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避免由于线形设计不良造成日后事故多发路段的产生,提出了基于人-车-路虚拟试验的道路线形设计安全性评价方法。首先基于对公路线形导致交通事故的分析,选取并构造了轨道跟踪误差、转向任务间隔、方向盘峰值转速、侧向加速度、垂直荷载和路段通行极限车速为道路线形安全性评价指标;采用EICAD和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Car实现了道路设计方案的三维建模,然后与车辆模型、驾驶员模型构成仿真环境完成了对安徽至浙江某高速公路线形设计方案的安全性评价;多数评价指标显示该设计路线安全性较好,但路段通行极限车速显示该路段前段(里程0~2.47 km)行车速度分布较分散,容易诱发超速行驶,为潜在的事故多发路段。  相似文献   

2.
该文在分析当前道路安全研究概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基于系统控制理论提出了道路安全微观性研究新方向。结合研究者近几年在驾驶仿真模型、行车轨迹、特殊条件下的车辆运行安全分析及道路路线设计安全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展示了基于驾驶仿真的道路安全微观性研究概貌及应用价值。最后,对后续将开展的工作及道路安全微观性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用于道路几何线形质量评价的仿真模型和动力学指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进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11):114-119
以路线-驾驶者-车辆仿真系统为手段,模拟了车辆在路线上的运行情况。找出了车辆在危险位置有异常表现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响应,研究这些响应沿路线上的变化过程,最后得到了能够准确描述行车安全性的指标,一类是评价几何线形是否满足汽车行驶动力学要求的指标,另一类是衡量路线宜人性的指标。运用这些指标,根据车辆在路线上的运行结果,能对处于设计阶段的路线设计质量做出有效的评价。以四川省某2级公路为应用实例,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案能有效的识别出几何线形的设计缺陷。  相似文献   

4.
行车安全是高速公路设计的重要因素,道路设计合理性直接决定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探讨了道路相关设计因素对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的影响,对道路平曲线、竖曲线和坡度等线形因素,道路横断面车道布置以及道路辅助安保设施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行车安全与这些因素的内在关系,并对道路的设计提出了要求,以形成高质量的高速公路设计方法,保障车辆的行车安全,并尽可能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山区道路大型车辆的行驶安全性,构建人-车-路协同仿真系统,在3条复杂山区道路上开展代表性驾驶模式的大客车和重载货车虚拟行驶试验,根据仿真输出的车辆运动学/动力学响应参量和驾驶输入量,分别进行设计符合性、车辆通过性、运行速度协调性、行驶舒适性以及驾驶负荷度等5个方面的检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以上分析能确定危险位置的临界安全速度、超长货车通过急弯时的越出宽度和越出位置、不协调的线形单元以及行驶舒适度和驾驶负荷度较差的位置,进而可以实施靶向性的几何参数改进,增加山区公路与大型车辆之间的适应性,最终达到提高山区公路设计质量和安全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道路结构的加速度干扰模型及行车安全舒适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伦辉  周静 《公路》2007,(3):102-107
行车安全舒适性是道路评价的重要指标,而道路结构又是安全舒适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分析现有评价体系不足的同时,引入加速度干扰作为行车安全舒适性的评价指标的新评价方法。首先考虑到加速度干扰与安全舒适性的密切关系,先建立了三维加速度干扰模型。进而从道路结构角度出发,建立了基于道路结构的加速度干扰模型。最后,对实际路段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在圆弧段上,参数圆心角、半径、车速均对行车安全舒适性有影响。基于道路结构的加速度干扰模型的构建既为定量分析评价行车安全舒适性提供了数学模型,又可在道路设计阶段利用设计参数就直接对行车安全舒适性做出准确的评价预测。  相似文献   

7.
基于道路线形的加速度干扰与行车舒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路线形是行车安全舒适性的重要因素,在分析车辆行驶速度摆动大小对行车安全舒适性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加速度干扰对舒适性的评价.根据道路平面线形的特点,建立了在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路段上的加速度干扰模型,通过仿真实例定量分析了加速度干扰在不同行驶速度、曲线半径情况下的变化趋势,以加速度干扰分析不同线形路段条件对行车舒适性...  相似文献   

8.
道路平面交叉口作为城市路网系统中的重要节点,其竖向设计是否合理对整条道路的技术指标有着较大的制约。当交叉口位于坡面上时(如桥头接坡),随着道路纵坡值的增加对车辆的行车舒适性有着明显影响。通过对该类交叉口竖向设计进行分析,提出评价指标及优化措施,以改善行车条件,提高行车舒适性。  相似文献   

9.
对驾驶模拟技术在道路行车安全领域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广泛调研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驾驶模拟器进行了分类,并总结了国内外主要代表性科研型驾驶模拟器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典型驾驶模拟器的自由度、主要特征和应用领域。以“人-车-路-环境-事故”为主线,从不良驾驶行为特性分析、车辆主动安全技术研究、道路与交通设计、车辆驾驶环境以及道路行车事故研究5个方面,系统地梳理了驾驶模拟技术在国内外道路行车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应用展望。在不良驾驶行为特性分析方面,重点研究了运用驾驶行为特性开展分心驾驶行为和疲劳驾驶行为的识别;在车辆主动安全技术研究方面,综述了运用驾驶行为开展车辆底盘一体化控制技术、安全辅助驾驶控制技术和自动驾驶接管行为的评价研究;在道路与交通设计方面,综述了道路几何和标志标线等的设计评价;在车辆驾驶环境方面,综述了不良气象、路侧景观和交通冲突等驾驶环境对驾驶行为的影响;在道路行车事故研究方面,总结了道路行车事故再现和事故影响因素分析等内容。此外,对驾驶模拟技术进行了应用展望,主要包括特殊人群的驾驶行为特性、智能网联汽车系统的测试及验证、混合交通流环境下的行车安全问题。对未来应对驾驶模拟器的有效性评价、不适性以及二次开发等问题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促进驾驶模拟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路线及路面条件设计阶段的安全性评价仿真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公路横断面数据为型值点,应用multi-quadric插值函数先后拟合出路面单元节点的平面坐标以及高程,并用大量的小三角形单元来逼近连续的路表曲面,从而获得适于行驶动力学仿真的三维路面模型。在ADAMS软件环境下,建立了轻型客车和轿车的整车模型以用于仿真时的动力学解算。研究了轮胎-路面的耦合方法及跟踪路中线的闭环路径控制策略、维持车速的速度控制策略。最后在ADAMS环境下形成了路线-驾驶员-车辆仿真识别系统,通过道路上的运行仿真,获得沿路线上的车辆行驶动力学响应,进而对公路几何线形和路面条件的安全性做出判断以及评价,并以某段二级公路为实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仿真系统对于道路建成后事故多发路段的安全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轴耦合道路模拟试验技术是源于道路试验的先进技术。首先梳理了两者的原理及关系;提出了道路试验与轴耦合道路模拟试验的主要关联路线;提出了道路模拟试验有效性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基于疲劳损伤的道路模拟试验可信度分析方法;总结实际试验关联结果,证明道路模拟试验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就自已在实际道路施工中,对柔性路面摊铺、压实机械的配套,选型与正确使用进行了实质性的研究与探讨.从工程规模、施工方法、施工现场状况、施工工期、劳务人员的组合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进一步对订购使用国外摊铺,压实机械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理论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分析了我国近年来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要求,对编制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研究从探讨道路交通安全系统出发,提出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定义和编制规划应遵循的原则,并给出了规划思路、规划技术路线和规划内容的建议.最后结合城市介绍了规划的实际编制过程.  相似文献   

14.
作为道路环境的组成部分,气候条件与行车安全性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将首先对影响交通的天气气象因素进行分类,然后通过对沪宁高速公路事故资料及相应气象资料的综合分析,统计不同天气条件下的事故分布,从事故原因、形态、时间分布以及严重程度等方面对灾害性天气下的事故特征进行讨论,并初步探讨了不良天气环境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系统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道路破坏的影响因素及悬架参数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徐斌  郑钢铁  范轶  刘强 《汽车工程》2000,22(6):418-422,408
本文建立了一个九自由度线性汽车模型来仿真汽车对路面随机输入的响应,以改进的四次幂定律为评定汽车对道路破坏的指标,分析了装载量、车速以及车身和悬架参数对道路破坏的影响,并对悬架系统的参数进行了优化。为具有道路友好性的汽车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道路设计与交通规划的道路选线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道路设计理论与交通规划理论,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开发道路选线优化模型。该模型是一个费用指向的优化问题,最小化费用目标函数中包括道路建设费用、土方工程费、道路交通诱发的环境污染的不经济费用,OD交通在路网上总走行时间的时间费用等。优化模型首先随机生成新建道路的空间位置候选方案集,并自动设计新建道路的平曲线和竖曲线,计算新建道路的各项工程费用。然后,对变化的路网进行自动拓扑,通过交通量分配得到OD交通在新路网上的走行时间和交通流特征,计算OD交通的环境负荷。最后,在遗传算法中判断候选方案的优劣,直到得到一个最佳的新建道路的空间位置方案为止。  相似文献   

17.
18.
路面对四轮汽车的输入谱矩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鲍警予 《汽车工程》1992,14(1):39-45
通过理论分析,导出了前后轮距不同以及后轮双胎时路面对四轮车辆的输入谱矩阵。与试验数据对比证明,本文提出的模型更为符合实际情况,而且具有很大的通用性,因此可为汽车随机振动及平顺性的的理论分析和试验工作提供了较为合理的谱矩阵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9.
西津西路柳(家营什字)崔(家崖)段是兰州市东西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各种原因,路面病害严重,路面感观较差,面临全面大修。结合已形成的实际情况,分析路基路面病害的主要原因,提出对路基路面的维修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20.
Driving road identification is the key issue of a vehicle navigation system that supports various services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The method for driving road identification is also known as map matching (MM). In spit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M algorithms, limitations still exist in obtaining the positioning data and preparing candidate roads (CRs) that may result in mismatches in some special difficult road configurations such as flyovers and parallel roads. To overcome the limitations, an integrated trajectory-based MM (tbMM) system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trajectory similarity evaluation method. The system can fuse the information from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 (GPS) and inertial sensors to generate the vehicle trajectory that represents the vehicle continuous movement in three dimensions. The elevation data of vehicle and roads are involved to enhance the trajectory-based matching process. Also the method employs an optimized mechanism for generating and maintaining CRs. Using the mechanism, separated road segments in a digital map are reorganized in the form of possible driving roads and the topology among them is guaranteed. Moreover, the CRs are obtained considering all the possibilities in determining the driving road so that the valuable historical information can be effectively reserved to provide more reliable matches in ambiguous situations. The tbMM system was evaluated using a number of real-world vehicle-level test datasets in urban areas in Beijing. Also a comparison test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driving road identification accuracy against existing MM algorith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bMM system can provide reliable matches with about 99% accuracy in all the difficult scenarios and outperforms the existing algorith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