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河西综合交通枢纽是湖南省长沙市湘江新区创建"两型社会"的示范性工程,由于地理位置的复杂性,枢纽在各方面面临着多种交通挑战。针对本枢纽周边现状及功能定位,提出设计理念与原则,介绍了枢纽总体布局方案,研究了交通需求及设施规模,分析了外围道路集散系统与核心区交通组织方案,最后总结了规划、设计过程出现的问题及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
《城市交通》1999,(1):6-6
《哈尔滨市中央大街核心区交通项目》包含哈尔滨市中央大街地区交通组织与改善和交通监控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其目标就是以中央大街地区道路交通组织与改善为保障体系,建设中央大街商业步行街,实现中心区综合环境改善和整体功能效益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晏勇 《城市交通》2014,(1):28-33
针对老城区停车问题突出且增加停车设施供给空间有限的现状,研究老城区停车系统改善策略。首先分析黄石市老城区的交通概况及停车现状,探讨其停车难问题的原因。在提出老城区停车系统总体改善框架的基础上,分别探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停车系统改善策略。宏观层面,提出建立交通分析与用地开发的反馈机制、实行停车"差异化"供给。中观层面,提出商业密集区停车改善策略、强化交通影响评价制度和推行停车配建建设补偿制度。微观层面,提出优化停车设施布局、实行停车收费管理以及建设停车诱导系统。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宁波市城市核心区慢行交通系统存在问题,从区域慢行系统资源特征入手,在总体改善策略的基础上,从构建慢行动线、提升慢行功能区、改善慢行过街环境、完善慢行配套设施等方面提出慢行交通优化方案,以提升宁波城市核心区慢行交通环境,重塑区域活力。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长沙市交通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思考城市交通建设与发展的新思路,构建长沙市综合和谐绿色交通体系,提出了以"精明增长"的理念整合长沙市土地使用和交通规划,建立完整高效的综合对外交通网络系统,大力发展以"大众运输"为导向的公共交通系统,采用"绿色"管理新技术等构建长沙市综合和谐绿色交通体系的措施,为长沙市能成为现代化永续性的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城市服务.  相似文献   

6.
为评估交通管控策略的潜在环境效益,在交通仿真模型中融合微观车辆排放模型,可仿真估计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特征.论文比较分析了微观车辆排放模型的基本特点,总结了微观车辆排放模型本地化移植的方法与进展;对宏观、中观、微观多层级交通仿真模型融合微观车辆排放模型的方法进行了综述分析.研究发现,宏观及中观交通仿真模型与微观车辆排放模型的融合方法主要体现在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因子修正及车流运行轨迹重建上.现有研究者对微观交通仿真模型融合微观车辆排放模型是否能够准确地估计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特征存在分歧,表现在微观交通仿真模型输出的车辆比功率分布特征与观测的真实值存在不一致性.最后讨论了模型融合应用发展的未来研究方向.该综述对交通仿真模型融合微观车辆排放模型的一体化平台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е�·��ͨ���ĺ�����Լ����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城市交通流信息中包括大量可用于改善交通运行状况的规律.本文以交通流微观信息特性和规律为基础对交通流信息的宏观特性和规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宏观层提出了由交通结构、交通流流量、流速和密度构成的四元流体结构,探讨了交通流四元流体结构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分析了四元流体结构的周期相似特性和区域关联特性.作者结合北京地区具体交通数据,对交通流四元流体结构的周期相似性和区域关联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许多城市的交通流经常处于超饱和状态,交通流不畅、梗阻现象时有发生,但从全局来看交通流体仍呈现有序性;同时,交通流四元流体结构具有周期相似性和区域关联性,宏观上是可控和可预测的.  相似文献   

8.
首先给出运输通道的概念,阐述我国现有的旅客出行方式。从我国现有的这些交通方式入手,探讨影响旅客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即影响人们选择出行方式的因素可分为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宏观因素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交通政策等,决定着出行方式的总结构;微观因素如出行目的和出行时间,则决定交通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中观交通仿真模型INTEGRATION及其案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仿真模型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类,中观交通仿真模型是一种能够兼顾宏观与微观模型优点的交通流动态仿真模型。国内对宏观、微观交通仿真模型已有很多研究,但是对于中观交通仿真模型的研究还很少。根据中观交通仿真模型INTEGRATION的模块构成及功能特点,将其应用于道路交通中,并结合实例加以分析,对于推动国内中观交通仿真模型的研究及国内路网规划的逐步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研究利用广州市多层次交通模型,从宏、中、微观三个层面对地铁站点施工占道方案进行仿真分析,以评估地铁施工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为施工疏解方案提出优化建议,指导下阶段的交通疏解方案详细设计。研究方法可供大城市核心区大型工程施工期交通影响分析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综合交通体系中不同交通方式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问题,研究了综合交通体系融合发展中缺乏一体化交通分析技术的瓶颈,提出了以交通枢纽为关键,覆盖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以及城市道路的“多网合一”的物理网络与虚拟网络拓扑结构模型; 构建了服务各交通运输方式、结果量化可比的交通阻抗函数模型与优势运输距离模型; 研发了异质交通网络环境下的一体化交通分配模型与算法,提出了综合交通系统客运组合出行与货运多式联运的交通量分析方法,形成了服务于综合交通系统一体化融合发展的交通分析模型与技术体系; 通过完全自主的“交运之星——TranStar”综合交通版交通仿真分析软件,搭建了综合交通系统虚拟仿真平台,实现了对大规模综合交通网络规划建设与运行管理的快速响应,并验证了分析模型与算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分析方法,提出的交通分析模型与算法可满足“多网合一”条件下综合交通系统的各类分析需求; 利用提出的交通分析模型与算法对综合交通网络的交通流量进行分析,相对误差不超过3%,平均误差不超过2%,分析结果精度高,满足工程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2.
当代高速公路交通管理要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速公路交通管理是促进高速公路系统产出最大化的商业流程。其核心内容就是如何平衡供需,避免交通拥挤,促进交通安全。纵观当代高速公路管理的理论及实践,成功的高速公路管理应该系统地贯彻3个基本理念,即高速公路量化管理理念、系统管理理念和主动管理理念。其中以高速公路量化管理的理念为基础,系统管理理念为方法,而主动管理理念为目标。这也就是高速公路管理的基本要义。作为管好高速公路的必要条件,该基本要义为管理者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策略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研究结果有利于提高高速公路的管理水平,提高高速公路的运营效率和安全。  相似文献   

13.
基于目标—评价分析的公路网规划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现阶段中国公路规划的特点,以目标-评价为核心的综合规划方法根据规划区域经济、交通、资源条件的综合分析,确定网络规划的目标,糅合现有几种规划方法的优点,建立以规划目标引导设施规划、以规划目标实现程度为核心进行综合评价的技术路线;以交通量预测为基础、主案评价为依据,采用规划目标指导下的规模确定-网络布局-线路规划-节点规划多层次渐进的综合规划方法,以上海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网规划为实例,重点介绍了规划技术过程,规划目标,网络布局原则 和技术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城市道路网络交通小区是为了减少交通控制和管理系统的复杂性,提高系统可靠性及系统开发的需要而提出的.文中分析了交通小区在交通分析系统中的研究定位,基于交通关联度和交通相似度的解析,提出了交通小区的基本概念及数学描述,并对交通控制小区和交通诱导小区的目标、指标、层次等进行了对比分析,为交通小区的后续动态智能划分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交通拥堵、机动车乱停乱放、交通污染排放是城市交通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基于大数据的城市交通运行状态分析系统为拥堵点筛查、拥堵原因分析、交通拥堵预报、交通拥堵治理及政策效果分析提供有力支持.制定完善的停车法律才能实现停车问题的根本解决.严格停车执法、规范停车管理、提高停车设施利用效率,实现停车违法行为综合治理.基于OBD能耗计量器具和交通大数据平台,深入分析机动车污染排放形成机理,研究掌握能耗排放感知、能源计量数据质量控制、能耗排放建模等核心技术,建立交通节能减排检测统计平台,提高交通能耗排放数据核算精度,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从镇江市主城区交通现状出发,分析了镇江市主城区交通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镇江市交通综合整治规划方案,最后对镇江市交通综合整治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提出新建开发区交通需求预测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实际规划工作.提出交通需求预测的体系框架,建立居民出行生成预测模型,将所建立的模型应用于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的综合交通规划中.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高速公路作业区汇合交通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高速公路作业区的宏观动力学交通流模型及模型的离散格式,并用此模型做了汇合交通流的数值模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可基本反映交通流的物理特性,在描述不均匀密度在车流中的传递,车道数目变化对交通流的影响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综合交通网规划的方法是一个具有很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的问题,也是我国几代从事综合交通的专家学者一直努力探索解决的问题.为了指导我国综合交通网规划的实践工作,本论文依据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交通经济学等学科知识,结合我国交通经济区位特征和交通经济规律,阐述了如何结合中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综合交通网规划的方法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To overcome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existing method, a “dual four-stage” method” is put forward to analyze external traffic demand in city area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xternal traffic. The method is carried out by two steps, and in the first step the city area is regarded as an overall traffic zone and the “four-stage” method of regional traffic demand analysis is used to obtain the total generation volumes of internal-external (IE) & external-internal (EI) trips of city area as well as the traffic volumes of both directions of all the arterial highways through the city in planning years. In the second step, the planning area of city is divided into several parts as internal traffic zones, and the external traffic zones are set near the junctions of highways and cordon line, then the “four-stage” method is applied for the second time to obtain the trip gene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IE & EI trips and (external-external) EE trips for internal traffic zones and external traffic zones in planning year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nalysis on external traffic demand for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of Zhenjiang City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influence area method and Cordon Line method it overcomes disadvantages of the two methods, and the results are more consistent with the real situ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