作用下的面外弯曲变形,两种数值方法预测的板材面外弯曲变形趋势和数值与测量结果比较吻合,且在弹性有限元分析中,计算机资源消耗少,计算结果精度高。  相似文献   

17.
基于热弹塑性有限元法采用多线性各向同性强化原则对船级钢T型接头的焊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研究分析热输入量、焊接速度及焊脚长对固有变形的影响.从T型接头的固有应变数值分析与实验结果对比可以得到:当热输入量一致,数值计算的温度场和角变形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角变形随着焊接速度和焊脚长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横向收缩与纵向收缩率则有着不同的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杨洲  颜君来  曾甄 《珠江水运》2014,(18):93-95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水平的不断发展,数值模拟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海岸工程领域中。现今波浪爬高越浪的数值模拟技术主要有网格方法和无网格方法两种。和网格方法相比,无网格方法在计算海塘越浪的连续性和大变形问题上体现出了优势。  相似文献   

19.
针对水火弯板的感应加热进行了有限元的模拟,根据磁——热——变形的模拟耦合分析原理,选取合理的参数,选用Ansy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并结合实验,探讨了感应加热的各个参数对于船用钢板水火变形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与试验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验证,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杨露  王芳  张学忠  王旻琦  姜哲 《船舶工程》2021,43(2):124-129
对2块厚度为24mm的Ti-6Al-4VELI厚板进行夹角为171.98°的多层TIG焊接试验,基于SYSWELD软件平台,在焊板两端完全刚性固定的装夹条件下数值模拟计算焊接温度场、应力场和焊接引起的变形.计算结果表明,焊接温度场的变化规律符合实际,焊缝区的拉伸残余应力最大,热影响区的压缩残余应力较大.焊接数值模拟得到的残余应力场与试验测量值能较好地吻合,验证了数值模拟模型的准确性.该数值模拟方法可应用到大深度Ti-6Al-4VELI载人舱强度计算中的焊缝残余应力模拟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