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和实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在地面拼装后开展的三角挂篮对拉预压实验开展研究,研究其与连续梁桥实际施工时挂篮结构受力、变形之间的差异,为合理选择挂篮变形在箱梁悬臂浇筑中的贡献值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面对拼挂篮后开展的预压实验,能较好地获得预压加载过程中挂篮的应变响应,在避免荷载施加位置、锚固结构等细节与实际施工的差异并将其初始节段非线性变形合理剔除后,所得数据可以用于预拱度的计算中。  相似文献   

2.
为了准确地反映牵索挂篮的受力及变形特性,保证牵索挂篮在宽幅斜拉桥悬臂浇筑施工中的安全并有效控制主梁的线形,以无锡葑溪斜拉桥为背景建立牵索挂篮的有限元模型,计算其在各试验工况下的应力及变形,并与实桥静载试验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牵索挂篮的弹性变形及应力变化的有限元计算值与试验值趋势基本一致,误差均在可控范围内;通过牵索挂篮静载试验的有限元分析,可以近似真实地反映牵索挂篮在各工况下的应力及变形情况,可以依据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主梁线形控制.  相似文献   

3.
采用挂篮进行悬臂浇筑施工,是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一种比较常见的施工方法,挂篮的工作状况对桥梁施工有着重要的意义。挂篮使用前,必须消除非弹性变形并对挂篮的强度进行校核,检验各项指标是否与设计相符。以苍溪嘉陵江特大桥为工程背景,旨在对挂篮荷载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与有限元结果进行比较,得出该类挂篮荷载试验的一般性结论,供同类桥梁选用挂篮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贝雷式挂篮是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和连续梁桥在悬臂浇注施工时主要采用的施工设备。结合工程实例,对挂篮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和预压荷载试验,对挂篮挠度变化的有限元计算值和荷载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计算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挂篮的实际受力和变形情况,对挂篮悬臂施工和施工监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连续刚构桥悬臂施工中三角挂篮变形的控制直接影响到桥梁成桥状态的线形和受力。基于虚功原理,提出连续刚构悬臂施工中三角挂篮变形的分析方法。以云南省某连续刚构桥为依托,根据实际工程所用的挂篮及其预压试验来推算各个阶段的挂篮变形值,并通过线性回归得出其线性方程。现场挂篮变形实测值表明,该三角挂篮变形分析方法实用、可靠,可为类似连续刚构桥悬臂浇筑法施工的挂篮变形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上跨既有线施工的新建铁路项目的增多,挂篮悬臂施工方法工程经验和理论验算变得十分重要,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结合京沈客专下桃花吐连续梁桥和铁营子连续梁桥的悬臂浇筑工法,基于Midas Civil软件平台,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三角形挂篮和菱形挂篮进行有限元计算,对比分析了两种挂篮的刚度、强度和整体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模型理论变形值与预压试验变形值十分接近,建模方法较为准确;三角形挂篮的整体刚度优于菱形挂篮,施工荷载下变形较小;菱形挂篮的一阶屈曲稳定系数约为三角形挂篮的2倍,菱形挂篮的稳定性优于三角形挂篮;就桁架和横梁的受力而言,菱形挂篮优于三角形挂篮。  相似文献   

7.
为了保证葑溪大桥的施工安全和质量,根据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悬臂浇筑和支架现浇非对称施工特点,建立施工控制计算模型,探讨影响主梁线形及斜拉索索力的因素,并制定相应控制措施,对主梁线形、内力、索力、牵索挂篮应力和变形进行有效监控.施工控制结果表明:成桥状态下,主桥轴线实测标高、桥梁应力状态、成桥索力均满足设计要求,挂篮在施工过程中的应力状态及变形情况与试验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混凝土斜拉桥前支点挂篮的受力及变形分析,得到挂篮变形数据,为线形控制提供依据;结合挂篮加载试验探讨挂篮刚度的修正方法,为同类型桥梁的分析与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支架与挂篮组合施工法是一种新型的施工方法,国外内采用此施工方法的桥梁均很少,此法施工情况比较复杂,其模型中涉及的参数较多,施工中存在许多误差,这些误差均将不同程度地对桥梁控制目标的实现产生干扰,且其线形在不平衡荷载作用下,支架、边跨梁体与中跨悬臂端变形相互影响,只有针对支架与挂篮组合施工法的特点,对其各施工工况的变形进行监测与控制,才能保证结构变形处于安全的范围内,并设置合理的成桥预拱度,使成桥后线形符合设计及长期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托架及挂篮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进行评价,验证托架及挂篮的安全性,并获取托架及挂篮在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变形及非弹性变形数据,需对托架及挂篮进行预压试验。以沱江特大桥托架及挂篮预压施工过程为例,对深水高墩下预压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介绍预压优化方案及施工技术,总结了一些具有实际工程意义的结论,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后支点三角形分离式挂篮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后支点三角形分离式挂篮具有安全性能高、行走方便、自身结构轻、灵活多变等优点,能够成功解决斜拉桥主梁渐变段施工的难题,同时在施工标准节段和渐变节段时易于转换.以苏村坝大渡河大桥挂篮施工为例,介绍后支点三角形挂篮的设计,供类似桥梁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洪坤  姚亚东 《公路工程》2020,(1):135-139,145
基于呼和浩特市三环路特大桥,对其预应力连续梁桥悬臂施工控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桥挂篮最大剪力为268.82 kN、最大轴力为625.32 kN、最大弯矩为132.85 kN。在工作状态下,挂篮各杆件变形及受力能满足规范、设计要求。通过分析仿真模型的建立及控制参数具体取值,各标高测点理论值和实测值并不完全一致,变化幅度亦不十分显著,没有显著的规律性。理论值和实测值之间保持-4~2 mm范围内的差值变化。5.54 MPa是主要测点在中跨1/4截面和主梁悬臂根部受压应力的最大值,0.43 MPa是其最大拉应力值。现场实际监测的连续梁值和理论值具有较小偏差、变化规律比较类似,在施工控制中,所建模型能客观、准确地对实际施工进行反映,监测控制点切实可靠。  相似文献   

13.
吕勇刚  秦辉辉 《公路》2012,(4):244-248
介绍护拱反吊法在大崛坑1号隧道中部超浅埋冲沟段暗挖施工中的成功应用,并利用三维数值计算模拟动态施工过程,对护拱反吊方案作用效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护拱反吊法在控制围岩变形,抑制塑性区发展以及对支护结构受力状态的改善等方面效果明显。通过分析总结护拱反吊法作用机理,为今后类似隧道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工程工期和气候条件要求的实际情况,将满堂支架法和全挂篮悬臂施工法相结合。文章探讨了混合施工方案对桥梁结构受力状态的影响。采用施工全过程空间数值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全挂篮施工方案和采用混合施工方案所得到的桥梁内力及变形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目标确定的前提下,不同的施工方案均能使桥梁成桥阶段内力和线形逼近设计状态。  相似文献   

15.
以麻涌大桥拆除重建工程为例,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通过方案比选,采用化整为零分块切割吊装法拆除带挂梁的T型刚构桥总体方案。重点介绍架桥机分片拆除T梁、挂梁,T构箱梁的拆除关键技术,详细阐述分块切割、吊装孔布置、吊运等方案。该桥拆除施工关键技术安全、经济、可行,对一些施工条件受限以及安全要求较高的市政道路旧桥拆除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宗书合  褚玉勇 《隧道建设》2017,37(Z2):211-217
为解决伏牛山地区浅埋偏压隧道开挖支护后初期支护大变形问题,从初期支护变形原因、主要的技术措施以及施工组织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采用物探、钻探、试验段、监控量测、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初期支护变形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与现场开挖揭示情况比对,得出原设计初期支护参数偏小是造成隧道初期支护开裂的主要原因。根据变形分析结论,在施工现场支护技术上,采用加大初期支护钢架型号、增加系统锚杆及初期支护背后注浆固结等支护措施;在施工组织措施上,遵循短台阶、短进尺、快封闭、仰拱衬砌适时跟进的原则组织施工。采用以上浅埋偏压隧道施工方法,能有效地控制初期支护变形,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7.
挂篮是预应力连续箱梁桥施工的一项重要技术,结合港里岛大桥工程实例,阐述了挂篮的结构设计、施工安装和挠度控制等事项,突出了该挂篮所具有的结构合理性和经济适用性,可为类似桥梁的挂篮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更直观地得到桩锚支护基坑在开挖过程中的变形和受力特征,并反馈于实际设计与施工,以珠海市某桩锚支护深基坑工程为例,基于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精细化数值模型,计算分析各工况下基坑的变形和受力特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基坑开挖的进行,坑顶地表沉降量逐渐增大,最大地表沉降出现在距桩顶28 m的位置;坑顶地表沉降增速慢,表明预应力锚索的加入对于限制基坑变形具有较好的效果;锚索所需提供的抗拔力随开挖而逐渐增大,且第一级锚索所需提供的抗拔力最大,其次是第三级锚索;使用所建数值模型分析该基坑开挖过程是合理的,计算结果可为实际施工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主梁挂篮施工作为斜拉桥施工的关键环节之一,对桥梁质量安全、工期、造价等具有显著性影响。通过对牵索挂篮和组合式菱形挂篮施工方案进行技术、安全和经济性分析,论证后支点式菱形挂篮在宽幅斜拉桥主梁施工中的适用性,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地下隧道建设的快速发展,盾构施工技术已占主导地位,隧道管片的制造精度日益提高,对铸造型钢模具的制造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介绍了管片钢模激光测量技术及装置,对型钢模具制造过程的检测和控制进行了分析,针对现有试验装置存在的不足进行了优化研究,最后对一种新的管片钢模具激光快速测量工艺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