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新年致辞     
<正>新年的钟声激荡神州大地,我们迎来了崭新的一年。值此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际,我谨代表《船舶标准化工程师》编辑部全体成员向关心、支持本刊的作者、读者以及各界人士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谢意!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贯彻《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关键一年,是推进船舶工业标准体系优化的重要之年,同时也是《船舶标准化工程师》尝试转型发展的一年。这一年,《船舶标准化工程师》一如既往地发扬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强化审稿专家队伍和编辑队伍建设,不断推进学  相似文献   

2.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对促进我国船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智能制造的核心是建立互联互通的网络化工业生态,需要标准体系作为支撑。本文讨论智能制造相关技术和标准化趋势,认为现阶段船舶产业制造端宜在巩固夯实已有的数字化和自动化基础上,在互联互通和信息融合层面上进行重点突破。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与现有的船舶工业标准体系在技术领域上有交集,但关注角度不同。在船舶产业智能制造标准化过程中,应对2个标准体系进行同步更新和维护,形成互补。  相似文献   

3.
我国船舶产业智能制造及其标准化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对促进我国船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智能制造的核心是建立互联互通的网络化工业生态,需要标准体系作为支撑。本文讨论智能制造相关技术和标准化趋势,认为现阶段船舶产业制造端宜在巩固夯实已有的数字化和自动化基础上,在互联互通和信息融合层面上进行重点突破。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与现有的船舶工业标准体系在技术领域上有交集,但关注角度不同。在船舶产业智能制造标准化过程中,应对2个标准体系进行同步更新和维护,形成互补。  相似文献   

4.
正"智能船舶,标准先行"已成为业界共识,工业与信息化部于2019年发布了《智能船舶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指导智能船舶标准体系建设。ISO/TC8/WG10也提出了初步的智能航运国际标准化路线图,根据路线图各造船强国先后提出了10余项智能船舶国际标准提案。智能船舶标准与智能船舶技术研制上升到同等重要的高度。智能船舶标准也成为各国抢占智能船舶技术发展方向话语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2021年3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正式发布《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简称:《工作要点》)。《工作要点》提出,大力推进船舶总装智能制造、智能船舶、液化气体船舶等标准制定;围绕产品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网络和数据安全、船舶等的安全生产编制工业和信息化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积极推进智能船舶等领域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相似文献   

6.
新年致辞     
正神州起舞,万象更新。在2018年来临之际,我谨代表《船舶标准化工程师》编辑部全体成员向关心、支持本刊的作者、读者以及各界人士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谢意!2017年是贯彻"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之年,一些重要的标准化法律、法规和政策先后发布。这一年11月4日,习近平主席签署第七十八号主席令,正式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修订案。新法将有效指导船舶行业标准化工作的改革、创新和发展,提升船舶行业产品服务与质量,提升船舶工业技术进步和发展水平。《"十三五"技术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国防科工局联合印发《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将建立智能船舶标准体系列为行动目标和重点任务,明确提出研究制定智能船舶规范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9年5月,交通运输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指出以法规、标准、规范制定为重点,加快构建智能航运治理体系。为了顺应智能航运的到来,海事系统作为我国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的主管机关,如何推动实施协调海事监管与智能船舶的发展,促使智能船舶乃至智能航运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立足于船舶装备、物联网、计算机网络、通讯等技术基础,从顶层规划层面分析智能船舶在功能实现上的基本内涵和在技术实现上的主要外延,适用性地提出了符合智能船舶平台化集成要求的软硬件体系架构及标准化接口体系。以此为设计开发框架,可以敏捷经济地指导智能船舶的规划设计、设备订购、船厂施工、分系统调试、大系统集成与信息融合等应用实现。该文简述了智能船舶的关键技术及应用内容,阐明了集成展示环境对于促进智能船舶推广应用的意义及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提升船舶交通服务(VTS)中心规范化管理水平及推进海事“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角度出发,分析VTS值班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并指出其在海事“正规化”建设中的意义。结合我国各VTS中心标准化建设的现状,提出值班标准化建设思路:构建VTS值班标准体系;编制值班标准化工作手册;成立值班标准化工作办公室;将值班标准纳入体系中。  相似文献   

10.
2021年11月15日,交通运输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和国家邮政局联合印发《交通运输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明确到2025年,基本建立交通运输高质量标准体系,标准化运行机制更加健全,标准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标准化支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作用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1.
综合标准化     
正[背景]综合标准化最初是由苏联标准化工作者创造。我国八十年代初从前苏联引进该理念,最初用于彩电行业,九十年代初用于军工系统以推进武器装备型号产品的综合标准化。1991年我国制定国家标准GB/T12366。1-1991《综合标准化工作导则》,2009年修订并出版了国家标准GB/T12366-2009《综合标准化工作指南》。随着"加强海洋工程装备的标准化研究和标准制修订"被列为船舶标准  相似文献   

12.
新年贺词     
正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谨代表《船舶标准化工程师》编辐部全体成员向关心、支持本刊的作者、读者及各界人士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和新年祝福!过去的一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这一年,《船舶标准化工程师》全面贯彻《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和《2015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秉承办刊宗旨,稳固和提高办刊质量,优化编辑的流程控制,提升科技论文的审校和发表效率,不断完善提升办刊水平。这一年,在编辑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在造船业和船舶标准界专家和技术人员的支持和关注下,在船舶行业缓步前进的环境中,《船舶标准化工程师》仍以持续的发展势头稳步前行,继续推动中国造船业和船舶标  相似文献   

13.
邢丹 《中国船检》2012,(3):52-53,120,121
在船舶标准激烈竞争的背后,不仅反映了船舶标准走向国际的重要性,更是作为船舶大国走向船舶强国的一大标志。在借鉴中起步中国船舶工业标准体系的建立,最早可以追溯到建国初期.那时船舶工业基本是单船单机的生产方式,无法制定统一的船舶标准。直到1958年颁布第一批船舶标准,船舶工业标准化的工作才开始走向正轨。  相似文献   

14.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21年11月17日发布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简称《指南》)。《指南》提出的建设目标为:到2023年,制修订100项以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不断完善先进适用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加快制定人机协作系统、工艺装备、检验检测装备等智能装备标准,智能工厂设计、集成优化等智能工厂标准,供应链协同、供应链评估等智慧供应链标准,网络协同制造等智能服务标准,数字李生、人工智能应用等智能赋能技术标准,工业网络融合等工业网络标准,支撑智能制造发展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依照《标准化法》,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建设,做好2021年国家标准立项工作,特制定本指南。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落实《推进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转型行动计划(2019-2021年)》,充分发挥标准在推进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转型过程中的指导、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有关单位编制完成了《船舶总装建造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为进一步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现予以公示。详情请见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网站。  相似文献   

17.
封波 《船舶工程》2020,42(3):1-8
为响应《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文章给出了智能船舶的定义和分级标准,应用大系统理论及其方法,提出智能船舶大系统架构,建立智能船舶技术体系。通过分析智能船舶技术体系,识别其关键技术,最后提出智能船舶发展路线图和防范安全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响应《智能船舶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文章给出了智能船舶的定义和分级标准,应用大系统理论及其方法,提出智能船舶大系统架构,建立智能船舶技术体系。通过分析智能船舶技术体系,识别其关键技术,最后提出智能船舶发展路线图和防范安全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造船效率、降低造船成本、提高造船质量,造船行业需要引入先进的智能制造理念。船舶制造作为典型的离散型制造行业,其传统的船舶设计、制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智能制造技术的大范围推广应用,从船体零部件标准化设计角度,研究如何利用标准化设计手段来扩大船厂智能制造应用范围和场景。形成船体零部件标准化、批量化设计原则和标准,达到降低船舶智能制造技术难度,最终实现船舶制造向连续型生产模式转变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1月12日,2011年珠江航务管理局(以下简称“珠航局”)年度工作会议传出消息,2010年,珠航局已组织编制了《西江干线货运船舶主尺度系列标准(草案)》和《推进船型标准化实施纲要(草案)送审稿》报交通运输部,顺利完成了珠江干线现有船型标准认定的课题研究工作,为珠江水系启动船舶标准化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