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成都地铁岩土工程勘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建强 《隧道建设》2008,28(1):34-39
针对成都地区特殊、复杂的地质条件,结合地铁工程的特点,通过分析地铁工程建设中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分析地铁岩土工程勘察的重点和难点,合理选用地质调查、钻探、井探、物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勘察技术。同时对设计、施工、监测等提出合理、可行的工程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浅议地质综合勘察在金洞隧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大隧道地质条件比较复杂,采用综合勘察和综合分析地质资料的方法,使勘察资料更加完善,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地质资料和参数。  相似文献   

3.
《中外公路》2021,41(3):4-7
为应对山区地质复杂区公路勘察效率低、安全风险高的局面,探讨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公路不良地质判识技术框架、应用方法。首先系统介绍无人机技术原理及其优势,并探讨无人机遥感不良地质判识的流程方法。以现场案例为基础,重点介绍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判识中的应用。结果表明:(1)利用无人机遥感进行勘察精度较高,相比于人工勘察可降低安全风险,提高勘察效率,提升数据时效性及可靠性;(2)可快速构建三维模型,突破传统二维不良地质体解译技术,提升了不良地质识别精度;(3)利用构建的不良地质体三维模型,可对不良地质体的空间特征进行量测,为方案的选择与处理提供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4.
《驾驶园》2019,(12)
桃子垭隧道不良地质发育,勘察中运用综合勘察技术,做到了点线面结合,取得了详实的基础地质资料,查明了隧道地质条件。施工揭露的地质情况与勘察成果基本一致,说明综合勘察技术在复杂地质隧道勘察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瞬态面波技术在高边坡地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述了多道瞬态面波法的原理及数据解释,介绍了该技术在广梧高速公路沿线高边坡地质体进行勘察,并结合钻探资料对各高边坡地质体完整性、稳定性等进行了综合评价的实例,说明这种勘察方法在高边坡地质评价中的良好效果。对此类勘察任务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城市地铁沿线地质条件变化较大、现场勘察难度较大的特点,引入地质3D数字建模技术,进行城市地铁沿线地质条件分析方法的探讨。以北京市在建地铁8号线二期南段为例,进行地质3D数字建模技术的应用,应用结果表明在城市地铁跨越多个地貌单元条件下,所提出的分析方法能够较全面地分析复杂的地质规律,进行合理的地层条件统一划分。为地质条件复杂的北京地铁8号线二期南段施工设计提供了便捷的参考依据,同时也为一般性的城市地铁沿线地质条件分析工作提供了一种弥补性方法层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隧道瓦斯突出风险是瓦斯隧道勘察的一个关键问题。针对坪子上瓦斯隧道勘察阶段与施工阶段对瓦斯特征测试的差异,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煤层分布等方面对其差异性进行综合分析,得到以下结论:①隧道开挖后地层与勘察资料基本相符,勘察阶段对坪子上隧道瓦斯储藏特征进行的分析基本有效。②由于隧址区地质条件复杂,导致煤层推算位置与实际位置有差异。③瓦斯隧道施工过程中定期验证地质资料,实施动态施工,结合超前地质预报可有效规避隧道瓦斯突出风险。  相似文献   

8.
结合广州地区已建和在建的数条地铁线路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点,针对含断裂带、残积土、软弱土、溶洞、“红层” 及上软下硬等特殊地层,总结分析在这些复杂变化地质条件下盾构施工风险及主要的风险控制技术,为今后地铁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及指导。  相似文献   

9.
复杂地质地区深埋长隧道建设过程中,由于对地质情况勘察不清楚,风险难以控制。常规的地质勘察工作又费时费力,影响工程进度。地、空协同时频域电磁探测技术作为航空电磁法的一种新型设计方案,勘察深度大、效率高,对于工程建设前期和中期需要快速实现地质勘察的深埋隧道是一种理想方法。本文通过对西南某深埋特长隧道进行地、空协同时频域电磁法勘察隧道围岩中不良地质体的应用研究,较为详细的查明了隧道轴线地质情况,解译了不良地质体的位置和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地、空协同时频域电磁探测技术在深埋长隧道地质勘察应用中是有效的,既能缩短勘察设计阶段资料搜集的时间,又能查明不良地质体的基本情况,还能控制工程勘察设计成本,体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由于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工程中勘察、设计、施工等方面存在大量的风险因素,其不确定性、复杂性都增加了风险分析的难度,一般的风险分析方法不能较好地评估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工程风险。本文提出了基于模糊综合分析的地铁隧道盾构施工风险评估方法,以初步统计的地铁隧道盾构法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数据和专家调研数据为基础,首先构建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的风险清单,然后采用模糊对数概率和模糊对数损失率的概念对风险事件进行定量分析,再求出风险事件的风险值及风险等级隶属度,最后确定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工程的总体和每个风险事件的风险等级,该方法的结果与上海市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风险水平现状相一致评,其结果可为下一步风险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地铁浅埋暗挖工程施工中的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振飞 《隧道建设》2006,26(5):97-100
由于地铁工程项目具有一次性、投资大、周期长、要求高等特点,而施工过程是在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进行,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各样的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并引发工程项目的控制目标不能实现的风险。通过对北京地铁五号线崇文门-东单站区间隧道施工中风险的识别、分析和应对措施,有针对性地对地铁浅埋暗挖工程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赵德刚 《隧道建设》2013,33(7):552-556
地铁工程是百年工程,工程风险防控不仅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建造,且关乎到投资的合理回报。采用系统分析研究方法,对深圳地铁9号线工程的市场风险、资源风险、工程风险、管理风险、资金风险、外部协作配套条件风险进行系统性分析,提出了工程组织管理措施及技术措施等工程风险防范措施,对重大地质灾害、危险边坡、重大管线改迁、交通疏解风险控制等重大风险进行了专项风险控制方案对策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国内其他轨道交通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高爱林  金淮 《隧道建设》2010,30(5):513-517
针对北京某盾构扩挖车站的初步设计,结合车站周边环境、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开挖步序、结构自身受力转换等,分析了施工中可能存在的致险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风险处理对策,从施工关键部位、关键施工工序等方面,分析了监控量测实施重点,为今后类似工程在风险分析及管控方面起到了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成都地铁中医学院站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海勇  石达强 《隧道建设》2011,31(5):559-565
为确保复杂环境下地铁车站的施工安全,以成都地铁中医学院站“站桥合一”模式及深基坑盖挖施工为例,总结地铁车站施工的安全风险类型和风险应对措施,并对措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及风险应对策略进行探讨。对地铁建设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思路提出以下建议:1)充分理解地下工程施工是“维持和构建稳定的过程”;2)工程建设风险具有阶段性,针对不同阶段应有相应的预案和处理措施,若前阶段的风险未处理或处理不当,将会演变为施工阶段的风险;3)风险源及风险因素的辨识和消除是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4)认识到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不同风险应对措施将对风险控制产生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书磊  管攀峰  丁国胜 《隧道建设》2020,40(Z1):258-265
冻结法联络通道工程是自身风险工程,为弥补联络通道冻结法工程施工之前(前期阶段)风险管控方面的缺失,以风险管控为主线,从工程技术角度对联络通道冻结工程的风险源识别与风险等级评价进行分析,提出减小或规避联络通道冻结工程风险的技术措施,包括: 1)合理选择联络通道的位置,尽量避开重大环境风险和工程地质风险; 2)适当增加联络通道处钢管片的数量,增强隧道结构整体强度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3)对联络通道前后一定范围的隧道管片背后进行二次注浆,适当加固地层; 4)优化联络通道及泵站的结构尺寸,以利于冻结施工; 5)合理进行冻结法加固专项设计,避免出现冻结薄弱面。  相似文献   

16.
雷升祥  黄明利  谭忠盛 《隧道建设》2022,42(10):1663-1676
为探究城市地下大空间施工过程中事故发生的风险规律和演变条件,采用工程调研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城市地下大空间建设风险特征与分类研究,并通过理论分析对城市地下大空间工程进行风险评估研究。通过工程案例分析,提出城市地下大空间的定义,将其分为新建明挖单体地下大空间、新建暗挖地下大空间及网络化拓建地下大空间; 将城市地下大空间风险源分为地质、环境、勘察设计、施工及管理因素等,并建立了基于数据库的施工风险源识别方法; 揭示了城市地下大空间施工风险独有的特征: 动态演变性、耦合放大性和高风险性;按照风险的表现形式对城市地下大空间风险进行系统分类。最后,基于指标体系法理论,提出了一种针对城市地下大空间工程的风险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夏润禾 《隧道建设》2013,33(9):751-756
工程保险是一种先进的风险转移方法,大型铁路项目建设具有投资大、技术复杂、建设工期长、涉及范围广等特点,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大了施工技术的难度和建设的风险性,给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带来了挑战。文章以我国首条在建最长的山区高速铁路贵阳至广州铁路为工程背景,介绍了工程保险能规避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从而达到减小损失、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通过介绍大型铁路项目的案例,对工程风险管理进行了阐述和总结,并就这种方式下的风险管理提出了保险索赔管理的6个方面建议和对策,旨在更好地利用工程保险做好大型铁路项目工程风险管理,切实提高利用保险转移风险的效率,降低施工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铁区间隧道马头门工程综合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斌 《隧道建设》2012,32(2):201-204
地铁隧道马头门既是隧道结构的薄弱环节,也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结构受力转换的关键环节。在马头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开设马头门时出现拱顶坍塌等工程事故。通过总结北京地铁区间隧道马头门工程施工经验,分析了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周边环境、施工竖井设置位置等因素对地铁区间隧道马头门工程施工风险的影响,系统地总结了降低马头门工程风险的综合施工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广州地铁三号线北延段岩溶处理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广涛 《隧道建设》2009,29(1):61-64
岩溶地质对地铁盾构隧道、明挖结构的施工以及建成后运营的维护都有较大影响。广州地区地铁施工在岩溶地质条件下,根据地质情况划分高、低风险区,高风险区范围岩溶、土洞必须进行填充处理。以广州地铁三号线北延段的岩溶处理设计为例,根据具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详细介绍岩溶处理的目的、原则、措施、施工注意事项及检测标准等内容。岩溶处理具体措施分盾构区间地段和明挖结构地段2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