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古代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悲剧?长期以来人们都以西方的标准来讨论中国的问题,而没有注意到中国传统悲剧意识具有“内向性”特征,本文认为中国传统悲剧意识是存在的,但其冲突性比之于西方及中国近代悲剧意识较弱一些,并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戏剧中的“大团圆”结局进行了分析,认为“大团圆”实质上表现了人民在痛苦的现实中对“善”的追求,是“中和之美”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为“外适性”的,以满足高等教育外部需要、“生产合格产品”为质量标准,高等教育增长主要是一种量的增长而非质的增长。在高等教育强国战略下,高等教育发展应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并以追求卓越为质量取向,而大学制度的根本性变革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卓越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山区高速公路设计观念之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传统的以“经济为主”的公路建设指导思想的阐述,重点分析其对山区高速公路中总体方案设计、地质病害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等主要问题的不利影响,从工程设计源头,分析症结所在,倡导以技术进步为基础,转变设计观念,坚持“环保优先”的设计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它是社会政治经济的“晴雨表”。80年代初,中国兴起的“文化热”,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一次再反思,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一次“价值转换”。随之,出现了一系列的亚文化研究,诸如:“饮食文化”、“鬼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文学史学科百年来虽然经历过多次方向与风气的转变,但时至今日,科学性却依然是其追求的最高目标.追求科学当然是文学史无可推卸的责任,但因此而疏漏了文学史的本职——对文学作品艺术魅力的发掘与阐发,却不能不说是我们文学史的最大弊病,文学史要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学”史,必须对文学史的目的与任务、文学史研究与编写中的思与感的关系以及文学的本质与特性等问题作全面而深刻地反思,只有高度重视文学的审美特性,确立文学史书写的文学本位才能使文学史摆脱目前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十七年来,我国社会经历了两次结构性的根本变革,一次是从以“阶级斗争为钢”的政治中心模式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经济中心模式;另一次是从以计划经济为主体的一元化结构模式转变为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多元化结构模式,这两次结构模式的转化对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内容与方法提出了变革  相似文献   

7.
中国计量可分为传统计量和近现代计量。传统计量随着国家形态的发展而发展,至秦始皇统一中国而基本形成。王莽时刘歆对度量衡标准的考订和对度量衡理论的阐发,标志着传统计量理论的成型。之后,传统计量进入了漫长的调整和发展时期。明末清初,传教士进入我国,带来了西方科学,促成了一些新的计量分支的诞生,为传统计量向近代计量的转化准备了条件。南京国民政府对新度量衡标准的制订和推行,标志着传统度量衡制度和理论的寿终正寝。新中国成立以后,一方面进行统一计量制度的工作,一方面建立适应经济发展的新的计量种类,实现了计量事业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计量在法制化的道路上,进入了标准化和国际化的新阶段,进入了它的现代时期。  相似文献   

8.
分析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通才”观与“专才”观的转变对高校变迁的影响,提出在新世纪的高校合并中应确立适当的人才观。  相似文献   

9.
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恒久不变的生命线.是每一名工程建设者的不懈追求和永恒主题。施工质量是通过对每一个施工环节、每一道施工工序质量的严格控制形成的,而不是靠最后检验出来的。为了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把关,转向事前控制.达到“以预防为主”的目的,必须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日影千里差一寸"学说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影千里差一寸”学说源自对近距离测量所得经验的发达,它与勾股测量法结合后被应用于天文测量领域,于浑盖之争中一脉相承,在秉持大地平面观传统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历程中影响甚巨。中国古人对该学说的认识过程正体现了地平观传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绘画是文化的一种精神符号。中国画源远流长,它以丰富多彩的绘画手法和色彩画面折射着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发展历程。中国画色彩的运用曾经历了从绚烂至极到质朴平淡的变换,这种绘画色彩运用风格的变换,是两种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思想互动的结果。文章从文化学的角度,探讨了中国文化思想对中国绘画色彩发展的影响,及促使中国画色彩变化的文化诱因。  相似文献   

12.
比喻是我国人民最喜闻乐见的修辞方式,从比喻的历史演变中,可以发现文化对语言的巨大影响。可以说,比喻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文化多姿多彩的身影。本文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三个层面对此进行了管窥。  相似文献   

13.
民族艺术自有其源,亦有其流。本文拟从古代中国民族绘画的色彩观念以及观念的兴衰而产生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变迁,分析了色彩在中国绘画中与历史文化和哲学极为密切的关系,并由此而呈现出的多元形式特性,进行客观论述。旨在发掘民族绘画的色彩潜质,适应现代文化情境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佛教世界观以须弥山为中心的基本模型;分析了在佛教文献、绘画、礼仪中对于佛教世界观的符号化表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器物造型设计的分析与中西方设计思想比较,解释了佛教世界观对传统设计的影响。对于设计文脉的发展研究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细密画是伊朗艺术的重要门类,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中国艺术对它影响巨大。本文通过中伊文化交流中的一些史实和对伊朗细密画中国化元素的挖掘,为中伊早期艺术交流提供一定的例证,这对研究东西方文化交流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比喻在英汉习语中的运用较多,但由于文化的不同,设喻形象上有较大差异。本文通过分析英汉习语差异的原因来论述英汉习语中设喻形象的翻译。  相似文献   

17.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着超越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的两极对峙.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是把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割裂开来,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则是把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相统一.从一定意义上讲,如何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世纪之交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对现代法制教育的影响有两个大的方面:其一,中国"德主刑辅"的传统文化,使法律工具化,法律教育成为道德说教的附庸:其二,.中国传统文化注追求人际和谐,教育侧重法律的否定价值,而无法律信仰的培育。现代法制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应当是培育公民信仰法律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从传统社会的权力文化向现代文明的权利文化的转换是法制教育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流行命题是一个形而上学命题。此命题掩盖了人文精神的现代性起源背景,亦即中国文化现代性转化的价值立场所规定的阐释学意向。在中西之争背后的真实困境乃是古今之争。反思这一点,不仅会去除不必要的伪学术问题,也有助于消解非现代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使传统文化真正成为现代中国人积极的资源。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经济体制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应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对于大学生而言,如何让传统文化来影响他们的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