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文丙奎 《航海》2021,(2):46-48
超大型矿船船舶尺寸大、吃水大、惯性大,受潮流等环境因素影响也大,加上上海港宝山北锚地水域狭窄,安全抛锚令人关注。在长期引航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分析Cape size级超大型矿船的操纵特性,讨论如何保证其在宝山北锚地安全抛锚。  相似文献   

2.
《航海》2017,(4)
CH轮因船龄超过20年,在国内沿海航行时,主机工况在短时间内迅速变差,排烟温度高,甚至只能开"前进一",船速无法满足上海港的进港要求,公司指示船舶在汕头锚地抛锚,提供岸基支持,查清了故障缘由,改善了主机工况,船舶在上海港顺利进港靠泊,并通过更换备件彻底修复故障。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位于东海之滨、长江人海口,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咽喉,更是沿海及国际航行船舶进出上海港及长江各港口的必经之路。据统计,长江口平均每天的船舶数量在3300艘次以上,致使长江口锚地资源一直处于紧缺状态,船舶于锚地外及航道边缘抛锚现象十分常见。  相似文献   

4.
齐利平 《水运管理》1998,(11):31-33,27
船舶经过海上航行,到达目的地——港口,首先,面临的就是安全进出港口的问题。由于种种因素影响,在船舶进出港口期间各种碍航隐患日渐突出。 一、船舶随意抛锚存在的隐患 船舶到达锚地,一般是在规定的锚地水域内自行选择抛锚位置,待抛锚后,将锚位报告主管机关,这对锚地抛锚船舶不多的水域一般不至于存在隐患。但如果抛锚船舶较多,抛锚船舶密度过于集中,是存在隐患的。尤其是一  相似文献   

5.
上海港船舶引航风险的分析与预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引航本身就是一种具有高风险的工作,而上海港船舶通航密度和环境的特点使该港引航的难度和风险更为严重和突出.根据上海港船舶航行区域和引航操作的实际情况,介绍了上海港引航风险的分析的方法与内容,论述了近年来上海港因通航密度过大、码头泊位外移和引航人员难以满足被引船舶数量剧增等因素而带来的风险;根据上海港引航风险分析所得到的结论、结合港口引航安全操作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上海港引航风险的预控方法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一、上海港船舶供应行业的兴起上海港船舶供应行业是伴随着上海港航业的高速发展而迅速崛起的航运服务行业,近十年来上海港船舶供应业已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航运服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10年来,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高速增长,货物吞吐量从1999年的1.86亿t到2010年的6.5亿t,集装箱吞吐量从1999年的422万TEU到2010年的2900万TEU,首次超越新加坡港,成为世界集装箱第一大港。  相似文献   

7.
周发强 《中国水运》2014,(11):25-26
随着船舶越来越多,船舶也越来越大型化,可供选择的锚泊的水域变得拥挤,多国港口对所管辖的锚地都进行了统一管理,定点抛锚的情况普遍存在.基于大型船舶操纵困难的特点,文中整理了在大型船舶工作多年的经验,阐述了如何能够安全的进行锚泊操作,主要包括顶外力方向到抛锚点,顺外力方向到抛锚点,正横或正横前受外力(偏顶)到抛锚点,正横后受外力(偏顺)到抛锚点.希望对初次在大船上工作的同行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针对船锚坠落撞击管道的频率问题,基于南海AIS数据对船舶的抛锚作业进行分析,利用DBSCAN算法对船舶抛锚位置进行识别和聚类分析,通过海域划分网格法分配不同集群对应的抛锚作业频率,采用蒙特-卡罗方法计算船舶锚泊对海底管道的碰撞概率,实现对船舶抛锚作业对海底管道碰撞频率的定量评估,建立船舶抛锚作业对海管碰撞频率的计算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基于不同区域的历史AIS数据,提供船舶在不同地点的抛锚频率,进而定量预测船舶抛锚作业对海底管道的碰撞频率,为海底管道的防护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上海港船舶污染防治办法》于2005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上海港防治船舶污染工作由原来的仅针对水域防治污染转向全方位防治,新增防治船舶大气和噪声污染的规定,减轻船舶在上海港航行、停泊、作业产生的污染。据上海海事局副局长刘亮介绍,上海港现行的相关规定是制定于1996年的《上海港防止船舶污染水域管理办法》,已不适应当前船舶污染防治的新需求。随着进出上海港的船舶密度急  相似文献   

10.
张猛  孙玉环  郭胜  程剑 《机电设备》2020,37(1):31-35
大型船舶在深水抛锚时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如丢锚、弃链、损坏锚机等。研究了船舶深水抛锚时的极限水深、出链长度和抛锚方法等,提出了大型船舶深水抛锚控制的关键因素,可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结合船用锚机使用要求和结构特点,研制一种闭环重力抛锚控制系统,使船舶重力抛锚过程实现自动控制;给出抛锚控制函数及其物理意义;开展实船抛锚试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系统能有效完成重力抛锚自动控制,满足船舶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世界海运》2016,(4):33-36
为适应在资源非常紧张的吴淞口锚地的锚泊作业,在长期引航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顶流抛锚、顺流抛锚、横流抛锚和大角度顶流抛锚四种锚泊作业方法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对保证吴淞口锚地船舶锚泊安全以及锚泊过程中的应急操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船舶引航工作本身就自带一定的风险性,上海船舶引航通航密度和环境的特殊性,无,形中将上海港引航风险和难度提高。本文针对上海港船舶航行区域和引航操作的实际情况详细分析了上海港引航存在的风险,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方法,希望为上海港船舶引航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上海港黄浦江以其航道狭窄、通航密度大、船舶操纵困难而闻名。随着上海港向国际航运中心的迈进,其接纳船舶吨位、长度越来越大,其中有一部分需进出黄浦江。码头边由于受水深和航道宽度的限制无法掉头,所以在黄浦江内专门划定了三个相对较宽的水域作为  相似文献   

15.
文中对最近13年间在上海港发生的船舶污染事故进行归类分析,指出上海港可能发生船舶污染事故的主要风险源,并针对这些船舶污染风险源,提出防范和应对措施,以期防止上海港船舶污染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2月24日下午1:30,随着第五代集装箱船舶“中海神户”号在上海港成功靠泊外高桥二期码头,上海港2003年引领中外船舶数量一举达到4万艘次。这一数字不仅雄踞境内各港口首位,即使在世界各大港中也处于前列。2003年上海港引航量月月创纪录,月均增幅超过10%,最高一个月同比增  相似文献   

17.
通过总结4年来2艘船舶2千多次起抛锚作业经验,对三用工作船在海洋石油工程船舶起抛锚作业进行分析,介绍海工施工船舶三用工作船起抛锚作业程序、方法、特殊作业风险分析、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针对船舶抛锚撞击海底管道事故频发,撞击概率计算过程较复杂且适用范围有限的问题,对现有方法进行改进,基于蒙特卡洛方法建立抛锚统计试验模型,对某一条件下船舶抛锚对海底管道的撞击概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对现有方法进行改进或利用蒙特卡洛方法能较好地反映船舶抛锚对海底管道的撞击概率变化特性,可应用于危险区域的抛锚预警和海上禁锚区的设置。  相似文献   

19.
就船舶从马六甲海峡和新加坡海峡东部航行到新加坡锚地的航法和自引抛锚的方法以及抵达该区域抛锚的注意事项进行全面阐述,并将最近自引抛锚的体会进行汇总和介绍,为船舶在新加坡自引抛锚提供具体详尽的参考资料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正>0 引言在密西西比河、拉普拉塔河、亚马孙河等内河中上游港口装货的船舶,当顺流出港时经常会因天气或航道受阻等原因需要临时抛锚。在河道锚泊大多顶流抛"八"字锚,需要在河道中顺流拖锚掉头操纵。上述河道的流速普遍超过2 kn,且河道宽度受限,船舶重载吃水大,顺流减速困难、余速高,顺流低速舵效差,加上通航密度大、抛锚掉头时间受限,也无拖船协助等,这些因素增加船舶抛锚掉头的难度。重载船河道顺流拖锚掉头大多用锚机逐步送出锚,不能脱开锚机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