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石油等能源价格的飞涨,燃气消耗量正在不断扩大。在过去10年中,石油需求量每年平均增长1.7%,LNG需求年增长率则为7.4%,LNG需求量增长速度比石油快4倍多,而且在过去27年中从未出现过增长率下降趋势。据美国能源部估计,到2025年,世界天然气年均消费量将达到151万亿立方英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10月8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液化天然气(LNG)价格达到了461 3元/吨,突破去年"气荒"时创下的高点(4400元/吨)。价格飙升的背后,是今年前8个月,中国天然气进口增速近40%,中国需求的猛增成为推动市场上行的最重要因素。LNG市场热潮涌动,LNG运输船和LNG动力船也受到热捧。LNG运输船仅上半年订单数量就超过2017  相似文献   

3.
《水运文献信息》2007,(12):1-1,3
随着石油等能源价格的飞涨,燃气消耗量正在不断扩大。在过去10年中,石油需求量每年平均增长1.7%,LNG需求年增长率则为7.4%,LNG需求量增长速度比石油快4倍多,而且在过去27年中从未出现过增长率下降趋势。据美国能源部估计,到2025年,世界天然气年均消费量将达到151万亿立方英尺。现在,不少国家已经着手采取各种措施用燃气替代石油,原本燃气基本自给自足的英国等欧洲国家和美国也由于国内燃气产量减少而不得不扩大燃气进口量。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内市场对清洁能源的需求越来越旺,天然气的使用量在不断增加,液化天然气的进口贸易也更加频繁。国内各大石油公司纷纷开始大量建设LNG终端。为快速抢占市场份额,降低LNG接收站建设成本和审批难度,需要利用新技术。浮式LNG接收终端应用了FSRU技术的最新成果,能较大幅度地降低建设成本,缩短建设周期,现已逐渐在国内LNG工程技术领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LNG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艇》2007,(8B):14-14
据瑞士银行报告称,2005-2010年全球液化石油天然气产量将以年均7.4%的幅度增长。根据《京都协议》的规定,到2007年年底石油提炼厂烟囱将被禁止冒出明火,LNG和LPG的产量将同时大幅度提高,其中增产LNG的地区包括中东地区和西非国家。瑞士银行认为,日本、韩国和中国等亚洲国家都将是进口LNG有增无减的国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受供求关系、成本压力以及欧债危机等诸多因素影响,世界航运市场遭遇有史以来最困难时期。有专家称,航运经济处在低谷的时间可能还将持续四至五年,航运企业应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然而,LNG这一可替代石油的新型能源的异军突起,以及中国对LNG的大量需求能否为中国航运尽快走出低谷助一臂之力?众所周知,与传统柴油相比,LNG更加清洁环保,在具备良好环境效益的同时也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在使用和日常维修保养成本问题上,LNG发动机  相似文献   

7.
世界液化天然气船舶市场研究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王艳 《中国航海》2007,(2):61-65
随着天然气资源的发现,天然气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液化天然气(LNG)贸易也随之快速发展。在全面分析研究世界天然气需求的现状及发展、世界LNG需求的现状及发展、LNG贸易量发展趋势、世界现有LNG船队结构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通过对LNG出口国在建拟建生产线、现有LNG船舶订单的分析,预测未来世界LNG船舶的需求,结合世界LNG船舶的建造能力,分析LNG船舶市场的供需平衡,提出中国应扩大LNG船舶建造能力。  相似文献   

8.
白雪梅 《船艇》2000,(12):28-29
由于世界各国(地区)对LNG需求不断上升,其海运量已达到空前水平。1999年世界LNG海运量比上一年上升10%,达到1244亿立方米,其中亚洲回升8.4%,达到922亿立方米,欧洲上升7.3%,达到275亿立方米。据预测,1999—2010年LNG海运量至少要增长38%,达到1720亿立方米。目前,全球LNG船队共拥有船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对二氧化碳减排的关注,天然气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在低碳经济的要求下,随着国际LNG(Liquefied Natural Gas)市场需求的逐步回暖,LNG贸易量也会持续增加,LNG船舶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在全面分析研究世界天然气需求现状及发展、世界LNG需求现状及发展、世界现有LNG船队结构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预测未来世界LNG船舶的需求,结合世界LNG船舶的建造能力,分析LNG船舶市场。现阶段,我国各大船厂积极研发LNG船的建造技术,扩大我国LNG船的建造能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回顾2021年,在供需两端共同作用下,全球LNG贸易量呈增长之势,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LNG进口国.LNG需求旺盛,进而带动LNG航运需求增加,LNG船即期租金得到有力支撑.展望2022年,LNG贸易需求将继续增长,但高企的LNG即期运价不具备可持续性,较高的即期租金和偏紧的运力供应将引导市场倾向于达成更多定期运...  相似文献   

11.
国内动态     
<正>首艘中国籍LNG运输船投运9月15日,第一艘中国制造的、悬挂中国国旗的3万立方米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海洋石油301"实现第一笔租赁,开启了国内LNG短程运输业务"国船国造,国货国运"的新时代。"海洋石油301"隶属于中国海油海油发展,于2013年11月8日在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由海油发展采油公司负责项目实施。该船设计符合中国船级社《绿色船舶  相似文献   

12.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普及,能源结构中液化天然气的比重逐渐超过了煤炭和石油,成为工业和生活的主要能源。液化天然气需求的剧增对其运输和存储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海上液化天然气运输的主要途径,LNG船舶的研究和开发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LNG船的瞬时泄漏原因和扩散过程,应用数学模型对瞬时泄漏和扩散过程进行建模与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3.
观察     
新兴市场推动亚洲LNG进口 亚洲是全球LNG需求增长的支柱,其中东南亚新兴市场是推动LNG进口增长的主要力量。自2011年该地区开始进口LNG以来,每年LNG需求已超过4000万吨,约占亚太LNG总需求量的13%。预计到2025年,东南亚对LNG的需求增量仅次于中国。  相似文献   

14.
<正>6月3日,在第26届世界天然气大会上,IHS能源咨询公司发布研究报告显示:天然气及LNG作为运输燃料将显著增长,中国市场将成为全球LNG市场持续增长的关键。IHS副主席、著名能源专家丹尼尔·耶金出席报告发布会。这份题为"LNG运输:撼动石油地位"的报告认为,到2030年,天然气作为运输燃料将取代超过150万桶的石油日需求量。报告显示,全球卡车石油消耗量和小型车消耗量几乎相当,不过,卡车使用其他燃料要更省钱一些。而且卡车更新换代较快,应用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Bit Viking”号成品油船在2011年度可以说十分抢眼.它是世界首艘由重燃油改装成LNG燃料的成品油船.也是除LNG船之外以LNG为动力的最大商船.船东为挪威Tarbit航运公司,运营商为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主要在挪威海岸运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LNG航运市场出发,分析LNG船建造市场的总体形势和发展趋势,重点分析2014—2018年全球LNG船需求,为相关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2011年以来,尽管世界LNG海运量和LNG船运费都出现小幅下滑,但LNG船建造市场却持续活跃,反映了船东对未来一段时间LNG船需求的乐观预期.  相似文献   

17.
中国LNG进口图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于2006年开始进口LNG,进口量逐年增长,成为拉动全球LNG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2013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三大LNG进口国.未来随着我国天然气需求的增长,LNG进口量将继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8.
天然气是最有希望取代石油的绿色能源,其贸易渠道主要包括管道天然气运输和液化天然气(LNG)运输两种。由于管道天然气受地域限制较多,随着近两年页岩气开采技术取得突破和新兴市场经济能源需求的增加,液化天然气运输在国际天然气贸易中的份额越来越大,为LNG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研究了2014年以来全球和中国LNG市场发展,基于全球LNG供需情况,分析了LNG市场发展对于LNG产业链的影响,并对中国造船企业实践转型升级,进军LNG产业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崔燕 《中国船检》2015,(3):89-90
2014年12月18日,欧洲首个LNG标准罐式集装箱项目,在历经9个多月顺利运行后,成功突破1000箱充装记录。一种既安全又灵活的运输方式有望打破LNG贸易的高成本壁垒。随着中国对天然气需求的不断增加,液化天然气(LNG)成为有限的两个天然气进口选择之一。自2008年以来,中国LNG进口年均增速38%,到2014年中国LNG进口量达1989万吨。未来中国LNG进口规模仍将大幅增加,到2020年进口量可达3000万吨。目前,中国沿海接收站包括运营和在建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范围内环保规范的日渐完善和排放标准的日益严苛,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LNG的需求迅速增长,LNGC-FSRU、FLNG、LNG动力船、LNG加注船等的需求也随之增长,因而不可避免的会出现LNG货物在船与船之间的输送问题,LNG船对船输送系统正是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本文以实船项目为基础,详细的介绍了LNG船对船输送系统的组成及其在大型LNG-FSRU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