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双轴或多轴驱动汽车,在其轴间设有轴间差速器。一般轴间差速器多采用行星齿轮式,而本田CR-V汽车的后差速器总成上还装有轴间转矩分配装置。该装置在汽车正常行驶时实施两轮驱动(前轮);当行驶过程中前轮开始滑转时,通过对后差速器内离合器进行液压控制,自动实施四轮驱动模式。增加驱动力。  相似文献   

2.
现代轿车的前轿与后轿之间装设了轴间中央差速器,奥迪车所采用的为格力森公司设计的新型的托森差速器,详细介绍了奥迪用的托森差速器的结构,分析了汽车直线行驶状态和汽车转变行驶状态下托森差速器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同时简要介绍了托森差速器的锁紧系统。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Audi牌轿车外形为基础,AudiA4轿车为主线,通过对Audi轿车外形总体评价、造型与生产工艺的关系及车身尺寸比例3个部分,深入地阐述了Audi轿车外形设计的发展过程和造型特点。第1部分通过图片展示,着重解释了车头、车尾、前照灯、尾灯及侧围特征线的设计意图;第2部分通过车型对比,探讨车身各部分活装件装配工艺与造型之间的关系;第3部分对Audi轿车外形演变进行了总结,并预测了外形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正双联驱动桥重型车在行驶中,由于轮胎气压或满载轮荷不同会造成轮胎动力半径不同,如果两驱动桥1∶1刚性机械传动,便会产生运动干涉造成较大的寄生功率,并使轮胎严重磨损,因此在2个驱动轴中间安装桥间差速器,有利于转向并消除运动干涉。桥间差速器差速不差扭,两驱动桥的驱动扭矩不相等时转速不同。桥间差速器通常装配有机械闭锁装置,当闭锁后则桥间差速器不起作用,两驱动桥1∶1刚性机械传动,主要是提高工程车辆在泥泞路面上的  相似文献   

5.
一、马自达323LX轿车摩擦片式差速器无法锁止故障现象一辆马自达323LX轿车行驶在泥泞的陡坡上,出现后桥一侧车轮打滑,汽车无法行驶的现象。故障分析与排除该车装置有摩擦片式差速器。它是普通锥齿轮差速器的变型,是通过增加差速器内的摩擦力来实现差速器锁止(即防滑)目的。为了增加差速器的内摩擦力,在半轴齿轮和差速器壳之间装有主从动摩擦片和推  相似文献   

6.
刘豫微  吴社强 《专用汽车》2000,(2):16-18,20
在全轮驱动的汽车上设置带轴间差速器的分动器,可使汽车各轴转矩分配接近其轴荷分配,从而有效地利用各轴的地面附着条件,充分发挥汽车的动力性。带轴间差速器的分动器还具有差速功能,以避免汽车行驶中的功率循环,使各车轮运动协调。  相似文献   

7.
输出轴2如图698所示。输出轴2上有:测量变速器输出转速的靶轮和5、6、倒挡的滑动齿轮,输出齿轮。用于与差速器接合的这两个输出轴经相应的输出齿轮将扭矩传递到差速器。倒挡齿轮轴如图699所示。倒挡齿轮轴:倒挡齿轮轴改变了输出轴2的旋转方向,也就改变了差速器主减速齿轮的旋转方向。倒挡齿轮轴与输出轴1上的1挡/倒挡公用  相似文献   

8.
双轴或多轴驱动的汽车,在其轴间设有轴间差速器。一般情况下多用行星齿轮式,因这种差速器通过两半轴输出的扭矩之比基本上是定值,当遇到前、后驱动轮与路面之间的附着条件相差较大时,简单的齿轮差速器将不能保证汽车得到足够的牵引力。此时,只是附着较差的驱动轮高速滑转而汽车却不能前进。而本田CR-V轻便式小汽车的后差速器总成上装有轴间扭矩  相似文献   

9.
轿车差速器模糊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正宇 《汽车技术》1995,(4):7-11,42
将模糊优化设计方法应用于轿车差速器设计中,利用模糊优化理论,较全面地分析了影响轿车差速器圆锥齿轮传动的各因素的模糊性,建立了以轿车差速器体积最小为目标的模糊化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10.
奥迪公司在1年内更新了所有车型,这是从Audi 100型轿车开始换代的。1990年12月21日在奥迪公司的Neckarsulm汽车厂,当第1 090 405辆C3型Audi100轿车最后一辆驶下装配线时,该型轿车便宣告停产。取代的是经过全面改进的C4型Audi100系列车型。该车装备新开发的2.8升V6发动机,兹简介如下: 新型V6发动机排量为2771ml,输出功率128kW(174PS)的紧凑型V6发动机,图1为其  相似文献   

11.
奔驰S320轿车ABS系统车速传感器共装有3个,如图1,分别装在左前轮、右前轮以及后轮差速器上。即前轮各有1个传感器,而后轮共用1个传感器。它借助感应线圈,通过检测轮毂的脉冲齿轮以获得转速值,从而产生磁场的交流电压信号,然后再输入到ABS的ECU中去。  相似文献   

12.
家用汽车与它的四个轮子作为一个整体,在没有打滑的情况下,彼此之间是遵守"同动"效应的,四轮之间的差异只在于运动快慢,即变化的转速比。差速器提供的不限制的转速差远超正常行驶需要,带来了汽车驱动轮单侧空转的弊端并无解。为了解决此种弊端,差速锁直接锁死差速器帮助车子脱困。差速锁不去解决差速器多余转速差,而是关闭差速器消除全部转速差,原理上就走错了方向,这使得它无论采取怎样的工作方式,都很难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而半开放式差速器,在差速器基础上砍掉多余的转速比,原理上这才是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正确使用方法 ①车辆通过泥泞或不良路面需使用轮间差速锁时。应在车辆处于停止状态时,踩下离合器踏板,并按下驾驶室内的轴间差速锁开关,当轴间差速器接合后,差速器跷板开关下指示灯将点亮。②轮间差速锁安装在驱动桥壳内,靠近主减速器。使用轮间差速锁时,也是先踩下离合器踏板使离合器分离,然后按下驾驶室内的轮间差速器跷板开关即可。但是在使用轮间差速器时,车辆绝对不  相似文献   

14.
输出轴2如图698所示. 输出轴2上有:测量变速器输出转速的靶轮和5、6、倒挡的滑动齿轮,输出齿轮.用于与差速器接合的这两个输出轴经相应的输出齿轮将扭矩传递到差速器. 倒挡齿轮轴如图699所示. 1 图699倒挡齿轮轴 倒挡齿轮轴:倒挡齿轮轴改变了输出轴2的旋转方向,也就改变了差速器主减速齿轮的旋转方向.倒挡齿轮轴与输出轴1上的1挡/倒挡公用齿轮、输出轴2上的倒挡滑动齿轮相接合.因此最终在输出轴2上可传递5、6、倒挡.  相似文献   

15.
双轴或多轴驱动的汽车,在其轴间设有轴间差速器。一般情况下多用行星齿轮式,因这种差速器通过两半轴输出的扭矩之比基本上是定值,当遇到前、后驱动轮与路面之间的附着条件相差较大时,简单的齿轮差速器将不能保证汽车得到足够的牵引力。此时,只是附着较差的驱动轮高速滑转而汽车却不能前进。而本田CR-V轻便  相似文献   

16.
电动轮驱动的轿车取消机械式差速器后,使得各车轮运动状态相互独立,为保证车辆行驶中各车轮的转速协调,必须解决差速技术问题。文章介绍了采用电动轮驱动的轿车实车差速性能试验的过程,表明电动轮控制器可适应转向行驶和车轮半径不等引起的差速工况,实现很好的差速性能,指出该电动轮控制器可以在各种工况下实现良好的自适应差速性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在立式加工中心上采用电永磁夹具加工多品种圆柱齿轮壳及轴间差速器壳的柔性化设计及应用。针对多品种圆柱齿轮壳及轴间差速器壳的零件特点、加工要求、定位方式以及传统立加气动夹具的现状和缺陷,设计了柔性化高的电永磁夹具,夹具结构简单,换线时间短,维修方便,操作简单,解决了传统气动夹具在多品种圆柱齿轮壳及轴间差速器壳加工存在的柔性化差、零件易变形,故障率高,换线麻烦等缺陷,在大批生产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壳类零件上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四、传动系统AudiA6(4A)的传动系统与Audi A7(4K)几乎是一样的,与B9系列车型(比如Audi A4(8W))、AudiQ5(FY)以及AudiQ7/SQ7(4M))有很多共同点。Audi A6/A6 Avant(4A)只提供自动变速车型。前轮驱动车最大发动机扭矩可达400N·m。根据发动机型号以及用户需求,可配备下面的全轮驱动形式:quattro,配备有ultra技术;quattro,配备有自锁式中间差速器;quattro,配备有运动型差速器。  相似文献   

19.
田越 《汽车杂志》2004,(11):104-109
越野车重心比轿车要高.如果轮胎的抓地力很好的话,在高速急转弯的时候的确比轿车容易造成翻车。因此对越野车来说,转弯半径设计和方向盘的转向比例大些会更安全。另外,诸如轿车一样的高速转弯和高速甩尾动作也要十分小心,同样是因为重心较高的原困,还有,没有中央差速器的分时四驱车在4H挡时因为轮胎被迫以同样转速驱动,急转弯时也有可能因紧急制动而导致翻车。  相似文献   

20.
主动控制式限滑差速器结构分析及其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电液式、电磁式和电机式主动控制限滑差速器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以内摩擦转矩(限滑转矩)、锁紧系数、转矩比、差速器效率、差速器传动效率等性能参数来综合评价主动控制式限滑差速器的性能.推荐采用限滑转矩与左、右半轴转速差关系曲线来表征基本限滑性能;采用锁紧系数和转矩比时间历程曲线来表征动态限滑性能;采用锁紧系数、转矩比分布直方图对限滑性能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