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对静止无功发生器(SVG)综合补偿原理进行分析,研究SVG在牵引供电系统中的综合补偿作用。分析适用于SVG的动态无功补偿计算方法,并给出计算流程。针对电气化铁路中存在的无功、谐波和负序等严重影响电能质量的问题,探讨SVG技术在电气化铁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静止无功发生器SVG(Static Var Generator)相对于传统的无功补偿装置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现根据电气化铁道供电的实际情况,从SVG装置的主电路结构、电流检测方法、控制系统等各个方面进行研究,设计出适合于电气化铁道的SVG装置,并进行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3种适用于牵引供电系统无功谐波电流的检测方法,包括基于瞬时无功理论的无功谐波电流检测方法、基于函数正交特性和基于有功电流分离方法的无功谐波电流检测方法.给出了相应的检测原理及系统框图,参考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研发的BDC-5型牵引变电站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测试的昭通变电所电能质量数据构造负载进行建模仿真,第2种和第3种方法具有较高精度和较好的实时性,在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中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电气化铁道无功补偿的现状和高次谐波的特点,针对无功计量表反转正计对功率因数考核的影响,提出了电铁功率因数和谐波综合治理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我国电气化铁道既有线的很多地方都存在电能质量不高的问题,因此改善电气化铁道的电能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我国牵引变电所无功功率、谐波和负序的综合治理已有多种方案,本文结合国内重载电气化铁道朔黄线的负荷情况,通过分析多种综合补偿方案,并加以比选,得出适合朔黄线的牵引供电综合补偿方案.  相似文献   

6.
宜万线电气化牵引供电补偿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既有线多存在电能质量问题,新建宜万线因为外部电源薄弱,无负荷和轻负荷的概率较大等原因,导致功率因数低,电能质量差的问题较突出。目前,我国电气化铁道变电所无功补偿与谐波综合治理有多种方案,本文结合宜万线负荷特点,通过对多方案进行比选,得出了适合宜万线的牵引供电补偿方案。  相似文献   

7.
电气化铁道系统为电网注人大量谐波电流,降低了电网电能质量,而目前谐波对无功电能表计量特性影响的研究还不完善。为此在传统无功功率定义的基础上,按照C.Budeanu频域法给出的谐波下非正弦无功功率的定义。分析了电气化铁道中谐波对目前无功计量2种表计的精度影响,提出电气化铁道中无功计量表计的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8.
提高地铁变电所功率因数、改善系统电压质量是改善地铁供电系统电能质量的有效措施,对地铁供电系统的无功、谐波污染进行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无功补偿装置SVG,分析了该种补偿装置与传统的无功补偿装置相比的优缺点,并对SVG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世界高速电气化铁道电能质量现状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际高速电气化铁道电能质量的现状、有关标准和改善电能质量方面的进展.探讨了我国为提高电能质量在接入系统电压等级、短路容量、供电方式、变压器类型、机车类型、接触网设计等方面应该采取的措施,在已运营电气化铁道上如何通过在机车侧、牵引变电所和公共连接点加设补偿滤波装置以及合理安排行车调度等方式来改善电能质量,并应考虑同相供电和高压直流供电等新型的供电方式.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阶段电气化铁路的电能质量治理的现状提出在电气化铁路车站附近装设无功补偿装置对供电电能质量进行治理。提出了多重化SVG并联运行与高压电容器组配合使用的补偿方案,设计了SVG的控制策略,并在控制策略中引入了载波移相技术。应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了建模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方案能够很好地实现对车站附近的供电电能质量的治理,而且载波移相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电力电子器件的等效开关频率,减少了SVG输出电流的谐波含量。仿真验证了文中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控制效果,有效提高了牵引供电系统车站附近的供电质量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中型车站用电特点,提出利用高频开关电源技术研制的智能铁路信号电源系统代替目前的工频电源系统。系统分为交流柜和直流柜,并分别预留了交、直流扩容,采用自然冷却。系统输入采用两路独立AC220V市电、手动或自动切换、主路优先,具有输入过/欠压保护、机械电气联锁和故障声光报警等功能。系统采用三级防雷技术,对系统的输入/输出分别进行防护。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每个模块均采用热插拔方式,内有监控单元。系统输出分配给5个模块,每个模块都能单独完成供电工作,每种输出都采用“1 1”热备份。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包括高频AC/AC变换、输入/输出分别防雷和远程监控等技术。该系统已经在电气化铁路区段100多个车站使用。  相似文献   

12.
AT供电方式目前广泛应用于高速铁路,AT所是AT供电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整个牵引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IEC61850标准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气化铁路作为电网的用户,势必要进行相应的技术改造。同时,为满足高速铁路对牵引供电系统的要求,铁路电站的IEC61850综合自动化工程势在必行。基于IEC61850标准,对某客专AT所进行信息建模,完成了间隔层保护测控IED的配置,并对远动方案进行探讨,初步解决了IEC61850应用于AT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铁路站场设计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应用BIM技术可集成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形成工程数据模型,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动态的工程信息创建、沟通和管理。然而,当前国内外铁路站场BIM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建模工作量巨大,效率较低的问题。基于此,对铁路站场BIM模型快速构建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基于铁路站场数字化设计系统,可将设计参数信息进行数字化保存,依据参数信息高效驱动铁路站场BIM模型的构建,并对铁路站场数字化设计系统总体架构与BIM模型设计插件的程序模块与流程进行了介绍。通过开发的软件原型系统初步验证,该方法能实现铁路站场BIM模型构建在效率与质量上的双重提升。  相似文献   

14.
主要阐述城市轨道交通静止无功发生器(SVG)设置的必要性和原理。在运营初期、近期的用电负荷较小,功率因数较低;随着用电负荷的增大,功率因数能满足要求。结合主变电所各种运行方式,合理设置SVG的补偿容量,使得功率因数满足供电部门的要求,既有利于提高供电质量、减少电费支出,又有利于整个供电系统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5.
高铁建设投资大、技术复杂、标准高,其站场设计过程一旦存在风险隐患将极大地影响整个高铁建设项目的进度和质量。但目前高铁站场设计过程的风险管理方法极其缺乏。对此,依托风险管理门理论,高铁站场设计过程被划分为预可行性研究、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优化研究、初步设计、扩大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6道"风险管理门",再采用阈值检查判断每道风险管理门是否达到了控制标准,从而构建了高铁站场设计过程风险管理体系,并在安九高铁建设项目中安庆西站施工图设计阶段实践应用,验证其有效性和实用性。弥补了当前高铁站场设计过程风险管理研究十分缺乏的不足,为高铁站场设计过程风险管理提供新方法,有利于提高高铁站场设计质量,控制设计过程风险,并对推动高铁设计阶段风险管理研究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我国铁路既有线的很多地方都存在电能质量不高的问题。成因之一就是电网容量较小,负荷中铁路比重过大。因此,改善电气化铁路的电能质量当前亟等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法:针对我国宜万线的情况,通过分析我国牵引变电所在无功补偿和谐波治理方面采取的各种方案,得出了适合宜万线的牵引变电所无功补偿方案。研究结果:宜万线牵引变电所采用可控补偿电抗器方案虽然能自动跟踪系统进行无功补偿,且设备简单、可靠,但存在产生谐波电流、噪音较大、损耗大的缺点。采用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方案,变电所需投资180万元。若采用固定滤波器(FC) 晶闸管调节电抗器(TCR)方案,牵引变电所需投资195万元。研究结论:TSC方案只能提供分级的容性无功率,其分组越多,滤波效果越差。而TCR FC型的SVC方案是一种比较切实可行的宜万线牵引变电所无功补偿方案。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电气化铁道的电能质量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体系软件平台构建的分层、分布式电气化铁道电能质量监测管理系统。该系统对谐波、电压波动和闪变、三相不平衡、功率因数等电能质量指标的监测,完全按照最新国家标准执行,检测标准可根据国标修订情况及时变更。该系统采用分层综合管理和嵌入式Internet技术,透明地支持多种通讯方式,能够实现监测设备管理、监视和测量、查询统计、数据分析和处理等功能。该系统在山东电网投入使用后,现场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电气化铁路YNvd接线牵引供电系统设计中阻抗匹配、与电力系统的一体化以及牵引网电压的波动等同题,基于严格的YNvd变压器原次边电气量变换关系,推导出变压器二次侧两相端口电压输出方程,并定量分析阻抗匹配非理想情况下的变压器负序和谐波特性;基于三相分析法构建YNvd接线带无功、负序综合补偿和滤波装置的牵引供电系统三相等效模型,得到无功、负序综合补偿装置的三相导纳矩阵和等效滤波装置三相谐波导纳矩阵,实现与电力系统在三相拓扑结构上的统一.推导出牵引变电所各种负荷条件下等效三相和两相牵引母线的电压损失计算公式,分析再生制动工况对电压损失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