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随着快速公交系统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及运营管理经验的逐步积累,更加重视快速公交智能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正成为专业人士的共识,但目前快速公交系统总体规划却忽视了智能系统的实际用户需求,使得快速公交系统运营无法实现效益最优。对快速公交智能系统进行了定义,分析其设计目标和主要功能,建立其框架结构和集成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一次设计、分期实施"的理念和快速公交智能技术优先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2.
赵昌 《驾驶园》2013,(3):70-71
为进一步提升公交运营调度管理的科技化管理水平,乌鲁木齐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从2007年底起,先后争取并获得世界银行贷款和政府近6000多万元的资金支持,分别推进了以"GPS智能调度""3G视频监控""场站视频监控"和"BRT运营智能系统"为基础的公交GPS智能调度指挥平台的建设。先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公交智能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本文结合济南公交对公交智能化建设应用的实际,对城市公交智能化建设与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快速公交BRT系统关键技术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快速公交系统设计要素进行了总结,结合普通公交进行对比分析,针对性突出了BRT系统设计关键技术。此外,对工程实例盈港路BRT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以对其他城市和地区的BRT系统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乌鲁木齐公交不断完善、延伸、拓展公交智能调度系统的应用,借助高科技手段为生产运营服务,为边疆各族乘客的出行提供及时的、人性化的、高质量的服务。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步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乌鲁木齐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拥有三百多万人口的大型城市,市民对公共交通的需求是多层次的,不仅有可达的要求,更有快速、便捷、舒适、准时、安  相似文献   

6.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公交车辆调度方法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针对公交车辆调度现状及所处的运营环境 ,利用遗传算法 ( Genetic Algorithm,GA)的智能化特征 ,进行了公交车辆智能调度方法的研究。采用 GA的一点和二点交叉方式 ,确定了三种规模的不同调度方式。以北京 375路车运营线路为实例 ,得到了简洁的 GA公交车辆调度结果。仿真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有效地改善公交车辆运营调度优化效果 ,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营效率 ,为城市公交车辆智能化调度管理提供合理、有效的调度方法  相似文献   

7.
快速公交作为公共交通的发展新方向,已经得到了各大城市的认同。为更好地发挥快速公交的作用,以北京市安立路快速公交为例,详细说明了快速公交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改善和提高快速公交运营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自从北京市南中轴快速公交建成后,全国十几个城市陆续开展了快速公交的研究和建设。在研究建设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该文通过北京快速公交的建设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推进快速公交建设的一些建议,以期快速公交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交通拥堵、能源紧张、尾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为加快快速公共交通的发展、提高公共交通利用率,本文找出了影响快速公交客流的主要因素,利用系统工程学中的ISM方法,构建了快速公交客流系统解释结构模型,通过分析探讨快速公交客流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明确了各因素间的清晰结构,得到影响快速公交客流量的5级递阶结构;最后找出影响快速公交客流因素的各影响因素.通过影响因素,建立了多元回归模型,从影响程度、影响方向、影响时期分别归类分析.通过分析各层级因素对快速公交客流量的影响,可引导更多居民选择快速公交出行,对缓解交通压力提供了一定方法指导和决策支持.并通过合理分析为快速公交运输服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公交车辆动态调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阐述公交车辆静态调度的局限性,据此提出公交车辆动态调度策略及其在线调整方法,并分析研究运营车辆出现意外事故,故障及延误等实际,财度管理人员应如何采取相尖的应急调度措施和方案。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实施公交车辆动态调度策略。可有效地解决公交车辆的静态调度不足,达到公交车辆指标调度自动化,以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公交车辆智能调度提供切实可行的调度方法。  相似文献   

11.
Transit Signal Priority (TSP) and Bus Rapid Transit (BRT) are innovativ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TS) tools that can reduce travel times for buses. Combining TSP and BR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bus travel, but can negatively impact network traffic operations. Although TSP has been implemented worldwide, few previous studies holisticall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using various conditional and unconditional TSP strategies with or without a BRT system. This research simulates multiple TSP and BRT combination scenarios to understand their impact on traffic operations, including crossing street traffic. A test bed along International Drive (I-Drive) in Orlando, Florida, was chosen as the simulation area. Field data collected for this test bed, which included traffic volumes, bus travel times, and traffic signal control data, were used to develop, calibrate, and validate the simulation model. Results showed that BRT with Conditional TSP 3 minutes behin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ravel times, average speed, and average total delay per vehicle for the main through movements compared with no BRT or TSP, with only minor effects on crossing street delays. BRT with Unconditional TSP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crossing street delays, especially at major intersections with high traffic demand, indicating that this scenario is impractical for implementation. The simulation suggests that BRT and TSP will be most effective when used in areas where crossing street volumes are low. However, it is unknown how these ITS tools affect pedestrian traffic. Using optimization methods can determine the best strategy to balance transit and pedestrian traffic.  相似文献   

12.
综合交通信息平台发展状况与趋势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近年来,集成化成为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而综合交通信息平台则是实现其集成化的重要途径。首先分析综合交通信息平台在未来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随后介绍目前国内外综合交通信息平台的发展现状,包括美国、日本、欧洲、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然后分析综合交通信息平台的几大发展趋势:集成化、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创新性,以及关键点之一———标准化,以期为我国综合交通信息平台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该文在阐述公交发车频率与乘客等车时间、公司盈利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快速公交线路站点时段客流规律、构建乘客等待时间和公司运营收益模型,提出基于乘客等待时间最小、公司盈利最大的快速公交发车频率多目标函数,并设计遗传算法和优化仿真实验。仿真实验表明:一定范围内,发车次数增加,乘客的总等车时间和BRT运营收益反而逐渐减少,而本函数模型能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节约乘客等待时间,比按客流比例发车的结果更优化。研究成果应用于大同市快速公交线路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14.
孙瑞华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8):100-104,109,382
该文通过在不同改造环境条件下的BRT工程的实践应用研究,提出BRT在新建道路和在既有城市道路骨干路网上布设的设计技术,包括近远期建设结合,站距选择、车道布置、车站设置、站台设计,以及快速公交系统与普通公交系统的协调设计等方面,可提供BRT工程设计时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中国一些城市为解决日趋繁重的交通压力,都开始借鉴引用外国成功的快速公交运营系统,但运营结果和乘客的满意度都不是太理想。为此针对快速公交系统(BRT)在初运行期间运营情况的评价进行粗略的探讨,通过仔细记录和分析他们的特点和影响来判定BRT中最有效率的方法,以此完善建立起成功的、有区域针对性的BRT系统。  相似文献   

16.
智能车辆定位导航系统(IVLNS)是智能交通系统(ITS)的核心组成部分,能对提高管理效率与运行能力、增加车辆安全、减少交通阻塞、加快交通事故处理与援救、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而在运用GPS智能车辆定位导航系统中,将GPS接收机接收的原始二进制文件进行分析整理,进而转换为便于编程解算的纯ASCII码文件是其整个流程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将针对具体的ALLSTARGPS接收机,介绍从原始二进制文件向标准RINEX数据格式文件的转换以及其软件实现。同时,这也将对其它原始数据格式向RINEX格式的转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简要介绍我国ITS体系框架开发的研究背景、概念、内容的基础上,针对我国ITS体系框架的开发方法、开发思路及开发步骤做出详细说明,旨在全面了解我国ITS的开发研究理念与过程,为今后ITS技术的实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国内外大部分BRT系统的设计特点,根据BRT系统中港湾式车站组的实际情况,结合线路发车频率,建立了BRT通道车辆排队概率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该排队模型的线路优化调度模型。最后以广州市中山大道BRT系统中的站点为例对该调度优化模型进行了求解,并在Vissim软件中进行仿真试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排队,为BRT系统的优化调度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快速公交具有速度快、容量大、建设周期短、造价低等优点,国内许多城市已经建成,或正在考虑建设快速公交。回顾了常州市快速公交系统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快速公交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的功能与定位,指出快速公交与轨道交通是相互补充的,快速公交可以作为轨道交通的延伸、补充和过渡。分析了快速公交系统的运营效果,快速公交在支持城市发展、优化居民出行方式结构、改善居民出行环境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最后,总结了快速公交系统规划设计和运营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并指出一个成功的快速公交系统需要系统化的思路,从规划设计、选线到运营组织与运行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智能交通国际发展概况和国内优先考虑的课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允才  张素  施鹏飞 《公路》2001,(11):26-34
综述智能交通系统10年来在国际上的发展状况,讨论了我国研究开发智能交通系统的优先链。指出:在宏观上,我国应首先制定发展智能交通系统的战略规划以及相应的技术标准体系,以保证智能交通系统的兼容性、扩展性和互联性。并建议在我国及早成立智能交通协调机构,认为在我国优先发展的智能交通项目应首先考虑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