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在深入分析桥头不均匀沉降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从地基、路堤、路面等方面提出桥头跳车综合防治技术。深入分析了地基土质不良、桥台基础沉降、施工质量得不到有效控制等原因。提出采用台背填料粗沙水密法、排水固结法、强夯法、预留适量的沉降量和综合处理法的技术措施,并指出采用各种方法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桥头跳车成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岭 《交通标准化》2010,(15):206-210
在深入分析桥头不均匀沉降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从地基、路堤、路面等方面提出桥头跳车综合防治技术,和针对常规桥头搭板设计方法中存在的弊端提出改进的设计方法,同时对排水系统进行分析和改进,这项研究可供工程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建国 《北方交通》2008,(4):154-157
通过分析桥头跳车的原因主要由不均匀沉降而产生,从而从地基、路堤、路面等方面提出了桥头跳车的防治技术、同时提出了桥头搭板改进的设计方法,旨在为防治各级公路桥头跳车病害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连中 《交通标准化》2014,(4):58-59,62
分析认为结构突变、地基沉陷、填土压缩沉降、施工管理存在缺陷是造成桥头跳车病害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对应的处理措施,包括处理台后软弱地基、严格控制台背填料的选择及施工质量、对桥头处路面进行处理以及合理安排施工。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等级公路桥头跳车现象,从地基基础下沉,路基填土压缩,路面结构层压缩引起下沉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处理方法,因施工原因引起的沉降,可通过对台背填土,路面垫层,基层施工时增加小型垂直夯实机械,采用人工夯实等方法,因结构原因引起的,可通过填土预压,桥头踏板,地基加固等方法。  相似文献   

6.
从桥头土体内在因素,工程管理不善,桥上结构收缩,台背填料等多方面对产生桥头跳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产生桥头跳车原因,结合多年来施工经验,提出了地基处理,桥头设置过渡段,选择回填材料,控制施工工艺,提高压实效果,保证台背回填自然沉降期几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强夯法对桥头地基的施工处理工艺,强夯法加固地基是处理桥头跳车病害的常见方式之一,该工艺不仅可以缩短施工工期而且能够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并降低其压缩性,提高路基的承载力,从而有效减少了路基的沉降。  相似文献   

8.
针对道路桥梁沉降段施工问题,首先总结了沉降对于道路桥梁造成的危害,然后结合以往施工经验明确产生沉降的主要原因,如桥头结构不合理、台背压实不充分、引道地基处理不当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包含结构设计、缓和沉降段设置、地基和路基条件以及严控路面变形等在内的沉降段施工设计要点,最后根据现阶段道路桥梁实际要求,深入分析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旨在为保障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避免沉降、变形等问题发生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桥头跳车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桥头跳车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病害,它是多种因素积累的结果,如地基沉降、结构突变、设计不合理、桥头路基施工不善及桥头排水等环节造成的沉降积累总和的反应。介绍了设计、施工中的防止措施,从而有效避免桥头跳车危害的产生,改善行车条件。  相似文献   

10.
公路与桥梁连接处的跳车现象是我国公路中常见病害,对于桥头跳车的防治,必须从设计入手,通过对勘察数据的详细分析,确定最佳施工设计方案,减少桥头路基沉降,同时,加强施工质量,有效处理好公路与桥梁的连接问题。详细分析引起桥头跳车的原因,并根据施工实践从优化设计、地基处理、桥路连接处防治等几方面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桥头软基处理是高速公路建设施工中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对某桥头采用的桩-网复合地基处理后的沉降观测及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其路基的沉降速率收敛性较好,但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工后沉降,将原设计采用堆载预压法修改为预抛高方案进行处理.针对该工程的实际情况,分析推导出一种曲线拟合法中的三点法计算公式,该公式可很好地预测出工后沉降量从而求出预抛高值.该法简洁,计算简单,其结果能很好地满足施工要求,在工程上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姜新 《北方交通》2005,(2):54-55
从路基沉降、施工方法和结构体系上对桥头跳车病害进行原因分析,探讨并提出减少桥头跳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主要研究了软土地基中的桥头跳车问题,结合天然地基和CFG桩复合地基以及CFG桩联合泡沫混凝土地基的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了3种工况下路基的沉降变化规律,同时明确了CFG桩联合泡沫混凝土处理桥头跳车问题的有效性。天然地基工况下的最大工后沉降为22.5 cm,不符合规范要求,CFG复合地基的最大工后沉降为6.2 cm;天然地基工况的沉降最大值位于路基顶面,CFG桩复合地基工况位于地基与路基的交界面。采用泡沫混凝土进行台后15 m范围内的换填后,减小了台后的差异性沉降,15年后最大工后沉降为3.61 cm,有利于治理桥头跳车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路基沉降、施工方法和结构体系上对桥头跳车病害进行原因分析,提出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浅谈桥头路堤沉降的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桥头路堤沉降的成因 ,同时针对形成的原因谈了防止措施 ,即地基处理、压实度控制、桥头搭板完善排水设施和加强监理工作  相似文献   

16.
地基沉降引起长期桥头跳车的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结合工程实践分析了沉降中的沉降量及其相关因素,提出了几种处治桥头沉降的相应办法。  相似文献   

17.
桥头跳车处治课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由于桥梁伸缩缝老化、破损或者桥头接线地基沉降等原因而导致的桥头跳车病害已成为制约公路安全畅通的“瓶颈”。因此,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桥梁,通过对桥头跳车形成原因的分析,探索出一套有效、实用、经济的处治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针对近年来上海市重大市政桥梁工程桥头跳车的原因和产生的危害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预沉法、减沉法和综合法处理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的机理,总结了路桥过渡段沉降特征和变化规律,认为处理路桥过渡段沉降应根据具体地基条件、桥台结构形式、施工技术、工期要求等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地基加固方法,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探讨了不同地基加固方法所适用的范围和条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提出了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地基处理的关键问题和措施,获得了路桥过渡段沉降变形观测数据,并对各种加固方法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从路基沉降、施工方法和结构体系上分析了桥头跳车病害的原因 ,提出了减少病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路桥衔接部位沉降差异的危害,对桥头路桥衔接段设置搭板状态下的桥头跳车机理及未设置搭板状态下的桥头跳车机理进行分析。详细介绍了反开挖填贫混凝土法、软土地基强化整固法、预抛高软土基处理法、土工格栅加固处治法、路面搭板抗沉降设置法、排水固结强化法以及抗沉降综合处治法。这些路桥衔接部位沉降差异处理技术可为同类工程设计和施工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