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何历超 《中外公路》2021,41(5):203-206
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采用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施工.盾构隧道下穿长江深槽,最大水土压力0.98 MPa、最小覆土厚度不足17.4 m,是目前中国国内埋深最大、水土压力最高的电力越江隧道.该文针对长距离越江隧道下穿冲槽区的施工难点,对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的掘进参数控制、盾构姿态调整、泥水循环管理、同步注浆控制、盾尾密封方案等关键施工技术进行了系统阐述,可为后续类似地质条件下大直径长距离电力越江隧道高效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往的隧道盾构风险评价方法偏重于静态的、定性的、主观的,且缺少对人为风险因素的评价。而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众多随机因素,常常使评价结果和实际相差较大,为了弥补动态风险对评价结果的影响,针对越江隧道盾构法施工的特点,引入熵理论进行风险评价,提高了风险评价结果的精确度,为工程管理人员提供评价工程风险的方法,提出风险预防措施。然后,将该风险分析方法应用于某越江隧道盾构施工实例中,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的优越性,为相似隧道盾构施工的风险评价和工程管理提供经验和技术上的参考,降低了施工风险度。  相似文献   

3.
杨秀权 《隧道建设》2012,32(6):763-766,781
复杂地质条件下盾构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贯穿于施工阶段的全过程,以武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越江隧道工程盾构区间隧道施工为例,从地质工作和环境调查、盾构选型及细节功能设计、施工方案制定和优化、风险管理、标准化作业、关键工序节点验收和内控等方面,阐述了复杂地质盾构隧道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风险防范的对策,较详细地介绍了越江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4.
林志 《公路隧道》2006,(1):14-18
本论文依托上海复兴东路越江隧道工程,通过对施工过程中隧道邻近土体的水土压力和变位以及邻近隧道的内力和变位的实测,来研究邻近隧道施工对土体的扰动规律,以及后续推进的隧道施工对先行推进隧道的影响。同时,通过平行盾构隧道和重叠盾构隧道不同隧道间距、不同施工工况和不同施工参数情况下的数值模拟和实测资料的比较,研究所需控制的依次同向推进盾构工作面的位置,以及其它主要施工工艺参数。对于近距离盾构法隧道施工中的相互影响控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王晓东  喻钢  吴惠明 《隧道建设》2018,38(2):249-254
为解决传统方法对盾构管片建模重复性工作较多的问题,介绍基于Revit参数化技术,将标准盾构预制管片中的变量参数进行参数化处理,通过修改参数快速生成新的盾构预制管片的方法,且针对盾构管片错缝拼接工作繁琐、拼接位置不准确等问题,采用盾构管片旋转角度参数及盾构管片到参考点距离参数进行参数相关的处理,使盾构管片随距离参数的改变而自动发生相应角度的旋转,从而快速并准确地完成错缝拼接的方法。利用Revit参数化对盾构管片进行建模和错缝拼接的方法,能极大地加快建模的效率和拼装的准确率。该方法成功地应用于上海市虹梅南路盾构隧道管片的设计中,对虹梅南路越江隧道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在穿越建构筑物时,因其断面大,泥水渗透性强,施工过程中,土体的损失率相对于地铁盾构偏大,当近距离穿越防汛墙或码头桩基时,施工风险巨大,稍有不慎,会影响防汛墙和码头的使用,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该文通过对上海长江西路越江隧道近距离穿越浦西防汛墙和码头桩基施工的研究和总结,提出了近距离穿越过程中,应注意到的问题及具体的解决措施,可为类似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刘艳滨 《隧道建设》2015,35(11):1113-1120
通过对上海建设的多条大直径盾构越江隧道进行总结分析,确定盾构法越江道路隧道建设管理需遵循功能性、安全性等总体原则,提出盾构法越江道路隧道的盾构工作井、圆隧道横断面选型与设计参数、盾构隧道防水等设计关键技术,介绍盾构选型及开挖面平衡技术、壁后注浆技术、盾构进出洞施工、监控量测等施工技术,分析盾构隧道防水技术、防火内衬及风塔合建等防火与通风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以期为今后同类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张红伟  荣亮 《隧道建设》2012,32(1):103-106
为解决泥水平衡盾构机在高深埋、高水压、小曲线半径工况下,盾构机沿曲线轨迹直接掘进中间穿越风井技术难题,以武汉地铁二号线越江隧道工程盾构机在350m小曲线上连续掘进穿越中间风井为例,通过方案优化,制订切实可行的对策,采用切线进洞和补偿法出洞、合理控制掘进参数、把控管片拼装质量等方法,安全顺利地完成盾构穿越中间风井施工,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隧道建设》2014,(7):678-678
<正>武汉地铁4号线越江隧道工程近日顺利贯通,这是继"万里长江第一隧"——武汉长江公路隧道、武汉地铁2号线越江隧道之后,武汉开通的第3条穿越长江江底的隧道。武汉地铁4号线二期越江隧道工程从武昌首义路站至汉阳黄金口站,是联系"武汉三镇"中汉阳区和武昌区最为重要的轨道交通线路。其中,右线全长3 003.39 m,左线全长2 993.86 m,在长江一桥上游1 500 m处穿越长江,盾构越江段1 470 m。武汉越江隧道工程均采用盾构施工技术。长江底地质条件复杂,在盾构施工中泥浆配合比非常关键。在此次施工中,中铁隧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隧道工程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采用盾构施工的大直径越江隧道逐渐成为城市地下空间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盾构隧道管片的施工质量是制约隧道能否正常服役的重要因素。以虹梅南路越江隧道为例,统计施工前1029环管片上裂缝开展情况,初步分析施工参数对管片裂缝的影响。根据隧道埋深,选取两种典型埋深,采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对管片结构进行内力计算,确定管片在施工过程中符合设计需求。依据内力计算结果,对考虑千斤顶偏心作用和止水带脱落两种情况下管片发生裂缝与否进行了探讨,得出当盾构推力过大时,千斤顶偏心作用会引起管片破裂、止水带在正常施工过程中会造成管片局部应力集中而被压裂的结论。最后,结合裂缝统计结果,讨论分析了虹梅南路越江隧道管片结果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其应对措施,给以后相似工程提供了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11.
百店隧道第三系富水砂层快速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广义 《隧道建设》2014,34(9):908-912
以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百店隧道第三系富水砂层快速施工技术为例,根据砂层的物性参数及成因,采取理论和现场试验总结,合理优化注浆工艺,针对超前注浆加固方式、钻孔泄水降压,局部补充注浆及快速开挖封闭技术进行重点研究,提出"超前周边注浆+掌子面加筋注浆+加固体外超前泄水降压+开挖过程中补充注浆+快挖快封"的快速施工关键技术,不但能有效控制开挖过程涌水、流沙、工作面坍塌失稳现象,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综合施工效率,节约施工成本。通过实践证明,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值得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2.
针对桥梁工程首次使用全断面深层地基加固作为锚碇地连墙基础持力层和隔水层,为了保证超高压旋喷桩深层地基加固的质量达到设计图纸要求,依托锚碇施工现场工艺试验研究,选择3-4种先进超高压旋喷工艺,通过试验比选出适合深厚软土覆盖层和高承压水地质特点下桥梁基础全断面加固工艺优选与参数,将试验确定的优选工艺与对应优化施工参数用于指导后续大面积施工,保证整体加固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华南地区沥青路面的抗水损性能与耐久性,采用改进型骨架密实沥青混凝土设计下面层结构。根据原材料的选择、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与验证,确定了优良的抗车辙、抗水损害、抗疲劳性能的混合料配比参数,介绍施工前的下封层、附属工程施工工艺与要点;对沥青混合料的拌和生产参数、运输料车的设置、混合料摊铺作业的机械参数设定、混合料碾压过程的方案对比以及施工温度动态监控进行明确;采用无核密度仪、三维探地雷达等无损技术手段评价沥青路面的施工离析、施工厚度均匀性。通过下面层的原材料控制、配合比设计、功能层与混合料施工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可以明显提升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压实度、厚度及其他路用性能,是一种较为经济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深基坑工程降水技术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振华 《隧道建设》2006,26(4):10-12,27
降水是基坑工程施工中减小地下水危害所采取的一种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施工中需根据地质条件及工程实际确定合理的参数和工艺,以达到较好的降水效果。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了地下水对深基坑工程的危害和降水参数计算方法以及环境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花岗岩残积土有遇水易软化崩解的性质,在勘察过程中通过现场试验,对花岗岩残积土遇水易软化崩解的性质进行了研究。此研究及分析方法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了参考,也为设计施工提供了更为准确的地质依据,能更精准地指导了设计、施工,同时也能节约工程成本,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以位于某铁路支线公路的L大桥为研究背景,研究内河深水暗流钢围堰施工关键技术.通过有限元建立该大桥钢围堰模型并设定模型条件,对钢板桩、土层相互作用以及河水水位上涨等展开拟合计算.依据水文地质参数及水流压强,计算钢围堰整体自重、静水压力、水浮力、流水压力等,将结果导入有限元模型,以模拟钢围堰施工过程,并清晰展现其中5种危险施工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平衡前与平衡后土层位移最大值分别是8 736 mm、2 661 mm,该情况符合施工条件;钢围堰Y方向最大位移为76 mm,进行抽水与拆除支撑时位移增大,此时应加强施工安全警惕;钢围堰等效应力随静水压力增大而大幅度增加;钢板桩位移与水位成正比,水位上涨初期钢板桩位移与水位未上涨时相差不大,当水位上涨最高期时,钢板桩承受流水压力增大.  相似文献   

17.
陈锟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1,(12):113-113-117121
以徐圩新区达标尾水排海工程为例,深水海域段排放管铺管施工需要严格控制管道弯曲曲率在允许范围之内,保证管道安全,施工难度非常大。通过介绍能够适应水深较大工况的深海铺管施工方法,对施工工艺参数进行了定量的计算分析,希望能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海底隧道长距离全-强风化地层CRD施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振川 《隧道建设》2008,28(1):15-18
 厦门翔安隧道陆域端存在800~1000m的全风化土层和全—强风化的岩土互层地层,隧道埋深6~30m,其中6~17m占80%以上,属于浅埋-超浅埋隧道,全部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并受厦门地区强降雨的影响,隧道地下水非常丰富,土层遇水即崩解坍塌。隧道采用CRD工法进行施工,主要就上述地层该工法的施工步序、初支参数、施工步长、设备配置等应用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论述,并得出了类似地层的施工参数。  相似文献   

19.
某地下工程施工监控量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晶 《隧道建设》2005,25(6):50-53
地下工程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对施工方法和施工监控量测提出更高的要求。监控量测能直观反映围岩及结构的稳定性,监测分析可用于修改施工支护参数,实现信息化施工。对某隧道工程修建中涌水量、围岩周边位移和拱顶下沉的量测,及时分析反馈信息,为隧道信息化施工提供了理论支持,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孙祥惠 《隧道建设》2018,38(Z2):330-336
为妥善处理深大竖井由于地质复杂、地下水发育且补给足而快或开挖施工方法不当、技术及管理措施不到位等因素所致的突涌水淹井事故,以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1#竖井副井突涌水淹井为工程案例,详细介绍如何用静水压注改性水泥浆垫封水法处理深竖井淹井事故,并提出一套适用于工期紧、淹井深、地质复杂、水源补给足而快等条件下的淹井处理参数,为水深超过600 m的淹井处理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