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基于各等级道路的交通方式出行距离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交通方式在各等级道路的出行距离分布规律是交通需求研究的基础,也是各等级道路资源的合理配置的重要依据.在分析居民出行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短距离、中距离、长距离三种长度进行了划分,然后根据各等级道路承担不同出行距离的交通功能的特点,探讨了各等级道路承担的出行距离规律.最后利用已有的交通方式分担率模型,建立交通方式在各等级道路上的出行距离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2.
为给我国城市交通节能减排提供一定依据,对国内不同等级城市交通碳排放特征进行了分析。基于我国五类七档城市规模划分标准,选取各档共20多个城市的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利用基于居民出行的城市交通碳排放计算模型进行了交通碳排放分析与峰值预测,并对各类改善措施进行量化效果评估。结果表明,城市规模、机动化程度、出行距离都与碳排放强度正相关,我国城市交通碳排放将在2022年左右达到峰值,发展公共交通、推广新能源交通工具、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出行距离等都具有较好的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3.
分析通化市城市居民出行调查的有关数据,通过出行强度、出行方式、出行时间分布、出行空间分布等一系列指标,总结归纳通化市城市居民出行的特征及其原因。针对其出行总量增加、出行距离加长、出行耗时增加、城市交通大区间的联系通道交通量较大、高峰小时峰值强劲等特点,对通化市城市交通发展提出优化道路网络、优先发展公交、建设快速交通系统及合理配置停车设施等建议,对于推动该市的交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城市交通的发展对于道路等级体系划分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不同等级道路的差异最终取决于一系列因素的不同。本文以满足城市居民不断发展的多样化交通出行需求、实现道路的多重功能为目标,对道路等级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提出将道路等级相关因素归纳为管理因素与物理因素,并详细研究了各因素的取值标准,最后提出了四级九类的道路等级体系。以武汉市为例,介绍了上述道路等级体系在指导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中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城市道路等级级配即为不同等级道路的长度之比,其合理与否关系到城市道路功能能否充分发挥。本文利用平衡机理从出行方式的角度探讨了城市道路等级配置,提出了基于出行时耗概率的城市道路级配确定方法。首先从交通方式出行时耗概率分布出发,根据不同等级道路承担着各种交通方式一定的出行时耗范围,得出不同等级道路所应承担的交通量;其次,根据时空消耗理论给出道路容量,并利用供需平衡得到各等级道路的理论适宜长度,即得合理的道路等级配置,本文对方法中关键参数的标定也进行了探讨;最后,应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对常州道路进行分析,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城市交通规划中出行距离的分布特征,在一定假设条件下,运用概率统计理论推导出行距离的概率分布函数形式,用10座城市的居民出行资料对其进行拟合,验证了该假设条件的合理性,分析了函数参数的相关影响因素,如城市规模、城市形状和交通结构等,对其进行量化与非线性回归,得到出行距离的概率分布函数的一般形式,最后,就不同规模城市分析了分布函数参数的取值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出行距离的分布符合瑞利分布,特大城市和大中城市分布函数参数的取值范围分别为0.035~0.076和0.042~0.100。  相似文献   

7.
基于居民调查与爬取的数据,梳理上海市中心城公共交通为主体的通勤出行链,并分析其主要出行时空区间,从中提取以公共交通为主的4类典型通勤出行链,探究不同公交出行链服务的通勤出行距离分布、出行耗时差异及起讫点在中心城的圈层分布特征。而后采用公交小汽车行程时间比指标,对不同距离区间内典型公交出行链的服务效率及服务竞争力进行评估,为公共交通在新业态重组后的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新定位及精准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基于手机信令数据获取城市交通出行和人口活动信息成为了一种常用手段.但在实际应用中,绝大部分的信令数据分析都是基于单个运营商的数据.由于无法确定不同运营商数据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也就无法保证基于单个运营商数据的计算结果能够满足城市交通分析的精度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使用某城市 2个运营商 5个工作日的信令数据,分别计算了交通规划中常用的人口分布和交通出行信息.计算结果发现,在使用算法一致的前提下,2个运营商的人口和交通出行结果十分相似,特别是居民移动人口分布和出行 OD矩阵基本没有差距,相关系数在 0.9以上,且当时间和空间尺度发生变化时仍然保持较高的相似性.但是,从城市停留人口分布的计算结果来看,由于 2个运营商设置的位置更新周期的差异,导致计算的停留人口分布相关系数较低,在0.7左右.  相似文献   

9.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基于手机信令数据获取城市交通出行和人口活动信息成为了一种常用手段.但在实际应用中,绝大部分的信令数据分析都是基于单个运营商的数据.由于无法确定不同运营商数据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也就无法保证基于单个运营商数据的计算结果能够满足城市交通分析的精度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使用某城市 2个运营商 5个工作日的信令数据,分别计算了交通规划中常用的人口分布和交通出行信息.计算结果发现,在使用算法一致的前提下,2个运营商的人口和交通出行结果十分相似,特别是居民移动人口分布和出行 OD矩阵基本没有差距,相关系数在 0.9以上,且当时间和空间尺度发生变化时仍然保持较高的相似性.但是,从城市停留人口分布的计算结果来看,由于 2个运营商设置的位置更新周期的差异,导致计算的停留人口分布相关系数较低,在0.7左右.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城市综合交通网络结构,帮助决策者合理配置城市交通资源,本文研究了城市综合交通网络中基于广义出行费用的各交通方式优势出行距离概率密度曲线.分析居民出行的广义出行费用(即交通方式的服务水平,包括出行时间和票价等)可以确定城市中常见交通方式出行所需的平均花费水平,从而构建出同一出行网络中不同交通方式优势出行距离的概率密度曲线,对概率密度曲线进行分析和拟合可以得到固定形式的基于广义出行费用的城市综合交通方式优势出行距离概率密度模型.最后,以南京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了合理体现交通事故延误对出行者路径选择的影响,提出了随机状态下的交通事故时间延误模型。将交通事故的随机性、持续时间和道路通行能力等不确定性因素引入到交通分配模型中,并对路径选择模型进行修正。分析了各等级道路最大适宜出行范围,根据修正的路径选择模型,采用逐次交通分配方法,得到各等级道路的出行周转量和出行距离,并与不考虑交通事故延误时的出行距离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当考虑交通事故延误时,支路、次干路、主干路、快速路的最大出行距离分别为2.000、2.946、4.054、5.963km;当不考虑交通事故延误时,支路、次干路、主干路、快速路的最大出行距离分别为2.000、3.000、6.000、10.000km;交通事故延误是影响出行者路径选择的重要因素;当考虑交通事故延误时,高等级道路的最大出行距离变小。相比于传统的路径选择模型,本文模型更优。  相似文献   

12.
宁波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及交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比分析宁波市与国内其他城市居民出行调查的有关数据,通过出行强度、出行方式、出行的时间分布、出行的空间分布等一系列指标,总结归纳出宁波市城市居民出行的规律、变化特征及其原因。针对其出行总量增加、出行距离加长、出行耗时增加、私人交通方式比重较高、城市交通大区间的联系通道交通量较大、高峰小时峰值强劲等特点.对宁波市城市交通发展提出公交优先发展、就近就业、建设快速交通系统及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等建议.对于推动该市的交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比分析宁波市与国内其他城市居民出行调查的有关数据,通过出行强度、出行方式、出行的时间分布、出行的空间分布等一系列指标.总结归纳出宁波市城市居民出行的规律、变化特征及其原因.针对其出行总量增加、出行距离加长、出行耗时增加、私人交通方式比重较高、城市交通大区间的联系通道交通量较大、高峰小时峰值强劲等特点,对宁波市城市交通发展提出公交优先发展、就近就业、建设快速交通系统及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等建议,对于推动该市的交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厦门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及交通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在分析厦门市2003年和2009年城市居民出行强度,出行方式、出行目的,出行时耗、出行空间分布、出行时间分布等一系列重要指标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厦门市城市居民的出行规律和变化特征,并找出其主要原因.随后针对居民出行总量增加,出行距离加长、出行耗时增加、私人交通方式比重较高、城市交通大区间的联系通道交通量较大、高峰小时峰值强劲等特点,对厦门市城市交通发袅提出公交优先发展,就近就业,建设快速交通系统及交通需求管理等建议,为缓解厦门交通压力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诱增交通量是交通需求预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规划. 为了探讨诱增交通量对于新建或改建道路影响情况,本文在明确了诱增交通量定义和产生机理的基础上,探讨影响我国出行距离的因素,应用国外普遍采用的弹性系数法对全国各省市(1990年-2008年)数据进行诱增交通量分析,得到了全国及六个分区(华北、华东、西南、中南、东北、西北)公路里程和出行距离之间的弹性系数0.16-0.51. 考虑时间作用,计算出延期一年、两年公路里程和出行距离之间的弹性系数0.22-0.54. 详尽的结果分析不仅证实了诱增交通量的存在,并为我国城市交通规划提供实质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诱增交通量的预测中,中国现有统计数据在精度和广度上的局限性,容易造成计算结果存在遗漏变量偏误和测量误差偏误;同时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容易导致计算结果存在联立性问题。为克服这些问题,采用工具变量法中的三阶段最小二乘法探讨道路供给与交通需求之间的关系。基于国家统计数据库数据,选择车辆出行距离、民用汽车拥有量和交通拥堵水平三个内生变量构建联立方程模型,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对联立方程进行估计,并给出短期、长期弹性系数的求解方法。结果表明,道路建设会导致车辆出行距离增加,不能解决中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可以降低交通拥堵水平。  相似文献   

17.
城市道路中的快速路和主干路构成了城市交通的主骨架,二者在功能特性及技术标准等方面有很大不同,选择合理的道路等级对道路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以重庆市江津区西江大道为例,在比较快速路和主干路功能特征及设计标准的基础上,从道路交通流特性、沿线用地性质、主要服务对象三方面分析影响道路等级选择的因素,最终确定其道路等级,并对沿线的开口提出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交通出行调查中,机动车整体出行需求获取困难等问题,为了有效掌握城市道路的机动车交通出行情况,利用卡口监控数据建立了一套交通出行评价体系和计算方法,评价机动车出行量、出行频率、出行时空分布等,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广州市中心城区的机动车出行特征进行了分析。实证表明,根据指标体系所计算的结果与人工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在城市交通出行宏观分析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基于GPS数据采集的出租汽车交通运行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装载GPS的出租汽车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地图匹配,实现了出租汽车路径的跟踪,确定了出租汽车上下客点的位置,据此可得到反映出租汽车交通运行特点的相关数据,为出租汽车交通管理乃至城市交通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以深圳市装载GPS的出租汽车数据为例进行分析,通过一定的数据处理方法,利用Visual Basic和ArcView的组件Mapobject相结合进行编程,得到了深圳市出租汽车交通运行的特点,如出租汽车交通出行需求的空间分布、出租汽车出行距离分布、出租汽车出行时长分布等.  相似文献   

20.
居住与就业岗位、居住区生活设施配套以及公共设施的空间配置决定了城市居民出行总量和出行距离,即职住均衡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源头管理措施。首先提出职住混合度、职住均衡度两个评价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并对辽阳市和齐齐哈尔市两个案例城市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城市职住分布对居民出行距离有显著影响,相似的城市规模下,职住均衡良好的城市居民平均出行距离较短。在此基础上,分析职住均衡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并阐述了生态城市单元与职住均衡的关系。最后,提出促进职住均衡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关键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