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林永存 《航海》2005,(5):8-12
郑和下西洋研究热点中的“宝船之谜”,至今纷争莫属。在纪念郑和下西洋首航600周年之际,厦门福船作坊复制“郑和宝船”模型一艘,在上海举办的“郑和航海暨国际海洋博览会”参展。这艘由厦门大学庄景辉教授和福船作坊洪玉生技师共同研制的船模,重现了“郑和宝船”的雄姿与风采,为破解“郑和宝船之谜”揭示了一种新的答案。  相似文献   

2.
关于郑和“宝船”的大小问题,目前学术界、航海界有几种不同的看法。本刊现发表中国航海学会航海史研究会副主任丘克辉同志的《郑和下西洋的宝船考》一文作为引子。对“宝船”的大小问题,欢迎大家来稿进一步讨论。——编者  相似文献   

3.
杨槱 《上海造船》2005,(2):31-35
今年是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郑和下西洋这一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长期以来,在郑和航海和郑和宝船的学术研究方面存有不同的声音.只有认识历史真相,才能古为今用.为了求得真知和丰富学术内涵,作者针对郑和航海和郑和宝船研究发表一些个人见解,以同业界商讨.  相似文献   

4.
郑和下西洋乘坐的宝船有多大?这是航海史和造船史研究工作者多年争论的一个问题。欣闻《航海》杂志开辟专栏讨论,这是个好主意,必将活跃学术争鸣的气氛。今试投一短文,与同行们共酌。·船队规模与宝船尺度·十五世纪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宏大。浩浩荡荡  相似文献   

5.
在国内外航海界享有盛名的集美航海专科学校,将渡过她第六十个春秋。今年十一月初举行建校六十周年的庆祝活动。集美航海专科学校座落在风景宜人的东海之滨。这所培养航海专门人材的学校,是已故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于一九二○年在他的故乡——福建省厦门市集美镇创办的,原名集美高级水产商船职业学校。解放  相似文献   

6.
信息     
郑和航海暨国际海洋博览会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郑和航海暨国际海洋博览会”于2005年7月8日~14日在上海展览中心正式展出。今年海博会釆取“1+4”形式,除了主馆“郑和馆”外、还有航海、海洋、船舶、港口展览会四个分馆。走进大厅,迎面一座高4.9米的郑和全身白色塑像,穿过时光隧道,一座高9米的大帆和船首组成总高度达16米的“克隆宝船”,带领人们进入600年前郑和远航的历史。郑和下西洋传播了中华文明,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经贸往来,扩大了中外友好关系,为世界航海事业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既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也是全人类…  相似文献   

7.
并校散记     
回顾了大连海事大学(原大连海运学院)发展史中的两次并校过程,即1952年厦门大学航务专修科与集美水产商船专科学校合并,在集美成立(国立)福建航海专科学校;1953年春天,上海航务学院和东北航海学院合并,在大连成立大连海运学院,同年11月,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并入大连海运学院.  相似文献   

8.
阅毕1982年第3期《航海》载文《郑和宝船尺寸记载有误》。(下称《有误》),有些观点不敢苟同,借此与杨槱、施鹤群同志商榷:郑和下西洋的所有档案资料,被弘治年间的兵部郎中刘大辰付之一炬,几乎全部销毁。这就给我们今天研究郑和宝船问题带来重重困难。资料缺乏,但历史事实是不容抹煞的。曾跟随郑和西下的人员以亲身经历目睹事实,写下了纪行著作传世为证。回族人  相似文献   

9.
丘克辉同志在《郑和下西洋的宝船考》(载《航海》一九八三年第二期)一文中,介绍了学术界、航海界对宝船尺度的不同意见,引起了我的兴趣。经查阅有关史料,我认为,《明史·郑和传》关于宝船尺度“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的记载是正确的,不能轻易否定。明代人对宝船尺度的记载并非仅见于《<瀛涯胜览>序》。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一载:“今城之西北有宝船厂。永乐三年三月,命太监郑和等,行赏赐古里满刺诸国。通计官校、旗员、勇士、士民、买办、书手,共二万七千八百七十余员,名宝船,共六十三号。(笔者按:《明史》作‘六十二’。一艘之差,显为记误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设计仿郑和宝船的工作中.结合大量的史料和专家的论著.对郑和宝船作了深入地研究.完成了仿郑和宝船的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1.
并校散记     
回顾了大连海事大学(原大连海运学院)发展史中的两次并校过程,即1952年厦门大学航务专修科与集关水产商船专科学校合并,在集美成立(国立)福建航海专科学校;1953年春天,上海航务学院和东北航海学院合并,在大连成立大连海运学院,同年11月,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并入大连海运学院。  相似文献   

12.
<正>1405年,伟大航海家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率领庞大船队起锚远航,出使中国南海以西的国家和地区,称为"郑和七下西洋"。610年过去了,当我们站在长151.18米、宽61.6米的"宝船"模型前,当我们再次扬帆远航,重走海上丝绸之路时,我们仍要感叹于中国古代那些先进的造船和航海技术。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郑和下西洋已显示出我国古代在造船和航海方面的辉煌成就。中国古代造船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史籍记载郑和下西洋船队中长四十四丈尺,阔一十八丈的大型宝船,其体势巍然,巨大无比是可信的。从宝船船型特征出发作船舶技术分析后认为,历史上曾辉煌的宝船确实存在不少技术缺陷,郑和宝船是空前绝后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仿郑和宝船的设计中,对郑和宝船的桅帆所作的研究、探讨工作。  相似文献   

15.
《船舶工程》2006,28(5):I0001-I0002
继世界最大仿古木帆船——郑和宝船的船模9月24日在南京正式建成对外开放之后,“正式版”的仿明郑和宝船也将开始建造。9月25日上午,在南京举行了仿明郑和宝船建造开标会,此次开标意味着郑和宝船进入了真正的建造阶段。会上,浙江省东阳木雕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省上游船舶钢结构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递交了标书,其中台州市路桥金清海洋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的标书预计投资建设金额达5935万元。  相似文献   

16.
征文获奖名单特等奖《郑和下西洋与宝船复原考析》海军工程大学兼职教授郑明一等奖《重铸辉煌唱大洋》海峡两岸交流协会秘书长张钧雷《让海洋强国再现东方》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秘书长张宝印二等奖《郑和下西洋与实施海洋开发》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贾宇付玉《纪念郑和学习郑和走强海之路》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高恒《郑和下西洋与福建妈祖文化》福建省船东协会秘书长郑锵《历史的远航》(组诗)江苏省新沂市市委南吕《郑和航海推动世界前行的和平之旅》广东省中山市阜沙镇牛角小学苏炎明三等奖《我国的海洋观和郑和下西洋》国家…  相似文献   

17.
正地球上的水域面积占了三分之二,一个国家的兴盛与航海事业密不可分。2005年7月11日,是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每年的7月11日确立为中国"航海日",并作为国家的重要节日固定下来。时至今日,郑和早已由一个历史人物演变为了中国航海文化中一个标志性的文化符号。每年的中国航海日,在对郑和进行集中缅怀的航运盛会下,是中国海洋精  相似文献   

18.
邢丹 《中国船检》2012,(8):43-46,120,121
郑和宝船的技术特征与制作工艺在长久漠视中几乎失传.不仅连一张图纸都没有流传下来,甚至连其外观的记载也语焉不详。  相似文献   

19.
《游艇业》2009,(4):32-32
仿明代郑和宝船建造图纸,前不久通过了中国船级社与挪威船级社的联合审批。投资700万元复建的郑和宝船有望于2010年夏季下水试航。试航时将载上市民志愿者,重走昔日郑和航海路线。这一计划,将称为“八下西洋”。  相似文献   

20.
会员通讯     
《航海》2005,(1)
年前,“郑和航海暨国际海洋博览会”筹备领导小组办公室已决定由我会牵头组织、协调博览会主馆制作布展工作。博览会脚本专家审定会于2004年12月13日,在上海市一百假日酒店举行。由大连海事大学港口与航运研究所所长孙光圻教授,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金明,交通大学科学史教授辛元欧,青岛海洋研究所教授郑一钧,太仓郑和研究会秘书长黄守萍,原海军装备部部长郑明少将,上海市人大常委委员、原上海海事局局长王志一,国家郑和办孙继副主任、贺忠良处长等组成的评审组,在审读、分析主馆脚本,听取上海市航海学会编写组汇报的基础上,见仁见智,直抒己见,提出如下评审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