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吴宏  王亚森  方雄伟 《船舶》2015,(5):105-109
船舶驾驶室是船舶航行指挥控制的核心部位,是一个高度人机交互的位置,对驾驶室进行人机环境设计是减轻驾驶室人员压力、保障航行安全的重要手段。在驾驶室人机环境设计中,涉及视野视线、窗户、通道、设备外形等多种设计变量,变量之间又存在相关联系。目前在国内尚缺乏对驾驶室人机环境设计流程的专门研究,文章在对国内外规范整理后,归纳出一种驾驶室人机环境设计流程。并以测量船为例,使用GB/T 10000-88的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进行了符合站姿和坐姿使用条件的驾驶室布置设计、设备尺寸要求及工作环境设计。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及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航运市场日益繁荣,航行安全对船舶了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随着船舶逐渐向大型化、多样化、特种化发展,由于船舶结构、通航环境日益复杂等造成了了望的更加不足,同时由于人性化管理对船员在了望过程中的工作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前提下,设置船舶第二驾驶室,在特定水域辅助驾驶室值班了望的理念应势而生。本文就设置船舶第二驾驶室做出探索,对其设置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引出船舶第二驾驶室模型、设置位置、设施配备等要求,进而就设置可行性展开论述,得出增设第二驾驶室将为保障船舶安全航行和人命安全发挥重要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拖轮主要用于拖带没有自航能力的船舶和浮体,或辅助大型船舶进出港口。拖曳设备往往布置在拖轮主甲板上的尾围壁上,且拖带力较大,对其支撑结构要求较高。通过加强的围壁结构应能满足使用和安全要求。本文运用有限元方法对拖钩支撑结构进行分析,分析了建模范围,载荷和边界条件的施加。运用Patran/MSC.Nastran软件对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并对计算结果分析,验证构件强度满足相应规范的要求,此方法适用于拖轮尾拖钩支撑结构局部强度校核。  相似文献   

4.
320000t超大型油船的一人桥楼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当今船舶正朝着高智能化、全自动化、操作简易化等方向发展,驾驶室一人操纵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结合320000t超大型油船的一人桥楼设计,着重介绍驾驶室视线要求、各监测控制站的布置以及规范或规则对一人桥楼布置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陈胜兰 《船舶》2011,22(6):1-5
介绍了巴拿马运河的航运和地理位置,运河对通航船舶的吃水限制和尺度限制,以及运河对通航船舶视线和布置的要求等,并简要介绍了巴拿马运河扩建工程。同时通过驾驶室视线图送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更清晰地阐明了规范要求。对规范规则的解读,以期给巴拿马级船舶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亚森  邓勇智  方雄伟 《船舶》2019,30(3):132-138
舰桥包括驾驶室、桥翼区域及其安装设备,是舰船执行航行指挥的核心部位。其整体设计包括对驾驶室位置、布置、涂装等设计,也包括对驾控台及相关设备的要求设计。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规范的整理,结合舰船任务特点,从航行任务设计、人机环境设计、信息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并结合虚拟仿真计算和半实物模型评估对设计进行验证,论述了一种完整的舰桥整体设计和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7.
1《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对船舶驾驶室视线的规定 1.1规则内容《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以下简称《公约》)2009年综合文本第1部分第5章第22条对船舶驾驶室可视范围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8.
码头附属橡胶护舷的设计对船舶靠离泊作业的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在码头工程的通航安全评估中应对其选型的合理性和布置的适应性进行论证。橡胶护舷的选型不仅要满足一定的力学性能标准,平面布置更要满足一定的竖向与横向布置原则,以兼顾不同类型和大小的船舶靠泊要求,并有效保障船舶和码头的安全。文中的研究对码头附属橡胶护舷配置的合理性评估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蓄电池作为船舶运营的必备电源,在船舶电气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蓄电池设计也是船舶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船舶蓄电池的选型和布置也受到相关人员的关注。文章从设计着手,介绍船舶蓄电池的特点与分类,阐述船舶蓄电池的容量计算方法,并以各大船级社规范为基础,详述了船舶蓄电池的布置要求,分析船舶蓄电池在选型和布置上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SOLAS对船舶双层底布置要求,分析了该要求的适用范围和双层底布置要求的内容,对因故不能满足船舶双层底布置要求的区域,给出了规范要求的底部破损稳性核算的一般步骤。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在进行双层底布置和破损稳性计算中应注意的事项。同时,为了保证船舶的安全性,对船舶分舱布置设计提出了若干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载人潜水器在母船上系固时的安全性是7 000 m载人潜水器母船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准确预报载人潜水器在母船上系固时受到的作用力,对于潜水器系固装置的设计及系固安全性评估至关重要。根据耐波性理论,针对潜水器搭载母船的实际线型和航行海域情况,提出了基于搭载母船耐波性预报的潜水器系固时受力的简便计算方法,该方法可以计算不同海况时的受力情况,能适应潜水器不同存放或维修工况下系固设计的需要,具有较好的工程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朱兵  翁爽  孙和峰  吴小康 《船舶工程》2020,42(S1):382-384
航行安全入级符号越来越多地受到船东青睐,挪威船级社的NAUT系列入级符号在航行安全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NAUT-OC和NAUT-NAV两种入级符号,结合40万吨和32.5万吨两型超大型矿砂船的实船应用情况,对两种入级符号在桥楼视野、工作站配置、电源供应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望今后对该类航行安全入级符号的实船应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冯明初  王中 《船舶工程》2006,28(3):78-81
文章描述了一个3D几何模型的快速建立方式,它适合舰船的安全评估.模型建立在OPENGL基础上.该快递建模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建立船体型线模型、总布置模型和主要纵向结构模型.开发出的模型与舰船安全评估的其他应用程序(如静水力计算、总强度分析等)集成起来,可以评估破损舰船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深水油气田的开发推动了深水浮式平台技术的发展,目前已有三类深水浮式平台在国外深水油气田开发中得到应用,Spar平台是其中的一种。随着我国南海深水油气资源的不断发现,提出了对深水浮式平台技术的需求。南海深水气田是在中国南海深水海域发现的第一个深水气田,为了验证深水桁架式Spar平台在南海深水气田开发中的可行性,我们对深水桁架式Spar平台设计技术进行了研究,Spar平台上部设施、设备总体布置也为主要研究内容。本文介绍Spar平台的发展历程,研究了Spar平台上部设施、设备总体布置方法,以及Spar平台上部设施设备的布置应考虑的要点,以供本领域研究设计人员了解参考。  相似文献   

15.
胡小林 《船舶工程》2017,39(S1):212-217
饱和潜水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潜水技术发展的最高技术,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在水下大深度救援、海洋施工与作业、海洋科学考察以及军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国内部分设计院所及船厂也都先后开始了饱和潜水支持船的设计研究及建造。饱和潜水系统复杂,控制精密,其系统的安全性直接决定了水下工程的成败,决定了潜水员的生命安全。文章以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145m饱和潜水支持船设计为例,首先简要介绍了该船饱和潜水系统的组成及布置,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需要为饱和潜水系统提供支持的各种系统的设计情况,使得饱和潜水系统与母船各系统和谐地融为一体。希望本文的内容能为饱和潜水系统的自主研发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杜磊 《中国海事》2013,(1):39-40
引航员登离船装置是引航员上下船舶的重要通道,关乎到引航员和船员的生命安全,因此越来越引起港口国当局的重视文中根据2012年7月1日生效的IMO关于引航员登离船装置的最新要求,对引航员登离船装置的PSC检查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鱼道进口布置方式直接影响鱼道的诱鱼效果和过鱼效率。以临淮岗枢纽为例,通过构建二维宽浅河道水流流场数值模型,对典型工况下枢纽下游河道流场进行精细模拟,并结合河段鱼类分布的水声学调查结果,对3种不同鱼道进口布置方案进行比选。结果表明:临淮岗闸门下游左右岸流速满足鱼类适宜条件,且靠近鱼类聚集区域,均满足鱼道进口布置条件,可综合考虑经济效益、施工难度、工程安全性等确定布置方案,并建议相应调整闸门运行方案。  相似文献   

18.
船闸侧墙廊道闸室明沟消能工布置及消能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闸室内船舶所受系缆力大小及停泊安全。利用局部模型,在恒定流情况下,对侧墙廊道闸室内布置单明沟机加槛、双明沟及三明沟消能工充水过程进行试验研究;分析和比较各明沟形式的剩余比能、动能及流场分布,综合评判各形式明沟消能工的消能特性,并在整体模型上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明沟形式比较,三明沟布置消能效果最优。双明沟消能形式较单明沟消能水体增大较多,消能工布置灵活,消能空间大,水流分布亦较单明沟更为均匀,在减小闸室内横向水流对船舶作用力方面较单明沟形式优越。因此,综合比较,双明沟消能效果较单明沟要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