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立柱盲区是影响汽车驾驶员视野的主要因素,文章就A立柱盲区的计算机辅助检验做了探讨,并在计算机上得以实现,已用于汽车驾驶员视野设计中。  相似文献   

2.
基于UG的汽车视野设计与评价系统研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汽车前视野、A立柱盲区、后视野设计与校核的基本原理,利用可拓评价理论建立了汽车视野的 可拓评价模型.依据SAE、国家标准的要求,以UG作为图形支撑环境,运用Visual C 语言和UG/Open API等工具, 开发了汽车视野设计和评价系统,并以应用实例验证了系统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盲区就是视野的死角,也就是我们驾车时看不到的地方。在通常情况下,盲区分为车内盲区和车外盲区。车内盲区是车辆自身结构形成的,为确保车顶部有足够强度,车辆有 A、B、C 柱,它们共同构成了坚固的车身,但也给我们带来了盲区。而有的盲区则是人为造成的,例如深色太阳膜、挂在车内的绒毛玩具等。车外盲区则是因为建筑物或者其他车辆以及光线造成的。车辆的盲区,给我们驾车带来了视觉上的障碍和事故的隐患,我们必须尽量避免盲区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承载式车身形式皮卡后立柱刚度的相关性能要求,并对后立柱的结构设计及优化原理进行阐述,在满足后立柱性能要求的同时,实现零件结构的精益设计。概述乘用车车身结构类型,按照承载方式可分为非承载式和承载式。这2种结构形式最大的区别是,非承载式车身结构需要安装在刚性车架上;承载式车身将车架的作用融入车身结构,车身直接承受载荷。皮卡是汽车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最近网上流传一段关于如何"正确"调节后视镜的方法,可谓是推翻了我们以往的方法,并且据说按照文章中的方法进行调节的话,可以完全避免盲区的出现,真的是这样吗?验证之前,我们先来重温一下网上的观点。按照网上的说法,我们之前所采用的调节方法(既左右后视镜视野中呈现1/3自己的车身,2/3显示车身两侧的视野),会与内后视镜中的景象有一大部分是重叠的,同时存在着大量的盲区。网上的  相似文献   

6.
谢骋 《上海汽车》1995,(6):12-13
应用CAD手段设计的SH6606轻型客车车身侧围,具有以下特点:采用弹筑支撑方管压紧蒙皮的方法,以啬蒙皮刚性;窗立柱由3个槽形板件组成,风窗下沿布置了多个下立柱,并增加两根斜撑,拿车身局部形成桁架结构,以啬加强度,此外,采用加强板结构,以减少车身接头处的应力集中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参照ECE/R66法规和我国GB/T17578-1998法规中的相关试验要求,建立了某6120型高床大客车车身骨架有限元模型和带蒙皮的整车车身有限元模型,通过车身立柱变形量和能量吸收情况两项指标,对比分析客车蒙皮对侧翻碰撞仿真分析结果的影响程度.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客车蒙皮在侧翻碰撞仿真分析中对车身前后端立柱的变形量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2013版本EuroNCAP行人保护5星评价标准,建立了某SUV车型前端结构有限元模型,利用头模撞击器,结合试验结果,对该sUv车型行人保护头部碰撞性能进行了试验和仿真分析,同时结合各个碰撞点的局部结构特征,对车身局部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进设计.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车身结构降低了头部模型碰撞加速度和HIC15值,提高了行人头部保护性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某轻型客车白车身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车身结构的优化设计,改善在高速行驶时的车身振动问题。在有限元准确建模的基础上,对车身立柱、后围框及地板横梁进行结构优化设计,通过模态灵敏度分析,对板厚进行优化,一阶模态频率从12.01Hz提升到17.30Hz,同时车身质量由823kg减到720kg。最后通过白车身模态试验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合理性及准确性,实现模态提升的同时,降低了白车身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客车倾翻试验后的车身结构强度,本文采用计算机仿真方法建立某客车的仿真分析模型,将仿真结果的车身变形、各立柱变形量、加速度响应等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仿真分析模型的可靠性,并基于此对车身结构提出改进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车辆保有量水平的增加,车辆盲区导致的交通事故频发,为改善车辆盲区安全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以人体工程学理论具体分析重型车静态盲区的方法。文章以国内某款重型车为研究对象,根据后视镜物理参数,在人体工程学和人体统计学理论研究基础上,采用眼椭圆法,得出后视镜的水平和垂直视野,并参照国内外有关重型车视野的标准和后视镜范围的规定,确定了后视镜的盲区边界,结合驾驶室前部、A柱及右侧盲区,详细分析了车辆静态条件下的视野范围。  相似文献   

12.
上部车身数据图主要显示上部车身的测量点,包括发动机室部位翼子板安装点、散热器支架安装点、减振器支座安装点和其他一些测量点,如前、后风窗的测量点,前、后门测量点,前、中、后立柱铰链和门锁的测量点,行李箱的测量点等。  相似文献   

13.
以汽车驾驶员眼椭圆为例,采用CATIA Automation方式,基于CATIA软件平台进行了相应的二次开发。阐述了眼椭圆在汽车前风窗玻璃刮扫面积校核、汽车后视野校核、A柱盲区角计算中的应用。在CATIA中将该车简化模型及相应百分位的人体模型导入已确定的车身坐标系中,根据计算出的眼椭圆中心坐标及倾斜角度即可从已建好的驾驶员眼椭圆样板库中调出任一百分位。  相似文献   

14.
驾驶员的视野直接影响汽车的使用和安全,而视野与车身设计结构密切相关。对汽车进行车身设计及总布置时,不仅要考虑造型美观,而且还应保证驾驶员的视野符合法规要求。文章以一新型汽车的驾驶员视野为校核对象,结合车身设计与布置情况,依据相关法规和标准,介绍了汽车驾驶员前、后方视野的校核方法,从理论上验证了新设计车身与布置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对某企业11m全承载式客车车身不合理结构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和进行受力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客车车身闭合环结构以及车窗立柱的贯通对提高车身强度和刚度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直角左转弯调头 操作要领:①尽量靠近道路右侧(弯道外侧)接近弯道,当车头轮廓与正前方路缘石接近平齐时,即当驾驶员的眼睛、车头轮廓与正前方路缘石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迅速向左转动方向盘到极限位置,待车身即将正直时,迅速向右回正方向盘,停车.②继续向右转动方向盘并倒车,通过观察外后视镜,来掌控打转向的节奏,最终使车尾对准弯道直角,并使车身与路边线保持约45°角,当后轮距路缘石约1米时,向左回正方向盘,停车.③根据实际需要,继续向左转动方向盘并前进,完成调头.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汽车视野分析的基本方法,并基于RAMSIS软件对某轿跑车视野进行了分析,分析内容主要包括仪表板盲区校核、A柱盲区校核、内外后视镜视野校核等,为同类车型的视野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郑巍 《城市车辆》2008,(9):43-44
A柱视野障碍是驾驶员前方视野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也是汽车主动安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基于驾驶员眼点和头部转动点,利用投影原理,引入了一种新形式的A柱视野障碍评价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A柱以及外后视镜、车门密封条等多种因素对视野的影响,不仅可以对车辆A柱视野障碍进行定性的分析,同时也能定量地对不同车辆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直观易懂,可以作为对法规A柱视野障碍评价方法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9.
张勤 《上海汽车》1995,(6):16-17
应用CAD手段,进行SH6606轻型客车车身顶盖设计,本文概要介绍顶盖设计的结构特点,采用顶盖横梁与侧围立柱,地板横梁完整地形成一个封闭的框架,保证车身整体受力均匀,采用锡铋模制样件拼装夹具,使顶盖骨架与蒙皮相配合,保证顶盖总成的整体刚性,此外还介绍了顶盖密封和装配工艺性改进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汽车外后视镜在满足GB 15084法规的条件下仍有盲区的存在,造成了驾驶安全的隐患。对外后视镜的视野盲区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通过UG等工具模拟盲区产生的原理;结合一款正在开发的车型,针对其外后视镜的方案进行概念设计、视野分析、优化布置来消除后视镜盲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