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孙克石 《路基工程》2009,(1):99-100
214国道云南段存在大量路堑高边坡,因边坡地质环境十分脆弱,岩体边坡普遍较破碎,土质边坡降雨入渗后,使工程开挖施工中大量边坡失稳。结合工程实践,总结了不同类型边坡稳定情况,并应用数值计算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节理岩体顺倾边坡五个危险滑面为例,在现场实地调查基础上,对边坡的基本特征和失稳控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前人研究的成果,采用工程地质过程机制分析法、赤平投影法、数值模拟法,对边坡失稳机理和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分析和模拟结果表明:节理岩体顺倾边坡主要在重力、溶蚀及开挖作用下形成危岩,危岩主要受破碎的岩体结构和顺坡向的岩层产状控制,岩溶水的存在进一步破坏了岩体的稳定性,促进了危岩的形成。边坡在开挖过程中坡体内部及顶部均产生了向着临空面方向的拉应力和剪应力。随着开挖工作的继续进行,将促进岩体沿着某一层面的滑移式崩塌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以贵州省某高速公路顺层边坡为例,在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和开挖扰动的基础上,结合离散元软件UDEC,模拟开挖后边坡在未支护及支护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变形特征。结果表明,边坡开挖后,在未支护情况下,会发生沿岩层面的滑移破坏;采用锚索支护后,边坡变形得到了较好控制。根据研究结果,基于边坡变形特征、降雨影响等因素,提出综合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4.
黄发荣  李寿伟  鲍益生 《公路》2002,(10):25-27
金丽温高速公路第十一合同段水碓周石质路堑开挖,应用光面控制爆破技术施工,既保证了边坡内部岩体的整体性,也保持了边坡岩体原有的稳定性,而且不但使边坡坡度满足设计要求,还保证了边坡表面的平整度,减少了边坡防护工程量,在取得良好工程效果的同时,有效控制了爆破引起的岩体冲击波所产生的震动和近距离飞石对桩庄民房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京珠高速公路粤境韶关段路堑开挖后边坡变形破坏实例,介绍了边坡工程地质环境、设计条件、开挖情况及边坡变形破坏形式,为类似边坡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广西某高速公路软岩高边坡开挖为例,针对软岩高边坡工程地质、岩体结构特征、水文地质等,初步判断开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破坏模式,并采用FLAC3D对开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开挖过程中边坡的稳定性,提出适合软岩应变软化理论的岩土体力学参数,为安全开挖软岩高边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万军 《路基工程》2012,(4):206-208
顺层边坡开挖形成大量岩体结构复杂、稳定性差的边坡,在工程开挖及降雨的影响下,出现不同规模的变形失稳现象,严重影响工程建设和运营期间的安全。通过某公路顺层边坡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失稳现象的研究,分析了边坡失稳影响因素,探讨了边坡变形破坏模式。  相似文献   

8.
卸荷岩体力学主要研究卸荷状态下岩体的应力应变及强度特征。文中对卸荷岩体力学的特性及卸荷岩体力学与加载岩体力学的区别进行了分析,通过实例介绍了卸荷岩体力学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采用卸荷岩体力学对边坡开挖进行分析,与实际状况吻合较好,计算结果更能满足工程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以前寒武纪浅变质岩——绢云母石英粉砂质板岩边坡工程实例为背景,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体结构稳定性分析,得出产状为22°∠39°的节理与板理面的交线对边坡稳定不利;在室内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的基础上,利用离散元软件UDEC建立边坡的原始地质模型,对该边坡的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每级边坡开挖完成后的质点速度、位移变化趋势,并与实际位移监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对高边坡开挖和加固过程的安全系数进行计算分析,作出了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贵州某高陡岩质公路边坡在施工期间受到爆破震动的影响,在分别探讨了微震监测和爆破测振原理的基础上,用IMS微震监测设备探索爆破震动下边坡岩体内部微震活动规律,TC4850爆破测振仪研究爆破震动对边坡表面稳定性的影响,两者结合,对施工期的边坡稳定性进行联合控制。结果表明,微震事件集中分布的岩体内部区域对应的岩体表面质点振动速度较大,联合控制可靠性更强,值得在公路工程开挖边坡稳定性监测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挖方施工使处于应力平衡状态的土(岩)体发生变化,影响开挖形成的土(岩)体路堑的稳定性,特别是顺层岩质路堑边坡的稳定性。针对某铁路顺层岩质路堑边坡工点的各种风险因素,首先采用专家调查法及层次分析法对风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与排序,其次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该工点进行整体风险评价,最后结合风险评价准则,提出合理的风险防范对策并再次评估。通过风险防范后,由中等风险降为较低风险,保证了边坡稳定安全。  相似文献   

12.
以新疆省道101线乌鲁木齐—巴音沟公路K79+720~K80+080段岩质路堑高边坡工程为依托,针对岩质路堑高边坡稳定性的复杂问题,在充分分析岩质高边坡赋存的地质背景和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分析评价方法对其研究。采用岩体质量分类、赤平极射投影法、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单元法等,对某路堑岩质高边坡工程实例进行综合评价和集成分析,并对开挖坡角进行优化设计,获得的综合结论被设计与施工单位所采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永宁高速公路的边坡病害,以石壁滑坡为依托,采用数值分析法,对缓倾顺层岩质边坡受主控结构面影响的沿基岩面的平面变形进行数值定量分析,其主要变形模式为岩体的拉裂滑移破坏。其病害是由于坡体不利结构面存在、工程开挖破坏坡脚和大气降雨所致。同时结合极限平衡法反分析,对滑坡各阶段的稳定系数及加固措施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治理措施满足工程实际与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金沙江上游某水电站左岸拱肩槽边坡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边坡岩体的结构特征,利用传递系数法分析边坡开挖后稳定性,并用Geostudio软件的SIGMA模块对开挖后边坡的应力-应变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由结构面切割的2号块体易失稳,开挖后坡脚结构面发育附近出现拉应力集中,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支护与监测。  相似文献   

15.
连云港东疏港高速公路中云台山路堑段最高岩质边坡高194 m,是目前国内高速公路最高的岩质边坡之一。采取工程类比法、赤平极射投影图解法、极限平衡法、楔体滑动分析法、有限元法等多种计算方法对中云台山路堑边坡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综合评价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和楔体稳定性。根据边坡整体和局部稳定计算结果,设计了多层次防护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对边坡进行全方位安全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和现场开挖所揭示的地质信息进行动态设计,保证了超高岩质边坡的稳定性。通车运行6年多来,边坡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广东云(浮)到罗(定)高速公路K3+280~LK3+840段左侧路堑边坡顺坡向结构面发育,岩体较为破碎,边坡开挖导致坡体松弛,发生变形。通过对边坡变形特性分析,运用动态设计法对边坡加固防护措施进行变更设计,保证了边坡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7.
山区路基开挖易形成岩土复合型高切坡,其破坏机制和稳定性分析通常当作单一岩质或土质边坡进行处理,并造成治理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基于岩土复合型高切坡特点,将其破坏模式归纳为上部土体内部破坏、上部土体沿土岩界面破坏、下部岩层平面滑动、下部岩层倾倒破坏四种类型,进而提出了岩土复合型高切坡稳定性分析流程,并通过重庆某主干道山区公路工程算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对边坡进行优化设计的基础上,其稳定性能满足《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焦国木 《路基工程》2020,(3):212-216
以福建省某市政公路龟山高边坡为例,对大型花岗岩质高边坡的地质条件与变形破坏模式进行了分析,并采用赤平投影法和强度折减法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综合性评价。分析表明:受弱、微风化花岗岩岩体与结构面强度控制,该边坡的破坏形式以楔形体破坏与浅层失稳掉块为主;不同优势结构面组合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其中,受D3优势结构面组合控制的边坡稳定安全系数最低。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边坡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坡体开挖、坡面防护、危岩落石防护与动态设计,以确保设计措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现有的路堑高边坡由于当时开挖作业,必然改变了坡体的应力状态以及应力路径;由于卸荷的作用,坡体内部的节理裂隙张开,在开挖边坡面附近的坡体一定范围内形成了松弛区。松弛区内部分危岩体脱离母岩,形成落石。针对广州地铁南沙平高边坡施工过程中引发的落石进行计算分析,对比考虑坡体植被阻尼作用条件下与未考虑坡体植被阻尼作用落石运动状态、停留位置、运动时间和速度特征以及与坡面碰撞等,并采用柔性支护方式拦截落石。结果表明:植被对落石阻尼作用明显;柔性防护措施有很好的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