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介绍了黄河潼关吊机两用水文测量船的主要参数确定,适应黄河浅水、急流航区的平头双层浅隧道型线和适应水文测量工作要求的总布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黄河潼关吊机两用水文测量船的主要参数确定,适应黄河浅水、急流航区的平头双尾浅隧道型线和适应水文测量工作要求的总布置.  相似文献   

3.
董桂英 《江苏船舶》1992,9(1):10-15
本文介绍了黄河下游航道及运输船舶发展状况,对适应黄河航道的浅吃水船舶设计要点作了概要总结,并着重介绍了新开发的黄河800吨可折曲铰接式组合货轮。  相似文献   

4.
黄河水资源管理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是经过对黄河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与调度,使黄河水资源的管理得到了不断地加强、完善和改进,做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取水许可、统一征收水资源费,逐步建立了适应黄河特点的黄河水资源管理体制,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唐国明 《船舶》1999,(1):22-24
本文针对郑州黄河铁路大桥处由沉积流沙形成的游泥,软土表层,提出了两种既供运输又兼施工的气垫工程平台方案,以适应黄河中下游地区大桥平战时期的实际临时桥墩抢修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黄河是一条泥沙河流,黄河下游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近年来,黄河水量持续偏枯,对沿黄地区工农业生产危害较大,给沿黄人民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实行黄河水量的统一调度,保证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确保黄河不断流,保证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需水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严军  曹辉 《水道港口》2009,30(4):290-293
通过分析黄河下游航运的历史和现状,结合黄河下游河道调水调沙实践,探讨了黄河下游通航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黄河下游通航的对策。黄河水系的航运历史悠久、曾经十分发达,后来由于黄河天然径流量的大幅度减少、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沉积于河床,航运受到很大影响,特别是受黄河防汛和闸坝影响,黄河航运发展较慢,与公路、铁路运输相比,水运发展滞后。因河势险恶、部门沟通不足、建设资金短缺等原因,目前黄河河南段只有库区和部分区间通航,通而不畅,未构成水运通道,水路运输的优势也未能体现。分析表明:只有河道治理与航运开发等部门统一规划、密切协作,优化水沙调控方案,进一步稳定河势、束水攻沙、固定中水河槽、改善通航条件,才能实现黄河下游河南段全线通航。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黄河和长江航运现状,对比分析黄河和长江航道的相关特点,阐述了黄河长距离(可以河海联运)航运开发的必要性,并根据黄河河道目前的现状提出了针对性的开发论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又是我国北方潜力很大的运输线,兰州是黄河穿城而过的唯一一座省会城市,冬季不结冰,水量充沛,河床稳定,是一条易于开发的航道.并且,黄河两岸工厂林立,人口密集,不仅是甘肃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又是亚欧大陆桥上的重镇,开发黄河兰州段,有着重要的环境意义和现实经济效益.到1996年,黄河兰州段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前期工程研究,作为黄河水系航运的先导示范工程,拉开了黄河航运建设的序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海事》2013,(11):6-7
从百年前孙中山最早提出的黄河航运“以达甘肃之兰州”,到沿黄九省区黄河航运发展论坛的“黄河水上运输大通道”勾起了我们对黄河航运通江达海的无限遐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京杭运河黄河以北段复航呼声越来越高,京杭运河穿黄及黄河北山东段走向成为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东平湖周边防洪工程现状分析,提出了穿黄位置、穿黄方案及穿黄线路走向;根据黄河北河系水网布置,提出了京杭运河黄河北山东段航道初步走向,为京杭运河黄河以北段复航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黄河航运的发展承载着沿岸人民的千年梦想,寄托着华夏儿女的无限希望,更凝聚着沿岸省区群众的智慧和心血,但黄河航运开发利用还相对滞后,应加快黄河航运开发步伐,着力振兴黄河水运事业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黄河甘肃段航运发展现状甘肃地处祖国大西北内陆,属非水网省份,境内有黄河、长江、内陆河3大流域、9个水系,全省内河航道总里程1356公里,通航里程873.77公里,黄河是甘肃省通航的主要河流。黄河在甘肃段全长920.22公里,分玛曲段、大河家至南长滩段两部分。黄河玛曲段全长439.4公里。黄河大河家至南长滩段全长480.82公里。  相似文献   

14.
黄河是一条多泥沙河流,妥善处理及合理利用黄河泥沙,使其变害为宝成为黄河治理的关键。其中大堤修筑、淤筑村台,淤改土地、恢复煤矿深陷地貌,开发泥沙砖、防汛人工备方石、水泥等新型产品等方面都是黄河泥沙有效的利用途径。要通过开展泥沙资源调查、严格规范管理、加强黄河泥沙资源利用的系统研究等措施,确保黄河泥沙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黄河河段凌汛的基本情况和凌汛产生的危害,结合黄河防凌中出现的新问题以及特殊性,提出了黄河河段防凌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黄河浩荡,滔滔东去流不尽;金城巍然,座座飞虹南北畅。逐浪前行的羊皮筏子、悠悠转动的黄河水车、雄伟壮观的黄河铁桥……黄河之于兰州,不仅是"母亲",还是最重要的"动脉"。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赴兰州考察时曾提及,黄河之滨也很美,要把"夜游黄河"打造为城市名片,向全世界展示大河之城兰州的优美壮丽。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50~2000年间黄河下游河道游荡河段小浪底、花园口、高村水文站各年年径流量与来沙量资料,分析黄河下游河道年径流量、年来沙量及年平均含沙量的变化趋势,对黄河下游河道游荡段泥沙输移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下游年径流、来沙量、年平均含沙量时间变化曲线具有一定的波动性,但总体上呈现出减小的趋势;黄河下游河道游荡段各站年输沙量总体上随年径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在一定年径流量情况下,黄河下游河道游荡段各站年输沙量随上站年来沙量的增大而增大;黄河下游花园口~高村游荡河段年排沙比随年平均含沙量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下游航运对腹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的意义。通过调查黄河下游航道和航运现状,对黄河下游航道条件改变和航运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指出只有采取河道治理与航运开发统一规划、密切协作,优化水沙调控方案,通过束水攻沙,稳定中水河槽,才能实现黄河下游通航。  相似文献   

19.
正曾经有人说过,如果说黄河是一条巨龙,那么黄河沿岸的古渡口就像是龙身上的鳞甲。从黄河源头的扎陵湖渡口到因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盟津"而得名的孟津渡再到金庸笔下的风陵渡口,黄河古渡作为遗连接两岸的支点,对古时两岸居民来往,现今旅游文化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河北干流木质客渡运输船舶是干百年来黄河华夏祖先通过实践创造与长期使用遗留下来的历史产物,过往在黄河航段座浪起伏。自从19世纪70年代末,黄河北干流的山西、陕西界河航道才开始有了机动挂桨机木质运输船,动力最初试用8马力柴油机,后逐步改进为“12马力、15马力和22马力”,至20世纪末全部改为机动挂桨机运输船,从此黄河沿岸摆脱了“人工搬船”的千年习惯,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水运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