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圆环板正交连接的带纵筋双层圆柱壳弹性屈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相邻平衡法建立了均匀外压下的纵横加强的圆柱壳平衡方程,提出了求解板格屈 曲和肋间壳板屈曲理论临界压力的高精度解法。它可以应用于双层和单层两种圆柱壳,能退 化到不带纵筋的圆柱壳,故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较高的精度,并提出了板格失稳和肋间壳板失 稳工程简化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考虑筋/板相互作用的环肋圆柱壳屈曲强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环肋圆柱壳是潜艇耐压壳体的一种主要结构形式.环肋圆柱壳的失稳破坏主要表现在肋骨间的壳板失稳和总体失稳.在计算肋骨间的壳板失稳时,传统方法认为肋骨为壳板提供简支边界,忽略了在边界上肋骨和壳板的相互影响.在实际结构中,由于肋骨提供扭转刚度,壳板在与肋骨相交的边界上将存在弯矩,并非自由支持边界.因而,壳板失稳时,筋/板产生相互影响,提高了壳板的屈曲强度.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推导考虑筋/板相互影响的环肋圆柱壳壳板屈曲强度的理论计算方法,分析筋/板的相互关系.通过本文的算例表明,本文推导的计算方法以及所编制的计算程序是可靠的,可以用于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3.
纵骨对环肋圆柱壳肋间壳板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肋间壳板失稳是潜艇耐压壳体失稳的重要形式之一,加设纵骨是提高环肋圆柱壳肋间壳板稳定性的有效方法.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以下结论:加设纵骨可以提高环肋圆柱壳肋间壳板稳定性,且α值越大,效果越明显;加设纵骨后的环肋圆柱壳在肋间壳板失稳时,纵向失稳半波数等于l,周向失稳波数大于10,且纵骨尺寸越大,周向失稳波数越大;失稳临界压力随肋距的减小而增大,随纵骨尺寸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肋间壳板失稳是潜艇耐压壳体失稳的重要形式之一,加设纵骨是提高环肋圆柱壳肋间壳板稳定性的有效方法。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以下结论:加设纵骨可以提高环肋圆柱壳肋间壳板稳定性,且α值越大,效果越明显;加设纵骨后的环肋圆柱壳在肋间壳板失稳时,纵向失稳半波数等于1,周向失稳波数大于10,且纵骨尺寸越大,周向失稳波数越大;失稳临界压力随肋距的减小而增大,随纵骨尺寸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在推导环肋圆柱壳屈曲临界载荷的基础上,通过能量与结构刚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肋骨弯曲刚度、扭转刚度和压缩刚度对环肋圆柱壳失稳载荷的影响。分别折减肋骨弯曲刚度和壳板刚度,研究了不同位置的肋骨在环肋圆柱壳总体稳定性中的作用,并将单根肋骨刚度折减系数转换成所有肋骨的平均折减系数;分析了壳板刚度对环肋圆柱壳总体稳定性的影响,给出了肋骨和壳板刚度同时折减时环肋圆柱壳总体稳定性的计算方法。为环肋圆柱壳的设计以及含缺陷圆柱壳承载能力的研究提供了一种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潜艇环肋圆柱壳稳定性研究必须联系耐压船体结构的实际,强调了工程技术理论研究所得结论的物理意义不可忽视,指出稳定性方程PE(m,n)极小值不是总体失稳临界压力,而是肋间壳板轴对称失稳临界压力,还研究了肋间壳板发生轴对称失稳的条件。最后阐述文献〔4〕提出的潜艇结构强度方面几个基本概念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加肋圆柱壳在外压作用下的屈曲和后屈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完善和非完善,环向加肋和正交加肋圆柱壳在侧向外压和静水外压作用下的屈曲和后屈曲性态。将文献〔1〕提供的圆柱薄壳屈曲的边界层理论及其分析方法推广刭加肋圆柱壳,给出了多种计算结果。并讨论了肋骨与壳板材料不同时,对外压加肋圆柱壳屈曲和后屈曲性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静水压力下圆柱壳结构屈曲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静水压力下圆柱壳结构的屈曲机理问题,将圆柱壳的结构刚度分为薄膜刚度和弯曲刚度,分析了具有完整刚度下圆柱壳的失稳压力,并与已有的理论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通过消除圆柱壳结构各部分薄膜刚度获得了消除刚度后的临界屈曲载荷,分析了各部分薄膜刚度对静水压力下圆柱壳承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静水压力下圆柱壳屈曲的原因是结构周向薄膜刚度的减少。  相似文献   

9.
刘鼎  王金  刘勇  吴梵 《船舶工程》2015,37(6):27-29
环肋圆柱壳通常在周向布置肋骨来提高其稳定性,在深水压力作用下,肋骨发生侧向失稳的可能性加大,进而影响环肋圆柱壳的整体稳定性。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法对环肋圆柱壳进行在静水压力和轴向压力作用下的特征屈曲分析,研究肋骨侧向失稳的屈曲特征,得到肋骨侧向失稳的判别方法,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临界失稳压力是耐压圆柱壳体结构设计和工程应用的关键参数,本文整合了前人的假设条件,通过微元法推导了圆柱壳失稳的应变—位移几何关系,继而应用静力学法求得了圆柱壳的最小失稳波数及对应的临界失稳压力.建立了同时考虑初始几何缺陷和材料非线性的圆柱壳体屈曲分析数值模型,得到的圆柱壳最小失稳波数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同,临界失稳压力的数值结果与理论结果基本吻合,两者偏差随圆柱壳长径比的增大而减小.案例分析结果显示,与前人理论模型相比,本文理论模型给出的临界失稳压力更加贴近试验结果,但在圆柱壳长径比为1的情况下,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有一定的偏差,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近年来加筋板壳结构的冲击屈曲研究进行了回顾,对不同冲击载荷作用下加筋板和加筋圆柱壳的冲击屈曲现象分别做了阐述;讨论了冲击载荷、几何尺寸、初始缺陷以及加筋形式等因素对冲击屈曲的影响;最后指出了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环肋圆柱壳肋间屈曲简化计算公式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汇集了环肋圆柱壳肋问屈曲临界压力的简化计算公式,分析其产生的误差及各自使用的范围.指出对u值一般小于0.85的中间支骨与肋骨间圆柱壳板的弹性屈曲临界压力计算,现行规则中采用的简化计算公式会带来较大误差,并提出误差较小的简化计算公式,建议现行规则作必要的修改.  相似文献   

13.
圆柱壳是民用和军用海洋结构的主要构件。它在脉冲载荷作用下可能发生动力屈曲响应。本文提出了脉冲持续时间对圆柱壳动力屈曲效应的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比较研究,同时也研究了脉冲与静水压力联合作用对浸潜圆柱壳屈曲的影响。在有限元模糊型中动力屈曲性能是建立在监视初始形状缺陷的非线性增长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4.
给出了非对称正交铺层剪切圆柱壳广义Donnell型大挠度方程,并运用位移型摄动技术构造出该圆柱壳在轴压作用下的后屈曲渐近级数解.为保证边值问题摄动解的一致性,本文研究了边界效应对中短圆柱壳的影响,亦即运用奇异摄动技术详细分析了该圆柱壳端部边界层方程和奇异摄动解.并讨论了横向剪切变形、Batdorf数、弹性模量比和初始几何缺陷对圆柱壳屈曲与后屈曲性态的影响.比较显示,横向剪切变形对圆柱壳的屈曲与后屈曲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复合材料剪切圆柱壳在轴压下的屈曲与后屈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非对称正交铺层剪切圆柱壳广义Donnell型大挠度方程,并运用位移摄动技术构造出该圆柱壳在轴压作用下的后屈曲渐近级数解。为保证边值问题摄动解的一致性,本文研究了边界效应对中短圆柱壳的影响,亦即运用奇异摄动技术详细分析了该圆柱壳端部边界层方程和奇异摄动解。  相似文献   

16.
求解带肋圆柱壳屈曲压力的方法有很多,至今为止大部分人都把目光集中到了以电能量法来求解,因为用其它方法计算加强圆柱壳的屈曲压力是非常困难的.解决大圆柱壳大分舱结构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求解带框架肋骨的环肋圆柱壳的总体屈曲.为此,提出一种计算带框架肋骨的环肋大圆柱壳总体弹性屈曲能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永强 《上海造船》2017,33(3):18-22
圆柱形管状结构在海洋工程领域中应用较多,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需重点关注其侧向受载时的屈曲强度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对比研究径向线性载荷变化下圆柱壳的屈曲行为,以经典的Donnell壳体理论为基础,得到圆柱壳的屈曲控制方程,并通过本征值分析方法得到结构屈曲的临界条件。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线性变化径压下圆柱壳的屈曲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得出径厚比是径向线性分布载荷下圆柱壳屈曲临界载荷的主要影响因素,三角形径压下屈曲临界载荷值约为均布径压下屈曲临界载荷值的2倍。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有限元方法数值模拟了内外等压载荷作用下复合材料夹芯圆柱壳的稳定性及面板和芯体之间的分层扩展行为。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夹芯圆柱壳的屈曲临界力与芯体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芯体和面板厚度之比、分层大小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且在内外等压作用下夹芯圆柱壳的面芯分层在结构失稳前不会发生扩展。文中研究所得结论对潜艇夹芯轻外壳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二  吴梵  刘令 《船舶工程》2012,34(5):24-27
采用线弹性和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环肋圆柱壳壳板局部凹陷后的强度和稳定性及其加强方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扁钢局部加强可有效降低壳板表面纵向应力和肋骨应力;增大环向加强筋尺寸比增大纵向加强筋尺寸对降低应力值效果更明显,且加强筋端部采用外伸削斜方式效果最好;壳板局部凹陷会改变舱段结构的弹性屈曲模态,使舱段的稳定性略有降低,但对肋间壳板失稳压力影响较小;采用加强筋加强后,可使舱段的稳定性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耐压液舱结构整体求解得到的不届加强形式液舱壳板屈曲前的初始膜力,代入由李茨法导出的液舱壳板稳定性方程,求得不同加强形式液舱壳板失稳理论临界压力,经修正后可得相应的液舱壳板稳定实际临界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