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一、黄浦江港区公用码头现状 黄浦江港区是上海港的重要部分,岸线总长120公里,其中:装卸生产用码头岸线长度为23.6公里,由港务局经营的公用码头长度为16.7公里,125个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59个)。1996年黄浦江港区完成吞吐量11138万吨,占上海港总吞吐量16401万吨的68%,其中:公用码头完成8426万吨。由港务局承担的水上客运业务,1996年完成旅客发送量422万人次。1997年末黄浦江港区有11个港务(船务)公司(未包括上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港区陆域面积约470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2.
时健 《中国港口》2005,(6):18-19
今年是上海浦东开发开放15周年。15年来,当人们铺展出浦东开发开放的美丽画卷时,上海港口在浦东高起点、跨越式发展的大手笔跃然眼前,深深吸引了海内外港口界人士。15年,上海港口在浦东创建了通过能力1000万标准箱量级的集装箱港区。当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时,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公  相似文献   

3.
正上海港是百年老港,属于典型的河口港。一直以来,装卸作业局限于黄浦江内,且受航道水深限制,不利于大型船舶航行进出。港口要发展就必须跳出黄浦江的局限,向外拓展开辟新港区。在交通部和上海市的正确领导下,20世纪90年代在吴淞口外高桥长江岸边建设码头。自1993年上海浦东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外一期)正式开始承接集装箱装卸后,逐步构筑起了外高桥一至六期的崭新港区。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上海港的建设经历了从黄浦江迈入长江,而后奔向大海的过程,建成了洋  相似文献   

4.
朱强 《集装箱化》2015,26(5):9-11
<正>上海浦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浦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成立于2003年3月1日,其前身是上海港外高桥港区一期码头,是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宣布浦东开发开放后在上海浦东外高桥地区建设的第一个码头。码头陆域面积50万m2,堆场平面集装箱箱位8 200个,可同时堆放集装箱40 000 TEU,并设有专用冷藏箱区、危险货物集装箱区以及拆装箱仓库。浦东国际集装箱码头始终致力  相似文献   

5.
目前,上海港正处在前所未有的港口产业结构调整中,其调整的目标定位,就是"围绕一个目标,做好两篇文章".一个目标,就是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两篇文章,就是搞好集装箱深水港建设和调整黄浦江两桥(杨浦大桥、南浦大桥)之间的港区产业结构.在这个港口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定位下,两桥之间的老港区,正在加紧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我们军工路港务公司是一个经营散货装卸的老港区,由于我公司地处黄浦江下游杨浦大桥以下的吴淞地区,因此未被列入上海港港口产业结构调整的范围,今后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就只能靠自己了.近年来由于集装箱运输的迅猛发展,使件杂货越来越少,加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使我公司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受到严重影响.在某种意义上说,散货码头已经风光不再,变成港口产业结构中的"夕阳产业".如何在港口产业结构调整中生存和发展,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已经成为公司今后一个时期极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高惠君 《中国港口》2005,(12):42-43
一、长三角港口结构调整的意义长江三角洲港口资源丰富,上海港、宁波港和长江沿江港口各有特点,功能各有侧重,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优化配置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资源。码头结构调整是长期困绕港口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港口快速发展过程中,改造和调整是重要的一个方面,新建和改造调整应当并举。应当在发展中调整,通过调整新建一批现代化的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港区和泊位。码头结构调整和提高非公用码头利用率有利于充分发挥国家资源,提高宝贵的港口岸线资源的利用率,使国家资源得到合理和充分利用。通过对现有港口码头的调整改造,构建与…  相似文献   

7.
扬名于长江中下游的石化储运基地——南通如皋港区2月14日调整港口总体规划,加强港区公用码头建设,科学合理地开发岸线资源,充分发挥港口的整体功能,使如皋港发展成为装卸储存、中转换装、现代物流和临港工业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港区。  相似文献   

8.
12月6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现代港口物流服务示范工程"、"十一五"上海港码头建设的收官之作--外高桥六期码头在建成后宣告正式开港投产.作为上海港首个具有汽车滚装和集装箱运输两大主题功能的综合性港区,外六期码头以全岸基供电、汽车物流一站式等亮点,诠释了中国港口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推进低碳绿色与港口物流建设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9.
2003年3月1日,上海浦东外高桥码头迎来了一个喜庆的日子。一个由沪港四方共同合资组建的上海浦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正式宣告成立。其间,由上海浦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经营、管辖的外高桥港区一期码头正式投入营运。这个由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后浦东建设的第一个多用途码头设施项目,历经合资四方的共同努力,终于迎来了重组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它的开张营运,无疑为上海港向新的目标攀登、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又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后劲。  相似文献   

10.
章明峰  邵波 《集装箱化》2018,29(3):8-10
正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港口物流业日益兴盛,集装箱码头规模快速扩张。例如,长三角经济带的主要国际港口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区建成四期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宁波舟山港先后建设穿山港区和梅山港区,泊位数量均在10个以上。在此形势下,港口集装箱码头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加艰巨的挑战。随着集装箱码头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制度化安全管理模式需要优化升级,以确保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1.
《水运工程》2004,(3):114-114
北外滩轰鸣的打桩声,叩开了新世纪上海标志性建筑的“水上门户”———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工程1月3日在高阳码头开工,将于2007年启用。始建于1845年的高阳港区码头已老态龙钟,远远跟不上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与上海国际大都市形象极不协调。取而代之的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整个项目包括改建国际客运码头、新建客运综合楼和与国际客运配套的宾馆、商业、办公建筑等,不含土地价格的投资估算约20亿元,将建设新世纪黄浦江沿岸标志性建筑群。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开工  相似文献   

12.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上海港的建设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在元朝年间(1291年),在今日上海南市区沿黄浦江一带就形成了上海港镇。到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黄浦江已形成今日浦江之模式,上海港逐步发展了“海运要津”。到清朝嘉庆年间,上海港已在大小东门和大小南门二三公里沿江范围内建设了十余座石砌驳船码头。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对外开港,列为中国通商五口岸之一。上海市与上海港就这样相伴相随地发展起来了。历经沧桑150余年,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的近50年,上海市已发展成具有1300万人口,经济、科技、贸易、金融发达的国际大都市。上海港已成为拥有近百座万吨级以上码头,年完成吞吐量达17000万吨的国际大港。  相似文献   

13.
酝酿己久的上海港老港区"搬家"项目在新年开局将有大动作:上海杨浦大桥至南浦大桥间总长8.7公里区域内的原有的7个港区62个码头的装卸功能将功成名就,逐步退出老的装卸舞台,迈步跨上上海市黄浦江新一轮开发的崭新舞台."亲水"将成为未来的主导功能,一系列融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滨水景观将成为上海以及上海港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4.
上海要成为国际航运中心,这给上海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动力,并将促使上海港早日建成现代化港口。从上海港目前的状况来看,存在着港口建设资金短缺,生产成本上涨,经济效益滑坡等问题。因此,建成什么样的现代化港口及如何建成现代化港口,正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温哥华港是加拿大国家最大的现代化港口,年吞吐量达7000多万吨。笔者在加拿大温哥华港参观了十多个港区码头,感到他们无论是在体制上、管理上,还是在理论观念上和生产实践中,都与上海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中不少地方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中国许多沿海港口城市瞄准了邮轮产业的巨大潜力,把邮轮产业作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动力点,诸如上海、天津、海口与三亚等地区的邮轮港已初步建成,而大连、厦门、宁波、深圳等港口也纷纷加快邮轮码头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为邮轮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和环境。上海港建造了上海港国际客运  相似文献   

16.
新近建成的上海港罗泾港区是集矿石、煤炭、钢铁等散杂货物为一体的综合性港区,是世界上第一座公共港区为大型钢铁企业提供分拨配送等增值服务的物流港区.罗泾港区规划设计开发了全新的“枢纽港-物流港”联动的平行结构平面布置模式.在传统的公用港口布置方法基础上,运用准时制(JIT)的精益生产(LP)物流理念,优化装卸工艺和港口平面布置,提升服务水平,延伸港口服务链条.实现了物流流程的高度一体化、同步化.节约了极为宝贵的深水岸线和土地资源、降低了能耗.  相似文献   

17.
上海集装箱港竞合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港港区分散,码头与铁路线分离,偏离国际航运主干线,国际中转劣势明显。同时,周边诸多国际大港的兴建扩容以及船公司的经营联盟化都给上海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上海港如何和周边港口积极开展合作,应用集群效应,提高港口群整体竞争力成为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正>如何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问题,正受到学术界、企业界,以至高层决策者的关注。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各抒已见,献计献策,对此,我谈一些个人的认识。 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的作用、地位及其发展问题。总的思路应是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特别是舟山、北仑港口具有得天独厚的深水航道和相应岸线,是国家宝贵的资源,应充分开发利用,以求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优势互补应按照经济规律进行。某些优势明显,易于操作实施的货类,如从国外进口的铁矿石、原油等,由于运量多、运距长、船型大,可以充分利用北仑和舟山的深水优势,不仅可用于海运中转,而且可创造条件建立临海工业,发展地区经济。上海港的某些中转货类,如煤炭等,适合分流的应尽量创造条件合理分流。上海港应从建设上海市为国际大都市的宏伟目标出发,加大产品结构调整的力度,加速黄浦江港区功能的调整和老码头的改造。至于集装箱运输,由于涉及到货、船等方方面面的营运经济条件比较复杂,对配套服务质量要求较高,更由于上海港的经济腹地重心在长江沿岸一带,因此对集装箱货源要作深入的分析,集装箱货流按经济规律一时不流向具有深水优势的港口是可以理解的。在这种情况下,具有深水优势的港口要努力改善经?  相似文献   

19.
航务快讯     
太仓中远国际城港区开工建设 太仓中远国际城港区码头工程于10月27日开工,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江苏省委书记陈焕友等为工程奠基。 该工程首先建1个2.5万吨级的多用途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为5万TEU和40万吨件杂货。工程将于98年10月竣工并投入生产。该码头毗邻上海港,是上海组合港北翼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太仓中远国际城项目是中远集团在借鉴国外大型航运公司分担航运风险的成功做法的基础上,为实现自身多元化发展的战略,自93年起与江苏省、苏州市和太仓市合作,在太仓建设中远国际城。其规划目标是:建成以集装箱为主体的现代化港口,并以此为依托,逐步建设一座集国际航运、临江工业及配套服务设施为一体的外向型综合性现代化港城。  相似文献   

20.
正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在哪里?中国,上海。从2010年度开始,上海港连续七年排名世界第一。上海港洋山港区是上海港的核心组成部分,2017年12月10日,全球最大自动化码头洋山港四期开港,上海港年吞吐量将突破4000万标准箱,等于美国所有港口吞吐量之和,体量达到目前全球港口年吞吐量的十分之一。作为世界最大的港口设计建设公司、世界最大的疏浚公司以及世界最大的集装箱起重机制造企业,中国交建一直是上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