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2 毫秒
1.
基于课程思政和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以大连海事大学航海技术专业的“航海气象学与海洋学”课程为例,构建课程思政基本框架,结合课程特点从六个方面挖掘思政元素,设计思政元素融入实施方案,并通过教学实践验证了思政元素和实施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海洋船舶驾驶专业“航海气象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应坚持重视实践环节教学的主导思想,不断强化、优化实践环节教学,并结合教学实践对比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阐述“航海气象与海洋学”网络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开发环境、开发内容、实现方案及开发实践效果等。以对航海类专业其他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航海气象与海洋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开发目的、设计结构、主要特点及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5.
摘要:从“航海学”教学团队的建设意义、团队的建设及团队的建设发展三方面对“航海学”教学团队的建设进行探讨,提出教学团队建设与教研室建设并举,要把握变化、与时俱进及建立“请进来、走出去”的常态机制。  相似文献   

6.
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每年的7月11日为“中国航海日”,同时也作为“世界航海日”在中国实施的日期。我国每年的航海日总会有不同的活动主题,以鼓励航海界、航运界及广大海员为发展航海事业、构建和谐海洋和建设航运强国作出不懈努力。实践证明,通过航海日活动,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提升国民航海与海洋意识、打造我国海洋战略软实力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船检》2006,(3):58-58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为我国“航海日”,同时也作为“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实施日期。设立“航海日”,对于提高全社会的航海和海洋意识,推进我国航海和海洋事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为更直观地体现“航海日”的精神内涵和  相似文献   

8.
以互联网、VR/AR、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航海教育实训难题提供了技术支撑。文章在充分分析航海类专业实践教学痛点的基础上,探索通过建设虚仿资源,搭建虚拟仿真共享平台等手段实现支撑虚仿实现体系的实践路径。及时围绕“教-学-训-研-创-管”主线整体规划,校企共建共享“四中心一平台”的航海类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解决传统实训的难点与痛点。  相似文献   

9.
自古以来,人类探索海洋,向往海洋与回归海洋的航海实践活动生生不息,从不间断。人类在这一伟大征程中所体现的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无数壮举与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思考与总结。人类在驾驭和征服海洋过程中所折射出的认知创新、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创新硕果,将激励我们在可持续利用人类第二大生存空间———海洋与建设海洋强国的征程中,继续发扬伟大的郑和精神,不断创新航海技术,重铸我国航海事业的辉煌。  相似文献   

10.
以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航海类高职院校“航海学”教学与评估现状,提出为解决高职航海类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应以学生为主导,对“航海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