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概 述 新建八达岭过境公路又名“新建昌平至八达岭公路”,起于昌平县十三陵道口,止于延庆县莲花池妫水河大桥南头,全长38.4公里,为我国第一条山岭区二级公路。笔者曾参加这条公路勘察设计全过程,谨就此来谈谈山区二级公路的测设及经验教训,难免有一定局限性,请读者指正。 1974年交通部、北京市交通局安排委托二院承担本路的勘测设计。要求按两阶段进行设计,路基、路面宽度全部采用平原微丘区的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即路基宽度12米,  相似文献   

2.
《公路》1985,(11)
北京改建八达岭公路一期工程,已于9月28日竣工通车。改建八达岭公路是一条主要为旅游服务的、汽车专用的山区二级公路。是北京市1985年的重点工程之一。这条公路南起狼窝桥,途经南口、居庸关、三堡、石佛寺至八达岭。现在竣工的一期工程全长14.13公里,已竣工通车至石  相似文献   

3.
新建八达岭过境公路是我国目前标准最高的一条山区公路,又是第一条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光荣称号的公路。该路竣工以后,去年胡耀邦同志高兴地视察了这条公路;六届人大会议期间,人大代表在视察八达岭和十三陵时也看了这条路,给予了肯定的评价。此项工程因其标准较高,要求严格,所以测设和施工的难度均较大。特别是在施工  相似文献   

4.
孙荣山 《公路》2006,(11):174-178
国道110线八达岭过境段公路,是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市修建的山区二级公路,它承担着北京市与西北各省货物及人员运输的重任。近年来,随着晋煤外运车辆经由该路进入华北地区,交通量已达到超饱和状态。在超载、重载运煤车辆作用下,路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通过在2003年完成的110国道(八达岭过境段)大修工程,分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材料设计对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并提出沥青混凝土路面各层进行材料设计时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收集和分析全国交通行业技术标准体系、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技术标准体系和上海公路信息技术标准化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公路信息化的发展需要,提出了上海公路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框架.提出的近期需要编制的技术标准,可作为上海公路信息化技术标准制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许薛军 《公路》2007,(11):158-162
针对目前公路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技术标准论证存在的问题,结合新颁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系统地论述了技术标准选择的原则、方法与研究思路;详细地讨论了如何确定适宜的公路技术标准,包括公路等级选用、车道数确定、设计速度选用;提出了基于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技术标准分析与评价方法。应用国道324线碧冈至潮州港支线工程可行性研究为实际工程背景,具体验证了应用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评价技术标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每当人们乘车行驶在山区公路上时,常常会因为山高路窄,坡陡弯急,崎岖险峻,而不免有紧张感。然而,在北京新近建成的八达岭过境公路上行车,却会感到平稳舒适,轻松愉快。  相似文献   

8.
该文对英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体系的组成、结构、主要编制机构等内容进行了阐述,并对照我国现行公路技术标准体系,分析了研究英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体系的特点,以期对我国公路技术标准规范的编制者和管理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公路》1986,(1)
我国公路技术标准的制定,不仅根据“公路等级”的高、低差别来考虑各项技术标准,而且还从不同的“地形类别”的划分上去加以控制。使之既能满足交通量的要求又能符合工程经济的原则,这自然是十分正确的方式。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迅速发展,在公路技术标准的制定方面,业已根据行车速度、  相似文献   

10.
偷闲一日游     
沿八达岭高速寻访京西北,在南口下高速,经过南口镇走去高崖口的公路,从高崖口开始进入山区,继续前行直到杨村人字路口处右转向北约4公里,柏油公路变成沙石路面,这是北京与河北怀来县的交界处。  相似文献   

11.
《公路》1984,(1)
北京八达岭过境公路和广西来宾红水河大桥两项工程,继1982年济南黄河大桥之后又荣获了1983年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这是工程建设者们的光荣!也是从事公路建设事业的全体同志们的光荣!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公路和公路桥梁建设有很大发展。目前全国已有公路91万公里,为解放前的13倍。五十年代,我们在世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阳东县地方公路的二级改造,既要满足公路的技术标准,又要力求节约资金.文中从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平纵组合设计、横断面设计4个方面,对改建工程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阳东县地方公路的二级改造,既要满足公路的技术标准,又要力求节约资金。文中从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平纵组合设计、横断面设计4个方面,对改建工程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根据部分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标准的确定存在的问题,文章试图从全新的角度入手,提出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技术标准的确定具体方法和编制内容要求,为公路建设项目合理确定项目标准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昌平县山青水秀,因十三陵、八达岭等名胜古迹而闻名于世。解放以后,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和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新建和改善了一批干线公路,形成了公路网的骨架;还逐年新建改造了一批农村道路;到1979年末共有公路850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0.61公里,所有公社、大队都通了汽车,  相似文献   

16.
施工便道是施工建设期间的重要临时设施之一,施工便道的特殊功能定位导致其无法完全参考现行的公路规范进行设计,目前国内又没有针对施工便道的技术标准可以参考执行。设计人员在设计山区施工便道时,往往采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设计施工便道,即使是采用四级公路的标准,也是偏高的,会有明显的投资增加。故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际调研,确定了较合理的线形指标,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何潇剑 《隧道建设》2017,37(4):505-509
目前国内公路隧道消防技术标准尚不完善,为了更好地满足国内公路隧道消防灭火系统的设计,为以后相关规范的制定、工程的实施提供参考,调查研究了国内外公路隧道消防灭火系统的设置情况,依据国内外公路隧道消防技术标准规范、工程案例、实体火灾试验,分类提出了我国公路隧道应设置的消防灭火系统。  相似文献   

18.
首都第一条山区二级公路一新建八达岭过境公路,经过一年多的运行,于1983年5月24日由北京市建委、计委、规委、市政办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验收,决定由养护部门接管,正式交付使用。国家计委重点建设二局、施工局、交通部公路局、规划设计院、情报所、公路编辑室等单位出席了验收鉴定会。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公路穿越城镇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由于所服务的交通出行方式的增加,原有公路的设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过境公路的功能需求。在剖析了过境公路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功能需求为目标的设计原则,论述了过境公路的建设方式,阐述了过境公路采用的设计速度、断面布置等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20.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调整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智生 《公路》2006,(6):34-38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是我国公路行业的基本法,是政府主管部门审批立项的主要依据。它所规定的设计指标取值对公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通过分析工程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对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调整建议,与公路行业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