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从舰船舱室防火分隔的原理出发,提出了舰船防火分隔度概念,并以此比较了军民两种防火规范的差异,获得了如下结论:不同类型船舶的舱室防火分隔要求具有较大的系统差异;同一种类船舶各种舱室的防火分隔要求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舱室的防火分隔要求受多种因素影响,但作为防火区限界面的甲板及舱壁,主要受防火因素的影响;军用舰船和载客不超过36人的客船,在舱室防火分隔度的排序上具有一致性,为军用舰船的借用提供了基础.文中建立了基于防火分隔度概念的借用设计映射方法.该方法按照各类舱室防火分隔度的排序情况,选择有类似排序的船舶,再把该类船舶中与设计舱类相近似的舱室的防火分隔度值映射到军规中去,作为军规中该类舱室的防火分隔度值.由于在军规中增加一类舱室,对各类舱室的防火分隔度值需进行修正.按设计舱类的防火分隔度值,选择与设计舱类的防火分隔度值相邻近的两类舱室作为插值的两个点.按这两类舱室的防火分隔值,插值得设计舱类的防火分隔指标值,然后查表而得设计舱类的防火分隔等级.文中用该方法对坦克舱进行了防火设计.与常规的其他四种设计方案作比较,本文方法所得到的方案是五个方案的确定的中心,兼顾了防火、经济等诸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吴敏 《船舶》2008,19(3):46-50
对大型货船舱室分隔和舱室布置的依据和原则、防火分隔的划分、防火材料的现状和应用、风管和电缆穿过防火分隔的保护方法、减少噪声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总结,特别是对舱室防火作了重点介绍。对照国外船舶内装设计方法和有关资料,可以看出国内船舶内装设计和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希望不久的将来,在船舶舱室专业设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使内装设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国际公约对船舶结构防火的基本要求  根据《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 74)第Ⅱ- 2 章和船舶检验规范的规定,船舶结构防火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耐火分隔将船舶划分若干个区域; 2.用耐火分隔将起处所与失火危险性大的处所隔开; 3.在有各种开口和贯  相似文献   

4.
客船,尤其是大型客船,乘客人数多,居住舱室密集,公共处所大,因此确保防火安全是极其重要的。IMO不断更新和补充相关的规范和规则,完善和优化客船的防火安全设计体系。从主尺度及参数、防火主竖区划分、各处所的防火安全设计和防火分隔上开口的保护等方面详细介绍了"Aranui 5"号豪华客货船的防火安全设计,并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5.
李智文 《船舶》2008,19(1):61-64
在总结所设计货船的防火绝缘经验的基础上,介绍了规范要求的各级别防火分隔种类;指出了采用IC法对货船进行防火绝缘设计时需满足的规范要求;讨论了耐火分隔舱壁或甲板上有贯穿件及开口时,为保持耐火完整性而必须采取的保护方法;以及在防火绝缘设计过程中降低成本、优化设计的方法对船舶总体及内装设计人员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盛利  王瀚 《船舶》2021,32(4):68-76
随着技术的进步,船舶闭环电网技术目前已日趋成熟.电网闭环运行具有节能减排、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安全可靠性等优点,目前已经成为DP-3动力定位钻井平台和船舶的首选方案.然而传统的电站保护系统设计已无法满足电网在DP-3模式下闭环运行的要求,故障的配电板会影响其相邻分段,电站也不具备与分段运行相同的冗余和容错能力.文章针对电站闭环运行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DP-3闭环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1.船舶机舱防火安全工作需要把握的重要环节国内外有关船舶火灾资料表明,船舶火灾中发生在机舱的火灾达50%以上。而船舶机舱火灾中,因柴油机高压油管破裂,燃油直接喷射到柴油机、发电机、锅炉、排烟管等暴露的高温(超过220℃)热表面上起火的几率占60%左右。由于在机舱进行检修和热工作业,不遵守防火安全规定的约占20%左右。另外,还有机舱的防火分隔、防火  相似文献   

8.
根据安吉航运战略的发展需要,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为其研发和设计3800车位智能汽车滚装船,基于能效设计指数(EEDI)、压载水处理、美国环保署(EPA)等最新规范规则和环保要求,着重研究了该型汽车滚装船的总布置、船舶线型设计、尾跳和侧跳码头适应性分析、破舱稳性、车辆舱防火分隔、通风噪声、节能环保措施和智能化。研究成果对后续滚装船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性能船舶结构防火和安全设备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国明 《船舶》1996,(2):41-44
基于高性能船舶营运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结构防火和安全设备配置方面与常规船舶有着不尽相同的要求。为防止船舶发生火灾等海难事故,应从预防、抑制、逃生这三者出发,形成系统的确保船舶与人员安全的措施。文章综述了IMO《国际高速船安全规则》等规则,规范的要求;结构防火,各种消防设备和逃生齐备的配置。  相似文献   

10.
正船舶的防火分隔是指在船舶各处所之间为阻止火灾蔓延、减少火灾损失、为火灾扑救争取时间而采取的防火隔断措施。由于各个处所的失火危险程度不同,所以构成这些处所的舱壁和甲板也需要不同的防火等级。那么问题来了,在两个具有不同失火危险程度处所之间的公用舱壁或者甲板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防火分隔呢?这一细节在船舶建造期间很容易被忽略,从而容易造成船舶在营运期间的滞留,下面就通过一个复议案例来解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邵建练  何慧彬  贾蓉萍 《船舶》2019,30(4):55-62
阐述了DP-3海洋工程船舶动力辅助系统优化设计典型方案。通过归纳各主要船级社规范要求,在满足规范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通过举例说明各辅助系统设计优化建议,对类似船舶动力辅助系统设计提供建议及参考,以提高系统设计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DP3动力定位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船舶和海工装备上,如何保证动力定位系统不同冗余组别电缆之间能有效分隔以满足相关规范规则要求,是船舶设计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多型DP3实船项目设计经验,分析动力定位系统电缆路径设计过程控制方法,归纳出可用于各种DP3船舶和海工装备的通用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3月25日1总体情况国际海事组织(IMO)船舶系统与设备分委会第3次会议(SSE3)于2016年3月14日至18日在IMO总部伦敦召开。本次会议共有16项议程,包括:SOLAS第II-1章及第III章替代设计与布置认可的目标及功能要求新框架制定、MODU规则/救生设备规则及MSC.1/Circ.1206/Rev.1审议、防火安全替代设计  相似文献   

14.
DP-2/DP-3船舶电力系统设计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船舶动力定位系统入级附加标志DP-2及DP-3的基本要求,论述了船舶电力系统设计中相关的技术问题,包括电力系统单线图、电力负荷计算及主配电板结构设计等。  相似文献   

15.
船舶消防的理论研究和大量火灾的统计资料均表明,在船舶上用防火材料建立起耐火分隔,将可能发生的火灾控制在局部范围内不使蔓延并进而将其扑灭的方法,即所谓构造防火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要实施构造防火,就需要改革传统的设计和施工方法,采用新型的内装材料,这些材料,除了应具有防火性能外,还应具有良好的隔热、隔声等性  相似文献   

16.
吕磊 《中国船检》2013,(7):94-97
目前内河旅游客船存在一种普遍布局,即在主甲板以上的上层建筑区域布置贯穿甲板的处所(见图1),为此《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要求在贯穿甲板的公共处所与相邻起居处所应设置‘B-15’级的防火分隔。从内河客船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船舶火灾屡见不鲜,给海上的人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随着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的STCW78/95公约的实施,尤其是《国际安全管理规则》(简称ISM规则)的强制实施,各国都加强了船舶的PSC检查,其目的在于保障海上的人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如何降低火灾给船舶安全带来的威胁,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要提高船舶防火安全,首先就要提高船员的船舶防火安全意识,做到预防为主;同时应该加强船舶的消防演习,着重提高船员的灭火技术和战术。只有这样,才能真止实现“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总方针。  相似文献   

18.
以30 000 DWT载货教学实习船为例,介绍无限航区干货运输兼教学实习功能的船舶设计若干适用规范,包括稳性与分舱、防火、救生、偶尔装运散装干货、海员起居舱室等,对部分适用规范的适用性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同时兼顾船舶安全和规范适用的合理性。在稳性与分舱、防火分隔方面,规范对特种用途船的要求较高,在救生设备配置、海员起居舱室设计方面,对货船的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9.
考虑到液化气运输船舱室布置及防火结构是该型船的重点关注对象之一,通过几个典型区域的事例,运用《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及《国际散装运输液化气体船舶构造与设备规则》的相关条款进行分析,优化船舶布置,提高船舶的安全系数,使船舶达到国际公约和规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正2008~2012年间交付的船舶安全质量问题值得关注。其中,防火分隔不完整在次新船舶缺陷中所占的比例最高。近年来,随着新建船舶的不断交付与老龄船舶的陆续拆解,全球船队的整体船龄开始呈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通常次新船相对于老龄船而言船体结构与机械设备状况更好,船上救生消防、通讯导航与防污染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