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才根 《世界海运》2011,34(12):14-15
很多船舶不会或不愿主动避让,延误了避让时机,从而迫使其他船舶被动避让,容易引发船舶事故。船舶在避让行动中应提高主动性,采取主动避让行动,才能有效地防止和减少船舶事故。  相似文献   

2.
长江口及长江口航道是船舶航行的危险及复杂区域,影响船舶操纵与避让的因素有航道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因素、人员对船舶操纵性能的掌握因素、航道管理因素等。船舶在此航行时的避碰措施包括真正做到正规瞭望、严格按照航道规则航行、良好船艺、做好应急准备等,船舶在避碰中要保持安全会遇距离,及早采取避让行动,正确掌握转向避让和变速避让方法,并查核避让效果。  相似文献   

3.
限制水域是船舶会遇率较高的水域,也是事故多发水域。在对限制水域船舶避让的法律条款适用问题和碰撞事故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限制水域船舶会遇构成追越、对遇和交叉等态势下的避让责任的划分,特别讨论了限制水域端部的会遇船舶的避让责任问题。最后,对限制水域船舶避让行动提出了戒备、航行与避让、声号信号与通信、航行值班、操纵与应急操作等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杨星 《世界海运》2001,24(4):1-2
从建立船舶智能避碰系统所需要的角度出发,对船舶避碰过程中的会遇态势、避让责任、避让时机和避让行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归类。  相似文献   

5.
谢恺  陈文  苏成竹  刘斌 《珠江水运》2024,(7):100-102
船舶航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碰撞风险,为了确保航行的安全性,需要及时开展避让操纵,保证船舶的安全。通过应用船舶操纵要素,可以让船舶在遭遇风险时完成合理的避让动作,并且快速完成避让。本文分析了船舶航行的原则,分析船舶避让的主要措施,最后针对如何使用操纵要素进行避让展开研究和分析,探讨不同情况下对操纵要素的应用。帮助船舶操纵人员更有效地进行船舶操纵,实现船舶航行过程中的避让,保证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6.
在避让过程中,船舶的运动惯性延迟对避让效果有着重要的、不可忽略的影响。此文对已有船舶操纵避让时机决策模型进行改进,实现了考虑惯性延迟的船舶避让时机决策模型,提出了计算惯性延迟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内容提要]阐述能见度不良时船舶的行动规则及近距离避让的避让方法,以使船舶驾驶人员能从中得到启发,采取必要的避让措施,确保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8.
正0引言所有的避让行为都是基于船舶驾驶员以瞭望为手段,感知碰撞危险进而做出避让决策,形成"瞭望→感知碰撞危险→避让行动"的过程。在航海实践中,相同船型尺寸(渔船、驳船、小型海船、大型海船、超大型船舶等)的船舶驾驶员常有相似的避让行为习惯。根据"瞭望→感知碰撞危险→避让行动"的过程,反向推理:瞭望与危险感知规律→相似的瞭望条件→相似的瞭望感受→相似的碰撞危险感知→相似的避让行为习惯。驾驶员在瞭望时感知物标碰撞危险的规律需要  相似文献   

9.
船舶在能见度不良非互见时的避碰研究一直是航海人员非常关注的问题。为此本文在对前人研究成果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十九条第四款规定,总结出一船仅凭雷达测到他船时的具体避让方法,对于转向避让、变速避让及转向结合变速避让分象限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诸多船舶间的避让行动中,有时发生忽视避碰规则的避让原则,凭“感觉”、“协议”进行避让的现象,从而造成了不少紧迫局面和碰撞事故,其危害性不言而喻。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协议避让”的危害性进行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1989年4月21日在我国台湾海峡G轮和T轮的碰撞为典型实例,以双方的事故申报记载不全,证词记录有疑点,不能确定两船在碰撞前的实际航迹为前提,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图象处理,模拟事故双方在碰撞前的航迹的可能变化,结合当时的环境条件,选择最可能的碰撞航迹,从而可以判断出碰撞前两船各自的操纵情况,直观明瞭,初步探讨了一种模糊航迹的判断方法。模拟的航迹可以永久存档,弥补了船舶文件的不足和检验了事故双方陈述的正确性,为正确分析碰撞事故的原因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Collision risk assessment for ship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fficient maritime navigation through dynamic obstructions at close range is still a serious issue faced by mariners. There have been studies focusing on collision risk assessment in the past, but the majority were based on the first person perspective, with area-based ship domain concepts that are defined around either the ownship or the obstacle. Such methods are acceptable for encounters where the ownship is required to manoeuvre according to the collision regulations (COLREGs), but they will not work correctly if the ownship is the stay-on party.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alternative method of assessing the collision risk for surface ships in close-range encounters that is compliant with the COLREGs as well as other ship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相似文献   

13.
现通行的观点认为,船舶间通过VHF进行联系,达成了避让的“协议”,分为“协议避碰”和“协议背离”两种情况.在实践中,时有因两船间的这种“协议”而导致了碰撞事故的发生,在分析和归责的过程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导致了碰撞责任分析和分摊的巨大争议.通过对这些争议的分析,将其归纳为“承诺履行说”和“规则至上说”.根据长期的航海实践和对碰撞事故处理的实践,就如何理解这种船舶间协调避让一致的意见的性质,这种避让行为的协调在归责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等,进行了分析,表达一些不同的观点,以期达到正确理解和履行这种船舶间协调的意向,真正起到避免碰撞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舰船航行的安全和效率,达到最佳操船效果,需要建立舰船自动智能避碰数字模型.当前模型在分析舰船避碰风险度的基础上,通过人工智能、进化计算和软计算等方法实现舰船自动智能避碰,存在避碰识别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舰船自动智能避碰数学模型,首先对舰船会遇态势进行判断;然后建立预测舰船碰撞风险判断模型,预测本舰船实施自动智能避碰方案后的复航时机是否已到,以及本舰船立即复航是否能够让清目标舰船或其他所有目标舰船;最后依据舰船碰撞风险判断结果,以当前舰船潜在碰撞风险为例,建立舰船自动智能避碰数学模型.仿真结果证明,所提模型能够实现舰船自动智能避碰.  相似文献   

15.
毕方全 《水运工程》2017,(6):168-173
长江上游控制河段狭窄、弯曲,为确保航道畅通和行轮安全,行轮必须根据信号台的通行指挥信号,单向、有序通过。一旦行轮未遵守通行指挥信号违规航行,极易发生船舶碰撞甚至搁浅等海事事故。基于AIS、视频监控和通行指挥信号提出一种控制河段船舶违规航行的检测方法,通过消除船舶倒影和拖尾水纹等噪声干扰,对船舶目标进行检测,通过多个摄像头轮流采集图像,实现多视场下跟踪船舶航迹;最后结合控制河段的通行规则,对违规航行行为进行判别。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对控制河段中违规航行船舶进行准确判别。  相似文献   

16.
船舶相关的国际公约、船旗国主管机关的法定要求和船级社规范中的很多条文与船首定义密切相关,对于大多数船舶而言,船首的含义非常明确,但对于双向推进船舶和倒拖调迁的非自航船舶而言,其船首的含义有特殊性。针对此问题,本文探讨双向推进船舶和倒拖调迁船舶的船首定义,分析了相关条文,重点分析了防撞舱壁、船端加强、号灯布置、最小船首高度和首锚布置等的相关要求,并提出规范对这些船舶的适用性建议。本文研究和观点有利于明确和完善国际公约、船旗国主管机关的法定要求和船级社规范的船首含义,对船舶设计、审图和建造将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考虑到多船避碰的影响因素众多,除考虑周围船舶的态势外,还需考虑风流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以及避碰规则的种种制约,为此,分析多船的会遇局面以及避碰的机理,充分考虑影响避碰的各个因素,运用静态非完全信息的博弈论建立多船避碰决策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8.
公务船在领海和专属经济区执行维权执法任务时,存在较高的与其他船舶发生主动或被动碰撞的风险。为了准确评估公务船的耐撞性能,本文以某公务船为例,考虑多种计算工况,对目标船的耐撞性能进行动态响应计算,获得了机舱及首部区域的结构损伤、应力、能量吸收等动态结构响应,并计算获得被撞船达到临界状态时的极限撞击速度。研究成果可为公务船的防撞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船舶碰撞后运动趋势的模拟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首先应用明诺斯基(Minorsky)一维碰撞理论,扩展为多自由度模型,描述船舶在碰撞瞬间的能量和运动的转化。以确定两船碰撞后运动的初始条件。船舶碰撞结束之后,开始进入惯性运动阶段,再以日本MMG小组提出的船舶操纵性数学模型为基础,根据基本物理定理,建立两船在互为约束条件下的运动数学模型,计算碰撞后两船的运动过程。最后,在可能出现的各种碰撞格局下进行模拟试验,确定比较符合实际的碰撞前的初始运动状态,为事故分析提供依据。研究表明,用此种模拟计算方法,能较好地计算出船舶碰撞后的运动过程,是一种分析碰撞事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成山头水域的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特点,从七个方面分析总结了该水域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的原因,内容涉及渔政管理、通航环境、船公司监管、船员管理及培训、雾航规则制定、VTS监控及航路设计等,提出了避免碰撞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